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论文_程萍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论文_程萍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耳鼻喉科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本科自2014.08~2015.07所收治的气管切开病人治疗护理过程,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对患者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正确及时的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心理指导、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进度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工作能使病人的身心尽快的恢复健康,做到真正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耳鼻喉科;气管切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86-02

气管切开是抢救患者及治疗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是患者的生命通道,也是临床疏通气道,维持呼吸功能的一项重要而积极的急救措施。给予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可达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目的。然而气管切开术大多数都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必须在抢救时争分夺秒进行手术,以便在短时间内成功救治患者生命,而此时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需求。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面对不能言语沟通,感觉自身身体缺陷,内心的想法不能得到满足,家属缺乏相关方面疾病知识,急切的心情和表现,往往会使气管切开患者更加恐惧、焦虑,影响病情的恢复。术后根据患者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是患者恢复的重要因素。

1.一般资料

观察分析的患者均为我科2015.09~2016.01所收治的气管切开病人,共计21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47岁。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手术绝大多数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医护人忙于对病情的处理、手术的安排、器械等术前的准备,最容易忽略的也是病人最需要的解释和心理疏导。患者在实行气管切开前病情危急,在身心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可能根本听不进医护人员对他讲了什么,加之对气管切开的疾病缺乏相关知识,我们的术前教育以及进进出出的忙碌背影更加剧患者的恐惧和濒死感。此时我们应该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及情绪激动的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在此时应握住患者的手,直视患者眼睛,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讲解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如何配合医生快速安全的完成手术。除语言的安慰外,适时轻拍患者的手,以示安抚。使之感觉被重视、关心,有安全感。术后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术后情绪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交流的技巧,对认字及有书写能力的患者,提前准备一块写字板和笔,并教会患者简单的手势。如做点头眨眼睛或者竖大拇指表示同意或者没有特殊不适。摇手表示不需要或者没有。大拇指弯曲用来表示谢意等,在术后初期,用身体语言来与我们进行交流。告知患者只要配合治疗护理就能早日拔除气管套管和讲话发声,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吸痰后,用手堵住套管口尝试让患者发声,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老年患者反应缓慢,理解接受能力下降,我们应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和语言反复讲解;知识层次高, 接受能力较好的患者可加深心理护理的内容,如有关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等,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医从性。年轻女性患者比较注意形象,担心气管切开影响外形,应告知患者拔除气管套管后,颈部伤口会自行愈合,但会留疤痕和印记,可以穿高领衣服或丝巾等遮掩方法。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是术后患者恢复的重要基石。

2.2 加强病区环境管理

气管切开术后,外界空气不再经鼻吸入,书去了鼻腔对吸入空气的加温、湿润、过滤等生理性保护作用。过冷、过热或不洁的空气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分泌物增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室温控制在20~25℃,湿度50%~60%之间;病房地面及物品用消毒液消毒,用紫外线灯2次/天进行室内空气消毒,严格控制探视人员,以免空气干燥尘埃飞扬、气道分泌物粘稠。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气管切开相关疾病知识,对患者过度紧张,因此对于患者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探视者鼓励戴口罩、帽子,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病房门口明确谢绝探视标示。

2.3 预防感染

①加强基础护理,要求护士气管切开吸痰及静脉输液等各项操作严格在无菌技术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②气管切开患者丧失了气道湿化能力,易于导致气道阻塞、肺不张及再次感染等并合症。因此术后准备一台空气加湿器,并加入少量白醋放置患者床头,起到湿化空气及消毒的作用。教会家属严格遵从护理要求,做好气管滴药稀释痰液,每10~15分钟行气管滴药一次,每次3~5毫升,以防止痰液形成干痂堵塞气管,严重者引起窒息。③气管切开患者存在排痰困难的问题,及时清除气道中痰液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护理措施要根据患者痰液情况对患者行负压吸痰。吸痰操作要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来进行。吸痰前,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的情况,确定痰液位置,扶患者端坐给予拍背,使痰液松动。然后用吸痰管在无菌条件下抽吸分泌物,动作要快速、准确、轻柔。每一次吸痰时间不得大于15S,重复3~4次,每次间隔3~5分钟,吸引负压在6.7kpa左右为宜。做好家属健康宣教,共同鼓励患者配合操作,自觉痰液难以咳出或痰液较多影响呼吸时主动告知护士吸痰。④术后六小时,可扶患者端坐,在家属配合下加强患者翻身扣背。术后第一天无特殊不适,护士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加强活动,从家属协助床边走路开始,到独自病区来回散步,逐步加强,以松动痰液。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或通过吹气球等方式锻炼肺功能,加速患者康复。⑤保持切口周围皮肤及敷料干燥清洁,每日更换,检查创口周围皮肤又无感染或湿疹。

2.4 出院指导

气管切开患者,出院健康指导是护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家庭环境要求。房间内每日开窗通风,保持清洁,避免灰尘,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适度,风沙扬尘天气及流行病期间避免外出,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地方。②防止异物进入套管。禁止游泳或盆浴。瘘口可用薄纱布遮盖,可制成围兜式挂于瘘口前,防止吸入尘土。③严格执行套管护理。每日取出内套管清洗,消毒2次,并根据痰液多少增减次数。每次清洗干净后煮沸消毒半小时,冷却后及时放回。④呼吸困难的处理:患者若发生呼吸困难,家属应立即拔出内套管,如症状缓解则为内套管被分泌物或干痂堵塞,应清洗内套管后重新放入,并对患者加强气道湿化及环境湿化。若仍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伤口出血或痰中带血:患者剧烈咳嗽时,可造成痰中带少量血丝,不必过于紧张。如伤口出鲜血或气管套管内涌出大量鲜血,及时送医院就诊;伤口周围溃烂:多为套管与分泌物刺激所致。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保持舒适感的同时避免感染。若伤口开裂,糜烂发臭,应及时就诊。

3.结论

气管切开患者一般佩戴气管套管时间较长,护理人员后期容易出现责任心麻痹,因此我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沉着冷静、果断处理,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在患者初期感到恐惧、不知所措时,握住患者的手,熟悉的叫一声患者的名字;在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给他竖起大拇指;在吸痰患者配合忍住疼痛勇敢咳嗽时,给他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动力。患者术后容易产生焦虑,低落情绪,感觉自己变成一个生理残缺的人,面临着多方面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心理上尽快帮助患者改变这种观念,鼓励患者面对现实。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掌握术后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治疗,并将手术后遗留的创伤降低到最小程度。用我们的整体护理,避免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以促进其早日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患者逐步摆脱“病人”角色,重新回归到家庭,工作,社会中来。

【参考文献】

[1]杨吉,方利,孙长芳.气道湿化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73.

[2]章可谓,陈晓波,蒋晓琴.人工气道病人痰痂形成的分析和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08,17(4):623-624.

[3]张霞.管切开术后套管常见并发症的比较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22(8):910.

[4]向萍,陶静.128例气管切开术后心理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5):301.-3011.

论文作者:程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体会论文_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