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虽然大部分电力企业就线损问题开展了相应的管理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取得实际效果,线损计算存在偏差、无法制定减损方案成为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的现状,导致线路损耗加大。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可以更科学有效地管控线损,实现降低电能损耗的目标。所以加强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应用中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电力计量;自动化;线损管理;应用
1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和线损的概述
电力计量系统是综合电力营销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及数字通信技术构成,从而对电能信息进行全面、实时、有效的采集与分析。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同时借助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和公用移动通信网络两个渠道为通信载体,运行更加可靠。同时,在系统内同构设置不同的计量点,通过多个计量点的测量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因此,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对于整个电网系统的自动管理,而且有利于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实现各种先进的功能。线损就是电能传输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电能浪费的一种称呼,主要有自然损耗和管理损耗,也可以称为绝对损耗和相对损耗。绝对损耗也就是自然损耗是无法消除的,是可观存在的,其原因也众多,如果选用不匹配的输配电压器也会形成电能的损耗;如果配电网布局不合理时,也会增加电能的自然浪费;同时当电路中三相负荷不正常时,无增加电流,从而导致电能损耗。
2线损管理现状
线损问题已经引起供电企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供电企业的最大收益,就要将线损降低,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实现管理。目前很多地区的电网发展水平不高,电源分布的范围较小,供电的半径很大,同时使用的设备更新、更换不及时,老化情况非常严重,导致电量的损失非常严重,负荷分布也不均匀,无法实现安全运行和经济运行的双重目标,二者出现了矛盾。从理论数据上分析,电网总体的运行效率无法让人满意。很多工厂自己购买发电机,无损电量减少,提升了线损率。社会上不时会出现偷电的情况,这也是需要重点打击的对象。
3线损管理中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日常用电检查
在运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之前,日常用电检查工作需要通过现场来进行,其工作量比较大,在工作中极易顾此失彼,对线损异常分析状况的准确性和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用电检查工作中投入使用以后,实时采集到的用电数据不仅可以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而且还为线损分析提供了信息指导,使用电检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得到了有效地提高,窃电行为和电能计量故障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制约和排除。电能计量的检查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的报警功能和计量点数据查询功能来进行线损的实时分析。
3.2功率因数管理
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主要改善了功率因数,进而帮助提升线损率。功率因数是最直接的反映变压器的用电状况,其因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电能的消耗程度。通过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很轻松的找出功率因数较低的区域,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减少了工作人员发现问题的难度,增加工作效率。功率因数管理是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巨大优势,可以显著提高电能管理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电力计量系统的运用,能大大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现象,同时也能为供电企业节约电力资源,优化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如果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功率因数配置,将可以实现对功率的远程监测,实现对用户设置合理有效的因数配置,避免无效的电能损耗。
3.3自动统计
在实际应用中,完成计量自动化的相关设计,对自动统计线损具有辅助的作用。通过把电力计量自动化装置应用在电网中,供电单位相关人员能够在不同的电压下实现统计线损的操作,而且能对周期进行一定的设置,通过电压等级和周期相互结合的方式实现线损工作。在传统模式下,电力系统中线路比较多,线路的长度也不容易估算,因此,难以实现对于物力及人力资源的准确统计。引入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分担统计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也有利于及时处理故障。
3.4构建线损模型
在线损管理中应用电力计量自动化技术能够建立与线路损耗相关的模型,借助线路损耗管理模型,一方面能够对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线路损耗以及计量点的线损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监控发现了电力系统有所异常的话,此时,系统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的进行调整。把线损模型使用在线损管理中,能保障其计算流程,因此,供电单位需要构建实用性良好的模型,如果数据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可以快速的把握线损状况和用电的状况。利用模型进行线路损耗管理能够提高线损率的精度,保障数据的真实性。
3.5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是电力计量自动化的重要功能,在线路损耗管理中应用监测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多维度的监测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在24h内,工作人员需要对每节点的功率数值、表码数值、电压与电流数据实施检查与收集,之后把这些数据传送到终端,通过终端完成对这些步骤的检测、分析和处理操作。此外,本系统还具备全天对电网运行状况实施计量与自动控制的作用,从而能防止人为的失误,此举不但降低了线路耗损,同时也加强了工作的准确性。
3.6形成线损报表
线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分压、分线、分区和分台四分管理,具体工作就是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统计管理,将所有的结果汇总为线损报表。而电力计量自动化的应用可以直接形成各种线损报表。除了四分线损报表之外,利用电力计量自动化还可以对不同时间段的线路损耗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如某日线损情况等。通过及时提供相应的线损报告数据,工作人员能及时掌握一线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科学的分析处理,评估线路运行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4结语
总之,要明确线损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解决。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对计量点的有效管理,大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电力计量自动化在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7.
[2]王庆利.计量自动化系统在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应用[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
[3]朱凌霄,张建伟,李鹏,等.云南计量自动化系统电网线损管理探究[J].云南电力技术,2016.
论文作者:朱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2
标签:线损论文; 电力论文; 电能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线路论文; 功率因数论文; 电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