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际安全形势综述_美国军事论文

2004年国际安全形势综述_美国军事论文

2004年国际安全形势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安全形势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国际反恐合作取得新进展

2004年,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继续向全球蔓延,恐怖事件和受害人数都大幅度增加,并 呈现以下特点:(1)俄罗斯成为遭受恐怖袭击的“重灾区”。2004年2—9月份,车臣恐 怖分子先后选择地铁站、体育场、政府机关、民航客机和学校作为恐怖袭击目标,一共 造成584人死亡,其中9月份别斯兰人质绑架事件中遇害的338人中近一半为儿童。(2)恐 怖袭击事件空前频繁,绑架外国人质事件成为新手段。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2004 年9月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的3年间,全球总共发 生了2929起与恐怖主义相关的伤亡事件。其中仅在2004年1—8月份就发生了1709次恐怖 袭击事件,占到3年来恐怖袭击总数的58%。[1](P18)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不但恐 怖爆炸事件司空见惯,而且绑架外国人质并对他们实施“斩首”行动成为恐怖组织常用 的一个新手段。(3)中东地区自然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和全球反恐的主战场。伊拉克 战后,中东除了原有的以色列、巴勒斯坦暴力和恐怖活动高发地之外,又出现了多个新 的“恐怖中心”,如战后的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摩洛哥等等。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地区民间反美情绪空前高涨,为当地宗教极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 壤,伊拉克的战后乱局更使它第一次成为滋生恐怖主义的“最大温床”。(4)恐怖活动 遍及全球。恐怖袭击已经从美国本土蔓延到巴格达、巴厘、卡萨布兰卡、伊斯坦布尔、 雅加达、耶路撒冷、穆巴萨、莫斯科、利雅得直到马德里。美国前中情局局长特内特指 出,由于反美情绪的增长,以及基地组织破坏技术的广泛散布,国际恐怖主义正在演变 为“一种受到基地组织激进思想影响的全球运动”。[2](P24)

为应对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在2004年采取了实质性的合作行动。2004年3月,联合 国安理会通过第1535号决议,在保留反恐委员会的同时,专门增设一个由反恐专家和联 合国秘书人员组成的执行理事会,为反恐委员会提供支持和咨询,确保反恐委员会决定 的落实。八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欧盟、北约、东盟地区论坛、欧安组织、阿拉伯国 家联盟、美洲国家组织、非洲联盟等重要国际组织纷纷在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就合作反 恐频繁召开会议,发表反恐合作宣言或声明,或建立专门的反恐合作协调机构。为推动 国际反恐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组织都设立了专门和统一的反恐协调机制与机构。欧 盟于2004年3月底首次设立反恐协调员,协调欧盟内部成员国反恐事宜。北约在10月13 日正式建成一支能够初步应对恐怖主义的1.75万人快速反应部队。上海合作组织于2004 年6月正式成立地区反恐机构。

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的蔓延和升级,使更多的国家认识到,如果仅仅加以军事打击, 而无视恐怖主义产生和蔓延的原因,不铲除它滋生的土壤,如贫困、南北差距、霸权主 义等,恐怖活动只会有增无减、愈演愈烈。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统莱加里所言,“恐怖主 义好像灌木丛中的火苗,人们往往赶忙去扑灭看得见的明火,却忽视了着火的根源”。

二、全球一些热点地区的危机继续升温

1.美英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但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持续恶化,暴力冲突 不断升级。伊拉克战后随即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盗匪横行,枪支泛滥。自2004年4 月初起,反美武装的抵抗活动的规模和范围都迅速扩大,其总人数在11月份达到近1.2 万人,甚至出现了费卢杰、纳杰夫等城市完全被反美武装控制的局面。2004年5月,美 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事件被曝光后,伊国内的反美情绪进一步上升。为减少驻伊外国军 队的伤亡,美国加速了实施“伊人治伊”的进程。2004年6月1日,伊临时政府成立,6 月28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但伊拉克安全局势继续不断恶化。如仅 在9月份就发生恐怖袭击事件120起,绑架事件152起。[3]从1月初到11月初,已经有160 多名外国人在伊遭绑架,其中至少有34人已经遇害。11月8日至19日,1.5万名美军在25 00名伊拉克国民卫队士兵的配合下,发动了自2003年3月以来的最大规模的攻打费卢杰 的“幻影愤怒”军事行动,共打死1000多名反美武装人员,俘虏200多人。据美国国防 部统计,截至12月23日,驻伊美军已有1300多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4]而伊拉克平 民的死亡人数早已超过1万人。

目前,伊拉克正在筹备2005年1月的伊拉克大选,而伊国内的反美行动和暴力冲突仍在 继续。如何解决伊拉克战后乱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答案是,“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 不仅会使政府与当地社会的关系更加疏远,还会在伊拉克民众中强化军事占领的印象。 现在要做的是打破暴力循环的怪圈,强调宽容与和解。”

2.以色列继续修建隔离墙和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去世,巴以 紧张局势仍未缓解。2003年11月,沙龙提出“单边行动”计划,12月底,以开始拟订相 关方案,并将其作为政府处理巴以问题的施政纲领。该计划的核心是通过在2005年底之 前撤出所有加沙的犹太人定居点(21个)和部分约旦河西岸的4个定居点来实现与巴分离 ,以色列只会将加沙地带的80%和约旦河西岸的40%多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正在修建 的隔离墙将成为以巴间的边界。2004年4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支持该计划,这意 味着美国默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的部分领土。为实施该计划,以色列继续修建隔离 墙和对巴实施“定点清除”,巴“哈马斯”和“杰哈德”等激进组织也对以色列以牙还 牙,巴以冲突一直持续不断。10月26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10月29 日起,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动代号为“赎罪日”、持续两周的军事行动,造成至少107 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约700人流离失所。11月11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去世 ,巴各个权力部门由法图、库赖、阿巴斯和卡杜米临时控制。11月14日,巴民族权力机 构临时主席劳希·法图宣布,2005年1月9日将举行巴勒斯坦大选,选出巴民族权力机构 新主席。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紧张关系在近期可能会出现转机,这是因为:第一,巴新一届 民族权力机构主席在2005年1月的大选中产生后,美国和以色列可能恢复与巴的谈判; 第二,美国总统布什的连任为他留下政治遗产创造了机会,他会力争促成巴以在其任期 内达成和平协议;第三,沙龙政府可能将工作重心放在对巴政策调整上,逐渐对巴采取 温和路线。

3.伊朗核危机再次升温,美国可能会对伊朗进行制裁。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了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从2004年2月起,伊朗核危机再次升温。2004年3 月,伊朗外长哈拉齐宣布将恢复铀浓缩。6月27日,伊朗宣布由于法、英、德未能帮助 伊朗在6月结束核查,它将于29日恢复离心机的组装。9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理事会通过一项要求伊朗中止一切核活动的决议,并把11月25日确定为对伊朗核问题进 行全面审议的最后期限。11月14日,伊朗宣布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一份承诺暂时 完全停止浓缩铀活动书面声明。11月2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对伊朗核问题审议 后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全面履行与英法德达成的关于伊朗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的协 议,并决定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美国一直强硬地要求伊朗放弃核计划。2004年3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将美国对 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措施(1995年3月起实施)延长一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第398号 决议,要求美国政府“使用适当的手段遏制、阻止和防止伊朗获取核武器。这意味着美 国会在认为必要的任何时候,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9月1日,鲍威尔声称 ,美国政府断定伊朗已处在拥有足以制造出4枚核武器所需浓缩铀的边缘,美国将推动

IAEA理事会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并对伊朗实施制裁。伊朗核危机目前存 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4.北朝鲜的核危机依然悬而未决,韩国核问题也成为关注焦点。北朝鲜在2003年1月退 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为化解北朝鲜核危机,在中国的外交努力下,中、 美、韩、北朝鲜、日本和俄罗斯于2003年8月、2004年2月和6月在北京举行了三次朝核 问题六方会谈,但都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美国目前仍坚持要求朝鲜以“完全的、可核查的和不可逆转的方式”放弃核计划,[5] (P7)只有在这一背景下,美方才能向朝鲜提供布什总统此前提出的安全保证。而北朝鲜 则要求美国先恢复对它的援助,然后再讨论放弃核计划的问题。由于布什政府忙于2004 年总统大选,它不可能在朝核问题上向北朝鲜妥协,而北朝鲜在六方会谈中也不愿做出 让步,因此,美朝双方的分歧在近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北朝鲜的核危机还将继续下去 。

2004年8月,韩国承认它在2000年曾秘密进行核物质试验,分离出0.2克浓缩铀,但韩 国政府2004年才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韩国随后又宣布,韩国科学家曾在1982年成功 进行了提取钚的实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组随后在8月底、9月和11月对韩国进行了三 次核查。国际原子能机构透露,韩国还在3处没有申报的设施中提炼过150千克的金属铀 ,目前只剩下134千克,扣除已被用来提炼钚的部分金属铀,尚有12.5千克金属铀下落 不明。9月18日,韩国政府发表“和平利用核能四项原则”,重申韩国没有开发核武器 的计划,并将继续遵守核不扩散机制。11月2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完成了对韩国 核问题的审议,决定不将韩国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但北朝鲜认为韩国核物质试验 明显带有军事性质,主张将韩国核问题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联系起来,这进一步使朝核 问题趋于复杂化。

三、各大国大幅度调整安全战略

2004年,在国际主要战略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恐怖主义威胁进一步上升的背景下,各 大国都大幅度调整了安全战略。

1.美国出台《国家军事战略》,调整美军全球部署,改革情报机构,继续推行强硬的 单边主义外交政策。(1)出台《美国军事战略》,制定四大国防目标。2004年5月,美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公布了《美国军事战略》。该战略提出了灵活、果断和一体化的战略原 则,制定了四大国防战略目标,即确保美国本土不受直接攻击;确保美军拥有进入全球 关键地区的能力以及在全球各地的行动自由;营造安全环境,建立有利的国际秩序;强 化同盟关系以应对挑战。[6]该战略将成为指导美军在21世纪的作战、转型和实施网络 中心战的纲领性文件。美军还提出“10—30—30”构想,即10天完成战争准备,30天打 赢战争,30天准备好下一场战争。[7](2)正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04年7月22日,美 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把第一枚陆基弹道导弹拦截器放入阿拉斯加格里利堡的地下发射井 ,这标志着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正式开始部署。10月份,第六枚拦截器安装到位。2004 年底,美军将再部署10枚拦截器,美国战略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和导弹防御局将激活初 具规模导弹防御系统。美国2005财年的国防预算中用于导弹防御系统的拨款为100亿美 元。[8](3)大幅度调整美军全球部署,增加在“不稳定弧形地带”的军事存在。2004年 6月,美宣布在2005年底之前裁减约1.25万名驻韩美军;8月16日,布什总统宣布,美国 在未来10年内将欧洲和亚洲的驻军削减6—7万人。美国希望借助增加贯穿加勒比海沿岸 、非洲、高加索、中亚、中东、南亚、朝鲜半岛一线的“不稳定弧形地带”的驻军,强 化对欧亚大陆上的战略对手进行地缘遏制。(4)改革情报机构。8月2日,布什宣布将要 求国会批准设立国家情报局长职位并成立国家反恐中心。新设立的国家情报局长将作为 总统的首席情报顾问,负责管理美国的15个情报机构;国家反恐中心将负责管理所有政 府部门的反恐计划和活动。12月17日,布什签署了包括上述改革的情报机构改革法案。 这一改革将会增强美国的反恐情报收集能力。(5)布什连任美国总统。11月2日,美国举 行总统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统布什在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的激烈 角逐中获胜。共和党还以55席对45席获得参议院多数席位,以232席对202席(尚有1席空 缺)获得众议院多数席位。美国媒体和外交政策专家普遍认为,由于布什政府认为它胜 利连任是基于美国民众支持其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它可能无所顾忌地继续推行“单 边主义”的强硬外交政策和“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

2.俄罗斯为应对国内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大幅度改组国家强力部门,首次提出“先 发制人”战略。(1)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略。2003年10月,俄罗斯公布了《俄武装 力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和《俄武装力量现代化学说》,在前者中首次提出先发制人战 略,即准备在必要的情况下,在世界的任何地点对恐怖主义或严重威胁俄安全利益的对 象采取先行攻击。后者指出,如果北约以一个军事联盟的形式保留下来,并继续推行目 前的进攻性军事战略,俄将对其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其中包括修改 核战略。[9](2)加强中央权力,改变联邦主体领导人产生方式和国家杜马(议会下院)的 选举办法。在连续遭受了车臣恐怖分子的袭击之后,2004年9月13日,俄总统普京宣布 实施下述改革:第一,改变联邦主体领导人(州长、边疆区行政长官、共和国总统)的产 生方式,由直选改为联邦总统提名、地方立法机构批准;第二,改变国家杜马(议会下 院)的选举制度,取消独立候选人,杜马选举将改为单一的政党参选制。第三,成立北 高加索联邦委员会。由联邦总统驻南方联邦区全权代表德米特里·科扎克领导。第四, 在俄联邦政府机构中重新设立国家政策部。为进一步打击恐怖主义,俄向联邦安全局、 内务部、边防部队、对外情报机构和国防部增加54亿美元拨款。(3)大幅度改组强力部 门。6月11日,俄国家杜马通过一项修正案,把俄总参谋部划归国防部领导,国防部直 接领导军队,俄总参谋部负责动员预备役部队和策划军事行动方案。7月,普京签署一 项俄国防部改革的总统令,建立俄国防部中央机关,把俄国防部副部长的人数由原来的 9名减至4名。到2004年底之前,俄联邦铁道部队管理局和特种设施建设局将不再作为两 个独立运作的机构,转归相对应的军事部门领导。(4)实施更趋积极的核遏制战略。俄 国防部在2004年5月公布了《俄联邦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提出了核遏制下的机 动作战战略,核心思想是先发制人。11月17日,普京宣布俄正在开发一种新型核导弹系 统,将在未来几年内投入使用。12月22日,俄成功试射了一枚机动型“白杨-M”洲际弹 道导弹。为进一步明确战略核力量在维护21世纪国家安全中的突出地位,普京宣布将“ 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强调“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原则,即在俄及其盟国遭到 常规武器进攻时,俄有权首先使用核武器实施打击。

3.欧盟接纳了10个新成员,继续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并签署《欧盟宪法条约》。(1) 接纳10个新成员国。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 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这是欧盟历史 上的第5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扩大后的欧盟成员国从原来的15个增加到25个 ,人口从约3.8亿增至约4.5亿,整体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约5%,[10]经济总量与美国不 相上下,欧盟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扩大后的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 升。(2)继续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2003年6月20日,欧盟成员国和10个候任国外长一致 通过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共同安全战略,提出了欧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战略目标,继续 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2004年9月,欧盟宣布将在今年内成立宪兵部队,主要负责维护 地区治安以及预防和处理地区危机。该部队将在2005年具备行动能力。10月,欧盟宣布 一支700人的欧盟维和部队将在12月正式接替北约领导的多国稳定部队在波黑的维和任 务。(3)签署《欧盟宪法条约》。6月,欧盟首脑会议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最终文本达成 了一致。10月,欧联25国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规定欧盟将设立欧洲理事会主席, 并组建外交部,任命外交部长,以强化欧盟在外交与安全方面“用一个声音说话”的分 量。

4.日本出兵伊拉克,通过“有事七法案”,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变“专守防卫”战 略为“主动先制”战略。(1)日本自卫队出兵伊拉克。2004年1月,日本陆上自卫队先遣 队30人前往伊拉克,随后共向伊拉克派驻了850名自卫队官兵。这是日本陆上自卫队首 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2004年6月14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国民保护法案 》、《美军行动便利法案》、《自卫队法修正案》等7项法案。根据这些法案,日本政 府在紧急状况下有权直接向国内部署自卫队,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这7项法案是对200 3年6月的“有事法制”三法案的重要补充,使日本的战争立法彻底完备。(3)加快部署 导弹防御系统的进程。2003年,日本已拨款2000亿日元用于从美国引进“标准—3”型 导弹拦截系统和“爱国者Ⅲ”导弹拦截系统。2004年7月,日本防卫厅宣布将在2005年 正式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日本在2004年财年为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拨款1423亿日元 ,开始在4艘宙斯盾驱逐舰和一个防空部队配备拦截导弹。在未来10年内,日本计划拨 款1万多亿日元,为空中自卫队的6个防空部队全部配备拦截导弹。(4)出台新防卫计划 大纲。12月10日,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出日本安全战略的两 大目标“防止威胁直接波及日本”和“改善国际安全环境”;建立对付恐怖活动的“中 央快速反应机动部队”,并直属于防卫厅长官;创设“国际任务机动部队”以便能快速 向海外派兵;首次把中国和朝鲜列为“关注国家”等。[11]新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标志 着日本已经变“专守防卫”战略为“主动先制”战略。

5.印度重点发展远洋海军和核威慑能力,并计划从印控克什米尔撤军4万人。(1)从陆 上战略向海洋战略转变。印海军已取得了在印度洋的局部海上优势和对孟加拉湾的制海 权。2004年初,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购买“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合同,并计 划在2005年从法国购买鲉鱼级潜艇。印度希望借此建立一支专门从事远海作战的远洋 海军。(2)提升核威慑能力。2003年1月,印度建立战略部队司令部,并在陆基核武器、 空中核力量和海基核力量方面进行全面建设。印度在2004年加快了构筑以陆基核打击力 量为主体、以空中核打击力量和海基核打击力量为辅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体系 ,以及核武器实战化的进程。2004年8月29日,印度成功试射了一枚射程为2500公里的 烈火-Ⅱ中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可携带重达1吨的核弹头;10月27日,印度又成功试射 了一枚射程为3000公里的烈火-Ⅲ中程弹道导弹。这标志着印度的核威慑能力得到显著 提升。(3)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开始从印控克什米尔撤军。印巴在2004年进行了十 几轮对话,就克什米尔等重大的敏感问题交换了意见,两国关系得到很大改善。11月11 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宣布印度将从印控克什米尔撤军4万人,其中首批1000人当 天开始后撤。

回顾2004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际恐怖主义依然猖獗,全球一些 热点地区的危机继续升温,美国深陷伊拉克的战后乱局,俄罗斯大幅度改革国家权力机 构,欧盟接纳了10个新成员并通过《欧盟宪法条约》,日本出台新防卫计划大纲,印度 继续向军事大国迈进。在2004年,虽然由国际恐怖主义和美国的新霸权行径诱发的各种 国际危机不断加深,全球局部地区的冲突也此起彼伏,但追求和平与繁荣仍然是世界各 国人民共同的心愿,政治多极化仍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

标签:;  ;  ;  ;  ;  ;  ;  ;  ;  ;  

2004年国际安全形势综述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