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_生态危机论文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_生态危机论文

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态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27(2004)03-0015-03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产生于绿色运动,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趋于成熟的 一种社会主义思潮。这种思潮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危机的现实出发,联系社会主义 的某些理论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与全球生态危机的联系,反思危机的根源,探寻摆脱危机 的方法,在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和阶级力量、以及未来社会主义 的模式等一系列问题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理论。

生态社会主义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以“生态经济”模式取代资本主 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他们认为,生态问题不是纯自然领域的问题,它体现着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协调性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统治被统治的、征 服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一种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对待的关系。生 态社会主义主张在人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真正和谐的关系结构, 以最终实现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人的解放依赖于自然的解放。自然的解放是人的解放 的前提和手段,而人的解放是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无限扩大和浪费,其结果是生态危机的 发生,生态危机标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了,而人本身也异化了,资本主义不可能真正 解决生态危机,相反,资本主义为了获取最高利润,还会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在全球加 速对自然资源进行毫无节制的、不计后果的掠夺性开发,以满足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消 费需要,使生态危机愈演愈烈,以致成为全球性的危机。生态危机只能由社会主义来解 决,因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就在于“没有把人类推到自然界的对立面”,先进的社会制 度是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在自然占有和利用上保持社会公正的生 态社会的制度保障,也具有解决生态危机的力量源泉。总之,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 其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它强调保护生态的人类学意义和伦理学意义,主张人与自然和 谐的统一,强调经济合理性应当服从生态合理性,强调以平等为核心的社会公正,把对 社会主义的追求作为其价值体系的支撑点,主张实现自然的解放,以最终实现人的解放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观的合理性,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给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重要启示。

一、保护生态基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和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 义与生态基础相结合,也就是把先进的社会制度和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根基有机结合起 来

生态基础是资源,其本身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内在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产生的重要载 体,良好的生态根基是先进生产力产生的重要条件或内在根基。社会主义的发展,决不 能脱离现代生态基础,更不能破坏现代生态基础,离开现代生态基础,必然导致社会主 义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性。事实上,整个生态系统是由无数个相互关联的生命网络系 统构成的,人、自然、社会都是生命网络系统,都包含在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在这个 大系统中,社会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储存、相互作用的,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又是社会化的自然,自然制约并改变着社会,反过来,社会也改变着自然,社会 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首先,从对生产力概念和标准的重新认识,打破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生态价值,树立 现代生态价值观。什么是生产力?长期以来,我们接受了一种权威、正统的教育,即把 生产力定义为“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这种定义把大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到 了生产和劳动的对立面,使人类很自然地把自己置于自然界征服者的地位上,把发展生 产力作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单向活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在 理论上,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自然资源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因而不具有价值,人 类对它的使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无须付费的;人的物质需求也是无止境的,人类只要 不断地征服自然、扩大消费,就能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在实 践上,人们习惯于把人从生态系统中分离出来,作为旁观者、第三人而不是当事人来看 待、对待生态系统,自然不是被当作人与之亲和、协调的对象,而是把自然界看成是一 种被动的存在,是可以任意索取和利用的对象,只片面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 定胜天”思想支配之下,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并以功利主义、不计后果的态度,对生态 资源进行毫无节制地索取、毫无感觉地破坏、毫无珍惜地浪费,片面追求经济数量上的 增长,没有起码的生态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其结果是,资源 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 响。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是社会财富,它具有使用价值,并 且是劳动借以创造经济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的使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并且,对生产 力的定义有了新的解释,认为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人类占有、掌 握和运用物质生产资料的必要手段和条件。由此可见,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只 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创造社会财富,才是生产力的真正目的。这样的定义有利于 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利于消除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主观随意性,有利于人们正 确认识生态环境的人类学意义和伦理学价值。自然界具有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能力,环 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意义不仅表现为自然是为人所 用的对象,而更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易被人忽视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制衡关系。为此,我 们必须把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要珍重自然、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真正和谐的关系结构,以最 终实现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走“绿色文明”“生态文明”之路。

其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对生 产力定义的不同解释,决定了生产力标准的差异。在生态经济时代,必须充分认识到: 生产力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外部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是资源,是资产, 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效益,必须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一个大产业进行运作、经 营和开发,生产力标准中应当包含生态标准,不能把生产力标准理解为单纯的产值、利 润和GDP,不能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对立起来,否则会造成对 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全社会 必须形成立足社会和自然的可能性,以最优的方法解决社会和自然问题及两者间关系的 生态意识。这种意识包括:必须树立生态系统是有机整体及其各种因素普遍联系和相互 作用的意识;树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因而对人类活动自觉地加以限制,不致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意识;树立把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保 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社会——经济——自然相协调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同步发展的意识;树立解放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第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应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力基础 之上,在生态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与生态经济的结合即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先进 的生产力的完好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生态危机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最严重 制约,解决生态危机是社会主义的重要使命之一

生态危机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的出现表明,人类社会具有无限倾向性的生产能力与生态环境有 限的承受能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进步,到本世纪,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空前提高,规模逐渐扩大。据估算,现 代农业获得的农产品可供养50亿人口,而原始土地上光合作用产生的绿色植物及其供养 的动物,只能供给一千万人食用。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 因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改造和征服活动,使得大自然已经不堪重负,人类对自然的掠 夺正在或已经接近生态环境承载的极限,大气严重污染,水资源空前短缺,森林惨遭毁 灭,可耕地不断减少,大批物种濒临灭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处在危机之中。 有预测表明,如果世界人口、工业生产、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按照当前的增长模 式继续下去,即毫无节制、没有极限地增长,100年内就会达到地球所能承受的增长极 限。到那时,人口和工业生产力不可控制地衰退,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粮食生产达到极 限,环境污染加剧,最后将导致人类遭遇全球性的生态大灾难。

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灾难,更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无限 的消费必然导致无限的生产,无限的生产又将导致有限资源的萎缩和锐减,而且科学技 术一旦滥用于自然领域,会极大地损害、破坏自然系统,并使人类与自然处于紧张状态 。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不仅加剧了人的异化现象,而且还极大地污染了环境,破坏了 自然的利用率与平衡,从而造成了生态危机。为避免这种灾难的出现,人类必须改变现 有的发展模式,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整体协调的基础上,走“可持续 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取得一种全球 性均衡。而这一历史重任,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胜任,只能由社会主义来担当。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其先进性、科学性和优越性表现为: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关系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即表现为人、自然和社会的平等和谐相处并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而生态目标是四个具体目标之一。这说明社会主义中国对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的认识 进一步深化,全民族的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逐步提高,并把生态经济的发展付诸 实践。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有责任、有义务,同时也有条件和能力肩负并最终完成解决 生态危机的历史重任,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经济系统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完善和发展的历史的必 然选择

生态经济是以不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是以不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的生态平衡模式,是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生态经济发 展模式。生态经济模式下的生产,应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物质资源的前提下,合理 的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是一个包括人类自身生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以及生态 系统的再生产的全面综合的生产过程;生态经济模式下的消费,应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理性原则下的合理消费,人们的消费行为应当进一步被规范,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 状态的消费误区;生态经济模式下的发展,应是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经济系统,利用高科技、高技术及高新技术对原有生态经济 系统进行改造或提升,促进传统生态经济向高效生态经济转化,是人类进入世纪生物社 会发展的产物,是高新技术与生态资源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人类所面临的新选择。高效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规模化的经济,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 仅提高物质产品的产量,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其质量,进而变经济发展的非生态性为生态 性,变不经济为经济。这不仅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使效益性达到最大,波动 性降到最小;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大发展提供强大的物 质基础和充足的发展动力。

首先,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经济就是把经济发展建 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上,不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 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 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促进经济、社会、 自然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做好人口资源环 境工作,把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寓生态于经济建设中,以经济发 展促进生态保护和建设,也就把生态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成资源优势,进而 形成经济优势,并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扩展和延伸生态优势,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 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第二,大力推进先进技术,促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领域的 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开源与节流并重,预防与治理 结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 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其次,发展生态经济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中国 顺应历史潮流、时代发展和自身需要,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中。面对更大的市场压力、 更多的竞争对手、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不能再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严重污 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道路,而应当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 处理经济合理性与生态合理性的关系,进行生态生产,核算生态成本,提高生态效益, 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在经济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找到一个最适当的平衡 点,使生态潜力的发展等于或超过经济的增长,努力做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 护统筹兼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统一,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实力。

再次,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经济系统是提高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把 环保和生态治理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既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经济增长是 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而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要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这是一个质与量的关系问题,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 果的关系。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下大力保护生态,治理污染。否则,即使经济 上去了,但环境和生态被破坏了,人们喝的可能是“毒水”、吃的可能是“毒品”,人 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危害。如今,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甚至是生命质量 的第一要素。我们不能容忍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发展,要钱不要命的发展以及先 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 财力和精力把生态和环境保护好,让人民群众喝上纯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 放心的食物,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

标签:;  ;  ;  ;  ;  ;  ;  ;  ;  ;  ;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_生态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