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失业率的宏观意义_失业率论文

全面失业率的宏观意义_失业率论文

全口径失业率的宏观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失业率论文,口径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金融危机之际,有关反映宏观经济变动,特别是反映就业和失业形势的宏观指标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登记失业率测量和统计的范围有限,2009年的公布数为4.2%,导致大家对其产生了大量的疑问。

另一方面,国内外一些机构发布了不同统计数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08年底称中国城镇失业率攀升到了9.4%,学界还有“2009年中国失业率是14.2%”,“实际失业率已达到33%以上”等相差巨大的数字,其科学性引发了广泛争议。

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我国劳动力市场较之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要慢,客观上,反映就业和失业状况的测量和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也相对滞后。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应加大研究工作力度,尽快建立更好反映宏观劳动力市场的“晴雨表”指标,以对宏观经济决策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

登记失业率存在天然局限

失业率数据为何相差如此之大?主要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我国目前公布的唯一失业率指标,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登记失业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初称之为待业登记,1994年更名为失业登记。应当说,我国劳动力市场测量和统计的背景是计划经济,其目标与现在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测量和统计本身要求并不一致。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招工、商品粮和户籍管理,即三位一体的城乡隔离制度。因此,一直以来,失业登记是直接为劳动力的安置和分配工作岗位服务的。尽管后来转变为开展就业培训,以及发放失业保险金服务等职能,但它作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失业形势判断的功能有其局限,并且越来越暴露出一些问题。这项指标的缺陷是,仅以城镇户籍人口为统计对象,对统计的年龄过窄(严格意义上讲,劳动力年龄只有下限,而无上限),局限于行政登记行为,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测量漏洞等。随着向市场经济转变,登记失业率的缺陷越来越显著,其结果是不能反映我国目前的整体失业状况,作为宏观劳动力市场形势判断而言,其效能大大下降。

理论上讲,如果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群范围扩大的话,登记失业率也可能逼近真实,但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水平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发达的情况下,客观上很难做到。

另一方面,登记失业率也并不需要“废除”。登记失业率作为测量目前领取失业救济金人群的一个数量指标,也有着它独特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和意义。即使在美国,也公布领取失业保险者的数量和比例。因此,即使未来调查失业率公布和出台,在调查失业统计和公布的基础上,也需要继续完善登记失业率,严格意义上讲,二者含义和作用有着较大的不同,都有着存在的价值。

提高失业测量“敏感度”

为了更准确反映社会的就业情况,专家学者们呼吁尽快公布调查失业率。

从目前中国国情来看,失业率指标的核心在于其“敏感度”,即失业率的测量和统计应当能够及时反映失业状况的变化。失业率测量类似于对人体测量的温度计。温度计的刻度是否随着人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是关键。设想一下,如果温度计不灵,发高烧时还显示37度,那肯定就误事了。目前公布的登记失业率就有类似的问题。

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啸袭来,沿海许多制造业企业关闭,甚至最后几千万农民工都面临失业,但从登记失业率看,根本就得不出问题严重性的结论,结果造成了如下不太正常的现象:在发达国家,通常是,决策者借助包括失业率数据在内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来判断和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而我们则是,相关部门为了解真实情况,都不得不跑到广东东莞等地去实地考察。这说明我们的宏观失业指标丧失了应有的宏观决策价值。

应当承认在我国这样一个二元经济并存,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建立一个被大家公认的客观和灵敏度较高的失业率测量指标,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尤其是“敏感度”和原因解读这两点。

如前所述,我们需要能反映人体正常温度变化的温度计,因此,失业率统计的敏感度比统计本身更加重要。当然,不计成本,把统计数据搞得非常敏感也意义不大,犹如跑马拉松用秒表计时。敏感度的设计,要根据测量目标的要求。至于失业率的绝对值是高是低,就敏感度而言,其重要性小一些。

另外,一旦公布调查失业率,还要重分析和解读。劳动力市场的管道循环原理告诉我们,我们不仅关注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三者存量的数字,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其流量的变动。比如,这季度比上季度失业率升高了,可能是失业人数增加了,也可能是因为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多了。失业率高低涉及到的因素非常复杂,通常各国的失业率有很大的不同,很难进行比较。比如德国失业率比美国高,是因为失业保险水平较高,影响到个人工作搜寻中的保留工资水平。如果上班800欧元,而失业保险有600欧元,这等于说200元是其工作收入,那很多人就可能不工作了。

在中国,我们社会保障水平很低,不工作就不能维持生存,因此,按照国际劳工组织参考期从事一个小时的工作,即认定为就业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实际的失业率肯定是非常低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就业就比德国好,特别是从就业质量的角度看。我们的问题是,尽管就业率很高,或者说失业率很低,但就业不足,即工时少,就业不稳定,工资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工作中的穷人大量存在的问题很突出。

借鉴货币分类的方法建立测量标准

国家统计局于1996年建立了劳动力调查制度,该制度建立之初,就在就业、失业等指标定义上采用了国际劳工组织的建议,并确立了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并兼顾中国国情的原则。国务院2005年起也决定正式建立我国劳动力的调查制度。应当承认,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及时公布调查失业率提供了契机,其原因在于:一是国家对劳动力市场测量,对失业率指标的研究、分析和工作,应当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二是危机下的劳动力市场迫切需要灵敏反映市场情况的数据,以便为中央决策服务;三是,目前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从上到下都有一定共识,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高;四是我国经济体系的市场化已经具备可以发布调查失业率的时机。

不过,也应当承认,失业和就业测量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其性质也相当复杂。作为发展中国家,微型企业、家庭服务和自营就业(我们称之为个体户),即非正规就业占很大比重,这给就业和失业的测量带来极大的困难。比如,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就业标准,在调查周内,即所谓参考期内只要能够从事一小时工作,即可认定为就业。如果照此来衡量,我们的失业率可能不高,甚至很低。这也可能导致未来一旦公布调查失业率数字,大家有可能感到失业率太低,而对失业率数据产生疑问。因此,不应当简单套用国际标准,需要创造性地研究建立一个能更好地反映我国失业率状况的指标体系。

建议可以借鉴货币依据流动性来定义的方法。比如,M0是现金,其流动性最强。M1是M0加上活期存款,M2是M1加上定期存款等,流动性依次递减。失业率测量则可以依据工作时间长短来衡量,可以建立一个U0,U1和U2等测量和统计方法。比如,U0是1小时以上,其工作时间最短,且符合国际劳动组织的定义。U1是10小时或15小时以上,U2是每周工作35小时以上等。政府公布调查失业率的时候,可以采取U0、U1和U2指标同时公布的方法。这既考虑了国际标准,也有中国特点,将会打消社会各界对失业率数据不可靠的疑虑,更加接近客观和科学。当然,这项工作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研究,不要苛求调查失业率一公布就能精确地反映出就业市场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这仍然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但不管面临什么问题,调查失业率应尽早公布,有关失业率测量和统计的问题要公开讨论,不能也没有必要变成一个保密性的工作,而且,一旦公布和公开讨论,目前一些不怀好意的海外媒体的谣言,也会不攻自破。

标签:;  ;  ;  ;  

全面失业率的宏观意义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