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经济眼光看信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眼光论文,信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起信用,中国传统文化亦很重视。尤其一个“信”字,常常被作为立身之本,比如,“仁、义、礼、智、信”,再如,“忠信孝悌,礼义廉耻”,还有“言必信,行必果”,等等,都把“信”字推到了“座右铭”的高度。还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虽然没有直接用“信”字,但说的还是信用。
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用,与当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信及信用是一种“君子”行为,是一种道德表现,是靠“自觉”和“高尚”维持社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通行于商业行为,更未形成社会监督制约体系。而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则正好相反:虽然“信用”很值钱、很有商业价值,但它从来就不是一种道高尚的自觉行为,而是若干“等价交换”基础上、依靠对过往所有商业行为记录形成的评价。
换言之,靠自觉的“君子行为”,却难以形成一个真正有信用、讲信用的商业社会;从每个人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做生意出发、对商业往来“斤斤计较”,最后却打造了一个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检索制度,最后促进了商业社会秩序、市场运行规则的形成。
赏罚分明才能扬善抑恶,现代信用制度,其实正是对守信者褒奖、对失信者鞭挞的制度。而赏罚分明的基础,首先是对信用资源的充分掌握。这方面,我们要做的太多:就全国范围而言,我们的企业尚无全国联网的、“红”“黑”分明的信用“档案”;至于个人的信用体系,更是几乎为零,需要各方面、各部门从头做起。
一位经济学家说过,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现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信用大面积缺失,有人甚至用“信用崩溃”来形容目前大量企业和个人严重失信的状况。而消费市场中,一些重要的耐用消费品难以广泛应用消费信贷,其背后的原因是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市场经济成熟程度与信用体系的发育和健全密切相关,在这个意义上说,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