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观的论述与调查分析论文_吴聪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观的论述与调查分析论文_吴聪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123)

摘要:职业规划与选择是大学生群体即将面临的人生问题,择业的价值与意义,规划与选择都是大学生值得思考与探索的话题。对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关于择业也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烦恼与价值观念。本文将阐述大学生择业时的共性问题,即异化与人本的矛盾,和个性化的求职观念,并对这些多样性观念的成因做出猜想与解释,最后和读者分享本人关于职业的理想与情结。

关键词:异化与人本;职业观差异性;迷茫;选择;理想

1,引言:

您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是健谈的记者还是一丝不苟的公务员?是勇敢的警察还是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咨询师?是果断的执行官还是多愁善感的艺术家……

职业规划与职业观是大学生永恒的话题,本问卷调查对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学生的职业观进行了一番调查,并将从性别,专业类型,成长环境等方面来分析不同人群职业观上的差异。

本论文分成三个部分:1,论当代大学生群体择业时异化与人本的矛盾;2,不同大学生群体职业观差异性分析;3,我的职业观。

2,论当代大学生群体择业时异化与人本的矛盾

当代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人在经济发展中被逐渐异化。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描述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现象。从马克思的定义中可以发现人们极力推崇的经济建设已经发展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人类为了生存不得已投入了这股力量的怀抱并在其怀抱里饱尝奴役,焦虑,高压的感觉。这股力量是异己的,尽管在国家政府完善的保障制度下,它仍然在某些场合束缚着人的自由,让人身心疲惫。

大学生无疑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各种宣扬个性与自由的观念正给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以巨大的意识冲击。

选择异化还是坚持人本,成了大学生择业的核心矛盾。比如一个专业是金融的大学生不喜欢金融而喜欢音乐,选择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能有较高的经济报酬但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而音乐方面的工作一般不能带来丰厚的薪水,那他该做怎样的抉择?是被财富和不喜欢的金融逐步异化,还是坚守自我呢?一方面意识活跃的大学生自然不愿意抛却个性与自由做一个对主流负责的“社会奴隶”,另一方面,颇具学识的大学生又抱着远大的理想,而要到达理想的彼岸不得不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和拜金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在当代似乎只有金钱才能让他们悄然达到彼岸,只有经济报酬才能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然而这意味着他们选择个性与自由太过理想主义,被金钱异化是个绕不开的弯。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到77%的大学生认为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建设的当下导致了大学生意识中物质需要是个无法抹去的要素。

另一方面,人本主义思想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悄悄游荡。36%的大学生有理想的职业,30%的大学生觉得自强不息的人生才有意义,45%的学生在择业中看重艺术性和独立自主,30%的大学生在乎职业中的新意与风格。另外在所有WVI要素中学生择业最看重的并不是经济报酬而是自我实现。

拜金意识与人本意识之所以能同时成为大学生择业观的主流意识,缘起于大学生身份的双重性。俗话说大学是个小社会,大学生一面是准社会人,一面是稚气未退的学生。这种特殊的社会身份让他们置身于两种社会存在——即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社会和世外桃源般的象牙塔。于是乎面对择业——这个从大学跨进社会的关键性一步,大学生的两股意识再也无法相互回避,撞在一起碰出巨大的浪花。12题的B选项正好说明了这种心理,“我喜欢的工作赚不到钱,不能带给我美好的生活,能赚钱的工作我又不喜欢”。该选项引起了三分之一同学的共鸣。

其实在这场矛盾的背后还有一个角色在起着作用,它便是强烈的成就动机。我们或许真的无法放下最本真的自我,但我们未必要卷入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或许有些同学可以释然,可以回归故里过着小康生活。然而把持着文化资本的大学生又怎肯把握持经济资本的机会拱手相让?数据竟然会有如此的巧合,恰有66.7%的人选择成为二八定律中的精英阶层,剩下三分之一愿做那80%的大众。远大的成就动机在大学生间的普遍性可想而知,这种普遍性无疑激化了异化与人本的矛盾。“我想做我自己,做自由而有个性的自己,可我又想成功,财富是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我想要财富可能就得接受我不喜欢的高薪工作对我的异化,但我讨厌异化。”这或许是大学生间普遍存在的心理。

3,不同大学生群体职业观差异性分析

3.1男性与女性:男性和女性在职业观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加感性,善于幻想与思索,心绪复杂。由于女性更加感性,所以对于职业更看重其艺术性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美感和人际关系在比例上分别比男性高出13%和22%。女性有着更强的白领情结,她们更倾向于脑力工作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两项分别比男性高5%和13%。另外从12题A选项可以看出女性对于职业要更加挑剔。

女性还有一个特点是她们的成就动机偏弱,保守中庸,更追求稳定,小家碧玉,没有太多的报国情怀。在二八定律中她们选择成为20%群体的比例不如男性,第8题表示女性在工作上更愿意听从上级的调度,第10题表示女性有无限的资金后不会像男性那样挥霍,但也不倾向于继续拼搏,她们更多会找个安逸的工作。第11题中女性工作的目的较少考虑到国家复兴和人类文明的层面,舒伯尔的WVI中女性的利他性,成就感,多样风格都弱于男性,而在安全稳定因素上超出了男性20%。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更看重经济报酬,这主要归因于女性更渴望安定的生活和安全感。男性可以选择常年的落魄,奔波,漂泊,但女性更想过一种安定富足的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人文社科和理工科:人文社科生和理工科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文社科的学生更在乎精神追求,淡化了物质需要。在WVI表中,人文社科生在美感,智力刺激,自我实现中的比例普遍超过理工科学生,而在经济报酬要素上比理工生低了15%。人文社科生更倾向于拥有理想职业,对职业有更多思考,做了更多兼职,把职业看得更重,而且对于职业更为挑剔(从第5、6、12题可以看出)。从第7、11题可以看出人文社科生更多的追求自我实现,较之理工科生更看轻物质需要。

第12题B项人文社科生比理工科生高出了11%,我认为这是由于人本主义思想在文科生间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他们中间人本与异化的矛盾更为激烈。第8题很有意思,人文社科生要么倾向于为一桩事业奋斗终生,要么倾向于大尺度的跳槽。这题可以说是人文社科学生精神的一个缩影,这是一种怀着极致的精神追求的精神,他们或选择执着与厚重,或选择自由与飘逸,或静水流深,或幻化无常,或山的沉稳,或水的灵动。

3.3城乡差异:数据好像对城市人不太友好。WVI表中的利他性,成就感,独立自主,智力刺激四个要素城市人的比例都较大幅度低于乡镇人,而对于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舒适的工作环境,追求新意上都较大比例高于乡镇人。如果站在乡镇人的角度看城里人就会觉得他们懒惰、不愿动脑、不追求卓越、没有独立自主性,不愿意奉献社会,还妄想着环境好又高薪又有地位的工作,另外他们还不踏实,总想着换行。部分乡镇人爱给城市人扣上文弱、挑剔、怕苦、高逼格、利己主义、有钱、浮夸的帽子,这次的数据似乎可以替乡镇人佐证他们的偏见。

当然城市人也有他们值得赞扬的地方。他们有理想职业的比例多于乡镇人,在职业上有更多主观能动性,他们更倾向于主动跳槽追求新的职业,更在乎工作与生活间的平衡以及职场上的人际关系。

城乡意识的差异是他们社会存在差异的反映。乡镇人成长在吃苦耐劳,民风淳朴,比较贫困的环境里,因而他们崇尚勤劳与奉献,踏实奋斗与自强不息。城市人居住在封闭的公寓里,家中一般比较富裕,家里人比较有文化,生活条件较好。因而他们更加个人主义,更加挑剔,更容易不思进取,他们追求着舒适,和睦,财富,生活样式,工作与休息的平衡。城市人见识颇广,容易接触新潮思想,所以他们的职业观会呈现出前卫的,摩登的一面。

似乎自古以来穷人与富人,乡下人和城市人,清贫的游牧民族与安居乐业的农耕民族,都各自把持着不同的精神,一个是征服一切的日耳曼精神,一个是精致时尚的地中海精神。

4,我的职业观:

如下是我的职业观与相关想法:

美与灵的终极追求。这世上存在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物,就比如我脑海中“美与灵”的原型。美代表着艺术性的人生,高雅的情操,圣人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存姿态。我希望当别人回忆我时会说,“我终于明白什么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吴聪就象征了这种精神,他美得让我觉得他就是柏拉图理念美的全部体现。”灵代表着智慧,自由,个性,飘逸,宛如骏马恣意奔跑在爱尔兰的旷野。

正是由于这种终极追求,我在舒伯的WVI中勾选了艺术性和多样风格,独立自主与自强不息。

白领情结:我内部自我中的白领情结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早期。那个时候祖母常对我讲:“好好读书,就能坐办公室,就不用再种田和打工了。”弗洛伊德说过人的观念在童年早期就被塑化好了,往后的岁月里难以改变。这种对于白领职业的倾向和白领情结并不止我一个个例,从大家的理想职业可以看出它具有一定普遍性,因为大家的理想职业多是编辑,教师,心理咨询师之类的工作。有太多的家长和我祖母一样,在十几年前的某个夏夜里,对自己的孩子说过,“好好读书,长大了就能坐办公室。”

存在感与对空虚的恐惧:有些人对孤独的恐惧胜过对死亡的恐惧。在《肖申克的救赎》里一位习惯了监狱的老人被释放后正是因为与世人格格不入而自杀的。一份职业可以让你和同事有话可谈,让你成为社会并不孤单的一环。无业游民被笼罩在空虚中,他们对抗空虚的方式是赌博,电子游戏,吸毒等。所以工作还有一个被常人忽视的价值,那就是使人获得存在感。

我的理想职业:我的理想职业的选择必然受到如上几种观念的影响,我思索了好久,寻寻觅觅了好久,始终给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运动是绝对的,从小到大我幻想过自己成为司机、帝王、剑客、军师、农民、航海家、科学家、工程师、哲学家、秘书长、教师,编辑……终究没有着落。外部环境在变,读的书在变,我的意识跟着它们在变。或许只有当某天周边都相对静止了,意识流减缓了流速,朦胧的视角才会渐渐清晰,西西弗斯式的自我推翻将终告结束,彼时我会蓦然发现命运的咽喉并非不可把握,乱石中似乎真有一条可以悄悄实现理想的小路,于是我向前迈出了一步,这一步里承载了多年的否定之否定与循环往复,一次次的碰壁,呐喊,与彷徨……

5,结语:

强烈的成就动机下势必难以摆脱物欲的泥潭,自由的魂灵依然聆听着美与灵的召唤。

悠悠的诗意情怀遇上现实的柴米油盐,日耳曼骑士的铁蹄声于地中海的波涛回荡,汹涌的海面千帆竞发,避风港里渔歌唱晚……

我们摆渡于深不可测的湍流,因为理想与情结,为了取得存在而规避空虚。

寻梦者插上了翱翔的羽翅,敢问金色的贝在哪一片海域?我愿九年冰山瀚海,九年云雨风涛,或许真能抵达淡色的彼岸,一睹梦中的蓝莲在暗夜里开绽。

论文作者:吴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观的论述与调查分析论文_吴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