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哈萨克斯坦论文,中国论文,变动论文,出口商品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2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正式建交,两国的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在2012年成为了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贸易总额达到256.77亿美元,是1992年中哈贸易总额3.68亿美元的近70倍。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与欧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设想。哈萨克斯坦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中国在中亚地区最大的邻国,在运输、文化、安全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中哈两国需要合理调整双边贸易结构,发挥其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出口商品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Gagnon and Rose[1](1995)对六个发达国家1962-1992年的出口商品结构数据进行考察,结果证明要素禀赋条件决定出口商品的结构。Mena H[2](1997)认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倾向于进口更少份额的资本品,而进口更高份额的中间品。Amiti M,Freund C[3](2010)分析得出,中国1992年以来纺织品和农业出口比重逐年下降,计算机及电子类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尚琳琳[4](2000)运用1980-1998年我国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相关数据,得到了出口商品结构与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张小蒂、孪晓钟[5](2002)认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工业制成品,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张曙霄、郭沛[6](2009)认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将会比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更高。郑展鹏[7](2010)认为中国进出口结构中以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则具有竞争劣势。郑汉峰[8](2014)认为在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比重持续下降,原材料比重不断增加。魏浩[9](2015)为了重新构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分类,运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的最优分割法测算2000-2010年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目前中等技术产品在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占重要地位,而高技术产品所占份额较低。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占世界低技术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日益提高,但中国占世界中高技术商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较低,与世界水平差距较大。 还有学者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王玉荣[10](2004)使用1989-2003年的中国月度出口数据建立ARIMA模型,证明该模型可以对中国出口额进行短期预测。朱玉阁[11]2010)对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保持大规模出口的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顾芹[12](2012)根据1980年以来我国出口产品实际贸易额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运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预测,认为我国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王秋红、王聪等[13](2014)通过建立ARMA模型对2012-2014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控制,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会不断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国内有许多学者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商品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靳锐、温波[14](2009)为了分析了中哈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构建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向哈萨克斯坦出口制成品,哈萨克斯坦主要向中国出口原材料。闫亚娟、王海燕[15](2010)按照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商品的分类,分析中哈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分析表明:自2002年起,中国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的高附加值商品受到鼓励,比重不断上升,低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哈萨克斯坦主要向中国出口初级产品。徐沛濠[16](2015)用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度指数分析中哈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主要出口原材料或初级产品。 综上所述,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通过运用多种测度指数及分析方法对中哈双边贸易结构进行了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通过建立ARMA模型来预测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商品结构。本文采用1992-2014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商品数据,建立ARMA模型,对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商品结构进行短期预测。 二、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本文的出口商品数据按照国际贸易标准(SITC)分类,十大类商品分别为:第0类,食品和活畜;第1类,饮料和烟草;第2类,粗材料,不能食用,但燃料除外;第3类,矿物燃料,润滑剂和相关材料;第4类,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第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第6类,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第7类,机械和运输装备;第8类,杂项制品;第9类,未分类商品。按照商品的要素密集度将0—9类分为三大类,其中0—4类为资源密集型产品,第5类和第7类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第6类和第8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第9类为未分类商品,在此对其不作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2-1998年,中哈贸易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发展,1999年开始略有上升。从2002年起,中哈贸易总额整体呈现较快上升的趋势,2006年开始迅速上升,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哈贸易总额在2009年出现了首次小幅下降,但随后又恢复迅速增长的态势。中国对哈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预测_劳动密集型企业论文
中国对哈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预测_劳动密集型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