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湖天中学 杨倩
摘要:人文精神可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和人格的发展,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然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在为我们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例如对人文精神教育的忽视。为此,我们必须深刻反思,并努力让语文教育充溢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化教学; 转变思想; 优化课堂;重视熏陶作用
语文本来是个大课堂,涵盖着极其丰富的内容,然而现在很多语文课堂都变成了说文解字的天地,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学科。这种作法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美的汉语言的扭曲和亵渎。我们的汉语言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奇妙,那么的深广,应该是令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的,而现在却味同嚼蜡,视同死水。现在的语文教学已步入歧途,再这样下去,文将不文。我们不能让古老的文字、优秀的文化葬送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必须转换脑筋,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借助阅读中外名著、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来武装语文课堂。
一、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学生通过预习和老师的讲解,了解文章中的观点。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不断地将文章中的内涵和精华转换成自己的东西。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进行不断的内化和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广开言路,让学生多多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在广开言路的同时,要平静接纳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吸取大家的观点。培养学生集思广路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教师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回答,多提供有价值的不同观念,给学生提供评价别人和被人评价的机会。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演讲、作文、辩论等都可以由学生进行评判。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奉为知识的象征,是知识的占有者、垄断者和传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这一角色的权威定位。但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这种角色定位受到了挑战。首先,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早已不复存在;其次,教师的绝对权威使学生唯师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那么教师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角色必须转变。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学生从课堂外获得知识和信息非常容易,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传授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必须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这些角色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由重知识向重发展转变,由重视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协调者、催化者,为学生的发展尽可能多地提供资源,营造一个积极的人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只有这样,在人性化的教学中,学生的人文主义意识才能得到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通过优化课堂来构建人文性
一是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尊重人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是要特别关注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在设计课文的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使学生不断地变换角色,让他们充分体验不同人物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由此及彼,推己及人,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试着去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集体与和谐社会。
三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品味。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到透彻理解,深刻领悟,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现实、交流体会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优秀文化反复品味。学生在反复品味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品味,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四是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探求。当今的语文课程就肩负着帮助学生探求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使命。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的利用语文教材的内容去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熏陶作用
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但它又与一般人文学科不同,是一门带有工具性的基础人文学科,语文课文蕴涵着丰富的人类文化精髓,如长城、赵州桥等人文色彩较浓的事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资源,积极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语言不仅是工具,而且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在语言积累中增强人文意识,对精彩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在积累语言中培养人文意识,在语言感悟中弘扬人文理念。良好的诵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再现作品形象,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理念上的共鸣。语文教学如果不具备人文内涵,只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就会因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
人文教育从本质上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在高中阶段重视人文教育,学生的一生都将受益无穷,这种人文素养会渗透到今后的阅读、写作、做人的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教育,这样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文教育,在学生思想情操方面多下功夫,把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陆玲.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满人文化[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21).
[2]蔺艳艳. 谈谈高中语文课教学的人文性和文化性[J]. 考试周刊, 2013(12):19-19.
[3]曹耀清. 高中语文如何实施人文性教学[J]. 语文天地, 2014(16):77-78.
论文作者:杨倩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学生论文; 人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论文; 知识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