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现状及原因分析论文_余新龙,陈剑珩,郑明星,朱波,申吉泓(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了解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云南省毒品滥用人群进行防治及管理。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戒毒所内毒品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按不同文化程度分为文盲A组、小学 B组、初中 C组、高中及中专 D组及大专及以上E组等5组。以ANOVA方法分析各组群体滥用特征及吸毒原因的差异。结果:5组的受访年龄、滥用次数、收入、及首次复吸间隔时间等特征的组间差异P值分别为0.003、0.000、0.000、0.565。“同伴影响及好奇”是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吸毒的共同重要原因。A组及B组受教育程度较低,故收入相应较低。复吸者群体的首次复吸平均间隔时间为12.7个月。结论: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特征及原因各异,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其中复吸者的首次复吸平均时间间隔较短。

【关键词】毒品滥用;吸毒诱因;文化水平;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357-03

毒品使用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安定及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全世界范围内毒品使用成泛滥趋势,对于我国来说同样面临着来自毒品的威胁,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到2014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1]。由于国际毒品持续泛滥和“金三角”地区毒品制贩加剧,境外毒品对云南省全线渗透之势态,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云南地区吸毒状况及探讨其相关因素迫在眉睫,通过调研云南省的相关戒毒所戒毒人员来探讨不同文化程度吸毒人员吸毒的原因分析,了解云南地区吸毒情况,以及毒品滥用防治提供有利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云南省禁毒委员会的授权下,所用的研究对象均选取云南省九家戒毒机构的戒毒人员。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取统一的调查问卷,在每个戒毒所统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相关情况及毒品滥用诱因等信息。本文中复吸特指停用毒品一周以上,再次开始吸食毒品。

1.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单因素方差法ANOVA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分组间群体滥用特征及原因的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 调研总体情况

共计1274例强制戒毒者有效完成问卷调查,其中首次吸毒者412例,占32.3%;复吸者862例,占67.7%;单一传统毒品滥用者764例,占60.0%;单一新型毒品滥用者410例,占32.2%;混合滥用毒品者100例,占7.8%。

2.2 群体性特征

2.2.1文化水平 本调查发现,毒品滥用情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均存在,但主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为主,占83.8%,见表1。

3.讨论

毒品滥用在云南地区非常严峻,吸毒人员数目之多,影响之大。本研究通过对1274例吸毒人员调查,发现滥用者初中水平及以下者高达1067例83.7%,较低收入≤3000元/月吸毒人员约68.2%见表1、3。而吸毒的极大花费将可能加剧该群体贫困处境,并且影响其自身接受教育的机会。低学历吸毒人员对毒品危害的认知水平较低,对毒品带来的危害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毒品危害宣传等相关信息理解困难,或者很少了解毒品相关危害,认为毒品无成瘾性弱、无成瘾性,甚至有少数吸毒者认为能够治疗“肿瘤”等疾病。然而,他们的吸毒经历证实毒品不但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对精神依赖性较强,而且对身心健康及社会影响危害巨大。张建芳等[2]调查研究发现吸毒人群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焦虑、恐怖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易受“好奇”、“同伴影响”等因素而染上吸毒恶习见表4。文化程度较低者吸毒人员中大多为农民,本研究发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吸毒人员中职业为农民比例高达57.2%。而农民对毒品的危害相关知识获取途径较少,并且目前毒品危害宣传主要集中在城市及乡镇,对农村宣传相对较少,再加之文化程度较低,造成对毒品危害认知较低,因此更易受“好奇或同伴影响”等因素影响而吸毒。

此外,教育程度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明显关系,教育程度越低,个人收入也越低,继而造成低教育人群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没有分辨和判断的能力[3],另外,由于低教育人群接触知识面有限,对自己缺乏自信,意志薄弱,判断是非的能力及自控能力较差,故非常容易受同伴影响而吸毒;再加之他们对自己现有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地位不满,如此一来就渴望改变现状、寻求刺激、追求新的事物,因此好奇或寻求刺激便成为吸毒的共同重要原因。本研究显示,351例27.6%因“同伴影响”而吸毒。因此,笔者认为低教育吸毒人群吸毒会像“传染病”一样,通过对同伴“传染”而导致其吸毒,这样的群体很容易形成一个吸毒圈,并且不断扩散[4]。这使我们的禁毒工作需要控制毒品来源,也要加强对其“传染病”防治。因此在禁毒工作中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健康教育,同时也要对普通大众宣传吸毒所带来的危害。

复吸是禁毒、戒毒工作中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本研究中发现,862例67.7%为复吸者,复吸者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青少年为547例 63.5%。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对社会了解的不深,对事物认识和分辨的能力有限,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一旦接触毒品,就如同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一样,对青少年的伤害随之而来,吸毒不仅有身体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伤害。[5]有文献报道,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诱因主要是受同伴影响,与本研究中结果一致。因此笔者认为青少年复吸现象应该倍加重视并对其加强心理援助及健康教育。此外,在完成了首次复吸时间间隔调查的吸毒者中,其首次复吸时间间隔时间较短,平均12.7月,所以,在首次吸毒后如何有效的干预并且延长其复吸间隔时间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需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应积极提高其教育水平及技能水平,继而能够提高其收入,使其重新回到社会投身于生活工作中。其次积极宣传教育,提高对毒品危害的认知。对于青少年,不应仅限于毒品知识本身,更应从小培养其良好的品德、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生活习惯、知法守法的法治精神。

【参考文献】

[1]2015年度禁毒报告[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15.

[2]张建芳,杨宗儒,王宝安,等.吸毒人群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5):679-681.

[3]顾华,王竞可.关于低收入者吸毒的原因及帮教措施初探[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4):38-41.

[4]朱晓东,陶丽丽,窦正毅.社会心理学视角下我国吸毒者吸毒成因问题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9):697-698.

[5]彭艳丽.未成年人吸毒的心理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5(33).

论文作者:余新龙,陈剑珩,郑明星,朱波,申吉泓(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云南省不同文化程度人群毒品滥用现状及原因分析论文_余新龙,陈剑珩,郑明星,朱波,申吉泓(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