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一直不变,因为这关系到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裂缝是建筑问题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而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建筑结构裂缝产生问题受到相关的建筑行业重视也在情理之中。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我国目前的建筑结构裂缝问题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前言
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社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和发展趋势,要求着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建筑业可以说是国家的重点行业,是国民的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繁荣不仅能够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更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居住、办公、娱乐场所,方便人们的生活。人们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对建筑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都是第一位的。而建筑结构裂缝直接就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尽可能的避免建筑结构裂缝也是提升建筑质量的必要条件。
在建筑的过程中和建筑完成后,都有可能在建筑结构墙体表面出现建筑结构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大大影响建筑物的美观,更是会降低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严重时甚至能够威胁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裂缝由于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果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很多工程由于实在是难以避免就选择性的忽视这一问题,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但是也是特别危险的,细小的结构裂缝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的影响,但是一旦遇到地震或是其他不可预知的灾害,就会成为建筑的致命伤。大大提升了建筑物受损的几率。因此,需要对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2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水泥、砂石骨料和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后合称为一种坚固耐用的人工石材,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使用范围及其广泛,混凝土的使用既能够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又能降低建筑成本,实现建筑技术的发展。但是,混凝土材料也存在一些缺陷,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差池就会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也就有可能出现建筑的结构裂缝。
2.1混凝土沉降和收缩
混凝土的沉降和收缩时混凝土造成建筑结构裂缝最直接的原因,一方面混凝土的沉降和收缩是建筑物结构裂缝的表象,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沉降和收缩又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原因,追究下去,就会发现,如果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内部失水,含水率过低就会出现混凝土和易性差,不易凝结或凝结开裂。施工过程中往往忽视对混凝土浇筑结构的覆盖养护,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被蒸发掉,此时因混凝土水灰配合比发生改变,与具体施工标准不符,此时则会导致建筑结构表面出现龟裂。
2.2混凝土内外应力不同
内外应力不同主要是因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水化反应比较剧烈,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热能在混凝土内部不会在短时间内散去,而混凝土外部在蒸发散热的作用下,混凝土表层散热要比内部散热快得多,此时便会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混凝土内外应力的不同,致使建筑结构表面出现裂缝。
2.3施工过程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的规范化是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整个施工过程都符合工程规范,才能尽量的减少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工程技术问题。这个建筑工程是非常复杂的大型工程,任何的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而施工方法对混凝土的施工环节有着巨大的影响,方法不对或是不规范都会使得混凝土质量不过关,出现结构裂痕。例如,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受混凝土振捣效果的影响,容易导致建筑结构表面出现蜂窝,混凝土结构表面浇筑不密实,空气中的水分与建筑结构中的钢筋发生氧化反应,会锈蚀钢筋表层,影响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强度,导致荷载裂缝产生。
2.4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基础,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建筑工程的优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的合理性能够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和建筑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也需要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上去分析。如果存在不合理的建筑设计,要不设计在实际的操作中根本就无法实施,要不就会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导致建筑结构裂缝,建筑危险。当建筑结构设计中房梁的跨度过大、建筑楼板设计过薄、配筋分布位置不合理、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设计缺陷,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防治措施
3.1混凝土沉降和收缩的防治措施
混凝土的沉降与其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为此若想有效避免沉降裂缝的出现,就必须尽量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保障混凝土内的水分适量,不被流失掉。同时还要确保混凝土振捣均匀,防止漏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以及过渡振捣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分层。对混凝土收缩裂缝进行有效预防关键要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养护工作,在夜间要对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覆盖养护,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
3.2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掺混合料、或加引气剂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拌合时可在水中加冰块,或将碎石冷却后再拌合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时应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可在混凝土中埋入冷却管,通入冷水降温。合理规定拆模时间,不得为赶工期而提前拆模;当气温降低幅度大时应进行表面保温,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
3.3进行施工质量监控
施工质量是施工工程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施工必须遵循的准则,更是施工工程追求的最终目标,失去施工质量就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就是对住户的不负责,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施工质量的问题关系着企业的口碑和声誉,更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施工的检查监控工作。从地基的挖掘建设到高层的建筑工作,最好能够实现全程无死角监控,这样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3.4建立健全施工规范制度
科学、合理的施工规范制度是施工过程安全、有序的保证,同时为了规范化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政府等部门机构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完备的、有效的、高效的施工规范制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严格的按照施工制度进行施工工作。制度的保障是其他一切保障的基础,也是出发点和归宿。将规范化提升到制度的地位,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降低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几率。
3.5优化进驻结构设计
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辱度等方法,宋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同样,也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4结束语
建筑施工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大型工程,涉及到的方面太过繁杂。同时我国对建筑工程依赖性又特别强,建筑工程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着非常重的地位。在建筑过程中,细节问题注意不到,就很容易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而一旦出现裂缝,就会影响建筑质量,甚至威胁住户生命,对建筑企业的声誉也是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清除的分析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有效的、高效的防治措施,对建筑工程质量监控、建立健全施工规范制度、优化进驻结构设计,在不断的努力下,所有相关技术人员不断的为之努力奋斗,为实现高品质建筑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侯前.论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因素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5(01):75.
[2]李彬.浅析建筑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05):55.
[3]唐新成,尹凯荣,阿不都尼亚孜.建筑结构中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新疆水利,2000(02):33-36.
论文作者:苏元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就会论文; 原因论文; 防治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