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职业观是孩子人生的“指南针”论文

正确的职业观是孩子人生的“指南针”

文|马金鹤

事件回顾

怀化学院于2016年启动MOOC建设,笔者团队负责建设生物工程基本技术实验(一)MOOC。生物工程基本技术实验(一)是生物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产物,涵盖了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大部分内容,包括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溶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摄影术、细胞培养、细菌的培养制片和形态观察、微生物计数和大小测量、细菌染色、植物组织破碎、滴定、离心、分光光度技术、过滤和超滤、制作标准曲线、酶活力测定、离子交换层析、SDS-PAGE等,拟通过17个实验项目完成这些基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任务。

近日,一名初一男生在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中,讲述了“我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网友,引发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与热议。演讲的少年是13岁的李仁志,在他眼中,妈妈十分敬职敬业,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尊重她,“有时莫名给差评,甚至无理取闹”。他希望,大家能给像他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多一分理解。带着这份希望,他选择用感恩来传达更多的善意。他向环卫工人、路人微笑,因为“希望他们也对我的妈妈微笑”。他说:“我希望大家都能给像我妈妈一样的人多一些善意,因为当你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见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里的‘小公主’。”

《少年说》中李仁志讲述“我的妈妈是外卖配送员”这期节目让很多观众“泪目”,因为儿子的真诚与朴实打动了人们。现实中,在许多孩子身上,因为虚荣心而产生的自卑随处可见:有些孩子因为嫌弃家里的车子不够高级,让父母把车停得远远的;嫌弃父母的职业卑微,将之定为“隐私”级别信息,甚至在同学面前与父母相见不相识……在这种社会异象的对比下,当这个男孩大大方方地站在演讲台上,表达对平凡母亲的敬意、为母亲的勤勉工作点赞、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自豪时,他戳动了大多数人心中那个或许被异化的“职业价值观”。我们不禁为这个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秉持如此中正“三观”的男孩点赞,他所带来的“感恩”“包容”“友善”等正能量融化了人们越来越坚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有人情味、有温度的世界如此美好。赞叹感动之余,我们也不禁思考:这一事件能够成为新闻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急迫性?家庭、社会和学校如何影响孩子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又应该如何引导每一个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呢?

异化的职业价值观

伦理学中,学者通常将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称为“三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价值关系时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是“对于什么是最重要、最贵重、最值得人们追求的一种观点和评价标准”。 职业价值观就是人生价值观在对待职业等问题上的反映,是一种人们对社会职业的认识、判断、信念和态度。一个人对职业价值认识的高低,集中表现为其对“人”和“劳动”的看法或尊重的程度。

2.传统的低压无功补偿技术采集单一信号和三相电容器,非电力自动化补偿技术中的补偿技术部分没有考虑到电压的平衡关系,三相互补。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对于主要用电为单相负荷的用户,会出现三相负荷不平衡的情况,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补或者欠补且一般不具备配电检测的功能。智能无功补偿技术与动态补偿相结合、三相共补与分相补偿相结合采用了稳态补偿与快速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好的适应负载变化,弥补了传统技术单纯采用先进的投切开关、固定补偿的缺陷,科学的电压限制条件等技术模式,通过固定补偿。同时具备缺相保护功能,实现电容器投切的智能控制,提高补偿精度。

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青少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青少年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原始的价值判断标准。例如,许多家长对孩子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今后你就扫大街去,捡垃圾去。”言外之意,扫大街这份工作不被人所尊重,是一个非常卑微的职业。家长的话语中传递出的价值观念会很自然地被孩子纳入认知体系中,形成职业有高下之分的观念。孩子也会很自然地根据他所认知的职业高低,把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分成三六九等,“人是不平等的”观念就这样自然地扎根在他们心里。

家庭、学校、社会如何影响青少年职业观形成

“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个职业都不可或缺”“每一个勤劳奋斗的人都值得尊重” ……曾经这些道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常识。坚守这些常识,就是坚守着公平正义的理念,就是坚守着对人性的尊重及对理性精神的倡导。但是这些常识在一个个纷繁复杂的生活情境中,逐渐被异化。收入的高低,身份地位的高下,渐渐成了许多人心中评价职业价值的标准。对物质与利益的追求正在让许多人摒弃对常识的坚守。《左传》中说道:“人弃常则妖兴。”这种异化的价值观映射到社会与家庭中,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途径,又影响到青少年的职业价值判读中。

比对两组患者的胃动力学指标,实施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更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网络传媒,社会对青少年的职业价值观念带来巨大的影响。虽然现在大众媒介道德失范的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许多低俗化、泛娱乐化、负面化的内容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许多网页带有软色情等黄色信息、有为博取高点击率的娱乐垃圾新闻以及传递社会负面情绪等内容。这些宣扬“拜金”“娱乐至上”的信息,对青少年的价值判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曾经抖音上一个炫富女孩的账户被封杀,却引来许多令人大跌眼镜的评论——“人家傍大款是人家的本事”“某某又美又成功,炫富怎么了,用你的钱炫的吗?”“我自打关注了她,我觉得以前在学校太浪费青春了”……大众媒介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越来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网络媒体的监管,对“假恶丑”信息的传播进行遏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大众媒介环境。曾经,“劳模”是如此荣光,是我国一个时代的楷模,现在,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变成了所有部门及媒体肩上的责任。例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等正能量的评选让社会看到了许多平凡人物的不凡人生;2019年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故宫博物院邀请了劳动模范、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等各界代表前往观灯赏景……这些活动及相关报道都在传播着“尊重劳动及劳动者”“职业无高下之分”的理念。

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职业观

北京的一位老师曾对班里的学生展开“如果你是富二代你还会勤奋吗”的调查,班级中有61%的孩子选择“不一定会”或“一定不会”。家长需要教育孩子,不应仅仅把人生的需求定位在低水平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中,要引领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教育孩子努力学习本领,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学校,尤其是班级中的人际交往,对学生职业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的固定物理时空,班级中的亚文化点点滴滴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体系中。而因教师在学校工作任务繁重,大多数教师较少关注学生之间的真实交往。许多学生之间比父母的职位、比家里的车子、比穿戴、比文具,尤其是对名牌的关注,远超许多成年人的想象。若教师因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没有及时对上述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则可能对青少年的职业价值观念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家庭层面,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尤其对劳动价值的正确判断,是培养青少年职业价值观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太多家长有这样的观点——“我自己受累吃苦可以,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我要攒更多的钱,让孩子舒舒服服地度过此生”……殊不知此种观点正在剥夺孩子们体验真实世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他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可见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自我需求是人生最幸福的状态。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种体验,通过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恰恰是每个人美好的人生财富。

青少年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仿佛人生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在每日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中乐观、积极、向上、平等、友善、勤勉、负责、守信、合作,脚踏实地做事,顶天立地做人。那么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呢?

2.2.10 止血方法 小的肿瘤可在切除后进行止血。大的肿瘤或表面松脆的乳头状瘤有时电凝止血比较困难,可通过调节灌洗液的流量与电切镜的位置,在直视下止血,或尽快将肿瘤切至基底部再止血。对于多发肿瘤,切除一处后应彻底止血,再切另一处。肿瘤切缘及肿瘤基底创面组织均需要仔细全面止血。在切割完成并回收标本后,应重新检查电切创面并充分止血。注意排空膀胱,低压下镜检,确保膀胱内无出血点。

同时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理念。研究表明,参与家务劳动的孩子自理能力更强,更有自信心与责任心,同时也更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在《现代快报》对李仁志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放假期间,李仁志的妈妈会带着他一起去送外卖,让他体验工作的不易。正是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李仁志逐渐了解到妈妈工作的艰辛,对妈妈更加敬佩与感恩。当孩子的内心树立起劳动者光荣的理念时,便能有效避免所谓“啃老巨婴”的出现。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要营造良好健康的亚文化,充分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学校应及时调控家庭、社会、大众媒介及校外群体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葛佛森将青少年职业期望的发展根据年龄大小划分为 4 个阶段,其中小学与中学正处于第三与第四阶段。8~13 岁的第三阶段,是社会评价取向阶段。此时青少年已经对职业所包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十分敏感,知道教育、职业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在自我概念中知道将社会阶层和能力等因素纳入考虑。而 14 岁以上的第四阶段,是内在独特的自我导向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处在自我认同发展阶段,职业取向的选择既包括个人兴趣也考虑了现实因素以及社会期望。

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交往情况,运用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围绕职业价值观进行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价值澄清及价值引领。例如,围绕“匠人精神”,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与事,讨论对“敬业”的理解。通过这类讨论,让学生们认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同时把这种共识纳入班级文化的建设中,长期地影响青少年。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梦茜

标签:;  ;  ;  ;  ;  ;  ;  

正确的职业观是孩子人生的“指南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