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414000
【摘 要】目的:观察超声介入和胆道镜联合疗法在急性结石性胆囊中的应用对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对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本科接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病患7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当中,实验组(n=37)实行超声介入结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对照组(n=37)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分析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的情况,并对各组的血管活性肠肽等指标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急性结石性胆囊中运用超声介入结合胆道镜取石术,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病情康复。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超声介入;胃肠功能;胆道镜
现阶段,对于急性胆囊,临床医师通常会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术式具有出血量少、手术耗时短、恢复快以及创伤小等特点[1],可尽管如此,患者在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的概率依旧比较高,特别是高危病情者,其麻醉风险与腹腔镜手术风险都非常高。本文旨在探讨超声介入结合胆道镜在急性结石性胆囊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10月本科接诊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病患74例,并将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7)。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为48-78岁,平均(61.29±3.52)岁;发病时间为46-72h,平均(60.23±3.18)h;结石直径为6-19mm,平均(12.86±2.71)mm。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为47-78岁,平均(50.85±3.79)岁;发病时间为45-72h,平均(59.97±3.02)h;结石直径为5-20mm,平均(12.53±2.61)mm。患者ASA分级≥3级,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保守治疗无效,依从性良好。研究在获得医院批准的情况下开展,比较两组的结石直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有开腹手术指征者。(2)其它器官结石者。(3)胆囊畸形者。(4)胆囊坏疽、恶变或者穿孔者。(5)Mirrizi综合征者。
1.3 方法
实验组实行超声介入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详细如下:术前严格禁食水12h,术时,指导取左侧卧位,予以B超检查,充分了解胆囊的解剖结构以及结石的部位、形态和大小等。选择右侧第7肋(或者8肋)间间隙作穿刺,将胆囊颈作为靶点,利用导管针(6F)经肝脏进入到胆囊腔中,待回抽胆汁明确能顺利抽出后,于胆囊颈中规范化的置入胆管,并利用注射器对胆汁进行充分的抽取,此后,注入生理盐水,让胆囊保持充盈状态,并对引流管进行夹闭。选择右侧肋缘下方进行穿刺,将胆囊底作为靶点,利用导管针(16F)进入胆囊腔,待将针芯取出后,按要求留置引流袋。术后7-10d后,若患者没有出血与消化道瘘等症状,对其施以扩张窦道治疗。嘱术前严格禁食水12h,并在术前半小时利用哌替啶完成局麻处理。超声引导下,经导管(16G)将导丝规范化的置入胆囊腔中,并将导管(16F)牵出。于引流管口0.5cm左右的部位进行切开,利用筋膜扩张器从18F开始对窦道进行逐级扩张,需扩张至22F。此后,对扩张器外鞘(20F)进行留置,并将扩张器移除,对引流管(20F)进行留置和固定,对外鞘进行拔除。于扩张窦道后的第3-7d,对患者施以胆道镜取石治疗,需在治疗前将引流管拔除。选择ECN-1530型的胆道镜,并将之置入窦道,然后再根据结石的类型,采取冲洗吸引、利用碎石机以及取石钳等方法将结石全部取出。超声引导下,明确无结石残留的情况,利用甲硝唑反复冲洗,对引流管进行留置。
对照组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头高脚低位,予以全麻,并建立CO2气腹。采取四孔法进行穿刺,对肝总管、胆囊管和动脉等解剖结构进行仔细的观察,对胆囊组织进行分离,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对胆囊管和动脉进行夹闭。切除胆囊并将之取出后,对残端进行缝扎。两组术后都常规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避免结石复发,同时予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为1-3d。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行比较。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静脉血(5ml),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x±s),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表2。
表1 两组术后指标的对比分析表(x±s)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比较常见,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能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但有报道称[3],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在发病后的48h后,肠管、胆囊以及肝脏等脏器的粘连和水肿症状都比较严重,故,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需注意观察各脏器和组织的解剖结构,以免因盲目取石而引发医源性损伤。多项研究表明,采取超声介入结合胆道镜疗法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且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且,该术式还能对胆囊进行快速的减压,可显著促进疾病相关症状的缓解,另外,该术式还具有经济、有效、安全性高以及恢复快等特点[4]。此研究中,实验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治疗后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超声介入结合胆道镜疗法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显著作用,建议采纳。
参考文献:
[1]李勇,常青,刘智军等.超声介入联合胆道镜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5):48-50,51.
[2]陈新,祝志,韩玉等.急性胆囊炎高危患者经超声介入置管引流的治疗体会[J].疑难病杂志,2012,11(8):628-629.
[3]陈新,杨德瑞,宣之东等.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在超声介入治疗重症急性胆道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3,12(3):234-235.
[4]袁超,白剑峰.胆囊穿刺同期胆道镜取石治疗高龄结石性胆囊炎效果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1):2032-2034.
论文作者:綦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胆囊论文; 结石论文; 胆道论文; 超声论文; 实验组论文; 胆囊炎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