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论文_张瑞琛,连杰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论文_张瑞琛,连杰

北京北方天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西城 100053

摘要:在各种利好政策支持下,大规模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气息正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参与到这场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让我们增信释疑、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化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化规模,共同迎来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春天。

关键词:工业化;节能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引言

为了提高当代建筑的能效性,提高当代建筑工业化实用价值,我们在当代建筑施工建设中,可以采取高科技手段,融入一些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的优化改建。这样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减少房屋在建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污染,为我国节能事业做出贡献。

1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及现状

1.1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1.1.1产品固定,人员流动

建筑产品一旦确定,新型建筑结构进行确定,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改变。在进行施工领域中,新型建筑所在环境和自身的用途存在一定的区别。工程结构和材料也是有区别的。施工方法也是会随时改变,所以,技术的复杂饮食因为所处的自然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施工的方法也是会不断变化的。新型建筑施工经常要根据现场的结构、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整。对于人员要求并不是很高的。所以,流动性并不是很大的,对于现场的安全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

1.1.2高空作业多,体力消耗大

高空作业主要是指在一定的高度上进行工作,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有可能出现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被称为高空作业。新型建筑工程一般都存在高空作业,哪怕是几层楼,也能够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高空作业范围比较广,最常见的如:脚手架、井架、施工用电梯、塔吊等。对操作人员而言,高空作业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不仅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而且还要较好的体力,才能更好控制安全事故。

1.1.3施工现场不定因素多

施工现场的工程并不是一直不变的,经常都会因为些不定因素需要进行调整。首先,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主要就是包括领导的素质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理论知识、安全意识、生理缺陷等方面,在施工的工程中,人是施工的主体,所以应该对施工进行比较全方位的考虑。

1.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现状

从工业化建筑的定义来看,指的是新型建筑的工业化、节能化。下文将会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及应用作更深层次的阐述。在建筑能源消耗中,建筑材料、施工的过程、空调的大量使用、日常的暖气供应以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电气用具。这其中,使用这些电器所产生能源消耗最多的是空调和暖气供应,所占的比例达60%。而石油、煤炭、电力、天然气等又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用于建筑方面,不仅浪费资源,成本相对来说也很高。

2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问题

2.1墙体节能技术中建筑材料不合理

墙体节能技术实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新型建筑的材料选择不合理。我们在观察中,可以发现,很多新型建筑的设计会采用一些材料,但是那些材料多半并不是环保节能的,因为大部分新型建筑商还是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认为那些小材料不会产生太大的污染以及能源消耗,殊不知,恰恰是那些小小的材料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节能效果。国家明确规定了一些低能耗的建筑材料,但是很多建筑商为减少自身的成本投资,选择投机取巧,购买了一些未通过审核标准的能源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外墙因填充材料强度等级不够使得传热系数降低。按照国家要求的标准,用于填充墙体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强度等级:外墙必须大于MU5.0级、内墙则必须大于MU3.5级,但是现在不少居住建筑在设计时仍然采用不合标准的MU2.5级,使得墙体的传热系数的计算值往往会小于其真实值。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使用实心砖砌筑避免冷热桥和裂缝的出现。在后期节能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还要克服以往材料选择的前提,选择要考虑全面。

2.2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还未达标

工业建筑设计关键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建筑一体化和标准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落后。设计、加工、生产、施工、装配等产业环节问题普遍存在。工业建筑设计的技术系统集成不够。只注重装配结构的研究,忽略了与建筑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和内建系统的相互匹配。工业建筑设计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工业建筑尚未形成高效、高效组装、性能优越的新型结构体系。这种基于现浇设计的装配结构,通过构件的拆分实现“等浇”不能充分体现工业生产的优势。工业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体系存在一定差距。建筑围护结构体系与新的装配结构体系仍存在较大差距,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3新型建筑工业化监督机制不配套

在建设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等监督过程中,也有促进新型建设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机制。由于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没有一体化招标机制,无法实现设计生产与装配施工的一体化,导致许多环节脱节,无法实现整个产业链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效益。此外,由于缺乏适合工业建筑推广的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质量检查、竣工验收等监督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难度。项目标准化管理。在工业化建设技术发展较为缓慢,标准化设计关键技术和方法发展滞后,设计和加工生产、施工装配等工作不够全面,在箭镞机制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在装配技术方面缺乏明显的协调性。

3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对策

3.1新型墙体节能技术的应用

墙体直接要对新型建筑节能产生影响,随着新型建筑节能标准的推出,单一财会的墙体由于其保持温度、绝缘等功能较差,使得建筑在冬季寒冷或夏季炎热的时候消耗过多的能耗来增加室内的温度或降低室内的温度。混凝土夹心复合墙体的组成和构造,大多数的情况下,先建造混凝土结构内外两层墙体,中间是做出中空夹层,然后半砖厚内外两面墙体,中间是做出中空夹层,然后在半砖厚的内外两面求中夹层夹以珍珠岩、聚苯乙烯泡沫体、木屑等保温材料。

3.2加快新型建筑产业化的技术发展

加快新型建筑产业化发展,必须从设计的源头入手,重点研究影响装配建筑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技术。从加工、装配和使用的角度,对构件的标准化、多样化和模块化进行了研究,建立和完善了工业建筑的设计体系。应该加强新型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并且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开展主要类型的结体系和集成研究,形成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和装配式模块钢结构体系,预应力装配式结构体系。进一步研发全产业链等相关技术和继承技术,在研究方面,从设计到装配施工、质量验收等产业链技术进行集成发展。在研发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装配式结构,并且进行智能化生产技术,制定生产新等智能化生产控制体系和规模。应该研发和优化装配式关键产品,全面开发标准化、系统化的钢筋连接产品和构件连接产品,在内墙和配套连接及安装机具等系列产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战略机遇的基础上,全面剖析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在国家政策导向下,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已全面提速,在各种利好政策支持下,大规模推进建筑工业化的气息正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参与到这场创新发展的浪潮之中。

参考文献

[1]罗威.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215-216.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02):1-6

论文作者:张瑞琛,连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

标签:;  ;  ;  ;  ;  ;  ;  ;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论文_张瑞琛,连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