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建立连接,要么制作内容_社群电商论文

要么建立连接,要么制作内容_社群电商论文

要么做连接,要么做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过去的2015年,BAT把持了社交、搜索和电商的三大入口,020领域则发生了多起重量级的并购案,这意味着,连接者的战争已近尾声。

      从连接者看过去的世界,和从内容者看过去的世界,是两个全然不同的景象。

      在连接者看来,世界是平的——而且必须是平的,由此他们才可能碾平一切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内容无差别,只有商业估值的不同而已。

      而在内容者看来,世界是圈层的,唯“不平”才能有差异性,连接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内容的价值只有构筑城池,才能会凸显出来。对连接者的抵抗,不是再建一个连接,而是用连接营造内生的消费者关系。

      然而很多内容创业者死于对他们的仿效和追随。门户崛起的年代,无数媒体自建网站,如今成气候的,一个也没有;电商崛起的时代,无数企业自建平台,如今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移动崛起的年代,又有无数人自建客户端,我估计到最后活下来的,一个也不会有。

      连接者与内容者,是属于两种基因的“动物”。你用连接者的逻辑做内容者的生意,从战略上就错了。

      内容与连接,你只能发力于一端。无数的大小败局,都死于既做内容,又做连接,两线作战,失血而亡。

      正确的打法应该是,只专注于内容的核心建设,把连接者的成功视为基础性工具,尽量将连接的成本趋近于零。

      在这个意义上,连接者与内容者是无缝合作的关系。抵抗连接者的霸权,不是再建一个同质的连接平台,而是由内容出发,建设属于自己的社群。

      能够将人从广场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因此,社群的红利属于内容者,而非连接者。

      在商业上,社群的意义有三条。

      其一,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速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销者”。

      在社群的意义上,我们可以将马化腾的公式优化为:互联网=连接+价值观+内容。连接者的互联网是平的,内容者的互联网是有价值观的,这就是新世界里的两种玩法。

标签:;  

要么建立连接,要么制作内容_社群电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