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 谢丽媛(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宁波 315800)

摘要: 2015年7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函》,同意山西省承办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自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全国城市运动会更名为全国青年运动会以来,青运会将是我国奥运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有效试金石,是调动青少年积极训练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抓手,是衡量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的培养模式特征研究是宁波市竞技水平提高的部分理论依据,也是在传统培养模式与新型多样培养模式交替间的必要研究。

关键词: 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 培养模式 特征

前言

近几年宁波市竞技体育表现出迅猛发展态势,离不开体育、教育部门的相互配合,着力打造重点优势体育项目,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参与省市的各项竞技赛事。“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在宁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多年来国内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全面提高竞技水平的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竞技人才选拔、训练、学习、后期安置等矛盾,深入审视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周期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训练点以及体育运动学校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新问题及解决思路。为宁波市备战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提供相应的理论革新参考依据及其做好选拔及训练比赛工作。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专题、课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而在学科教学中,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载体。(2)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它突破了原有的学科教学在时空、手段和内容上的相对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要求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3)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的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完成者。(4)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课题实施过程中 生的感受和体验,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过程。

1、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目前宁波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发展中去了一些成绩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练的主导地位尤为重要,在体育局和教育局共同政策配合诱导下。目前的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学校分别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宁波市训练点及体育运动学校。共同组成了市体育局下属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渠道,三类学校各有针对性,将宁波市多项目全面覆盖,据宁波市体育局和教育局共同下发的甬体[2010]号文件中统计,体育传统学校88所,宁波市训练点40处,及体育运动学校中具有代表性的第二少体校,及宁波体工队。

1.1、模式分析

目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在宁波市各传统学校、训练点、体育运动学校中也有一定差异,也不是完全复制,体育与教育结合的前提下,第一类学校类型侧重体育为主,教育配合,所以在学生训练中更注重运动训练,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不太重视;第二类共同管理,相对体育、教育单独负责,共抓共建,这类多用于传统体育学校,在学校的场地学校的教学方面,另外体育局配备专业体育教练给学生训练,这种共管训练,学生学习、训练二者相互协调;第三类是体育局与地方合作共同培养,具体表现在训练点,例如北仑区游泳中心出场地,市体育局配备教练在区域间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人才。

1.2、运动员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后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主体,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中学生的选拔、训练、学习起到关键主体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目前训练点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相比体育运动学校较好,但是选拔高水平苗子却有点困难,体育运动学校及体工队在训练上面体育教练等方面占主体地位,在培养模式中起到关键作用,再加上部分体育运动学校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大部分都是安排理论学习,学生却不够认真,运动员的态度决定出路,有些学校的运动员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不重视文化科学习。也影响到成绩;保证训练时间、提高训练的效率是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最有力因素,有些传统体育学校,训练点的学生基本走读式或是利用放学后两小时的训练,竞技水平局限,基本竞技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寥寥无几;比赛是检验运动员的最有效方法,三中类型的学校参加比赛的比例,及获奖率也不同,传统体育学校及训练点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比例较低,运动学校较高并且获奖率较高。

1.3、教练员

正常有序的教学管理可以确保竞技体育后人才的文化水平提升,可以在思想上教育运动员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保障运动员后续发展,做到切实可行的培养“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后人才,教育局安排好的文化课老师,可以建立有效的教学氛围,加强运动员思想观念的教育提高素质。

2016年5月,环保部发布《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于2018年7月1日实施,对船舶排放物做出了明确规定。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影响因素

2.1、政策因素

目前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独生子女多,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发展,不看好体育训练,目前没有分配工作等政策保障,所以在选材中存在多种困难;目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学习与训练之间无法兼顾,训练的特殊性,可能带来后续身体疲劳会影响学习成绩,导致后续学生发展受到文化成绩的影响,不能进入高等学府;另外,教练员团队存在差异性,年轻教练比例25.1%,相对经验不足。23.4%的老师中级职称以上,科研能力差,工作时间5年以下占28.9%,数据表明,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还是不高,科学训练手段及科研能力不够,导致竞技训练发展受到制约;本身“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部门注重升学历,应试教育,体育部门注重出成绩,需要系统全面训练,制约宁波市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

2.2、教学因素

教练员在训练中站主导地位,竞技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除了运动员的自身素质外,教练员科学的整体水平对竞技水平的取得至关重要,因此目前宁波市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队伍存在年龄结构较合理,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经验大过科学手段是目前基层教练员的现象,接受系统专业前沿的培训不够,科研能力低,也是对宁波市目前竞技水平形成制约因素。

2.3、训练因素

系统科学的训练是提高竞技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对于训练一系列保障机制必不可少,师资团队的打造,决定宁波市竞技水平的高低,保障性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训练的全面开展,教练员待遇等问题也切实重要。另外运动员自身素质极其发展能力也影响训练水平的提高。目前社会发展水平,很多家长观念问题导致很多优秀后备人才没有进行系统训练。

3、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重视竞技体育,在培养后被体育人才方面就会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加到重视力度,总体协调运动员选拔机制、文化课教学安排、竞技训练方法手段提高、科研能力提高等方面制订便利手段,集中指挥带动宁波市各地各级纵向发展培养“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下的竞技体育后人才,有力的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集人、财、物于一体的政策导向机制,实现宁波市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

3.2、对策研究

宁波市竞技体育水平发展整体上升发展趋势较明显,但是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中要加强体育、教育系统及外部力量的系统协调配合,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习、训练、后期保障就业的相关政策,明确目标,消化盲点,直接高效的管理激励体制,积极落实提高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重任;其次,重视运动员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合理解决学习、训练的矛盾,有效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及训练能力,培养以人为本全变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紧跟国家对培养竞技高水平人才的战略方针,打好基础,为运动员解决就业难问题;再次,提高教练员整体实力,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文化知识水平及科学竞技训练手段,掌握世界先进训练理论及其科学研究能力,组建高水平科研训练团队,打造优势竞技项目,总体提高宁波市竞技实力;借助外部力量,适应市场需求,全面协调的将政府、运动员、教练员有效配合起来,打造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的先进独特的“体教”结合新模式。

4、结语

宁波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态势离不开宁波市体育、教育部门的相互配合,新模式的推行和发展还需要广大体育的共同努力。本文从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竞技体育储备人才提供新思路。

目前,有约70%的城镇居民对家政服务有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各大中城市对家政服务需求的岗位约500万至1200万个。估计目前空缺的岗位占总需求量的40%左右,而且总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中。在发达国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已占全部从业人员的60%~70%。

参考文献:

[1]蔡合玉.中美游泳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9(5).

[2]王向宏.“体教结合”模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运行状况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

[3]黄传胜,黄敏.“市队校办”教体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以巢湖二中“四个一”排球项目训练为例[J].体育教学,2019,39(03).

[4]胡俊,刘昳.安徽省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02).

[5]张健,熊焰,陈立.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1).

[6]王骞.新常态下我国竞技非奥运项目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02).

[7]张晓川.北京冬奥会背景下冬季运动项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才智,2019(03).

[8]甄珍.辽宁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6.

[9]王健.我国“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文献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

[10]李勇军,阙持武,张好强.体教技三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可行性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09).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6-088-2-SY

基金项目: 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课题,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标签:;  ;  ;  ;  ;  

宁波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