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处理作为施工过程最为基础的施工过程,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相应的地基施工技术,有效的提升了地基的强度、防水性、防渗透能力、承载能力,进而保证了地基施工的质量。当建筑地基的施工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以后,建筑的品质才能够有基础的保障,我们才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高,确保它的使用时间能够增加,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与建筑有关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稳定不受影响。本文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工作有着很强的多样性、复杂性、困难性和潜在性,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最为适合的地基处理技术,这样才能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未来,建筑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对地基处理技术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真正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施工的目标及重要性
1.1地基施工目标
对于地基来讲,其施工目标有三点。第一,完善动力性能。此处的动力性能,具体来讲指的是在地震出现的时候,建筑之中的饱和粉会出现液化反应。而打桩的时候,临近的地基会因为振动的原因沉降,此时,建筑就会受到干扰,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为了防止负面现象出现,就要运用对应的施工技术。第二,改变压缩能力。压缩能力,顾名思义指的是建筑在运用的时候,发生下沉问题,这是建筑自身的属性问题,地基本身具备承载水平,如果建筑的荷载过大的话,下沉问题就出现了。除此之外,建筑下沉的另外原因是地基中使用的填土的质量不好,在施工的时候,要防止出现压缩问题。第三,提升抗剪水平。在建筑运用的时候,地基有着非常高的抗剪水平,如果抗剪水平不达标的话,就会严重干扰到地基受力能力,在地基施工时,许多要素都会影响到地基自身的剪切力,为防止上述问题出现就要切实提升它的抗剪水平。
1.2地基施工的重要性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许多新的材料开始出现在我们的建筑行业之中,比如钢筋混凝土。它本身的重量很大,当建筑使用的时候,荷载会改变,这就规定建筑的地基必须有很高的受力能力,确保建筑在使用时间之内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一般来讲,建筑使用时间越长的话,地基所要担负的力就越大,此时地基会沉降。在施工的时候,如果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强,技术运用得当的话,建筑的下沉问题就不会特别严重,相反建筑就会发生严重的下沉问题,个别时候还会出现裂缝等问题,严重的影响身处其中的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对此,在开展地基施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施工品质良好,合理的运用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建筑品质,才能够确保广大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受威胁。
2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
2.1地基处理中的排水固结技术
排水固结法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提升软土地基抗剪强度的首选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利用房屋建筑对软土地的重力荷载,能有效降低软土地基中的水分。通过在地基中设置相应的竖向排水孔,达到排除水分,降低孔隙水比例的目的。这样就能有效促进软土地地基的固结,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对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具体方法:①砂井排水固结法。这种方式需要在软土地基设置砂井,并在砂井中的设置砂沟或砂垫层,设置排水通道将软土地基中的多余水分排出后,就能有效提升地基强度;②堆载预压固结法。这种方法需要在地基处理之前,堆填大量土石重物等(重物宜大于建筑物荷载)于地基施工地,这样就能对软土地形成预压,达到排水固结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③电渗排水法。这种方法需要在软土地中插入金属电极,在通上直流电后,软土地基中的水分会在电流的带动下由阴极流向阳极。通过引导阳极方向的水分排出,就能有效降低地基中的水分含量,从而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地基处理中的换填型地基处理技术
这种地基处理技术,要求施工人员将建筑工程现场的低强度土质进行置换,通过换填高强度的土质,来达到提升地基强度的目的。在换填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填充一些强度较高、稳定性好且不易被腐蚀的地基材料,最常见的有碎石、砂石等。具体来说,这一处理技术需要施工人员首先用机器挖掘出低强度的地基土,然后填充高强度的地基材料,最后进行夯实处理。换填性处理技术可以提升建筑地基的固结速度和承载强度,避免建筑地基后期可能出现的塑性变形等问题,是目前最主要的地基处理技术之一。
2.3 地基处理中的粉煤灰吹填技术
由于粉煤灰具有很强的透水性,且在整个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中,粉煤灰能够有效促进地基表面水泥的固结,对缩短建筑工程的施工时间,降低工程的施工费用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粉煤灰吹填技术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施工人员会将粉煤灰和淤泥按照一定的比例饿进行混合填充,均匀的粉煤灰混合比例不仅能够改善土地固结性质,促进房屋建筑地基稳定性的提升。
2.4 强夯法与碎石桩法的结合
这种方法是在地基施工前对填土层进行的一种处理。它利用强大的夯点撞击碎石桩体,在碰撞的同时让碎石从桩径挤入到护土层中,然后就形成了一种复合地基,这种地基是由碎石和土混合而成,可以保障建筑房屋的稳定性。在这一方法中,强夯法非常重要,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并加以应用。像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夯沉量等都要进行合理规划,这样夯击的效果才能达到最好。因此,在对填土层进行处理之前,需要根据土层的厚度、土层的缺陷进行深度的计算,与此同时还要决定夯击的次数。通常情况下会先夯击2~3 遍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但在夯击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土层中超静空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对我们预估的时间做进一步的确认。
2.5 喷浆技术
注浆技术是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首先,在实施注浆技术之前要对注浆孔的位置进行确定,并对工程中房屋建设的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要求以及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土质情况对注浆孔的深度进行计算。其次,对注浆进行科学的配比,并在配比结束后对注浆内的含量进行检测,保证注浆配比的合理性。如果注浆的配合不合理,将会导致喷浆过程中出现注浆堵塞或者喷浆不均匀的现象。最后,施工人员要将配比好的注浆灌入到注浆孔中,在注入的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这种方式能够对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并通过数据技术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而提高房屋建筑中地基的施工质量。
2.6地基处理中的DDC 灰土挤密技术
这种地基处理技术,要求首先利用强夯法对深层地基孔进行夯实,并借助螺旋钻机将先期准备好的灰土分层进行注入,从而填充混凝土的空隙。再通过夯实工作、锤击,促进桩径的扩大。这样一来,就能将原有的软土地基转变成复合型地基,不仅大大强化了房屋建筑的土质结构,还能起到提到地基强度、防止地基变形的良好效果。DDC 灰土挤密技术在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区域应用较为广泛,能有效改善地基的黄土性质,转变成为高等度与高承载能力的混凝土复合地基。
总之,地基的处理对房屋质量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施工人员在施工中对地基的处理一定要谨慎,对地基处理的方法合理选用。
参考文献:
[1] 罗国恒.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03)
[2] 徐万斌.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究[J]. 江西建材. 2017(12)
[3] 龙浩. 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 江西建材. 2017(04)
[4] 张金缀,宋加兴.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 四川水泥. 2017(01)
论文作者:张世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地基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强度论文; 土层论文; 土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