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三种论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英美论文,马克思主义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9)04-0066-05
笼罩在资本主义金融危机阴影下的我们,不仅要思考摆脱本次金融危机的有效路径,更为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反思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以彻底摆脱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而自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走下坡路,并在苏东剧变后走入历史低谷以来,英美马克思主义者一直都在反思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正当性和必要性。身居当今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英美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这些论证,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当代英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美国纽约大学教授奥尔曼运用其主张和坚持的“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根据奥尔曼的观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具有必然性,是因为:第一,按照“内在关系的辩证法”,任何事物的现在与其过去和未来都处在内在关系之中。既然是“内在关系”,那就说明过去和未来都是该事物本身的构成部分,离开其过去和未来,该事物就不再是其所是了。换句话说,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过去,也都有自己的未来,都是由过去发展而来,也必将向未来发展而去的。这样,任何事物的“现在就不再是思想的牢笼,而与过去和未来一样,成了一个暂时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与这一过程的其余阶段有着必然的和明显的联系”①。以此审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得出如下结论,即资本主义从过去发展而来,也必将向未来发展而去,它仅仅是“人类历史的过道而不是终点”②。
第二,进而言之,按照“内在关系的辩证法”,任何事物实际上都不再是一种“事物”,而是一种“关系”。而一旦用“关系观”来审视,我们就必然会看到,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关系”,它也就必然只是“一种历史事件”,只是“某种作为现实人们生活中的特殊条件的结果而出现,并将随着这些条件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③。因此,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关系”,也必然只是一种作为某种“特殊条件的结果而出现,并将随着这些条件的消失而消失的东西”。奥尔曼甚至进一步表明了,资本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今天已经消失。按照奥尔曼的观点,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两个根本性的条件:一是要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商品并将其卖出去;二是要将所获得的大量利润“资本化”并找到投资场所。但“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使资本主义的生产与销售相脱节,一方面,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更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了,而另一方面,“工人作为主要消费者又无钱购买资本家生产的物资”。因而销售不出去的商品“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与此同时,资本家还“发现他们找不到能赚钱的地方去投资”。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所要求的根本性条件已不再存在,“资本主义已走到了尽头”。④
第三,我们从上面的论述还只能看到资本主义发展到未来的必然性,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的未来必然是社会主义呢?根据奥尔曼的论述,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内在的各种矛盾的解决方式决定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奥尔曼确信马克思关于“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一切看来都是对抗的,而事实上也是这样”⑤的论断,并认为,资本主义充满了诸如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矛盾、生产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矛盾、阶级斗争中资产阶级与工人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竞争与合作的矛盾、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政治民主与经济奴役的矛盾以及社会生产与私人占有的矛盾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奥尔曼坚信,“一旦用矛盾形式将资本主义的问题再现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就会变得清清楚楚。……把对这种矛盾的思考向未来延伸,直到或超出它们被解决的时候,而那时,它们的解决方式的特征就显示了其后的社会因素”⑥。这说明,资本主义的未来或后资本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这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解决方式决定的。那么,这种解决方式又是什么呢?奥尔曼认为,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它的解决只能是“部分的和暂时的”,只有无产阶级⑦才能“完全地和永久地”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而无产阶级是在自己阶级利益的指导下来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奥尔曼指出:“如果说工人阶级对政权的掌握,与他们从资本主义中继承的物质条件一起,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那么,工人阶级特殊的阶级利益,与资本主义条件下阻碍我们认识这些利益的任何障碍的废除一起,使我们看到了多数的社会主义必然性。”⑧可见,正是无产阶级在自己阶级利益的指导下“完全地和永久地”解决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必然是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奥尔曼运用“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论证了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所揭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⑨这一“两个必然”的结论。或者说,奥尔曼运用“内在关系的辩证法”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当性
曾经因为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卓越辩护而享誉学术界的当代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科亨却转而认为,社会主义不具有历史唯物主义所确信的那种历史必然性,因为那种必然性是基于对无产阶级特征和力量的确信,可历史发展已经证明“无产阶级过去没有获得,将来也不会获得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所预言的那四个特征⑩和力量”。因此,“如果想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者就必须更多地致力于道德方面的辩护”(11);“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必须从哲学的高度对价值和原则进行阐述”(12)。基于此,科亨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正当性。
第一,从实用的角度看,虽然像诺齐克那样的为纯粹资本主义作辩护的人往往把资本主义说成是一种富有成果的经济组织形式,但他们采用的经验角度只不过是一些有关风险、激励等等的老生常谈。而已经有人表明,即使“市场社会主义”或“人民资本主义”这样的财产制度,在一定条件下,都比纯粹资本主义更具有生产能力(13),更何况基于公有制之上、以相互协作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呢?因此,科亨明确表示:虽然“在不依靠贪婪和焦虑的情况下经营现代经济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遭到毁灭性失败,但这不足以使人永远放弃这种尝试。哲学家最不应该加入到不断重复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完蛋的挽歌与和散那的当代合唱队中去”(14)。
第二,从平等和公正的角度看,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以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是不公正的,而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是更为平等和公正的社会。首先,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也是不公正的。而进一步讲,这种生产资料分配的不平等和不公正还只是派生的,资本主义根本性的不平等和不公正是这种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生产资料分配的固有趋势和必然结果,即强制性产品流动的趋势以及强制性产品流动,其最终表现就是剩余价值榨取的不公正或不公正的剥削。其次,市场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要平等和公正,因为它克服了资本和劳动的分别。在市场社会主义里,不存在资本家阶级与没有资本的工人相对立。但是,市场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缺陷的,这是因为,对于市场社会主义而言,平等的重要性减少了,因为市场竞争意味着胜利者和失败者,后者最终不如胜利者那样富裕;虽然市场社会主义也许会消除因对资本的所有权不同而引起的收入不公,但它保存了因对人的才能的所有权不同而引起的收入不公,而社会主义不仅将消灭资本主义阶级剥削,实现经济平等,而且,在社会主义的认识中,如果某种制度让那些具有超出一般的才能的人以及那些组成具有高度生产力的合作公司的人获得高的报酬,那么它也是不公正的。科亨得出结论说,相对于资本主义而言,市场社会主义是“现在人们能够合理地瞄准的最好(或再好不过)的东西”,但相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市场社会主义至多只能算一种第二好的东西”(15)。一句话,按照科亨的逻辑,社会主义比市场社会主义,继而比资本主义更加平等、更加公正。
第三,从自由、民主和自我实现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为自由和民主,更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首先,人们所具有的自由取决于其选择的数量和性质,而后者又同时取决于游戏规则和游戏者的资产。资本主义的人人自由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自由”资本主义为了资本主义而牺牲了自由,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资产,资本主义的保护私有财产损害了非所有者无产阶级的自由。如此推论,社会主义由于消除了资产分配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它因此就有利于促进和实现普遍的自由。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天赋权利成了一种公民权,人们作为公民都享有这些权利,但大多数人却“普遍地缺乏”与这些权利相匹配的能力。尽管这种缺乏在当代资本主义富国里,由于来之不易的对劳动阶层人民的制度化保护措施而被软化了,但它仍然是严重的。这充分说明,由于大多数人严重缺乏与其依法享有的公民权相匹配的能力,这种公民权也就只是一种形式了。如此来看,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也就只能是一种幻象了。而社会主义将消灭以阶级为基础的虚假民主,实现真正的、彻底的民主。最后,在资本主义中,人们从事生产的动机不是以对其他人的义务而是以非人格的金钱报酬为基础的。这种动机是贪婪和恐惧的混合,“在贪婪中,他人成为财富的可能的源泉,而在恐惧中,他们又成为威胁”(16)。科亨说:“随着几个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无论我们对这种看待人的方式是多么的习以为常,它们还是令人恐怖的。”(17)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源于贪婪和恐怖的相互异化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而社会主义将消灭经济主体之间由贪婪和恐惧所推动的相互异化,实现以互相提供服务为特征的经济。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对于外部资源没有任何权利,因此也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生活。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可以说,所有的人都能真正地掌握自己的生活了。总之,按照科亨的观点,由于社会主义消除了人们之间的异化,实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支持;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使人们真正掌握了自己的生活;加之社会主义实现了普遍的自由和真正而又彻底的民主,所以,社会主义就真正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社会主义就是“一场人们相互支持从而完成自我实现的音乐会”(18)。
概而言之,“从任何在道德上可接受的角度出发,从任何有吸引力的原则(无论是实用,平等,公正,自由,民主还是自我实现)出发,社会主义都明显地比资本主义优越”(19),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就是正当的。正是基于这种正当性,科亨才满怀信心地说:“社会主义是势不可挡的”(20)。这样,科亨就“从哲学的高度”,通过“对价值和原则进行阐述”而对社会主义作了道德上的有力辩护,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道德正当性。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与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和分析马克思主义不同,当代英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分别从其所关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或女人受压迫问题出发,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要性。
美国俄勒冈大学教授福斯特是当代英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福斯特指出:“导致目前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历史根源,就是……‘资本与自然之间的致命冲突’”(21),或者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历史的生产方式,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制度”(22)。这是因为:首先,对资本积累的痴迷是资本主义与所有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区别,因为以资本的形式积累财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目的。这样,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专心致志、永无休止”的积累就不仅在客观上导致了原材料和能源产量的增加,以及随之出现的产能过剩、劳动力富余和经济生态浪费,而且在主观上导致了“更高的不道德”(23)。它使人们将金钱作为成功的明确标准,并将这种成功当成了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而在“厚颜无耻地崇拜财富”、无限追求金钱的过程中,人们对由此“引发的贫穷和环境破坏通常置之不顾”,表现出“道德上的冷酷无情”。其次,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以必然会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经济增长,从而导致注重毫无节制的经济扩张。不仅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从而导致环境急剧恶化,而且,“在有限的环境中实现无限扩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因而在全球资本主义和全球环境之间形成了潜在的灾难性的冲突”(24)。最后,资本主义还造成了投资的短期行为,而“那些对人类社会具有最直接影响的环境条件和因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则需要更长远的总体规划,……而这与冷酷的资本需要短期回报的本质是格格不入的”,这样,“资本主义投资商在投资决策中短期行为的痼疾便成为影响整体环境的致命因素”(25)。
福斯特认为,那种在经济中内化环境的作法,由于只是将越来越多的自然简化为单纯的金钱关系,并没有按照更多更广泛的生态原则对待自然,所以只能缓解而不能最终解决生态危机;那种依靠技术的魔杖来解决生态危机的作法,只不过是将资本主义生产体制连同其非理性、浪费和剥削进行了“升级”而已。这充分说明,在资本主义范围内是不可能解决生态危机的。所以,福斯特明确指出,这种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生态矛盾无法回避,除非采取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不可能提供的理性制约措施,否则别无他法;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我们除了抵制这种生产方式之外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改造制度本身,……从本质上超越现存积累体制。一句话,资本主义“必须取而代之”(26)。那么,用什么生产方式或社会制度来取代资本主义呢?在福斯特那里,答案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至关重要”。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呢?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对世界范围平等变革的广泛承诺,反映了对各种不同社团需要之间相互适应方式的理解,‘这种方式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并且能满足全球环境的需要。在社会主义体制中,最大规模和最严重的破坏环境的根源,将以一种已自身显示出超越资本能力而不仅仅是反对其利益的方式被直接加以铲除’”(27)。
作为当代英美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吉梅内斯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女人受压迫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父权制的问题,一个男人压迫女人的问题,其真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是为资本积累所推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再生产的社会组织……和经济基础或再生产方式”,并“由此决定了男人和女人之间显性的不平等关系”和女人受压迫的问题(28)。首先,资产阶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本积累所推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无产阶级化、使商品生产以及长期失业和不充分就业普遍化,由此迫使他们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取必要的资金来购买基本必需品。这样,依靠出卖劳动力以获得再生产资料满足最基本需求的“男性工人和女性工人就不得不为稀少的工作机会而相互展开竞争”(29),并由此导致了男性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工人的竞争性压迫;其次,在资本积累所设置的限度内,“家庭”成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主要组织机构,而为了获得再生产资料,男性工人只需从事一种劳动即工资劳动或有酬劳动,女性工人却不得不在从事有酬劳动之外还从事无酬的家务劳动(30)。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的再生产方式导致了男性工人在家庭中对女性工人劳动的占有性压迫;再次,这种将女性工人主要置于家务劳动或人的再生产劳动领域的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关系网络为男性工人与女性工人“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方面的差别奠定了客观基础”(31),从而决定了女性工人在这些领域对男性工人的从属关系;又次,虽然“形成资本的男性和女性所有者之间关系的具体限制和机会,以及富有女人所受压迫的形式会有所不同”(32),但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处于“变幻莫测的资本积累过程”中的有产女人也遭受了有产男人的压迫。最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女人内部的阶级分化”(33)成为必要,既造成了资产阶级女人与无产阶级女人之间的利益对立,甚至还造成了无产阶级女人内部由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所引起的如“中产阶级女人”与“工人阶级女人”之间的那种对立。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男人压迫女人的情况以外,还存在着女人压迫女人的情况。
按照吉梅内斯的观点,正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女人所遭受的压迫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核心过程和性质”(34),所以,“只要资本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绝大多数男人和女人满足需求以实现日常和代际再生产的能力就会仍然从属于资本积累不断变化的需要,无产阶级女人就仍然要受到压迫”;“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仍然普遍存在,女人以及其他受压迫群体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性限度内争取平等的斗争,就会被拖延,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35)。因此,要想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女人受压迫的问题,要想彻底解放资本主义社会“所有的女人”(36),根本出路就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并以社会主义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按照福斯特的观点,资本主义必然导致生态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存在,生态危机就必然会存在,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就有必要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而吉梅内斯的逻辑与此完全相同: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女人受压迫,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女人就必然要遭受压迫,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女人受压迫的问题,就有必要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可见,虽然福斯特和吉梅内斯所关注的问题不同,但他们却以同样的逻辑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必要性。
由上观之,奥尔曼、科亨、福斯特和吉梅内斯分别从历史规律、道德和现实问题的角度充分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尚未走出低谷的背景下,生活在当代最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些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进行论证的行为本身,就足以启发我们去反思。此其一。其二,这些论证不仅有助于促使我们更加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而且可以启发我们多视角地去研究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其三,这些论证还可以启发我们,从历史规律、道德和现实问题等角度去反思、信仰、践行和完善正在进行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释:
①②③⑥⑧[美]奥尔曼:《辩证法的舞蹈——马克思方法的步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216、85、212、214页。
④参见《美奥尔曼教授在中国谈马克思主义》,载于http://www.weiweikl.com/GYZC49.htm。
⑤《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19页。
⑦虽然在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问题方面,有许多人怀疑甚至反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论断,但奥尔曼对此坚信不疑。他还明确表示:“我并没有失去对工人阶级的信任和对革命的希望”(参见杨金海:《美国奥尔曼教授谈异化问题》,载于《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第7期)。
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页。
⑩科亨所说的这四个特征是:(1)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生产者;(2)受剥削;(3)组成社会的多数(包括其家属在内);(4)极为贫穷(参见柯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11)段忠桥:《理性的反思与正义的追求》,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0页。
(12)(13)(14)(15)(16)(17)(18)(19)(20)[英]科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9、100、296、289、295、295、142、4、4页。
(21)(22)(23)(24)(25)(26)(27)[美]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75、68、82、2、3-4、61、128页。
(28)(29)(30)(31)(32)(33)(34)(35)(36)Marha E.Gimenez,"Capitalism and the Oppression of Women:Marx Revisited",Science and Society,vol.69,no.1(January 2005),pp.19-20、21-22、23、24、25、30、26、29、28.
标签:生态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自由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