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论教学评价者与评价方式的再建构探索论文_张鸣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论教学评价者与评价方式的再建构探索论文_张鸣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内容提要:新课标中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本论文以评价者的身份出发,剖析课程教学中所能够挖掘的合理的评价者身份展开论述,以期待多维度的课堂评价者的可能性,以及探索多维度的评价方式的延展以及鼓励性价值所在。

关键词:多维度 评价者 评价方式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准则是否也应针对受教育者对社会能否做点事呢!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那么,教学课堂中的评价就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且同间隔地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帮助的过程了。语文课程评价,也是每一个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尤为关键的步骤。认真抓住语文课程的评价,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是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动向,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由此,我们作为中国教育的第一线,依据语文新课程在“评价建议”中提出的语文课程评价理念,新一轮的评价策略以及体系,迫在眉睫。

一、多维度的课堂评价者——不是评价者的评价者

课堂决定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能够把握的多维度的课堂评价相对于静止的以往的评价体系,这里更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更能够平衡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让学生的潜质得到发掘,得到拓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社会人之间,不同载体对象之间的评价,让学生的对自身的认知以及自身以后的发展都能有一个社会化的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反馈。

1.新生课堂评价者的多维度。

新课标中所提出的多元化的评价,那么,其中的评价者首先是多维度的。以前老式的评价体系,就只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的评价,通过学生这个个体自身对教师这个个体对知识的认知与继承的程度来作为依据,则教师的个人素养便决定了他所带的班级学生的所有知识来源了,这是否太偏执了呢?而新课标中提倡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具体而客观地拓展了其评价对象,以及评价衡量度了。那么以此为依据,我们是否能更好地拓宽评价对象的量与面呢!这样就可以激发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了解,更积极地触发被评价者的自我发现,自我增长。

2.传统课堂评价者的多维度。

课堂中的生生互评同样也使孩子们为了能够准确地评价别人,必须学会认真倾听,取他人之长处,补自身之短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之间的互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理解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是在促进自己改正不足,而且还可以训练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课上、课间和课后的师生互评不仅是老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还应该是让学生理解老师的评价原则,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思考评价,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开心,积极性也就表现出来了,更是让学生体会到这一评价知识点的关键所在,让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位置上听学生评价,能让学生更自信地好好地表现一番。

二、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不能为评价而评价

1.评价方式的延展性。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我们还应该展开性地运用实物评价甚至身体语言:翘翘嘴、摇摇头、挥挥手、跺跺脚。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鼓掌都能使得课堂大放光彩。

教师的口头评价是在课堂上最常用,也是最广泛的评价方式。但是,教师经常用 “不错!”,“好的。”,“对。”……这样的口头语言进行学生评价,那么就算你是一位最优秀的学生,那也是会感到疲乏的,这不就是审美疲劳吗?

在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肯定也是生动形象的,教师可以联系课文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进行个性化的展开性的评价。

我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但愿人长久》这一课的时候时,当我更学生谈起“手足情深”这个词语时,我说:“张老师家里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哥哥,一个是弟弟,他们手足情深。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弟弟的脚总会踢到哥哥的头上,这时候,哥哥就会把弟弟的腿抱住,然后说上几句梦话,继续睡。而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哥哥总会踢踢弟弟的头,叫醒弟弟。”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对“手足情深”的理解。有一个孩子说:“就是感情特别好。”然后我说道:“你们家肯定没有兄弟,要是有的话,他肯定会像我大儿子一样,踢你一脚,把你踢醒了。这里的手足是兄弟的意思。”一个小幽默,那是一种课堂的语言艺术,不单单能博人一笑,更是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带给学生心灵的评价,产生意味深长的蝴蝶效应。总而言之,评价方式的多方位的展开性是对教学艺术的再创造。

2.评价方式的奖励性。

当然,除了教师的语言上的评价,奖品、小红花等实例评价也是很有用的。低中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好动,在做作业的时候容易分心,一会儿就坐不住了,要东张西望了。这时候,奖品、小红花,就会是最好的奖励,也是上课表现好的评价。那么,像上文中的小夏妈妈的这种机械式地反复单调的奖励评价制度如何改进呢?

为此,我以二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验。在年级组里,我找到了30个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并且将这30个孩子分成了两组。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九月三号,我分别对这两组学生进行谈话,答应期中一组的孩子每天默写词语能够知错三个以内,那我就立刻奖励奖品和小红花;而我对实验组的孩子说,只要在期末考试中卷面的正确率达到90%,我就带着该学生去科文中心看IMAX电影。两组学生的表现都是兴奋、激动的。学期结束了,其中一组孩子平时小奖励不断,但他们的期末平均成绩明显没有期待期末看电影的实验组的孩子好。都是奖励评价,但学生的反馈效果差异很大。

那么,这也证明了短期的机械式或者非机械式的奖励评价机制,都没有中长期的期待性奖励评价来得有效。

在课堂上,有时候,身体语言要比口头语评价更加有用。摇头、眼神、微笑、拍拍肩膀、握握手、摸摸头、鼓鼓掌以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在课堂上这些不经意的动作,都是能够起到一定的整合情感、沟通默契的作用。

变革传统的课程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正确的认识,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有效地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持续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体悟式,语文教育研究》邵统亮著,江苏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张鸣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论教学评价者与评价方式的再建构探索论文_张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