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LED调光器作为调整灯光亮度的电气装置,其性能逐步完善,并能够与切相调光器调配使用控制照明。在切相调光器保持工作状态下,LED驱动电源可通过改变单调速率调度的方式控制电流,进而调节灯具亮度,但无法通过色度调节增强照明环境舒适度体验。基于此,本文围绕LED照明灯具调光调色技术展开深度探究。
关键词:LED调光器;切相调光器;调光调色技术;
LED光源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轻污染等优势特征,被广泛应用与各类照明场合。通过调光性能测试可知,LED灯具在光通量递减的过程中,其色温变化细微,无法满足照明环境对舒适度的需求,针对此,加强LED照明灯具调光调色技术的研究,改善照明条件具有实际意义。
1简述LED照明的核心原理
众所周知,LED照明的学术全称为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其核心原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晶片,在二者之间形成空间荷载区,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发生复合反应时,就会将过剩的能量转化成光能。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基色原理,在荧光粉的配合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色。而LED灯具就是基于LED光源研制的造型多样化照明灯具。LED灯具不仅可以增强照明环境舒适度,也可以借助绚丽的光色营造气氛,适用于多类公共服务场合。
2照明原理
LED光源的LED是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所以其具有一般P-N结的I-V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另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
假设发光效应发生在P区,那么注入的载流子就会与价带空穴发生直接复合反应转化成光能,或者载流子预先被发光中心捕获,过量载流子再与空穴发生复合反应形成光源。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理论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带隙Eg有关,即λ≈1240/Eg(mm)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如今已有红外、红、黄、绿及蓝光发光二极管,其中蓝光二极管成本很高,使用不普遍。
3综合论述LED照明灯具的优势
3.1控制电能消耗,节约经济成本
通常来说,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其发光效率高达80%以上。为探究LED灯具的优势,专业研究人员将普通白炽灯、螺旋节能灯、T5三基色荧光灯与LED灯进行了对比测试,其测试结果为:同等条件下,普通白炽灯的照明效率12lm/w,寿命在2000h以内;螺旋节能灯的照明效率为60lm/w,寿命在8000h以内;T5荧光灯的照明效率为96Alm/w,寿命在10000h以内;而直径为5mm且呈白色光的LED灯具的照明效率为20―28lm/w,寿命超过100000h。由此可间,随着照明技术水平的提高,LED灯具的使用寿命有望继续延长,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对照明的需求。
一般人都认为,节能灯可节能4/5便是伟大的创举,但LED比节能灯还要节能1/4,这是固体光源更伟大的改革。此外,LED光线质量高,基本上无辐射,属于典型的绿色照明光源,且可靠耐用,维护费用极为低廉。
3.2性能稳定、轻污染
经测算,常规LED灯具的工作电压基本维持在1.4―3V质检;工作电流仅10mA,亮度级配较高的灯具最大电流也不超过1A。另外,LED灯具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需要添加Hg元素,也不需要充气,具有性能稳定、轻污染的优势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3使用寿命长
一般的LED灯具体质轻便,占用空间较小,多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外壳封装材料,不仅透光性良好,而且可以起到防护内芯片的作用。基于此,LED灯具即便在电源频繁启动的过程中,也不会因为瞬时电压过大而烧毁。当下,居家照明使用频率较高的是白炽灯、荧光灯及节能荧光灯。
3.4响应速度快
LED的响应频率fτ与注入少数载流子的寿命τmc有关,如GaAs材料制成的LED,其τmc一般在1―10ns范围内,则响应频率约为16―160MHz,这样高的响应频率对于显示6.5MHz的视频信号来说已经足够,这也是实现视频LED大屏幕的关键因素。LED响应时间最低的已达1微秒,一般多为几毫秒,约为普通光源响应时间的1/100。因此可用于很多高频环境,如汽车刹车灯或状态灯。
3.5发光效率高
经专业研究人员测试可知,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为12-24lm/w,钠灯的发光效率为90―140lm/w,这些灯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热量损耗,增加需求者的成本。而经过不断升级改造的LED灯具,其发光效率可达50―200lm/w,并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呈现不同光色,减小能耗。
3.6LED灯具元件密度高
基于LED灯具体量轻便,占用空间有限,可与各类设备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渲染气氛。
3.7LED灯具光线能量集中
LED灯具在光线集中度方面表现出特有优势,纯度较高。
3.8LED灯具光源指向性优越
传统灯具的光源亮度衰减幅度较大,而LED照明灯具的光源指向性较为优越。
3.9LED对电源驱动要求低
LED灯具能够灵活调节负载,抗干扰能力强,且对使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
3.10LED灯具可调控发光光谱组成
通过调控发光光谱组成,可确保LED灯具满足会议厅、博物馆等对重点部位的集中照明需求。
3.11可控制半导体发光层带幅调整强度
LED灯具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层带幅,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光线,且色彩保护度较高。
3.12LED灯具显色性高
LED灯具的光度及色彩饱和度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调节,避免刺激眼睛。
4综合概括LED灯具调光的优势
LED灯具的优势体现在可灵活调节光度及色彩饱和度,增强照明环境舒适度体验。经过调光处理的LED灯具可节省电源,减轻灯具荷载负担,延长使用寿命。
日光采集就是使用自然光来加强室内照明,达到节能的目的。再者,自动化调光功能可节省大量的电能。在住宅应用上传统的调光是通过切削给灯泡AC电源上的波形相位达至的。对于白热灯灯泡内的钨丝是完全可行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于切相(phasecut)调光器的前沿式(基于TRIAC)或后沿式(基于晶体管)设计,其安装数量已达亿计,迫使新的LED照明驱动器技术与现有的调光器兼容。前沿式TRIAC调光器只需很少的”触发”电流,便开始通电即产生切相模式,这类基于TRIAC的调光器需“保持”电流,以保证调光器不致出现过早通电进而造成闪烁。LED汲取的电流不多,且相关的电子驱动器属于开关式电源,电容性滤波器与调光器内的滤波器相互抵触,进而给LED驱动器带来重大挑战。
5LED灯具调光调色的高频策略
当下,LED照明灯具调光调色技术日趋完善,而应用频率较高的则是采用颜色各异的混光或多类型色温组合而成。另外,综合参考LED照明灯具亮度集中时的色温需求、普通白炽灯调光时的亮度需求及色温变化曲线,设计LED的混光方式,配合驱动电源与完整的电流回路,对LED照明灯具进行调光调色,以此发挥创新型LED照明光源在光效、寿命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了实现家居或特定场所的照明,可采用多种方式模拟白炽灯或卤素灯调光调色,常用方法如下:
1)利用多个存在色温差异的LED光源进行混光处理,配合专业LED调光调色电路,让LED光源在经过调光处理后,能够模拟白炽灯的调光调色原理,采用高色温与低色温LED光源混光,达到调色调光的目的。此类方法也是现阶段LED灯具调光调色应用频率较高的方法。
2)采用四种LED光源混合,在专用调光调色电力及控制装置的协调配合下,控制LED光源的光色和色温,进而营造对应的照明氛围,强化模拟白炽灯的视角效果。当下,基于此类工艺的电路控制难度系数较高,且造价不菲,因此,适用于大型高端场合。
6LED调光调色方法
切相调光器凭借其电路控制难度系数低、操作工序简便等优势特征,逐步成为调光器市场的主力军。将LED光源应用于照明后,必须要与切相调光器相互配合才能在照明市场中寻求创新发展。当下,适配切相调光器的LED驱动器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并成为推进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符合市场要求的LED调光调色控制电源,必须适配常用的切相调光方法,对此,LED调光调色驱动电源先要与相应的切相调光器相匹配,并依据调光调色曲线需求,设计相应的光源配置,选择适当的驱动方法,实现理想的LED调光调色。
完整的照明系统主要由LED切相调光器、LED驱动器及LED光源组合三部分构成,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LED照明调光系统在动态调光环节的兼容性等问题。三者之间的调光兼容性是LED照明行业一直在研究的难题。对此,通常在设计LED驱动器时增加额外的调光兼容性电子电路,所以切相调光LED驱动器的电子电路设计比常规的不调光LED驱动器电子电路复杂很多,且增加了LED照明产品的成本,但如果解决了LED驱动和调光控制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兼容切相调光器的LED照明电器系统就可以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非常有利于LED照明行业的未来发展。切相调光器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前沿切相调光和后沿切相调光两种控制方式,工作原理及工作状况如下。
前沿切相调光器一般用半可控开关器件—可控硅作为开关斩波器件。前沿切相控制调光电子电路架构简单,接线简单方便,成本低,容易实现替换。但由于前沿切相调光器在周期内开通瞬间,浪涌冲击电流比较大,特别是在90°相位角和270°相位角开通时,会对整个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干扰,进而导致电路功率因数下降。切相调光器多采用全控开关器件参与控制(如IGBT、MOSFET或双极型晶体管BJT)。后沿切相调光电路虽然相对比较复杂,安装需要电源零火线共同接入,但由于后切相不存在高相位角开通的问题,所以浪涌冲击电流比较小,EMI干扰小。
普通白炽灯应用频率较高的光度调节方式为,可控硅切相调光电路。基于白炽灯的纯阻性特征仅限于改变输入电压有效值,故而可达到调光调色的目的。可控硅切相调光通过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实现对输入交流市正弦波波形的前沿切割(前沿切相)目的,进而控制白炽灯灯负载上的有效工作电压,做到白炽灯亮度的调节,由于白炽灯本身的属性,当工作功率降低时,白炽灯亮度减小,同时色温也同步减小,实现白炽灯光色的变化。
而适配前沿切相调光器的LED驱动电源在工作时,当把LED的发光亮度调到很低时,LED经常出现闪烁等现象,分析主要原因为:当把LED的发光亮度调到很低时,致使前沿切相调光器中的开关器件—可控硅工作不稳定,LED驱动电源中的输入端LC滤波器也可以使整个电路系统产生谐振效应,进而高效解决LED驱动电源的泄流问题,提高切相调光可控硅的安全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又因为前沿切相调光器中所用的可控硅的维持电流一般为5-10mA,为此常用LED驱动电源中设置的泄放电流需在5-10mA左右,以此确保LED调光系统在整个调光范围内稳定工作,有效消除因LED驱动电源中的电容和电感充放电而产生音频噪声和LED闪烁的问题。
7分析LED调光调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为加强LED照明灯具调光调色的可靠性,纵观LED照明技术的发展现状可知,LED调光调色常用方案如下所述:
7.1两组输出方案
LED驱动电源回路需按照不同电压值设计两组输出方案,高色温条件的LED灯具串联后的工作电压设计为高电压,低色温条件的LED灯具串联后的工作电压设计为低电压,当LED调光调到最小输出时,由于低色温LED工作电压低,所以在最小调光状态时还能正常点亮,调光调色温效果比较好,目前IWATT以上述调光调色方案为基础,开发了以IW3640主芯片为主的调光调色温电路。且上述方案形成的电路存在问题主要有:当多灯一起工作并进行调光调色时,LED灯具调光调色一致性较差,目前还处于电路的改进与完善阶段。
7.2四组输出方案
LED驱动电源采用四组输出,需确保不同色温LED光源在等电压条件下的有效串联,并保证四组LED光源的工作电压和与LED驱动电源输入电压相等,进而提高LED驱动电源的输出效率。四组LED光源按高色温到低色温的次序顺序接入,调光时高色温LED光源先调暗,并依据从高到低进行LED亮度调节,当调光调到最后时,只有最低色温的LED光源工作,从而实现LED调光调色。目前该调光调色方法在MAP9010电路方案中已经实现,由于方案采用四组色温LED调光,所以调光色温变化最平滑。该调光调色方案在采用前沿切相调光时,需要加入有源假负(MAP9002电路),这样才能保证整个调光调色系统的正产运转,但基于有源假负载并接在输入端后,需要进行2.5kV的振铃波冲击可靠性测试,极易导致整个电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发生损毁,因此要不断完善电子电路,切实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指数。
7.3LED驱动+专用调色温LED模组方案
采用专用调色温LED模组与LED驱动的联合运作方案,可适用于大功率值的LED,只要确保电流值与电压值的正常驱动,才可满足调光调色要求。这种方案采用普通的可适配切相调光器的LED恒流驱动电源,并配以专用可调色温LED模组,该模组内部同样采用了高色温的LED芯片及低色温的LED芯片,并且高色温的LED芯片工作电压高于低色温的LED芯片工作电压,内部采用了专门的电流控制分配电路,一旦恒流电源的电流输出值超过限定标准,高色温回路就会启动运转,而电流输出值较小,则低色温回路将自动保持工作状态,实现LED的调光调色。
8结语
综上所述,LED灯具可模拟白炽灯实现灯具的调光调色,完善照明环境舒适度体验。与此同时,LED模组可根据照明现场的特殊需求,采用不同色温LED进行混光设计。结合LED驱动器及调光调色技术的发展形势可知,该技术可以减少电力能源的损耗,节约经济成本,最终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桂千元,林国庆,汪赳羚.多路均流输出LED驱动电源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17(06)
[2]杨光.高性能LED混光照明的研究(上)[J].中国照明电器.2016(05)
[3]高建忠,吕继凯,刘章,任慧,王小红.基于RGBW四色LED光源的舞台灯具光色性能改进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6(02)
[4]宗编.2017年LED照明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N].中国建设报.2017-03-07(010)
[5]李婧.可调光的LED灯泡电路[N].电子报.2015-08-23(010)
论文作者:洪宽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7
标签:调光论文; 调光器论文; 色温论文; 灯具论文; 光源论文; 白炽灯论文; 电源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