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韩国电影业复兴的新分界点--兼论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启示_中国电影论文

2012-2013:韩国电影产业复兴的新界点——兼论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界论文,中国电影论文,韩国电影论文,启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正如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主席、著名导演金义石(Kim Euisuk)所说,“2012年将被韩国电影史永远铭记,标志着韩国电影的巨大飞跃”①,韩国电影产量再创高位,观影人次超亿创历史纪录,韩片主导近六成本土市场,两部千万观影人次大片改写卖座历史,《圣殇》(Pieta)斩获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这标志着韩国电影产业与创作的全面复兴。2013年韩国电影继续发力,《七号房的礼物》(Miracle in Cell No.7)以中低成本制作进入韩国影史观影人次超千万的超级卖座片行列②,本土电影垄断了年度票房十佳影片的9席,年度观影总人次进入2亿时代。

       一、韩国电影复兴表现

       新世纪以来,在历届韩国政府持续推进电影振兴产业政策,特别是2003年卢武铉政府“韩国力争发展为世界第五大电影强国”的振兴计划背景下,韩国电影的竞争力快速提升、产业持续增长。尽管2007年-2010年间韩国电影曾经历发展起落,但经产业结构、创作格局的适时调整,2012年-2013年韩国电影再次迎来产业复兴新样貌。

       (一)产业表现

       1.产量增长再创新高,开创产业盈利纪录

       新世纪以来,韩国电影多渠道、多形式、多组合、跨行业、跨国界的多元投资体系确保了韩国电影产量的稳定增长,每年加入到韩国电影制作、进口、发行、放映等相关环节的公司数量快速增加,2012年韩国电影制作业2751家、影业机构5099家创历史最高。产量方面,韩国电影2006年以110部首次突破1991年以来产量100部大关,2011年达216部首次突破200部大关,2012年再创229部的产量新高纪录。2013年韩国电影产量基本稳定,发行量尽管略低于2012年的175部,但仍处历史第二位。③

       面对好莱坞同台竞争的严峻情势和明星薪酬提升、特效制作费用等成本的增加,韩国电影平均制作成本自2003年后曾一度上涨至41亿韩元左右的历史高位。2009年以后,韩国电影生产结构出现明显调整,一方面中高成本电影合理调控制作成本和营销的比重,学习好莱坞经验将总投资三分之一左右的资金用于宣传发行拓展,另一方面合理降低制作成本,近年《阳光姐妹淘》(Sunny)、《断箭》(Unbowed)等众多艺术与市场俱佳的影片陆续涌现。2012年韩国电影平均制作成本已降至相对合理的20.3亿韩元。

       韩国电影投入与产出的预期与现实往往存在很大的变数,2006年创下7.9%盈利佳绩后旋即数年大幅跌落,高投资风险对韩国电影界和企业界构成了极大压力。2012年,通过完善院线发行网络和引导观众观影消费,韩国电影在上映的平均制作成本为46.8亿韩元的70部商业片中票房平均总收益为52.9亿韩元,实现了韩国电影整体投资收益率13%的市场佳绩,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正数呈现。其中有14部影片实现了50%以上的收益率,还有12部影片实现了100%以上的收益率。

       2.韩片明显主导市场,本土市场占有率推高

       2000年以来韩国电影的影院票房总收益大体持续上扬,2012年韩国电影本土票房高达14551亿韩元,2013年以15432亿韩元再创新高。以美元为单位,韩国电影2009年票房总收益为8.3亿美元,2010年为9.6亿美元,2011为10.3亿美元,2012年为12.1亿美元,较2011年增幅达17.7%④。韩国电影票房收益在2010年-2012年三年内整体涨幅达到45%。

       尽管韩国电影本土竞争力一度衰退,2008-2010年甚至连续跌破50%,但2012年韩国电影本土市场占有率令人振奋地上扬至58.8%②,以强势姿态主导了全年电影市场的一、三、四季度,2、8、11月本土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75.9%、70.2%、73.4%。尽管面对《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超凡蜘蛛侠》(The Amazing Spider-Man)等诸多好莱坞大片,2012年韩国本土电影仍从容应对。在年度最卖座影片前十名中,《盗贼同盟》(The Thieves)、《双面君王》(Masquerade)、《狼族少年》(A Werewolf Boy)、《随风而逝》(The Grand Heist)、《与犯罪的战争》(Nameless Gangster:Rules of the Time)、《我妻子的一切》(All About My Wife)、《铁线虫入侵》(Deranged)等7部韩国电影入列,并包揽了冠、亚军席位。

       2013年韩国电影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本土市场占有率提升至59.7%,仅低于2006年63.8%⑤的历史最高纪录,2月本土电影月市场占有率提升至82.9%的历史第二高位。年度最卖座影片前十名中,好莱坞电影仅有《钢铁侠3》(Iron Man 3)入列,其余9席均被《七号房的礼物》、《雪国列车》(Snowpiercer)、《观相》(The Face Reader)、《柏林》(The Berlin File)、《隐秘而伟大》(Secretly and Greatly)、《辩护人》(The Attorney)、《捉迷藏》(Hide and Seek)、《恐怖直播》(The Terror Live)、《监视者们》(Cold Eyes)等韩片所垄断,相对于2012年增加了6部观影人次500万以上的影片。

       3.观影人次创历史新高,人均观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据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统计,2012年韩国年度观影总人次1.94亿,其中本土电影观影人次首次超亿达到1.146亿。观众激增推动月观影热潮的高涨,2012年8月以2423万观影人次创造了韩国电影历史上月观影人次的最高纪录,并偕同7月、12月将韩国电影史上迄今超过2000万月观影人次的月份累积到了7次(其余包括2007年8月、2009年8月、2011年8月和2013年2月),极大地拓展了暑期档、贺岁档等市场空间。2013年2月韩国观影总人次达到2182万,其中本土电影的观影人群占82.9%,仅次于2006年10月85.3%②的最高纪录。

       2013年韩国影坛持续发力,年度观影总人次首次突破2亿大关,达到2.13亿,国产片观影人次增至1.27亿。就韩国5000多万人口而言,2.13亿意味着2013年每人平均观影达4.12次,这是2000年以来韩国电影消费的最高纪录。相对于美国人均每年观影4次以上的发达国家标准,韩国人均观影次数已达到世界电影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以来,韩国电影票房吸纳力空前释放。2012年问世了《盗贼同盟》《双面君王》两部观影人次超千万的卖座影片,前者超过2006年《汉江怪物》成为韩国影史最卖座本土电影第一名,后者超越《实尾岛》(Silmido)、《海云台》(Haeundae)等跃升为韩国影史最卖座本土影片第三名。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以1281万观影人次跃升至韩国影史最卖座喜剧电影,并成为韩国影史最卖座本土影片第三名。2013年上半年市场销售最快的韩国电影《柏林》,公映后创造了观影人次3天超100万、5天超200万、9天超300万、12天超400万、14天超500万、20天超600万等一系列纪录。

       4.海外拓展日渐回暖,输出形式明显调整

       新世纪以来,韩国电影公司自觉借鉴并实践好莱坞电影的全球营销经验,再加上韩国政府海外支援以及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和文化护航,电影海外出口非常活跃,2005年曾创下7599万美元出口佳绩,但由于过度集中于亚洲、尤其依赖日本的偏颇格局,导致其随后无法应对亚洲韩流低潮,2006年-2010年急速下滑至1000多万美元。

       但2012年韩国电影海外输出有了可喜回潮,出口总额2017万美元,是2008年以来首次突破2000万,很大程度上具有产业复兴的指标意义。这主要基于近两年韩国电影海外发行方式的自觉变化,韩国电影改变了以往单片发行、短期发展的被动模式,努力与美、中等当地发行方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签署中长期宣发协议,主动争取特定区域海外发行的档期选择、媒体宣传、院线配置等优势资源。因此韩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也日渐提升,《盗贼同盟》于2013年1月在华上映获1860万人民币票房,成为韩国电影在华最卖座电影第二名⑥。海外输出形式突破了以往依赖好电影、好导演和明星等传统模式,发展至动作设计、特效制作与化妆、后期声效、3D或3D转制等现代技术输出。2010年韩国电影技术输出的总收益是2863万美元;2011年韩国电影技术输出的总收益是1182万美元,其中视觉特效技术服务的收益额是1012万美元,占比85.64%,其中80%服务于中国公司。⑦近年来韩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人才或资金合作,目前中韩电影合作日趋兴盛,2013年韩国转向少资金、多技术输出的合作方式,金泳华3D新片《大明猩》(Mr.Go)在中国顺利融资25%预算,还有100%或80%以上资金来自中国的影片《在路上》《我老婆是老师》等;韩美合作也日渐热络,朴赞郁、奉俊昊等导演已被邀请到好莱坞拍电影。

       此外,众多韩国电影企业自觉推进全球发展战略,积极争取多国市场的直接发行权,将《雪国列车》《恐怖直播》等多部韩片送进美、法、英等西方主流商业市场。特别是院线机构的海外拓展卓有成效,2013年12月22日希杰院线(CJ CGV)宣布观影人次超过1亿,成为继Regal Cinema、Cinemark of U.S.、AMC Theatre、Cinepolis of Mexico之后的全球第五大院线⑧。此外,通过Indiestory、CinemaDal等韩国公司的国际发行努力,借助Facebook等社交媒体和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线播放服务平台推荐等,以及参展参赛圣丹斯、柏林等国际电影节,韩国独立电影也获得诸多国际关注,海外销售也日渐突出。

       (二)创作现象

       1.大片求变,类型拓展

      

       2011年是促动韩国本土大片必须深度思考、求变转型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快递惊魂》(Quick)、《高地战》(The Front Line)、《第七矿区》(又名《深海之战》,Sector 7)、《登陆之日》(My Way)等四部超100亿韩元的大制作商业巨片意料之外遭遇票房失利,观影人次仅约200万-300万,尤其投资高达300亿韩元的《登陆之日》仅210万观影人次,最惨淡。

       这意味着在好莱坞电影轰炸包围下,韩国大制作影片不等于卖座、并不必然带来高票房和高收益,可能面对着巨大的风险,明星演出和3D、IMAX等电影新技术也并非灵药,因为观众观影消费已趋向理性。能否真正赢得观众,关键在于创意挖掘和品质提升。2012年-2013年韩国电影的市场表现完全佐证了这一点。

       一方面,韩国最卖座票房由大片创造。《盗贼同盟》是2012年票房冠军,也是迄今韩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电影榜首,投资高达140亿韩元,囊括了金允锡、李政宰、全智贤、金惠秀等韩国一线明星和任达华、李心洁等中国明星,并兼有韩国、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地域奇观,是一部典型的高概念电影。《双面君王》制作费90多亿韩元、加上宣传营销等费用总投资超过100亿韩元,影片以真假君王的历史奇观演绎为故事创意,对观众具有怀旧探奇的吸引力,还呈现出巧妙迎合2012年韩国社会政治现实的内在叙事深层,银幕君王轶事实际上寄寓着当下韩国民众的政治憧憬与现实批判。2013年制作成本超过430亿韩元的跨国大片《雪国列车》,以精彩的科幻类型叙事和韩美明星策略成功吸引900多万观影人次,并被韩国电影评论学会选为“年度最佳韩国电影”⑨。年初上映的110亿韩元成本的警匪动作大片《新世界》(New World),将《无间道》式卧底动作片中悲剧英雄殒于现实社会秩序的情节模式,颠覆性地改写成卧底变为黑帮老大再建新秩序的故事,影片征服了700多万韩国观众,具有系列续集发展的品牌潜力和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韩国电影亏损最多的也是大片。2012年韩国影史首部空战大片《R2B:返回基地》(R2B:Return to Base)投资成本超过100亿韩元,具有题材特色和空军支持的制作优势,还有Rain等明星加盟和好莱坞专业特效团队,但由于空战轰炸、军事动作、韩朝对峙、爱情等多种元素并未有机地被结构成有新意的故事,观影人次仅120万,票房收益仅86亿韩元。据韩国电影收益分配常规模式,刨除政府征收10%附加税、3%电影发展基金以及约50%影院收益、约10%发行费用,制片方绝对是亏损惨重。201 3年投资成本300亿韩元的3D中韩合拍片《大明猩》在韩仅获132万观影人次,票房惨淡。

       赢也大片,输也大片。对于出品公司、电影人和韩国电影来说,大制作影片尽管不再是高票房的保证,但只要品质提升、创意挖掘,不仅存在巨大的市场前景与商业空间,而且对于整体产业链来说,也会具有明显的拉升和引导作用。

       2.中低成本电影成为亮色

       在众多大片纷纷滑铁卢的同时,近年来韩国中低成本电影却风生水起。2009年投资仅1亿韩元的纪录片《牛铃钟声》(Old Partner)意外斩获300多万观影人次;2011年成本仅2亿韩元的《阳光姐妹淘》赢得743万观影人次;2012年投资仅5亿韩元的《断箭》赢得了340万观影人次。2013年2月,中低成本电影迎来了空前辉煌。制作费仅35亿韩元、加上宣传营销费用也仅为58亿韩元的喜剧片《七号房的礼物》,竟然杀进原本为《太极旗飘扬》《双面君王》《海云台》等大制作影片所垄断的观影人次超千万的卖座巨片行列,成为仅次于《阿凡达》《盗贼同盟》《汉江怪物》(The Host)的韩国影史最卖座电影第四名,据估计该片纯收益已超过700多亿韩元⑩。

       如此可见,中低成本电影已经成为近年乃至未来韩国电影发展的最大亮色。大片失利、小片盈利,关键在于中低成本影片的高品质。诸如复古怀旧的青春电影《阳光姐妹淘》、严肃怀旧和社会批判的黑帮电影《与犯罪的战争》、古装类型的漫画改编电影《朝鲜名侦探》(Detective K:Secret Of Virtuous Widow)、暴力惊悚动作电影《我是杀人犯》(I am the Murderer)、以南北政治分裂为题材的动作片《间谍》(Spy)等,题材丰富、类型多样,精彩故事、娱乐表现与艺术个性兼备。

       相比大片受制于高额资本而只能追求商业娱乐的创作目标,中低成本电影更具有艺术独创、精良制作和深刻人文理念思考的创作优势。2012年韩国现实题材电影集体发力:《断箭》根据一位被撤职的数学教授合法申诉过程中遭遇种种不平的真实事件改编,重在司法批判;《南营洞1985》(National Security)聚焦曾任韩国卫生福利部部长的金槿泰在政治反共恐怖年代被酷刑审讯的真实故事,旨在政治反思;《与犯罪的战争》描写80年代韩国社会黑帮现象,强调对韩国社会腐败与帮派暴力的深刻反思。众多影片均关乎民众生存的现实困境、政治境遇与难以抚平的历史创伤,自觉契合了深化现实批判性与文化反思力的社会潮流。2013年以《七号房的礼物》为代表的诸多影片,继续推进对韩国司法制度等社会政治历史的审视批判。更关键的是,这些影片叙事和影像均属上乘,故事题材与绝大多数韩国民众的生命体验或当下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娱乐创作思维贯穿其中,极大激发了韩国民众的观影欲望。

       2012年也是韩国中低成本电影抢占艺术成就制高点的重要年份,金基德电影《圣殇》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是韩国影史创纪录的重要事件。尽管此前《春香传》《绿洲》《老男孩》等众多韩国电影也屡次国际获奖,但《圣殇》是韩国电影第一次登顶国际A类电影节的头奖,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启示

       当前韩国电影产业的复兴,对近两年来迅猛发展但亟需产业调整的中国电影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小博大”的创作调整与产业完善;二是管理部门赋予电影业发展必需的自由开放度。

       面对好莱坞电影席卷全球的强势威胁,中国电影“以小博大”曾在入世之初被认为几乎不可能。但2011年底以来,随着《人再囧途之泰囧》(12.6亿人民币)、《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超过7亿人民币)等多部赢得高票房、超越诸多好莱坞大片的中低成本电影接续涌现,中国电影也正步入“以小博大”创作调整与产业完善之路。但相对于韩国电影已发展为中低成本电影群体性复兴并形成创作、产业重要力量而言,中国中小成本电影还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仅有少量影片耀眼影市,700多部电影年产量中大部分中低成本电影的生存困境还没有明显转变。就创作而言,韩国中低成本电影越来越多地关切民众的真实生活,韩国电影人以超群胆识、开放思想表达展现民众的现实困境、历史创伤、政治迫害、司法不公等社会严肃命题,并善于选择观众易于接受的商业类型或艺术模式进行创作,以题材和人文情感的息息相关挑动韩国观众的民族文化神经,最终实现韩国观众对本土电影的热烈关注、热情消费。相对于此,中国少数成功的中低成本影片,虽已具有新鲜素材、多种类型、现实与历史情怀,但尚处于轻松娱乐、青春励志的文化浅层表达,缺乏触摸社会严肃神经、进行深度人文表达的敏锐意识、艺术魄力和思想锐度。这是未来中国中低成本电影必需克服与改进发展的必然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夯实中国电影产业金字塔的塔座与塔身,才能真正发展为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指标。

       当然韩国电影越来越凸显现实深度与社会反思,跟韩国电影管理部门为韩国电影所营造的自由开放的发展环境有紧密关系。这与目前中国电影的管理现状存在很大不同。韩国主要采取政府文化部门监督调控、行业机构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政府只负责电影政策的宏观监督调控,行政手段不直接干预影业创作与市场,最大限度地尊重电影产业属性。韩国电影的最高主管机构是非官方性质的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rean Film Council,简称KOFIC),主要负责政策拟定、振兴电影产业、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国内外电影行销推广等事务,通过政府授权的电影票房税收及政府预算等大量资金,以辅助金制度资助电影学院学生和独立电影导演,以电影基金制度帮助韩国电影制作和发行。近年来,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积极推进韩国本土电影激励计划,为解决低成本电影和独立电影生存困境赞助IndiePlus、Indiespace、Movie Collage等影院建设与运营,借助釜山电影节出台多种计划帮扶韩国新电影;同时海外输出与国际合作也持续推进,如《圣殇》获奖后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在威尼斯举办“韩国电影之夜”庆贺活动、积极推动“国际合拍激励计划”等。2012年10月,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建立了在线展映平台“KoBiz Online Screening”,旨在打造世界视野中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新韩国主流电影和珍贵低成本独立艺术电影的有效展示平台,提升韩国电影进入世界视野的可能性。此外,韩国电影实行管理扶持与审查分级的双轨制,审查工作也定位于民间审查和行业自律,主要由民间机构影像分级委员会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在多次修订的《电影振兴法》框架内,实行全体观众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8岁以上可以观看、限制上映等五级电影分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韩国电影的创作自由与市场开放,由此对政治历史题材和暴力等特定类型生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有效推进韩国电影产业的兴盛繁荣。

       相对于此,目前中国电影管理部门赋予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需的自由开放度显然无法跟韩国相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既负责制定电影管理法律法规、审批电影制作单位建立、撤销与组织电影节目审查、发放摄制及公映许可证,还要管理电影专项基金发放等工作,兼职了裁判、领跑运动员、监督员的多重角色。尽管2011年国家已发布了《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但这部法律走完整个立法过程显然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目前遵行的还是《电影管理条例》,但粗放型的审查政策规定,在现行审查模式下结果只能是可上映、全民皆可看的电影和不可上映的电影,这既不利于保护青少年观看电影的权力,又不利于特定题材或风格的电影保持艺术完整性或合理上映权。这种行政色彩浓重的电影管理模式对当下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合拍,无法让中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做到充分自由地释放和理想层面的良性提升。未来电影管理应更加尊重电影创作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解套放权,而分级制应该是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配额制已删减到73天的情况下,韩国电影几乎和好莱坞全面阵地交锋,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电影连续几年取得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确实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自己的不足。当前日趋繁荣的韩国电影,正行进在韩国政府规划的“力争发展为世界第五大电影强国”和学者预期的“成为21世纪韩国国内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11)之路上,它的发展与经验必将对当下已展现出巨大市场空间和创作潜能的中国电影带来更积极的激励作用与参照价值。

       注释:

       ①Kim Eui-suk.Korean films are ready to greet fans all over the world[J].Korean Cinema Today,Feb 15,2013:4.

       ②JI Yong-jin.Market Share of Korean films for February at 82.9%,http://www.kofic.kr,March 5,2013.

       ③数据来源,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韩国电影年鉴》韩文版(2005-2012)、英文简版(2005-2013)以及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官网。

       ④Song Ji-hwan.Sunny Days Ahead in 2013:Review of Korean Film Industry in 2012[J].Korean Cinema Today,Feb,15,2013:8.

       ⑤Pierce Conran.2013 Ends with 9 Korean Films in Top 10.http://www.kofic.kr,Jan 2,2014.

       ⑥THE THIEVES Become a Hit in Its 1st Week in China[J].Korean Cinema Today,Feb 15,2013:6.

       ⑦Yang Jeong-Cheol.Complementing Korean Film's International Portfolio:Current Status of Exportation of Technical Services[J].Korean Cinema Today,Oct 14,2012:47.

       ⑧Song Soon-jin.CJ CGV becomes World's Top 5 for Number of Admission.http://www.kofic.kr,Dec 25,2013.

       ⑨Song Soon-jin.Snowpiercer Won the Best Film Award by Korean Film Critics.http://www.kofic.kr,Nov 19,2013.

       ⑩Pierce Conran.Local Box Office on Fire Heading Into Spring.http://www.kofic.kr,April 5,2013.

       (11)詹小洪.韩流汉风[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94.

标签:;  ;  ;  ;  

2012/2013:韩国电影业复兴的新分界点--兼论对当前中国电影的启示_中国电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