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杨涛

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杨涛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1

摘要:在当前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被广泛应用。其中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现阶段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上还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的具体操作和实践经验分析,可以实现其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在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的基础上,能够真正为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质量和效率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配套技术

1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原则

包括了以下几方面,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开展前一定要对当前装配式建筑的构造、加工以及施工特点有深入了解,明确工程项目单位应用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及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分布情况,制定出经济性良好、科学性较强的电气线路敷设方案。电气线路要尽可能的敷设在吊顶和具备装饰性功能墙体结构的内部,避免线路敷设对建筑内部美观性造成不良影响。注重线路敷设的预埋处理,非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在预制混凝土中进行线路预埋。电气设计人员要更多与土建设计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电气设计流程与实际做法进行优化和改良,调整建筑结构相应参数的“定量”配合,一定要对管线路由进行整体性的优化,降低预制与现浇楼板的交叉情况,特别是避免多重交叉情况出现。对预埋构件和预留孔洞进行精准性的定位,结合施工图纸进行校对处理,保证电气设计质量。

2公共设施的电气配套技术

公共设施的器材应把防止消耗放在首位,如电梯在设计手中要选用节能的电梯,再搭配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此类型的电机噪音小、效率高、实用高而且最为有效的是能量回收利用,又可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减少电量消耗。更好得做到安全可靠,同时电梯也要采用人工智能控制,可以尽量降低建筑整体的能耗水平。在进行电气户内综合管线的优化时,必须秉承简化设计的优化理念,在对精装住户室内电气管线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线路施工措施,使电气户内综合管线优化更加符合整体施工需求。还需要提高对电气户内综合管线优化的精细程度,在进行电气户内综合管线优化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处理草图进行绘制,使照明灯具的强弱条件更加的适宜,并有效避免优化误差出现的几率,减少了电气管线的交叉问题。

3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3.1电井的选址

对于供配电系统来说,要确保电井的位置深入负荷中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缩短低压配电的半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电能的损耗、电压的损失。一般来说,住宅建筑大多 2~3 户共用一部电井,因而水平供电半径很小,并且电压的损失也比较少。同时,由于电井内设有相应的竖向桥架和管线等设施,因而井道内的楼板要事先进行洞口的预留。

3.2户内配电箱、弱电箱位置

户内配电箱、弱电箱位置的确定,要保证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将配电箱和弱电箱的作用和功能性充分发挥。在装配式建筑构建过程中,住户、商铺的配电箱、弱电箱为每一用户的电源和信号源头。配电箱和弱电箱的电气进出管线非常多,所以为了保证这些管线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情况下,对应的现浇层已经不能够满足电气管线敷设的需求,同时也不能够为结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保证。因此,设法分流管线,除在分流管线处外,需要通过对建筑面层的减少和现浇层的厚度进行增加处决该问题。当仍然不能够解决问题需求时,结合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局部方案的重新调整和规划设计。特别是在一些户内配电箱或弱电箱的设计和安装中,要在相应的部位进行传统全现浇楼板操作,且在户内的其他部位仍然利用叠合楼板、预制墙板。

3.3构件设计要点

建筑构件的设计确保形成标准化、模块化,通过减少构件的种类,以便更好地提升装配建筑的标准化程度,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存在复杂部位的构件可采用现浇方式进行处理;对构件重量、尺寸要与工程项目实际状况相结合,在了解项目的构件加工生产、运输、吊装、安装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充分考虑构建的耐久性、耐火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高标准的性能要求。若不可避免地需要出现大尺寸构件时,应根据现场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适度增加构件脱模,外墙板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性能需求设计相应结构,同时为空调、散热器等提供相应的安装预埋件。针对各个部分的构件,要设计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构件成品。

3.4户内配电(线)箱位置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户内配电(线)箱的布设原则与一般建筑的布设原则相同。首先,要满足功能和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要达到美观的效果。一方面,每一套住宅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家居配电(线)箱,并且在数量方面不能少于一个。一般来说,可以将其暗装在套内走廊或者是门厅、起居室等位置,这样一来也便于后期的维修、维护。另一方面,因为户内配电(线)箱的进出管线较为复杂且数量、尺寸较大,并且电(线)箱分布于每一个楼层的同一位置,因而为了提升结构的安全性,尽可能的将其设置在非承重或者是非预制的墙体上,以提升安全效果。总体而言,户内配电箱的入户线缆其外径一般较粗,并且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大多是用 3×10mm2 的 BV 导线。对于穿线管外径来说,大多情况下为 32mm。

3.5预埋电气管线与结构工艺的配合

在针对装配式建筑物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无论是电气设备或者是在针对管线进行设计和分析的时候,都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这一基础上,要意识到不同类型的预制墙板在其中的重要性,不同墙板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无论是在思路上或者是在做法上的差异性都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措施,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为电气管线与结构工艺相互之间的结合打下良好基础。在针对轻质条板墙进行电气管线敷设和具体施工的时候,通过对施工现场和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该电气管线可以直接在现场完成安装,并不需要对其进行任何的预制操作。而在这一基础上,如果是针对横向管线进行敷设的时候,则需要结合施工现场之后,直接在墙上剔槽敷设。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条板强度会对其产生一定的限制性作用,所以需要实践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其长度控制在板宽的 1/3 左右。除此之外,在预制墙板当中,无论是开关或者是插座等接线盒在与叠合楼板进行连接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对其进行定位,只有保证定位的准确性,才能够实现与叠合楼板相互之间的有效对接。

4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形成以轻钢结构为主,木结构、轻钢- 木结构、轻钢 - 钢筋混凝土结构、轻钢 - 钢结构为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而且在建筑集成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如现在远大、万科推行的装配式住宅建设等。当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装配式建筑所涉及的前期策划、施工建设、后期物业等均不为建筑行业其他相关配套行业所熟悉,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衔接问题,各类配套技术的整合工作仍是装配式建筑今后一段时间中的推广关键。

结束语

如今我国倡导安全建筑、绿色建筑理念,提倡绿色化产业技术。随着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进程的推进,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将会有比较大的市场和应用,其电气设计和配套部分也需要不停地发展和提高。降低我国电气设计的消费水准,从而达到实用性、环保性的目的,更好地促进我国电气设计真正达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绿色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本文就是对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的分析。

参考文献

[1]邢卫荣.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管理及要点分析[J].现代建筑电气,2017,8(11):52-54+61.

[2]崔节超.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J].居业,2017(11):92+94.

[3]赵志刚.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设计[J].建筑电气,2017,36(05):54-56.

[4]窦春叶,王海松.装配式住宅电气设计要点[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7,11(02):35-39.

[5]黄俊权,谢亚林.预制装配式建筑电气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7,8(03):1-5.

论文作者:杨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电气设计与配套技术论文_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