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险指导下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现代风险导向下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论文,导向论文,大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3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10)11-0149-10

—、引言

2006年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审计风险来分配审计资源,在高风险领域分配较多审计资源,在低风险领域分配较少审计资源,在既定的审计资源下,达到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理论上讲,审计定价应当充分考虑到重大错报风险。但实践中,代表着重大错报风险的各种指标是否在审计定价中得到体现?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程度如何?是否已经考虑到了被审计单位所在的环境、行业、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风险?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

国外关于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关系的研究方面,在早期,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并不明显,但进入21世纪后,大部分的研究结论支持了重大错报风险明显影响审计收费。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客户的经营风险、舞弊风险、诉讼风险等均能影响到审计定价。Bedard(1989)认为审计计划并没有明显的随着风险的变化而调整。Mock and Wright(1999)没有发现客户风险与审计计划有明显相关关系。J.D Lyon,M.W Maher(2005)研究表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考虑了客户的商业风险,并增加了这种预期成本,从而增加了审计收费。Asare,stephen K.et al.(2008)结论说明:客户风险对于审计工作投入有着重要影响。C.E.Hogan,M.S Wilkins(2008)文章的结论表明与财务报表直接相关的审计风险影响了审计定价。

国内直接研究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并不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之后,在规范研究上没有统一定论,但在一些实证研究上,大部分研究显示审计风险与审计收费存在相关性。邓川(2005)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必须以正确的风险识别为前提,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客户信息库建设、审计人才的引进等大量投入,从而导致审计成本增加,增加审计收费。庄立、王立蓉(2007)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侧重于优势资源集中配置,做到有的放矢,不会过度加大审计成本,不会导致审计收费增加。路云峰(2009)以我国证券市场2001-2007年相关数据对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是:重大错报风险对审计师调配审计资源、收取风险溢价有着显著影响。赵磊(2009)得出审计收费与财务风险有正相关的关系。

总体看,现在的研究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衡量重大错报风险的指标片面,大部分研究只采用了财务指标,很少考虑行业、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指标;二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2007年开始实施,而大部分研究是2007年之前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本文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来筛选风险指标,利用2007-2009年的数据来验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效果,为其政策的实施提供经验数据上的支持。

二、制度背景和相关理论

1.制度背景

2006年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指出:“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指出“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出发,识别重大错报风险领域,运用风险评估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确定应对措施。”

从上述颁布的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重大错报风险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审计重心前移,从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②风险评估重心前移,从控制风险为中心到以重大错报风险为中心;③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转为间接评估;④风险评估的风险由单一风险转为结构化风险。

总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公司的战略经营风险评价不多,往往忽略了企业环境。对公司治理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更甚少涉及,而事实上公司治理所带来的风险常常是致命的,根源性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便于审计师全面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有助于识别管理当局的舞弊,有利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运用到关键的环节上。

2.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

①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其他外部因素。②治理结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治理层的独立性和工作能力;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道德诚信;利害相关者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程度等。③财务状况风险因素。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体现在财务比率上为资本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比率;投资风险,体现在财务比率上为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体现资产运行效率的比率;收益风险,体现在财务比率上为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等获利比率。④特别风险因素。特别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风险。由于特别风险比较特殊,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自从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来,每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都公布一些财务报表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金融工具的分类和计量、持续经营假设的运用、关联方交易、各种减值准备计提以及债务重组、异常股权转让等方面均存在着特别风险。

3.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审计定价的逻辑假设

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重大错报风险越大,审计定价越高,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根据Simunic(1980)经典审计定价模型,我们知道审计定价由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成本和审计完成后报给报表使用者产生的风险价格补偿两个部分组成。进一步分析,我们将审计成本分为与规模相关的审计成本和与风险相关的审计成本,通过理论分析知道,重大错报风险通过两方面影响审计定价:一是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大,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人员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二是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大,未察觉的重大错报风险就可能越多,风险溢价也就越高。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基于公司特征的实证研究

注册会计师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是从上市公司的各种特征,如经营环境特征、公司财务特征、治理结构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和评估的。本文拟通过实证检验公司特征与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性,建立关于重大错报风险预测模型,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综合衡量,为提供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指标和分项变量奠定基础。

1.研究变量设计

(1)因变量设置:重大错报风险系数。路云峰、刘国常(2008)认为会计信息的作假动机及其后果与审计师所要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采用上市公司是否是违规受到处理的公司(FRAUD)作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衡量指标;伍丽娜(2003)认为非标准审计意见意味着企业风险大,将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风险的替代指标。考虑到审计风险在控制了注册会计师自身的能力和独立性外,主要由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决定。所以,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也可以作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衡量指标。本文结合两者,只要出现以上的一种情况就认为存在重大错报风险(RMM=1),否则RMM=0。

(2)自变量设置:①环境风险设置。路云峰(2009)根据违规公司所处的行业判断哪些属于高风险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最高,几乎该行业一半的上市公司有过违规经历,其次是传播与文化产业行业,大于1/3的企业有过违规经历,再次是信息技术业,1/3的企业有过违规经历。本文采用其研究成果,认为行业处于上述三类之一时,属于高风险行业,其行业风险INDU=1,否则,INDU=0;所处的地理位置(LOCATION)主要是指所在省份的经济条件和发展程度。很多研究把地域分为发达、较发达、不发达和很不发达。①本文认为这种分法存在较大偏差,本文通过对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的总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序号越大,说明其经济发展程度越差,政府监管和法律环境越弱,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②公司治理结构风险设置。董事会领导权结构(SAME),SAME=1,表示总经理与董事长由同一人担任,否则,SAME=0;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INDRATE),本文认为独立董事比例越高,重大错报可能性越小;审计委员会是否建立(AUDCOM),本文认为设置审计委员会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控制,加强协调与沟通,已建立审计委员会则AUDCOM=1,否则,AUDCOM=0。③公司财务风险设置。反映偿债能力方面的指标:流动比率(CURR)与资产负债率(LEV),本文认为流动比率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重大错报可能性就越小;资产负债率越大,偿债风险越大,重大错报可能性就越大。反映营运能力方面的指标:存货周转率(INV)与应收账款周转率(REC),本文认为存货周转率越快,重大错报可能性越小;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小。反映获利能力方面的指标:总资产收益率(ROA)与净资产收益率(ROE),本文认为总资产收益率越高,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小;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小。④特别风险的设置。以上的理论分析中可以看到每年关注的特别风险,为了便于计量,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变量:持续经营能力(ST),是否用ST来替代持续经营,ST=1表示持续经营存在问题,ST=0表示持续经营不存在问题;是否有担保(TRAD),企业对外担保存在着重大的不确定性,对外担保越多,可能存在的重大不确定性就越大;是否有关联方交易(CORR),关联方交易的双方尽管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却不平等,关联人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往往滥用对公司的控制权,使关联方交易违背了等价有偿的商业条款,进而损害了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本文认为关联方交易越多,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越大。

2.模型及样本数据

(1)模型的建立。本文研究的重大错报风险(RMM)为二分变量,根据计量经济学知识,我们建立LOGIT回归模型:

(2)样本的选取。从CCER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理数据库”中选择违规处理的公司,从“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中选择非标准的审计意见,两者结合形成重大错报风险系数;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数据库”中选择治理结构方面的数据;从“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中选择财务比率方面的数据;从“上市公司担保数据库”中选择担保方面的数据;从“上市公司资产交易数据库”中选取关联方交易方面的数据。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在行业特征、治理特征和财务特征等方面均与一般上市公司不同,故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剔除字段缺失以及比率明显不合理的上市公司②。本文的样本量为沪市2007-2009年所有一般上市公司。

3.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2)线性回归分析(见表3)。

从表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从模型的总体拟合程度上看,McFadden R-squared的值在0.3左右,比较合适。LR statistic的值均超过了100,为零的可能性极小,说明该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较好,没有遗落重要的解释变量;②从解释变量的显著性来看,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能否持续经营与重大错报风险呈现显著相关;③从环境风险特征角度来看,行业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弱正相关关系,且逐年有所增强;地域特征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弱正相关关系,2009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④从公司治理风险特征角度来看,公司治理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关系不明显,且不同年度关系不同,甚至出现与预期完全相反的情况;⑤从公司财务风险特征角度来看,存货周转率在2007年和2008年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在2009年与预期的符号相同;净资产收益率与预期的符号相反。在整理数据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不少违规公司中总资产收益率是负数,而净资产收益率却是正数。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净资产收益率是人为造假的,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更关注权益净利率,而较少关注总资产收益率,所以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业绩,人为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导致实证结果出现与预期不符的现象。其他各财务变量与预期的符号一致,且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弱负相关关系(除了资产负债率外);⑥从公司特别风险特征角度来看,持续经营假设与重大错报风险显著相关,对外担保和关联方交易与重大错报风险呈弱正相关关系,说明对外担保与关联方交易对重大错报产生的影响还没较好体现出来。不过,从2007-2009年看,其影响程度在逐步增强。

4.构建重大错报风险预测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关于重大错报风险系数的预测模型,使重大错报风险系数从二分变量转化成连续变量,为以下的实证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检测预测模型的各项指标,如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希尔不等系数、偏差率、方差率和协变差等发现各预测指标分析的结果为: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预测能力均较好,采用预测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重大错报风险对审计定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以上构建了重大错报风险的预测模型,得到了综合衡量重大错报风险的指标(RMMF),并对各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因子进行了回归检验,剔除结果不显著的风险因子,提高各风险因子对重大错报风险解释的准确性。以下通过2007-2009年沪市数据,对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审计定价进行实证检验。

1.研究假设

本文建立两个研究假设:假设1: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与审计定价正相关;假设2:分项重大错报风险因子与审计定价正相关。

2.研究变量设计

(1)因变量设置:审计费用率(LNRAF)。在诸多实证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以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也有少数学者以审计费用率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③,本文认为审计费用是总额意义上的价格概念,而不是单价意义上的价格概念,研究审计定价应当确定每个单位的审计收费。另外,各地制定审计收费标准有个重要的特点,随着资产的规模增加,审计收费标准呈现下降趋势,符合数量—价格特征的市场特征。本文采用审计费用率自然对数作为审计收费的替代指标。即:LNRAF=审计收费/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实验变量设置: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RMMF)。以上对重大错报进行了预测,通过预测指标的信度和效度体现出,预测的精确度和拟合度都达到了较高标准,采用预测指标(即被审计单位发生重大错报的概率)作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衡量指标(RMMF)。分项重大错报风险因子:各风险因子的回归结果,采用的分项风险指标有:①资产负债率(LEV);②总资产收益率(ROA);③是否为ST。

(3)控制变量设置:①资产规模(ASSET),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费用率越低;②审计师声誉(BIG),本文对审计师声誉采用“四大”与非“四大”的两分法,当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时,BIG=1,否则,BIG=0,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审计定价越高;③上市公司的地理位置(LOCATION),采用以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最高者为1,最低者为31,以控制地域因素对审计定价的影响。

3.模型及样本数据

(1)模型的建立。根据研究假设,建立如下两个模型:

其中,α表示截距;β表示自变量的系数;t表示第t年度;i表示第i个公司;μ表示随机扰动项。

(2)样本的选取。从CCER数据库中“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选择审计费用、资产总额、审计师事务所类型、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是否为特别处理公司的样本,从中提取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的样本。本文的样本量为沪市2007-2009年所有一般上市公司。

4.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1)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

(2)线性回归分析。一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为解释变量(见表5)。①从回归模型整体来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46、0.756和0.777。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均在70%以上,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能较好的解释审计收费的问题。另外,拟合优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解释程度不断增加,拟合效果逐年增强;Durbin-Watson stat值分别为2.000、1.768和1.873,略小于2,说明模型残差序列具有独立性,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②从实验变量回归结果来看,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RMMF)与审计费用率(LNRAF)显著正相关,显著性水平为1%。较好的验证了假设1;③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看,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LNASSET)与审计费用率(LNRAF)显著负相关,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审计师类型(BIG)与审计费用率(LNRAF)显著正相关,说明国际“四大”所在审计定价中能获得较高的“品牌溢价”;地域特征(LOCATION)与审计费用率(LNRAF)显著负相关,且相关度逐年增强,这说明事务所在审计定价中逐渐考虑了上市公司的地域经济发展程度,与预期一致。

二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项重大错报风险因子为解释变量(见表6)。①从回归模型整体来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分别为0.745、0.756和0.779。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Durbin-Watson stat值在2附近,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②从实验变量回归结果来看,资产负债率(LEV)在2007年和2008年与审计费用率(LNRAF)呈弱正相关关系,在2009年与审计费用率(LNRA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越高,不能到期还款而发生破产的几率越大,事务所承担的潜在损失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负债率越高,对负债进行函证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越多,这些均体现在审计定价之中;总资产收益率(ROA)与审计费用率(LNRAF)的相关度不明显。且在2008年和2009年出现与预期相反的符号。这说明虽然盈利能力影响着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但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定价时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没有过多的关注,相比盈利能力,事务所更关注上市公司的流动性;特殊处理的公司(ST)在2007年与审计费用率(LNRAF)相关性不明显,在2008年与审计费用率(LNRA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在2009年与审计费用率(LNRAF)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成为事务所进行审计定价的必须考虑指标,且越来越得到重视。分项重大错报风险指标绝大部分与审计定价正相关验证了假设2。

5.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我们进行了以下测试:①用审计收费来代替审计费用率。大部分的研究均以审计收费作为审计定价的替代指标,为了证明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将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与相关解释变量进行回归,除了模型的解释程度由0.7下降到0.6之外,其他各解释变量的符号和相关程度,控制变量的符号和相关程度均与本文模型结论相同。由此说明,用审计费用率来替代审计费用没有实质上的影响。但从审计定价的角度上说,审计费用率更具有价格—数量特征,用作审计定价的指标,审计费用率优于审计费用;②对混合年度样本进行检验,除了在某些变量显著性上存在一些差异外,回归结果与本章结论基本一致;③在变量筛选时,剔除一些人为变量的异端值,在加入异端值进行检验后,除了某些变量显著性存在差异外,回归结果与本部分基本一致。综上可见,本文的研究结论没有明显改变,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一是关于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方面的相关结论。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和相关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上,对被审计单位的环境、行业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风险的关注并没有得到较好体现,但总体呈现一种较好的趋势。这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风险源头的识别程度提供了经验数据的支持;二是关于重大错报风险对审计定价影响的结论。从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回归结果来看:综合重大错报风险系数与审计费用率显著正相关。事务所在审计定价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客户的经营风险、舞弊风险等可能造成重大错报的风险,体现在审计定价当中。从分项重大错报风险因子回归结果来看:审计定价时充分考虑了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盈利能力考虑较少。

2.政策建议

(1)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在贯彻和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时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衡量问题。目前经验数据表明,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上注册会计师主要考虑财务风险和持续经营方面的风险,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行业风险以及治理结构风险缺乏考虑。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建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能多采用专家意见,多开展项目组讨论,使用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作项目负责人,来提高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认识水平;建议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质量控制复合,能对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析,通过建立事业部等形式来使审计业务专门化和行业化,提高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2)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责任。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定价时主要考虑了客户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方面的风险,对其他风险的考虑较少,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法律责任追究困难,即审计失败后被起诉且败诉的风险较小。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改变,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认识而产生的民事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而关于民事立法方面的规定恰恰最为缺乏。可见,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民事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的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追究体系,对提高审计风险定价,提高审计市场的效率至关重要。

(3)转变审计定价模式——以市场定价为主,以监管定价为辅。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定价时主要考虑了客户的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方面的风险,对其他风险的考虑较少,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很多地区审计定价采用的是政府监管的价格标准,而非市场利益各方的博弈价格。审计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审计定价的高低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府强制力量所能左右。因此,转变审计定价模式由以监管定价为中心到以市场定价为中心,对提高审计风险定价,提高审计市场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对上市公司所处省份的分类:第一类:北京、天津、广东和浙江;第二类:福建、江苏、山东和辽宁;第三类: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和河北;第四类:安徽、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江西、内蒙古、河南、山西等(刘斌等,2003)。

②本文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某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比率不符合常识,如ST长运的2007年的净资产利润率高达154.868,估计是CCER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为了研究的准确性,本文将一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比率进行剔除。

③用审计费用率作为审计定价的替代指标,实证研究的解释度=0.807,而以审计收费作为审计定价的替代指标,大部分实证研究的解释度在0.3-0.6之间(李朴喜,王平心,2004,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现代风险指导下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定价_风险导向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