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艺术“回归”与“集聚”现象研究--以北京为例_艺术论文

当代民间艺术“回归”与“集聚”现象研究--以北京为例_艺术论文

当代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现象研究——以北京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北京论文,当代论文,民间论文,现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11)03-0075-05

“回流”:是指发源于某地的某种民间美术在发展过程中随民间艺人迁徙而流散到各地,后因生存、发展的需要,又回到其发源地。“集聚”:指发源于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因生存、发展需要,集聚在某个地方。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民间美术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的土壤中、新的条件下,其保护、传承、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回流与集聚的原由

回流和集聚是现阶段我国民间美术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标志性现象,是民间美术行业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反应,充分显示出民间美术行业和民间美术艺人自身蕴含着的强大生命活力,他们具有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和创造机遇的能力,也说明对社会环境变化、市场经济发展最敏感的是民间美术行业及其从业者本身。这一现象体现了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以及对社会文化、生活状态的改变,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值得研究者进行全方位研究。

(一)民间美术回流现象的产生,其主要推手是市场,是作为市场主体的民间艺人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的顺势而为。从历史上看,民间美术存在于特定的地域中,是特定地域生产、生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民间美术是不能随意离开特定地域的。离开特定地域往往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如,由于清末到民国期间的战乱,北京地区的一些民间艺人为求得生存离开了北京去外地,这样也就把北京地区的一些民间美术带到了外地。又如北京“内画鼻烟壶”的艺人们文革时期去了河北,就把这种民间美术带到了河北,如今,“内画鼻烟壶”在河北已经发展出一个新的分支了。今天民间美术出现的流动是民间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主动选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如已在河北扎根几十年的“内画鼻烟壶”艺人又从河北回流到了老家北京发展。回顾历史,回流这一现象里面隐藏着民间美术的“迁徙”属性,这一属性是符合社会学原理的,符合人类的生存法则。

(二)民间美术的集聚现象,主要因为文化艺术中心城市对其发展的吸纳作用而产生。北京作为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吸引了多种文化艺术门类和大量民间文艺人才在这里发展。另外,随着政府和民间百姓对民间美术的重新认识和高度重视,北京正在形成有利于民间美术生存和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如在北京市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中,就包括民间美术。北京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对外地来京发展的民间美术艺人也积极支持,例如在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就有大量的非北京籍会员,比较典型的如北京剪纸名人孙二玲从家乡到北京发展十多年,已经成为北京剪纸界的一个代表人物。从集聚现象可以看出,“迁徙”属性使民间美术在市场经济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三)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现象,因民间美术市场的迅速形成和不断壮大而愈演愈烈。随着人们对民间美术文化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民间美术作品近年来已经成为艺术收藏的一个热点,民间美术中的皮影、年画、泥人等作品价格年年上涨,因北京地区有全国最多的艺术收藏机构、艺术商业企业、艺术收藏家、民间收藏者和艺术素质较高的市民,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外国人及投资者也是其中重要的成员。再者,人们在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过程中,认识到民间美术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也被民间美术独特的装饰美感和审美特点所吸引,民间美术的质朴和泥土气息打动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人们在进行空间环境的装饰时会考虑使用民间美术作品,这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民间美术市场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容易使民间美术在北京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迁徙”是为了寻找合适的土壤,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现象也因此产生,民间美术行业因此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展现出的新活力。

二、回流与集聚的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发展现状

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现象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这种民间美术跨地域的流动现象,使民间美术成为“活”的艺术,重新焕发了生命活力。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融入和冲击对处于困境中的北京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输血和推动作用,也使我们对用何种方式、何种政策保护、传承、发展当代民间美术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保护现状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因回流与集聚现象的产生,迁徙到某一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民间美术拥有了一个自我调适的良好保护境遇。如下是内画鼻烟壶和剪纸艺术等回流与集聚到北京后获得保护的真题解答。

回流现象产生后,给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民间美术保护送来了一贴良药。北京地区民间美术的回流现象,突出产生于内画鼻烟壶艺术中。从中国内画鼻烟壶的发展历史来看,当今内画鼻烟壶京、冀、鲁、粤四派均起源于北京,正是因为民间美术的迁徙属性,内画鼻烟壶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四地安家并兴盛起来,其中产生回流现象最典型的就是京派和冀派。而冀派是四派中生长时间最短的一个派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其创始人王立三祖籍河北衡水,在北京出生,少时师从京派名家叶菶祺和叶晓峰,学习内画艺术,成为祖传五代的“叶派”艺术第一位外姓传人,曾为朱德表演内画艺术。“文革”时期,王习三被遣返回原籍衡水农村,1972年,他主动放弃回京机会,留在阜城国营综合厂筹建内画烟壶车间,从此开始走上冀派内画鼻烟壶艺术的发展之路。到了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不少冀派子弟陆续回流北京,反哺北京内画艺术。内画鼻烟壶的回流给处于生存困境中的北京内画鼻烟壶艺术的保护带来了转折性的变化,据有关资料统计,由此北京内画艺术从业者人数从回流前的两位数发展到了三位数,从业者从单一的北京籍扩展到了多个省籍的。

集聚现象产生后,使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民间美术保护去除了病根。北京民间美术的集聚现象,产生于多个民间美术类别中。其中,剪纸艺术的较为典型。北京本地的传统剪纸艺术特色不明显,知名度不高,掌握这一技艺的人已经寥寥可数,像张风情这样较为知名的剪纸高手就更少了。自20世纪90年代到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艺人集聚到北京(如前面提到的剪纸高手孙二玲),对北京剪纸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剪纸从业者人数明显增加,北京剪纸艺术的地位和知名度也提高了,如今在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就有来自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的许多会员,在这种集聚、交流的氛围中,北京剪纸呈现一个上升的发展态势,保护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而其他的民间美术类别如皮影、面人、泥塑、年画、织绣等,也因其在这种集聚、交流过程中的发展,保护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传承现状

回流与集聚使民间美术的传承现状有了较大改观。首先,它使一些民间美术门类开始兴盛起来,如北京地区的剪纸、面人、泥人、刺绣等民间艺术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提高,优秀作品增多,价格上升,社会关注度也不断增加。其次,它也使北京地区民间美术行业的从业者、爱好者和关注者明显增加。由此,使其在北京地区的传承有了良好的经济支撑、人才保证和社会氛围。在此基础上,它使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之间,同一民间美术不同派别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切磋,进一步打破了过去民间美术行业蔽塞的老师傅带小徒弟的小作坊生产状态,冲击了传统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传承观念,这都有利于民间美术的传承。例如:冀派内画鼻烟壶已经彻底改变了父传子、子传孙的传统观念,师傅不看出身和门户收徒,甚至开设专门学校教学传艺(冀派创始人王习三1996年创办习三工艺美术中等专业学校),把内画技艺传承给喜欢它的人,为冀派培养了大批的弟子,这也是冀派发展最好的原因,以及回流北京的人才基础。冀派弟子通过回流猛烈冲击了京派还比较传统的传承观念,使京派呈现越来越开放的传承面貌。

(三)发展现状

回流与集聚使民间美术拥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北京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第一,回流与集聚现象使大量各地民间美术艺人进入北京发展,促使大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民间美术工作坊的建立,大量民间美术商业机构的出现,这些现象是民间美术行业市场发展的标志性符号,标示着北京民间美术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北京定期和不定期举行的全国或特定地域民间美术展示活动更是促进了北京民间美术的发展,也使回流和集聚更加频繁。第三,在北京地区已经形成了以百工坊、琉璃厂等地区为代表的民间美术产业集聚区(其中有大量受回流与集聚现象影响来的商家和艺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民间美术产业,随着回流与集聚现象带来的吸纳效应的产生,北京民间美术产业必将不断扩大与成长,潜力巨大。例如:内画鼻烟壶冀派弟子回流到北京发展,在回流北京的过程中,和北京内画鼻烟壶艺人一起,重新塑造了北京地区内画鼻烟壶产业,逐渐使北京内画鼻烟壶产业成为北京民间美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回流和集聚现象也促成了大量资金、资源进入这个市场,使北京的民间美术产业发展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回流和集聚带来机遇但不带来结果,北京地区民间美术产业仍在处于建设中,产业链不完善,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品牌和产品,需要政府、学界、行业做的工作还很多。

三、回流与集聚的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对策

回流与集聚现象给北京民间美术带来了新的保护、传承、发展机遇,给北京乃至全国的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政府部门、民间美术学界、民间美术行业,应该怎样面对这一变化,才能够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呢?

(一)保护对策:

第一,要保护好回流与集聚的民间美术,就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其属性和规律,加强对这一民间美术样态的理论研究。第二,要保护好回流与集聚的民间美术,就必须立足我国市场经济,前瞻性地把握民间美术行业的市场变化,因势利导地利用市场规则做好其保护工作。第三,要有区分地保护它:哪一类别的适合于运用市场规律,使其在发展中得以保护;哪一类别的适合在原生态状态中进行保护等。目前,北京市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对部分知名、典型的民间美术类别的保护给予财政扶持和政策支持。笔者认为,这些举措对北京民间美术的保护非常重要,但仍需深入调研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研究从市场角度来实现民间美术保护的思路和策略。

(二)传承对策:回流与集聚现象对于民间美术传承的启示是,应打破民间美术传统的传承思路,运用科学、开放的传承思路来解决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问题。例如:北京市完全可以借鉴河北的经验,开设有关民间美术技艺的专门学校,或者利用首都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高等学校、中等学校乃至中小学合作开办民间美术专业以及民间美术方面的课程,来解决回流与集聚的民间美术传承人缺乏的问题,从而使其技艺得到有效继承。

(三)发展对策:民间美术要发展,必须流动,流动的民间美术是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第一,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引导,使民间美术在北京的回流和集聚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有深度,这就要求北京市在高级人才的引进方面,要考虑打破学历等硬性条件的限制,引进高水平的民间美术人才。第二,政府部门要站到发展民间美术产业、打造民间美术产业链的高度来引导民间美术资源的配置和规划。在百工坊、琉璃厂民间美术集聚区的基础上,整合其他的小型集聚区,扩大集聚区的面积和规模,完善集聚区的功能和产业链条,配置必要的服务机构和展示场所来促进市场发育、发展。第三,学界要加强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工作,要提供智力支持。对民间美术要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加强理论和文化层面的研究,尤其加强对其市场化、产业化方面的研究,早日形成较为完整的民间美术理论体系。研究成果要为政府的决策、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四,对民间美术要进行策划与设计,要打造民间美术的知名品牌。例如,在北京旅游你很难找到具有北京地域特点的民间美术作品,你看到的都是来自各地的一些民间美术产品,而且这些产品大都质量不高,几乎看不到创新的设计,更可悲的是你连一个知名品牌都看不到。这实际上反映的是民间美术产品的策划和设计问题,而这种现象在全国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笔者认为需要加强对民间美术品牌的策划与设计。

综上所述,从民间美术的“回流”与“集聚”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到市场强大的引导作用和辐射力。市场使民间美术的价值得以体现,使人们重新思考民间美术的当代传承问题。要保护、传承民间美术,除了要有政府的政策、财政等手段和社会各界支持外,市场推广、商业化生存、产业化发展将可能是更重要、更有效的一条道路。在市场条件最为成熟的北京,也要做好迎接民间美术市场发展的各种准备。如:一、要主动促成民间美术市场的形成,完善其产业链的各个重要环节,如建设北京民间美术展览中心等,使北京形成一个具有开发、展示、研究与销售等功能的集聚中心,成为全国民间美术的集聚地。二、注重民间美术品牌的塑造与推广,用现代营销策略来推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北京旅游乃至代表中国旅游、中国文化的产品走向世界,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三、探讨传统民间美术和时代审美精神的结合,运用信息时代各种现代媒体、数字手段来创造民间美术的当代形象。

标签:;  ;  

当代民间艺术“回归”与“集聚”现象研究--以北京为例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