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探讨_国有银行论文

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探讨_国有银行论文

对当前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中国论文,财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两年来,为解决国际金融动荡、国内经济走势变化和体制转轨所引起的需求不足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在适当货币政策配合下,着力推出了以扩大预算赤字、增加发行国债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伴随着国债规模的急剧增加,与国债规模相关的问题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关注。这种关注又由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或有债务问题的研究而加剧,从而引起了人们对我国财政面临的风险及财政可持续性等问题的担忧。政府在今后几年能否继续通过扩大赤字、增发国债来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关键取决于对财政赤字、债务规模及财政风险等问题的认识。基于此,作者以为,有必要对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债务规模、或有债务等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对中国财政风险和财政可持续性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为政府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乃至整个宏观政策提供参考。

一、中国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情况

目前,国内外都没有被大家公认的衡量或判断财政赤字与债务规模大小的指标体系,因此在根据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并据此判断财政的可持续性时,人们往往选择一些相对指标,如: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 债务率(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 利息支付率(债务利息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和债务依存度(债务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等,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判断本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的大小,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财政负担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一)对几项参考指标的分析

一是赤字率,这是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如果该比率过高,就可能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负面影响,一是可能扰乱正常的经济运行秩序,甚至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二是时间一长,必然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目前,我国财政赤字比率与许多国家相比已不算低(见表1),这是制约我国实施扩张性政策的主要障碍, 今后必须加以适当控制。

二是债务率,它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对政府债务的负担能力,是经济学家们在判断债务规模大小时最常使用的一项指标。近年来,我国债务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见表2),到1998年和1999年分别为9.88%和12.5%,如果加上1998年经人大常委会批准,专门用于补充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1998年和1999年我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分别为13.3%和15.7%。

表1

1998年各国财政赤字率比较(%)

美国-2.5

英国 0.6

德国 2.9

法国-2.9

日本 7.9

韩国 4.0

泰国 2.7

巴西 8.0

墨西哥

1.2

中国 2.8

注:以上数据按IMF口径。

表2

近年来我国债务率情况(%)

年份

债务率

19925.80

19935.32

19946.06

19956.55

19967.21

19978.12

19989.88

199912.5

表3

1998年各国债务率比较(%)

美国 54

英国 55

德国 63

日本 107

韩国

49

泰国

74

巴西

51

墨西哥 39

中国

10

中国☆ 13

注:☆表示债务中包括了1998年发行的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的2700亿元国债。

第三是国债利息支付率,这是反映财政债务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1999年我国国债利息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12.6%,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见表4),说明我国国债对财政没有形成太大压力。

表4有关国家利息支付情况(%)

美国 15.0(1997)

日本 12.8(1998)

英国 8.83(1997)

德国 7.06(1997)

法国 6.63(1997)

菲律宾16.7(1997)

泰国 1.70(1997)

巴西 44(1994)

墨西哥18.6(1996)

中国 12.6(1999)

资料来源:IMF政府财政统计年鉴,日本财政部, 《中国财政年鉴》,《中国统计摘要》。

最后,是国债依存度,有的国家使用该指标反映财政对债务的依赖程度。按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支出可以分为全国财政支出和中央财政支出,因此债务依存度也就有了全国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存度和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存度两种。1997年和1998年,我国全国财政依存度和中央财政依存度分别为26.8%、30.7%和55.6%、60.43%。由于我国目前的政府债务主要是中央政府的债务,债务收入是中央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由中央政府使用,因此,用中央财政支出债务的依存度来反映我国目前财政对债务的依赖程度似乎更有说服力(我国近年来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存度见表5)。

表5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

年份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

1994 52.1

1995 53.9

1996 56.7

1997 55.6

1998 60.4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1999年第11期。

目前日本政府使用这一指标反映国债规模的大小。1997年和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对债务的依存度远远高于日本23.5%和38.6%的水平。说明我国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债务的依赖很大(近几年中日债务依存度比较见表6)。

表6

近几年中日两国财政债务依存度对比

年份 日本 中国

1994 22.4 52.1

1995 28.0 53.9

1996 27.6 56.7

1997 23.5 55.6

1998 38.6 60.4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1999年月11期。

(二)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的简单分析

长期实行财政赤字政策,扩大国债规模,会对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和风险,使财政负担与财政支付能力失衡。当财政负担积累到超越经济和社会承受能力时,就有可能演变成财政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就象1998年俄罗斯所发生的情况那样。有时虽然原来的财政状况是稳定的,但是,如果经济受到非正常的打击,财政状况仍会恶化,从而发生政府清偿力不足和违约(付不起债务)的情况,引起财政的不可持续性。所以,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时,必须正确处理财政可承受能力与维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合理的就业率以及国际收支平衡和市场价格水平的基本稳定等宏观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追求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同时努力把财政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财政运行、经济运行和社会稳定之间保持协调合理的关系,促进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财政政策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有两种方法可以判断财政的可持续性。一种是平衡表方法,这是从财政可能无力清偿公债或违约的假设出发,评价可持续性的一种特殊的全方位办法。其中,清偿力可通过分析当前和未来的资产负债情况,并建立全面的公共部门资产负债平衡表来进行评估,如果资产可以支付负债,就可以判定财政的状况是可持续的。另一种办法是财政规则办法,即根据事先指定的关于债务时间变化轨迹的法规来评估可持续性的方法。它基本上是根据债务对GDP的比率不会上升, 或者上升到某一合适的水平就停留在该水平上为依据来进行判断的。一般来说,运用上面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都可以判定政府财政状况的可持续性,但是由于第一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料,实践中较难操作。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根据对信息要求相对较少的第二种办法来分析和判断财政的可持续性。

按照第二种办法,财政的可持续性集中体现在财政赤字、国债利息负担和国债余额的关系上。因为,预算赤字导致国债发行,形成国债余额,而国债余额反过来会形成国债利息的支付负担,迫使政府扩大财政赤字,结果就可能陷入“赤字扩大——债务增加——利息负担增加——赤字继续扩大”的恶性循环,形成赤字与债务的“滚雪球”效应,导致债务率快速上升。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债务率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GDP 增长也较快,同时发债历史不长,因此债务率在世界各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假定在未来10年之内我国每年的财政赤字都保持在1999年1803亿元的水平,前5年每年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后5年每年增发500 亿元建设国债,那么到2003年和2008 年, 我国内债余额将分别达到24623 亿元和41285 亿元。 如果经济增长维持目前7 %左右的水平, GDP 将分别达111357亿元和156184亿元,债务率将分别为22.11%和26.43%,仍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现在的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纳入财政预算的债务收入包括国内债务收入和国外债务收入两部分,即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内债务和少量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本息的“统借统还”外债。由于这部分外债与国内债务相比数量很小,所占比重不足10%,所以人们讨论债务问题时有地将其忽略,但这并不影响上述结论。

二、财政面临的潜在压力与风险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国由财政部发行的债务规模并不很大,但财政却感到较大的压力和负担,这是国民经济中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较长期内国民收入分配秩序混乱,导致财政在GDP 中所占比重过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较低。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其他领域的改革滞后或不到位,给政府带来了较多的负担和风险,客观上要求财政承担一定的支付责任。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而产生的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和损失以及国有金融机构的大量不良资产等所谓或有债务。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一)分配秩序混乱导致预算收入偏低

由于人们使用的国债依存度的计算方法各不相同,计算结果也千差万别,但人们大都认为我国目前的国债依存度已处于较高水平。依存度较高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些年国债发行规模增加较快,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在长时间内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中央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过低。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十几年来肢解国家财政的现象比较普遍,许多行业和部门大搞行业和部门基金,使得本应属于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国民收入分散在政府其他部门或机构,财政职能被严重肢解,加之偷、漏、逃、欠税等问题严重,使得我国在国民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并没有同步增长,财政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低,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的比重不高,1997年和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只有11.6%和12.4%。与此同时, 由财政支出的资金又不能减少,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偏高。根据上述分析,我国财政所发行债务目前对国民经济不构成负担, 但由于西方国家宏观税率(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主要发达国家宏观税率在30%~50%之间,欧盟入围国家的宏观税率为30~60%,而我国近几年宏观税率只有11%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债务负担率下,我国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债务压力更重。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财政收支占GDP的比例过低,但政府各部门的收支加起来并不少, 其中相当大部分资金仍是财政资金。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应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还有少量的国有房地产收入和社会保障资金。按这一口径统计,1996年我国财政收入约为12932亿元, 占当年GDP的19%,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20%左右的水平一致。1997 年我国政府收入(包括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约为11387.10亿元,占GDP 的比例为15.2%。考虑到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大体相等或财政支出稍大于财政收入的情况,则1997年我国的债务依存度等于或小于21.8%。按照国际惯例,凡是政府财力都应统一在财政预算中。如果仅仅将预算内资金作为财政收入,而不把预算外、制度外资金作为财政资金计算,就不能客观反映我国政府的收入情况。

(二)部分或有债务构成潜在财政风险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政府债务除了预算内的债务以外,还有许多未被纳入预算的政府债务。他们认为,这些债务虽然在现行体制下没有被纳入预算,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政府债务的性质。另外,也还有一部分债务,虽然性质上不是政府的债务,如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损失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损失和缺口,地方政府部门乱担保所造成的一些问题等。一旦出现支付缺口,必然最后由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偿债责任,从而可能对财政构成压力和风险,这些预算外的债务通常被人们称为或有债务。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的或有债务有时会引起财政的不稳定,因为它使得政府减少债务和赤字的努力变得困难,是影响财政承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财政风险和财政可持续性状况,并据此制定财政政策时,我们不仅要考虑财政本身的负担,还必须分析财政在一定时期内潜在的负担及财政的调控能力。

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或有债务,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损失;二是政策性银行呆坏帐损失;三是地方金融机构的支付缺口;四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损失和缺口;五是以政府名义借入的主权外债。我国的或有债务究竟有多少,不仅取决于人们对或有债务范围的界定,而且还受到统计数据来源不一致的影响,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世界银行报告估计, 到1998年底,我国或有债务占GDP的比例在50%以上, 我国学者樊纲估计为41%。据笔者估计,以上五项合计约36470亿元。 这些债务虽然目前还不构成政府的现实债务,但人们认为,一旦出现问题,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必然要由政府承担最后的偿债责任。由此可见,我国财政目前面临的风险主要并不是来自财政本身的债务,而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如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和损失是由于我国长期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问题和金融体系自身的经营管理等问题造成的,但都对财政构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压力,或者至少是潜在的压力。

目前我国的或有债务规模较大,仅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损失就超过11000亿元,如果都要求在一、两年内完全解决, 显然会构成财政的较大负担。因此,对财政或有债务进行深入分析,对我国谨慎理财用财,防范金融风险,防止财政危机有提醒和预警作用。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样,或有债务是长期积累的,因此也需要较长的时期来消化,不一定在短期内构成财政风险和负担。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特别是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国有银行的商业化,银行不良资产等或有债务不再象前几年那样快速增加,那么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目前规模较大的或有债务负担到2003年或2008年甚至更远的时间,将会变得轻一些。如,目前36470亿元的或有债务占1999年GDP的43%,到2003年和2008年只分别占GDP的33%和23%。

或有债务较大的事实,一方面说明我国财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较大的负担和压力,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目前我国财政的风险主要不是来自财政自身的债务负担和压力,而是来自经济生活中的其他领域,如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改革不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投融资体制不合理等。因此,仅仅依靠控制国债规模还不能有效化解现存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或有债务与财政所举措的债务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是财政自身运行造成的,而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或有债务既不是必须由财政来负担,也不是全部由财政来偿还,更不是马上要求由财政来支付,而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逐步消化历史遗留欠帐。同时,通过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解决现有或有债务的能力。即使或有债务转化为财政负担,只要目前的或有债务不再大量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现有的或有债务将不是很大的负担。更何况,或有债务毕竟只是可能成为一种政府债务,究竟有多少可能转化为政府的现实负担,最终将取决于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

三、化解财政风险的若干措施

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必须正确处理化解财政风险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从根本上深化各个领域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社会保障体制,逐步提高财政两个比重,增强财政实力。同时,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等或有债务的产生。

(一)强化财政对经济的监管,降低或有债务转化为财政风险的程度

或有债务给财政带来的负担可能是中国财政在未来几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影响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正视或有债务问题。一方面要逐步采取措施解决现有的或有债务,另一方面必须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的产生。根本措施是减少政府部门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同时加强财政对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监管,改变目前财政只负责提供投资资金,但却无法监督投资执行的不正常状况,把或有债务转化为财政风险的程度降至最低。首先,要强化财政对经济的监管而不是直接参与,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这样才可能减少或有债务转化为财政负担的可能。如,制定全国统一的担保法规,规范政府担保工作。明确政府担保的原则、条件和处理办法,使政府担保有法可依。严格控制政府担保的范围,控制担保事项的决策权,没有同级财政部门的同意,任何政府部门都无权担保,担保金额要控制在合理的额度内,建立担保人从立项到还款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为按时如数还款创造条件。其次,要特别防止借企业改制悬空和逃废债务,区别对待,分类处理。对实行的股份合作制度及被兼并的企业要由改制后的企业及兼并企业承担全部贷款本息,并落实相应担保措施;对出售、拍卖、转让的企业实施债务追索;并通过重组、资产置换、债权转股权及阶段性持股等措施,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最后,就现有的或有债务而言,不仅要注意研究和分析财政赤字和财政综合偿还能力,还要研究国有企业债务、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有效性,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对利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对财政造成的影响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深化国有银行改革,有效防止和化解不良资产

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现有或有债务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深化国有银行改革是解决并减少或有债务的重要条件。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大,效益低下,是多年来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在银行经营上的综合反映,是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差和内部管理乱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切实有效地防止新的或有债务的产生,就要求针对有债务的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一方面要改善其经营环境,另一方面则应改革国有银行的经营机制。首先,要改革目前银行国有独资的状况。从长远看,吸收其他投资者持股,补充核心资本,近期可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债券,补充附属资本。借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加快开放我国金融业,不仅要对外资开放,而且要对国内民间资本开放,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银行有较多的渠道扩充资本金,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国有银行经营机制。其次,要减少政府其它部门对国有银行的行政干预,强化出资人对银行业的监管,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目前,其他政府部门对国有银行干预过多,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而做为出资人的财政部又由于是政府部门,为了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权,不可能也做不到象社会其他股东那样关心银行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正确处理银行的出资者和监管者之间的关系,改变目前出资人无法关心银行经营状况,而银行的监管者又不关心银行财务状况的局面。最后,要强化对政策性银行的财政管理,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活动严格区分开,对政策性银行从事商业活动所造成的损失,财政不宜再给予弥补,防止政策性银行将商业经营亏损转嫁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出资人和国有银行债务的最终承担者,要加强对国有银行的考核,建立以利润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同时,改善国有银行的经营环境,改革其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国有银行的内部管理,提高收贷率和收息率,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对现有不良资产,要加大企业的改组、改制和改革力度,促进企业提高投资效率。

(三)建立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调整财政支出方式

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证,财政支出范围应与政府活动范围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除纯公益性项目外,不应直接投资于任何盈利性建设项目,凡是有收益的项目都应鼓励企业和个人来投资,由它们承担投资风险和享有投资回报。从经济类型看,工业化国家的资本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在3%左右,而发展中国家此项支出往往很高, 在20%左右。在当前中国财政收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偏低的情况下,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减少财政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资,财政资金应逐步转移到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

要严格控制政府投资,同时加强对政府投资的监管。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都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批管理下发生的,本身就说明了这种投资体制的失败,说明严格的控制和审批并不能保证政府部门投资决策的高水平。从国外的实践来看,政府财政资金的投资效益也不高,因此,要适时改变由政府持有并经营企业的做法,改变企业“产权虚置”的弊端。对少数必须由政府来投资的项目,不应过分要求其完全按市场原则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前扩大财政政策力度,主要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覆盖全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为劳动者和社会构筑安全网,又可促进劳动力顺利流动。

(四)提高财政收入比重,增强财政化解风险能力

虽然财政赤字的扩大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财政状况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状况,如果经济增长持续下降,必然导致财政资源枯竭,而财政收入的多少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要保证。西方发达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都在50%左右,如OECD 国家政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48%,发展中国家也大部分都在30%左右, 而我国目前只有12%,远远低于这些国家。财政收入偏低,不仅使政府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能,如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政府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对失业人员及低收入者提供社会保障,为一些环保项目提供资金等,而且使得我国在政府债务率并不很高的情况下,国债依存度过高,也使得政府在解决诸如或有债务等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提高财政两个比重应是政府长期的战略任务。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秩序,将所有政府性收入都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增强中央财政的可调控财力。为此, 要尽快建立全口径的政府收入、支出体系,以全面反映政府的经济活动。根据国际惯例,政府的财政预算应该包括经常预算、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不同的预算应由财政部门纳入统一的政府预算体系。我国《预算法》规定经常预算不能出现赤字,所以赤字是在资本预算中产生的,控制财政风险关键要通过资本预算,通过资本预算又能够形成对经常预算的硬性约束,避免借入资金用于政府消费。因此,政府要尽快研究建立我国的资本预算,以揭示政府的负债及其去向,增强负债资金来源使用的约束性和有效性。

(五)发展政府债券市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

根据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宏观经济形势,未来几年国债规模将呈扩大趋势,为了保证数额巨大的国债能够低成本顺利发行出去,必须建立较为发达的政府债券市场。因此,在较高的负债水平下,融资成本很小的降低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助于控制国债规模的过快增长。在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国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会给财政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压力,为了避免过重的债务负担成为财政拖累,就必须使举债成本尽可能低。因此,在当前要特别重视加快国债市场的建设,首先,改革国债发行方式,根据大多数国债的经验,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国债的招标发行。其次,合理设计国债的期限结构。国债的期限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及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期限结构,使之既能满足财政资金使用期限的要求,又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最后,要优化国债的持有者结构。在国债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较低,比如,美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仅为10%左右,日本不超过30%,我国估计在50%以上,要培育机构投资者,在保持对个人投资者发行凭证式国债的同时,扩大对机构招标发行的份额。这样既有利于市场利率的形成,降低发行成本,又可以活跃国债市场,有利于宏观调控。

(六)加强对国债风险的监测与控制,注意研究国债利率与经济增长率、赤字率三者的关系

从赤字与债务的关系看,一要控制赤字率;二要控制国债利息负担,使国债利率低于经济增长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预算赤字,债务也就不可能得到控制。在赤字率保持在稳妥水平的情况下,如果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利息负担的增长速度就会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债务率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长期观察,如果赤字率比较稳定,就要注意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努力保证经济增长率高于利率水平。在利率接近于经济增长率、特别是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就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控制国债规模,力求财政稳定,防止债务风险和财政危机的发生。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0%以内,经济增长率仍高于实际利率,目前债务负担率的增加实际上只是财政赤字扩大造成的,财政赤字与债务之间的“滚雪球”效应尚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因此,只要控制住赤字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实际利率水平,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可以继续实行。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我国财政可持续性问题探讨_国有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