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论文_姜琦

姜琦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8例(96.0%),护理满意有47例(94.0%),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5例(90.0%),护理满意的有44例(88.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等,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肾病患者; 血管通路; 护理; 效果

肾病是由于内外因素对人体的平衡造成破坏后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大部分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程度,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累及其它的脏器,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血液净化治疗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肾病的治疗中。本文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及内容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22—74岁,平均年龄在(52.86±6.54)岁,其中动-静脉内瘘置管有10例,半永久置管15例,临时插管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在(53.24±5.28)岁,其中动静脉内瘘38例 临时导管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置管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穿刺护理

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医护人员应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一般选择在足背动脉或者桡动脉予以穿刺,通常以定点定向穿刺为主,因其不仅可有利于后期的反复穿刺还可以减少损伤其他血管等。如果患者有假性动脉瘤生成,需要选取静脉进行穿刺,因为假性动脉瘤的生成可引起表皮变薄,动脉压力升高,容易导致出血及动脉破裂等,增加其疼痛感。病情选择静脉穿刺可有效提高穿刺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应注意进针的角度,通畅进针面与皮肤呈25°的夹角为宜,有利于进针。待穿刺成功后及时的对针柄进行固定,防止因患者晃动伤及血管等。待穿刺后对患者的血管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看其是否有无出血的情况发生。待透析完毕后,予以拔针,在拔针的过程中应对压迫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在拔针后的2d内无禁止对穿刺肢体再行穿刺或者进行血压测量等,防止肢体血肿的发生。

2.2 置管护理

在置管时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医护人员应在洁净双手后,将无菌手套戴上,对患者铺无菌巾,用无菌巾对导管的末端进行包裹,将肝素帽拧开,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将上次封管时注入的肝素盐水通过注射器进行抽出,对有无血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然后注入首剂肝素,用无菌纱布进行包裹,用治疗巾进行覆盖。待完成透析后对导管予以清洗,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内的血液冲洗干净,注入甘肃盐水予以封管。待完成封管后需要对患者穿刺口有无红肿、出现情况出现等进行严密观察,同时对导管有无松动、脱出等情况进行检查,当患者无明显异常时,对创口的周围进行消毒,将敷料敷上,并指导患者注意休息等。

2.3 动-静脉内瘘护理 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已经进行造瘘的手臂不可在进行静脉穿刺或者血压测量,病情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停用降压药等,以保证血流量的充足。当患者每次完成透析后,需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24h,而造瘘肢体可以通过进行腕关节的运动及握拳等方式对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等,并且可抬高肢体等方式促进静脉回流。在患者休息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对术侧肢进行压迫,防止阻碍静脉回流。当血流量不足的患者,可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扩容,来对血液循环进行改善,避免内瘘堵塞。并且护理人员应常观察内瘘的通畅情况。嘱患者穿袖口较为宽松的服饰,防止袖口的过紧压迫引起肢体肿胀,从而导致内瘘受压。在术后3d对患者进行血管功能训练,用止血带扎肘,每次锻炼5min,根据患者的耐受性确定每天的训练次数。对成熟内瘘,嘱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造瘘肢体不得过度用力,不可受挤压,防止肢体肿胀。同时医护人员每天检查患者的瘘管,诊断其有无杂音或震颤。当患者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4 血液净化完毕拔针护理

当拔针后应通过压迫进行止血,压迫力度应适中,当不出学同时可对动脉搏动进行触及为佳,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压迫的位置应在血管进针的部位,非皮肤进针处,以免血肿形成。压迫的时间看患者的凝血功能确定,一般在20分钟左右为宜等。

2.5 血液净化后的护理

待血液净化完毕后,在第二天对患者进行热敷处理,待热敷完成后可直接用生的白萝卜皮进行外敷,因其具有止痛、抗菌及散瘀血的作用,外敷给药后起效较为迅速,可对创口感染进行预防,病情对患者的血管弹性进行改善,保持血管的通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等。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等进行观察。

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8例(96.0%),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5例(9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机体功能在于过滤形成尿、排出代谢废物等,对体内的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进行维持。因此,对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临床治疗肾病的技术也不断完善,目前在临床的治疗中主要以血液透析为主,随着该治疗方式的广泛应用,预后效果具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不良事件,因此对该类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优质护理干预中,应对患者进行穿刺护理、置管护理及动静脉内瘘护理等,对血管通过进行一定的保护,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等[3]。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8例(96.0%),护理满意有47例(94.0%),对照组患者中护理有效的有45例(90.0%),护理满意的有44例(88.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等,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4]。

参考文献

[1]孙专意.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27-28.

[2]袁万青.行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62-63.

[3]叶朝阳.血管通路的功能评估[J].中国血液净化,2007,6(7):361-364.

[4]赵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7,28(2):269-270.

论文作者:姜琦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血液净化的肾病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论文_姜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