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与功能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与功能_市场经济论文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和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客观性论文,条件下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资本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从资本的历史继承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前提等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然后,作者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功能的二重性,即从积极意义上说,资本具有十大功能;从消极意义上说,资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关键词:市场经济 资本 功能

本文试图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谈谈资本存在的客观性和功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的自然范畴。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说它只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只能姓“资”,这种看法是陈腐的、不正确的。资本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是与市场经济同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

⒈资本的历史继承性。

资本具有历史继承性,这个历史继承性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早在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之前就已经有了资本的雏形。马克思指出,资本在世界史上的出现,是在有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之后出现的,资本的最初形式是生息资本和商人资本。对此马克思有过论述,他说:“生息资本或高利贷资本(我们可以把古老形式的生息资本叫作高利贷资本),和它的孪生兄弟商人资本一样,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它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很早已经产生,并且出现在极不相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之中。”[①]可见,资本范畴先于资本主义社会,说明资本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也就成了该社会的核心,这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

然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什么把资本判定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范畴?这一直是理论上的“迷点”。对此要具体分析。

首先,要正确认识资本的一般与特殊。从一般的角度看,资本存在于商品经济的不同社会形态中,是商品经济的共有范畴。马克思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②]马克思还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揭示了资本“必然或多或少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一切生产方式中发展起来。”[③]从马克思的上述论述可见,资本一般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从特殊角度看,资本又必然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反映特定的社会性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一般抽象掉了,重点是从特殊性考察资本范畴,揭露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看成是特定的经济范畴是有所指的,并不违反他关于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的论述。

其次,正确看待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最发达阶段和最后阶段。虽然商品交换的历史比资本主义早,但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而非商品经济。特别是劳动者还没摆脱人身依附关系,劳动力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所以这个时候的资本只能是简单的、偶然的形态。至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设想它不存在商品和货币,因而也不存在资本的历史继承性。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成了普遍的形式,连劳动力都成了商品,这时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采取剩余价值的形式,于是,资本成了发达的、普遍的形态,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占了统治地位。由于马克思把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限定为资本主义经济,因而不难理解他为什么把资本看成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范畴。应该承认,马克思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上的认识是存在局限性的,这一局限性被我们教条性地当作真理,以至于我们迟迟才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市场经济,存在商品、货币乃至于资本。

第三,《资本论》的历史使命。既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主要是从特殊角度分析资本,而且他又假定只有资本主义经济才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因而他的历史使命是要通过对资本运动的考察,揭示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揭露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剥削关系,为工人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指导。马克思认为,剩余劳动物化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正是资本榨取剩余劳动的区别,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区别开来,马克思指出:“使各种社会经济形态和雇佣劳动的社会区别开来的,只是从直接生产者身上,劳动者身上,榨取这种剩余劳动的形式。”[④]所以,马克思要消灭这种特殊资本,即剥削和榨取剩余价值的资本关系。由于在这里马克思把资本(关系)看成是生产力的桎梏,因而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再谈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不再具有实际意义。

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前提。

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而非计划经济,这是现阶段生产方式所决定的,是现实的必然选择。既然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因而就必然存在商品、货币、资本、利润、利息和地租等一系列经济范畴。只讲商品、货币、利润,而不讲资本和剩余价值,那么利润等就成了“无源之水”,因为利润、利息和地租是从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而剩余价值又是资本带来的。显然,我们以前人为地割断资本概念与其它概念的必然联系,不仅在逻辑上说不通,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存在的一般前提条件仍然是市场经济,而与市场经济有关的前提条件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这是资本的起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指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⑤]马克思的科学考察说明,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绝对不会产生资本。当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当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的时候,剩余价值开始产生,而一旦出现了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就变成了资本。只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与劳动才存在根本的对立。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决定的,或者说是由资本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资本植根于私有制的剥削制度,就必然形成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对立局面。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实行市场经济,它仍然保留着资本产生的前提条件即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因而资本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所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制的剥削制度,所以,不再存在资本与劳动对立的社会条件。

第二,社会分工。资本的产生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联系。没有社会分工,就不可能使自然经济变成商品经济;而没有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不会有资本的成熟与发达。恩格斯指出:“文明时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⑥]这段话说明,资本主义商品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分工,正是有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才使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不断增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资本也发展了社会分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社会化分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必然呼唤商品、货币、资本等经济范畴以新的姿态出现,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发挥好各自的功能。

第三,市场竞争。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资本也离不开竞争。只要通过竞争,才能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之后,资本没有终止竞争,反而在更广泛的领域,更剧烈的程度上发展了竞争。社会主义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呼唤着资本承担起历史的重任。只有资本在竞争中发挥它的伟大力量,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赶超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所以,资本离不开竞争,竞争是资本不断发展的推动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是通过资本的十大功能发挥出来的。另一方面,它也存在消极影响,即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一)资本的十大功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具有以下十大功能:

⒈保值功能。所谓保值功能,是指资本在运动中不失掉其价值,而是要将自己的价值保存或保全下来。马克思指出:“把资本同直接交换价值和货币区别开来的唯一规定性,就是那种在流通中并通过流通保存自己,并且使自己永存的交换价值的规定性。”[⑦]资本的保值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发挥作用,它要求社会主义的资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保持资本的价值不流失,让资本象青春一样永存,这是维持社会再生产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⒉增殖功能。这是资本的最基本的功能。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他把G-W-G’这个公式称作资本流通公式,以区别于W-G-W的货币流通公式。马克思说:“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我把这个增殖额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⑧]我们这里撇开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外衣,其增殖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很大的适用性。在社会主义的市场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资本仍然发挥组织生产,优化配置资源,让劳动力生产“剩余价值”,进而使资本不仅保值而且实现增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层次:

从微观看,社会主义企业不仅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为实现价值增殖,就必须改革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组织,改变过去企业只重视固定资金,忽视流动资;只重视固定资产原值,忽视净值,忽视固定资产保值增殖的做法。要让企业利用资本的一般功能发展生产,用资本约束经营活动,这样才能使企业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从宏观层次看,政府要端正对剩余价值和资本的认识,重视资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为资本发展扫平前进中的障碍。同时,由于资本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妥善解决资本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只有扬资本之长,避资本之短,才能较好地克服现实生活中严重存在的“供给不足”和“商品短缺”的现象,解决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等问题。

⒊流动功能。流动功能又叫做运动功能。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离开了运动,资本就不成其为资本。所以,资本必须通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资本运动包括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资本作为独立化价值之所以能够增殖,就在于它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这是资本流动功能的第一个特点。第二,资本流动可以引导资源重组,因而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流动功能的特点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流动功能的内容绝不能简单加以抛弃,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加以扬弃和吸收。

⒋补偿功能。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物的形态表现出来,可变资本则以劳动力的形式表现出来。无论不变资本还是可变资本,都要得到物质补偿,否则资本就会停止运动,也会停止增殖。不变资本的物质补偿主要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形态(如厂房、机器等),它是通过折旧和更新来实现的。可变资本的物质补偿是指劳动力而言。马克思指出:“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这些消耗必须重新得到补偿。”[⑨]劳动力的物质补偿除了维持自身所必需要的生活资料之外,还包括劳动者受教育、职业训练、娱乐以及繁衍后代(新的劳动力)等方面的支出。资本的补偿功能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必须对陈旧的机器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不然就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要求,难以赶上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对劳动力的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尤其要重视劳动者的教育和职业训练,提高其支出水平,倡导科教兴国。

⒌积累功能。资本的积累,是指将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资本要增大价值,就必须进行积累。不进行积累,不要说维持扩大再生产,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积累的动因来自追逐最大利润的冲动,也来自竞争的压力。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投入工业企业的资本有不断增长的必要,而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的资本来维持自己的资本,而他扩大资本只能靠累进的积累。”[⑩]资本积累有两种形式:一是资本积累,它是个别资本的增大;二是资本的集中,它是将单个资本集中起来,“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①①]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积累的趋势表现为: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其结果必然要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积累功能依然发挥作用,这是社会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竞争的要求。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能分光用光,而必须留下一部分用作积累,就是说,要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其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现代,企业积累单靠个别积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集中之路,即实行企业兼并、合并,壮大资本的力量,扩大生产规模。值得强调的是,社会主义资本积累的趋势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资本的本质区别。

⒍剩数功能。乘数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学者卡恩提出,[①②]后来又由凯恩斯进一步发挥。其含义是说,一定量的投入会对收入和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增加的国民收入总量会等于最初增加投资的若干倍。资本的乘数功能也有类似的含义。从资本发展的历史看,它的产生和运用,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③]这句话隐含了资本的伟大力量,揭示了资本与生产力之间的本质联系。过去我们一直忽视和批判乘数的作用,是因为当时我们实行的是集权的计划经济而不是市场经济,不重视也不了解资本的伟大力量,事实上也不理解乘数的作用。其实,乘数功能并不存在阶级之分,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只要让资本发挥作用,它就具有乘数功能。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要注意发挥资本的乘数功能,以较少的资本投入带来较大的生产力提高。

⒎激励功能。激励是行为的推动力。资本的激励功能在于它能够带来价值增殖,并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因而能给人以激发与推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激励功能仍然具有普遍意义,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同样具有吸引力。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提高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发挥资本的激励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加资本积累与投资,让资本多生出“金蛋”,造福于国家,造福于人民。

⒏管理功能。它是资本的外在功能。管理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但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性质。马克思指出:“一旦从属于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①④]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了取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劳动过程采取强制性管理,拼命剥削和榨取工人的血汗,让工人们服从资本家的绝对权威。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管理功能具有剥削性质。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的管理功能不再具有剥削性质,更多的是作为经济功能发挥作用。不可否认,社会主义的企业与银行等部门仍然要加强对资本运行的管理,要有领导权威。因为在市场经济中航行,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没有统一的领导和权威,就有可能在航行中触礁,甚至沉没。但是,这种管理不是一个阶级统治和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而是企业和银行等单位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况且,这种管理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提倡人人有权参与民主管理,提高管理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促进资本的保值和增殖,所以,社会主义的资本管理功能,是一种民主集中制形式的管理功能。

⒐监督功能。监督也是资本的外在功能之一,它是管理功能的延续。管理要求监督,监督保证管理。列宁曾经指出:“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来到之前,社会主义者要求社会和国家对劳动量和消费量实行严格的监督。[①⑤]从列宁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引伸出这样的意思: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我们对资本的运行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有管理而没有监督,资本就可能会偏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变为个人发财致富的“摇钱树”。所以,必须加强民主监督,形成一套民主的、科学的监督机制,对资本的投向、使用、收益分配、积累等有明确的界定、管理与监督,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决不允许将资本化“公”为“私”。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资本其它功能的正常发挥。

⒑调节功能。资本的调节功能分为内调节和外调节两种形式。内调节是资本的内在功能,它具有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的特性。比如,当某部门利润率下降时,资本会从该部门流出;当某部门利润率提高时,资本则会流入该部门。这种内调节是自发进行的。外调节是通过人或组织机构进行的,是有意识的调节,它是资本的外在功能之一。这种外调节是必要的,因为它有助于改进或完善内调节,有利于补充内调节。如果仅仅依靠内调节,有可能使资本偏离投资者的方向,也有可能使资本的内在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值得强调的是,外调节功能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而必须建立在内调节的基础之上,必须符合经济的运行规律,这样才能使内外两种调节功能互补,否则,外调节功能不仅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把事情搞糟。

(二)资本的消极影响

资本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性”上,即资本的贪婪性、过度投机性和盲动性。

⒈贪婪性。由于资本的习性是追逐最大利润,只要有1%的利润,它就会用2%的努力。而且,资本追逐利润是无止境的,只要有利可图,它就会拼命地去追逐,显示出很强的贪婪性。这种贪婪性最容易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使一些人铤而走险,为追逐利润而丧心病狂,违法乱纪。因此,在发挥资本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抑制和克服它的消极性,加强法纪建设和道德教育,以此约束资本的贪婪性。

⒉高度投机性。在资本这个王国,经常会出现过度投机的现象。由于资本具有较强的投机性,往往使经济信号失真,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高度投机,还会使微观经济活动出现短期行为,见利就追。此外,高度投机还会使人失去理智,变得贪婪,不讲情理和道德。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采取一定的经济和法律措施,避免资本的过度投机性。

⒊盲动性。这是由贪婪性和过度投机性所决定的。由于资本总是要拼命追逐最大利润,并为之展开激烈的竞争,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盲动性是不可避免的。又由于市场存在一定的缺陷,一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较好地矫正资本的盲动性;即使有这种可能,也是事后的。因此,我们必须通过适度的宏观调控,对资本的盲动性进行一定的调节和引导,这样才能保证资本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

注释:

①《资本论》第3卷,第671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②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22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383页。

④ ⑤ ⑧ ⑨ ①① ①④《资本论》第1卷,第244页,第167页,第172页,第194页,第649-650页,第367-368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0页。

①②卡恩:“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经济学杂志》(英),1931年,第173-189页。

①③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256页。

标签:;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客观性与功能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