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381-01【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糖尿病护理措施,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促进其健康恢复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生活质量;血糖
糖尿病常并发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其病程较长,不易治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厌食等心理精神症状,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指标的影响,我们对82例糖尿病患者经常规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64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男47例,女35例,平均年龄47.6岁,病程4-10(平均5.9)a.对照组:男49例,女33例,平均47.6岁,病程4-9(平均6.1)a.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方式,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常规基础知识教育,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基础知识教育外,还对其心理、饮食、运动和并发症护理进行强化干预.1.2.1心理干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漫长的病情、严格的饮食控制及多器官功能障碍,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心理,对治疗缺乏信心,不能有效应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差。正确讲解情绪、精神压力对该疾病的影响并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以促进患者心理平衡。1.2.2饮食干预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情中任何阶段和控制糖尿病不可缺少的措施。指导前需要理解病人的喜好以及生活习惯,多交谈,找出饮食误区。告知患者,任何健康食物进食多了都可使血糖上升。举实例讲解如何进行食物交换,使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控制体重,使之不得超过标准体重的20%。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疗法计算,先确定标准体重,再根据不同体重和劳动强度估计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 ~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蛋白质的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来计算,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每天1.5~2.0g/kg。三餐的分配可按1/5、2/5、2/5或早、中、晚各占1/3.并详细讲清饮食失调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1.2.3运动能增加夷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体质量.应科学指导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的长短、强度及运动量.糖尿病患者饭后左右参加运动较为合适,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时不易发生低血糖.1.2.4服药干预 详细讲解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作用及正确的服药方法,按时按剂量服药,药物的剂量不可随意增减。进行胰岛素治疗者,指导病人注射程序;并讲解注射的常见错误、注意事项;胰岛素的正确识别、保存;胰岛素笔的清洁、保养等;并教患者学会减轻注射疼痛的技巧;告知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并在外出时随时携带糖块及糖尿病识别卡,卡上写有患者本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需。1.2.5自我检测血糖、血压干预 家庭最好备有血糖仪,高血压患者要备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测量血糖和血压的方法,注意在固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测量,并做好血糖、血压与饮食、服药关系的记录,以判断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可为选择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定期复查,观察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1.2.6社会支持干预 把健康教育扩展到家庭中,通过对患者及家庭成员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家属能积极主动参与,在心理及经济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满足其需要,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同时还需要有治疗的耐心和恒心,家庭成员的积极参与对患者非常重要。组织糖尿病病友会,为病人提供同病相扶持的机会,通过病友之间互相介绍患病经历及适应方法,提升患者的自我支持及相互支持的力量,树立正确的医疗保健观念.
1.3效果评定:两组患者分别在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进行,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测定其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 GQOL共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个维度,共有19个因子,能反映被测试者的躯体功能、心理情感、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状况临床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孟:t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后干预组GQOL-74各因子分值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经干预后的糖尿病患者在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未经干预的糖尿病患者(表1).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时,表1).表1两组治疗后GQOL-74评定及血糖比较(n=82,x)
ap<0.05vs对照组.3讨论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一环,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认识不够,自己不足以重视。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引起的各种急性并发症。加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列的健康教育,逐步改变患者的不正确认识和态度,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促进行为发生改变。干预后患者可以根据病情主动对自己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方式重新调整安排,有效地解决了各种问题,并通过和患者经常接触、交流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遵医率。糖尿病患者只有很好地遵从医嘱,才能长期控制疾病,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综合护理中.心理干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些患者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明显.饮食治疗是各种疗法的基础,在规定热量范围内使患者合理摄入足够的营养及适当的糖、蛋白质、脂肪、糖类、纤维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运动可使肌肉内葡萄糖运转蛋白及运转蛋白信息核糖核酸含量增加,肌肉摄取葡萄糖增加.本结果显示,患者经综合护理后,生活态度有了明显改变,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两组在GQOL-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指标测定中,干预组各项指标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在对糖尿病患者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辅助开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极为必要.参考文献[1]李玉芬.内科病人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20(3A):15-16.[2]吕莉莉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9期:24-26[3]丁慧萍,薛关华,李正洪,等.健康教育的依从性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2006,22(1B):6-8.[4]邱敏玲.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1,18(09):84-85[5]齐瑞玲.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02(09):6-8[6]钟建英,李莉,郭琴.全程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西部医学,2012,09(20):78-81[7]袁静.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26(10):22-23
论文作者:李 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7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糖尿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