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风湿性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科 445000)
【摘要】目的:总结痛风性关节炎应用中医论治方面的现状以及研究进展。方法:查询与分析有关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献资料,归纳与总结相关问题。结果: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重点是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关键,通过补肾活血的方式排湿祛热,分型治疗以巩固疗效。结论:分期论治以及分型论治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性关节炎以高尿酸血症为生化基础,继发关节损害、结石形成以及尿酸盐结晶大量沉积等一系列症状[1-3],是一组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急慢性关节炎病症,属于痛风病症的中期阶段[4-5]。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根治方法,而中医论治着眼于整体辨治,对患者有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
1 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中医领域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较早。痛风一词最早被记录于《名医别录》中,产生痛风的主要原因为人体湿热、痰浊,进而导致经络堵塞,湿气进入关节内部,影响气血运行,最终诱发痛风[1]。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涉及到了气血津液、内外因、饮食、先后天、情志等多种因素。病变可累及筋脉、骨节、脏腑等。其中,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是发病之本,外感、内生之邪是发病的主要条件,饮食失节是本病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6-7]。若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气虚阳弱,易于感受风、寒、湿等外邪,或内生寒湿热瘀浊毒,导致邪凝筋脉关节而发本病;饮食不节,嗜食膏脂厚味,生湿酿痰化热致瘀,或情志失调,易于影响气机调畅,使气血津液运行敷布失常,产生气郁血瘀痰阻,留滞筋脉关节,亦可致本病。
2 中医治则治法研究
中医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人体肾虚以及体内湿热过多有密切关联性,内在因素是发病的根源,具体而言即人体先天性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并且与脾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联性。熊辉,姜国勇,胡楠等人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及证型的聚类研究》[8]中认为,肾气减少会导致人体气血不足,缺乏肾精会导致关节养分供应不足。从中医临床的角度上来说,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重点是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关键,通过补肾活血的方式排湿祛热,遵循全方位调理原则,具体至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症型,以得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3 中医论治方法
3.1 分期论治
黄秋明,陈进春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9]中指出:痛风性关节炎病机关键在于湿热以及痰、淤,分期论治符合患者病情进展与转归的自然进展与过程。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阶段中,治疗的关键目的是清热利湿同时解毒,以缓解湿热淤毒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中医药治疗还能够促进前后二阴的开启,加速毒邪外排。而在病情逐步控制进入缓解阶段后,中医治疗的关键则应当倾向于健脾和胃,补血祛风,同时补益肝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顾军花,茅建春,苏励等人则在《陈湘君扶正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菁》[10]中认为:痛风性关节炎之根本在于脾虚,同时以湿热淤毒为标,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应当兼顾标本,在健脾化湿的同时实现清热活血。病情进入缓解阶段后则应当以健脾为重点,同时防治湿浊。与此同时,还应当以中医药组方对饮食进行调整与干预。
3.2 分型论治
分型论治是中医临床实践中的精髓与特色之一。分型论治紧扣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首先基于对综合症状的分析进行经验性分型治疗[11-13],以提高用药方案的针对性,最大限度的缓解病情,加速转归。针对肝肾阴虚症型患者,本症型患者临床常见腰部、膝部酸痛,五心烦热,口干喜饮,双目干涩,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象沉细等相关症状。推荐组方为归芍地黄汤加减治疗,入药包括山药、茯苓、泽泻、焦山楂、生地、当归、赤白芍等;针对气阴两虚症型患者,本症型患者临床常见神疲乏力、手足心热、烟感口燥、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脉象沉细等相关症状[14-15]。推荐组方为五子衍宗丸口服,入药包括牛膝、茯苓、黄柏、苍术、丹参、焦山楂、旱莲草、女贞子、黄芪以及太子参等;针对脾肾阳虚症型患者,本症型患者临床常见夜尿清长、四肢不温、纳少腹胀、气短乏力、舌体胖大、脉象沉细等相关症状。推荐组方为保元汤加减治疗,入药包括黄芪、肉桂、茯苓、蚕沙、太子参、金樱子、狗脊、桑椹等;针对阴阳两虚症型患者,本症型患者临床常见面色少华、畏寒肢冷、口干欲饮、大便糖稀、腰腿酸痛、舌体胖大、脉象沉细等相关症状。推荐组方为桂附地黄汤加减治疗,入药包括肉桂、红参、熟地黄、山茱萸、附子、炒枳壳、仙灵脾、仙茅、鹿角胶、龟甲胶等。
总结:
本研究中综述认为: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治疗的重点是以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关键,通过补肾活血的方式排湿祛热,分型治疗以巩固疗效。结合上述分析可见:分期论治以及分型论治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确切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熊辉,姜国勇,胡楠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及证型的聚类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11):26-28.
[2] 曹雯,孙洪平,褚晓秋等.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433-435.
[3] 宋红艳.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2):29-31.
[4] 马梦晖,史临平,马坚等.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7):79-80.
[5] 姜楠.中医复方对尿酸钠诱导的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4):128-130.
[6] 王鸿.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7,(2):187-188
[7] 曹玉璋.房定亚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C].//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论文集.2009:438-441.
[8] 熊辉,姜国勇,胡楠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及证型的聚类研究[J].中医正骨,2011,23(11):26-28.
[9] 黄秋明,陈进春.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机及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57-59,63.
[10] 顾军花,茅建春,苏励等.陈湘君扶正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撷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9):4-5.
[11] 曹雯,孙洪平,褚晓秋等.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433-435.
[12] 李彤,赵亮,张智伟等.中医痛风与西医痛风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43-344.
[13] 宋红艳.中医内外合治痛风性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2):29-31.
[14] 马梦晖,史临平,马坚等.中医体质学说在痛风性关节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3,25(7):79-80.
[15] 朱婉华,张爱红,顾冬梅等.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2012,53(19):1667-1670.
论文作者:黄丽,袁林通讯作者, 李倩,谭珂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关节炎论文; 中医论文; 痛风性论文; 中医药论文; 患者论文; 湿热论文; 脉象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