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活动体验“主人”设境移情感悟“民主”——以突破“村民自治”难点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难点论文,民主论文,村民自治论文,主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对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进行了阐述,让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这部分内容处理得好,不仅能把“民主”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而且能唤起学生有序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
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教师的讲解如何透彻,课件的展示如何精彩,都无法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共鸣,这与学生长期在校学习,很难有机会通过四种途径亲自参与政治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政治参与?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十分重视“模拟”等学习活动的开展,“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是中学生学好《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模拟联合国活动”是一项极富教育意义的活动,风靡世界。据此,本文以第二课第三框第二目中的“村民自治”这一知识点为例,借助导学案,采用“模拟活动教学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感悟我国真实而广泛的民主。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专门利用一节课,做好两件事:一是老师全面地把握课标、考纲、教材和学情,编制好导学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掌握“村民自治”的有关知识。二是进行宣传和动员,开展“村民选举”,确定活动的模拟角色,特别是收集好相关“村务问题”,为模拟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一)借助导学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
“村民自治”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村民委员会的含义
2.理解村民自治的内容
3.理解实行村民自治的意义
4.感悟村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预习内容
1.村民委员会的含义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层群众性________。
2.村民自治的内容
(1)村民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________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_______。
(2)村民决策:通过________等形式参与决策和管理。凡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情,都由村民会议按照________的原则讨论决定。
(3)村民管理: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等形式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它们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有效途径。
(4)村民监督:通过村民自治实践,广大村民创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和村干部的行为,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的轨道。
3.村民自治的意义
广大农民群众在________的带领下,实行________,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村务的本领,切实行使________的权利。
三、探究活动
填写课本第24页“探究活动”中的“我心目中的《村民自治章程》”。
(二)宣传和组织,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步:宣传动员
我们知道,“模拟联合国”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为了深刻地理解村民自治的知识和意义,我们利用“移植思维”,准备开展“模拟村民自治活动”,把我们班级作为一个村庄,全班65位同学就是来自65个家庭的代表,大家共同参与村庄的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共创幸福生活。学生们热烈响应这个活动,纷纷出谋划策。
第二步:组织模拟
一是选举“村长”。由65位“村民”代表在“全村”进行海选,推选出一位德才兼备的村委会主任,全面负责“村”里的各项工作。
二是组建“村委会”。经“村长”提名,由“村民”推选并组成“村民委员会”。其成员分管“村务”,落实“村长”的指示和“村委会”的决议,同时对“村长”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是召开“村民会议”。全体“村民”代表召开“村民会议”,负责参与民主选举,也为“村务”管理建言献策,更重要的是对“村长”和“村委会”进行监督。如果他们工作不力或工作出现失误,“村民”就予以批评、警告,情节严重的可由“村民”通过民主程序将其罢免,另择合适人选。
四是制定“自治章程”。在填写课本第24页“探究活动”中的“我心目中的《村民自治章程》”的基础上,由“村长”主持,“村委会”成员先制定出各自分管工作的章程,再汇总成为村级“自治章程”。公示后,采纳“村民”的合理建议,最后由“村民会议”表决通过。
五是收集“村务”问题。为建设幸福村庄,“村民”可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提出“村里”存在的种种问题;“村委会”汇总并整理“村务”问题,为在“村民会议”上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案精讲,夯实村民自治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教师应指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自治的内容和意义,特别是让学生感悟“村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课堂就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教师根据“村民”的建议,设置了三个比较典型的“村务”问题:
问题1:“村里”最近有很多“村民”乱扔乱倒垃圾,影响了“村庄”的卫生和形象。
问题2:据“村民”反映,有个别“村干部”办事方式简单粗暴,伤害了“村民”的情感,侵犯了“村民”的正当利益。
问题3:有“村民”要求“村委会”公开“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
请分别为上面的问题提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体验”让人与世界融为一体,由此生成兴趣、关心和意义。“村民”们通过实实在在地体验、感受、领悟、思考,努力提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探讨,关于问题1和问题3的解决意见相对来说比较统一。而对于问题2,有的“村民”主张撤换相关人员,另择合适人选;有的认为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意见不尽统一。我提醒说:“不管是撤换还是批评,我们要不要依据‘自治章程’的精神进行?我们的目的是不是督促他们更好地做好工作、服务村庄?”经过再次讨论,大家认为,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然后要求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改进方法,维护村民的正当利益。第二个问题统一意见后,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村民会议”最终确定了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最佳方案:
1.针对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由负责宣传的“村委员”通过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自治章程”中增加了关于加强管理垃圾的内容,并要求落实。
2.对于个别“村干部”办事方式简单粗暴的问题,首先让他在村委会内部进行自我批评,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如果再次出现同类问题,可根据“自治章程”,召开村民会议,按照程序进行撤职并改选。
3.对于“村里”的财务公开问题,则由负责财务的“村委员”将村里的各项重大收支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并在村民会议上进行说明和解释,充分地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构深化知识,促进能力情感提升
比利时教育学家哈维尔·罗杰斯认为:“学生的能力,需要在复杂情境中得到发展,并在复杂情境中得到评估。”通过“模拟活动”,深入思考和解决上述探究性、情境性问题,学生提高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村民自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建构,并着重概括了村民自治的作用,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村民自治是村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体验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感悟到我国真实而广泛的民主。
三、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流程是“预习学案——模拟活动——探究归纳”,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努力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以生活情境为基础
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新课标也提出教学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能力也常在“情境和问题”的母体中“孕育”。因此,课堂教学要创设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情境,难点突破要设置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知识如盐,情境似汤,二者在问题和活动的火焰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变幻成美妙诱人的“佳肴”。
(二)以活动体验为依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提出:“教科书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尽可能提供多种活动设计……”“模拟村民自治”就是一种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充满魅力,“含金量”高,使课堂中出现问题、疑难和收获、快乐等众多的生成性资源,学生在互动和生成、探究和分享中将难点突破不断推向高潮。
(三)以感悟观点为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课堂中激动人心的“音符”。共创幸福生活、体验当家作主、感悟基层民主,是本次难点突破十分关注的政治观点和价值导向。政治学大师罗尔斯说:公民就是指“那些从事合作的人们”。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村民自治的意义,而且有利于学习和突破基层民主的另一种形式——城市居民自治;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引导学生亲自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和实际本领。
艺术需要灵感和创造,教学需要智慧和技巧。“模拟活动教学法”不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而是让学生融入色彩斑斓的生活之中,挖掘知识的内在意蕴,寻找知识对学生能力和精神发展的意义,有效地实现了化难为易。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多,对教师的组织协调和学生的团结协作提出了新的考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扬长避短,不断完善有效突破难点的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