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保险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过去的几年世界一直与危机相伴:从日本的地震海啸引发的核污染事件,到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从2008年波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到持续至今影响深远的“欧债危机”,各种危机事件提醒我们,整个国际保险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变得更加多变和复杂。而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尚不成熟,其发展不仅受到市场微观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到经济增长波动等宏观环境的冲击①。危机的频发无疑更是大大增加了像中国这样一个新型保险市场发展的难度。鉴于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总结各类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路径及严重后果,由此对我国保险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警示。
世界经济论坛(The World Economic Forum)通过对全球469位专家的调查,将世界范围内未来10年将要面临的最大的50种风险分为“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等五大类。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在本质上的相似性②,以及技术风险最终将表现为其他形式的危机,我们在本文中将危机分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环境危机三大类。
一般而言,经济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经济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等。例如,欧债危机爆发后,欧元区2011年经济环比增速由一季度的0.8%逐步下滑至四季度的-0.3%,同时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③。社会危机是指社会的局部或整体的秩序遭到破坏,致使社会结构稳定受到威胁的事件④。例如,致使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政府倒台的“阿拉伯之春”运动,以及2011年年底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⑤等。环境危机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导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产生了威胁人类生存结果的事件。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机组发生泄漏事故,以及发生在渤海湾的石油泄漏事件等。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环境危机,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1.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首先,从自然环境危机来看,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不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危机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⑥。其次,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形态逐渐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经济危机的起因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具有巨大影响的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逐渐增高。在近四百多年的近代经济发展历史中,有记录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在17世纪只有一次(郁金香泡沫)、18世纪有一次(南海泡沫)、19世纪有3次⑦、20世纪有7次⑧,进入21世纪以来,已经发生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两大事件。再次,由于发达国家2011年以来经济增长放缓,发展中国家进入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危机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中国为例,“群体性事件”已由1993年的8709起增长到了2009年的11万起,参与人数也由2000年的163万多人,增加到2009年的572万多人⑨。
2.危机蔓延速度越来越快。就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而言,危机的蔓延本质上是信息的传播。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普及一方面增加了普通民众的信息来源,但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信息在人群中的传播,在危机的扩散中起到类似“催化剂”的作用,在客观上增加了社会危机的“导火索”。现代通讯工具使得信息几乎可以做到全球同步传播,国界的概念在网络时代趋于淡化。回顾近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危机,均不同程度表现出了类似经济危机突破国界、实时传播、高速扩散的特征。例如,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纽约爆发之后一个月,就迅速发展成为82个国家中超过950个城市参与的重大事件。
3.危机的交互影响越来越深。随着社会内部结构演进的日益复杂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联系的日益紧密,社会系统中不同载体所产生的风险和危机都会相互传递、广泛蔓延,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个领域。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使得经济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多国的经验表明,经济的增长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⑩,反之,一旦社会发生动荡,将会对经济本身造成严重地冲击(11)。其次,环境和自然危机将通过影响自然资源的分布、地缘政治格局、甚至流行病的传播(12)进而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冲击。例如,由于环境或资源危机而爆发冲突甚至战争的事件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13)。
4.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金额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和环境危机频率不断上升、危机的交互效应日益增强会直接导致损失金额越来越大。此外,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单一风险标的的价值也在不断增加,从而每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金额也在逐渐增大。
二、经济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
对保险业影响最为显著的当属经济危机。无论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14),还是自2010年年底延续至今的欧债危机,都对保险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经济危机对发达国家保险业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短期内直接造成保险业的巨额财务损失。2008年至今的两次经济危机均对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财务损失。财务损失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保险公司在经济危机中支付的巨额索赔。在近期的欧债危机中,惠誉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降低为C级时表示,保险公司将面临着大规模的CDS保险赔付。其次是保险资金遭受的投资损失。例如,希腊债务重组中的债务减记方案(15)就对主要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巨大冲击(16)。
中期内影响消费者信心,进而对保险业造成冲击。消费者的信任是保险业发展的基石,而保险公司在经济危机中的投资失败和财务损失均会对其稳健的形象和声誉造成影响。AIG在次贷危机中被发现大量承保投机性很强的金融产品,而在此次欧债危机中,欧洲一些主要保险公司(包括富通保险(Ageas)、德国安联(Allianz)、意大利忠利(Aassicurazioni Generali)和法国敬邦(Groupama))等均由于持有大量债务危机国的公债,经媒体报道后,造成了市场对欧洲保险业财务稳健性的担忧(D.Enrich,2011)。
长期会造成经济衰退,进而抑制保险业的发展。实证研究表明,保险业的增长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有着相当强的相关性(17)。经济危机会造成经济停滞甚至衰退,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家庭收入,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保险购买力,最终影响保险业的长期发展。
由于保险业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开放程度存在差异,经济危机对发展中国家保险业产生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尽相同。就我国的保险业而言,经济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微观层面上对消费者信心造成冲击。由于保险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国内保险业自身诚信度不高、长期受到偿付能力不足的困扰,国内消费者对保险业和保险公司的信心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易受到经济危机中对保险公司负面报道的影响。例如,AJG危机发生后,在一项有4000多人参与的在线调查中,65%投票者表示不会购买友邦保险(18)。由此来看,如何重塑消费者对保险业的信心,消除经济危机给消费者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保险”的印象,是保险业长期面临的考验。
中观层面上对保险投资造成了很大压力。承保和投资为保险业的两大支柱,而经济危机将首先反映到资本市场,进而对保险投资造成冲击。在本轮经济危机中,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持有欧洲债务危机国家债券的比例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危机通过影响我国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而间接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19)。考虑到我国寿险市场中分红险比重较大,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资本市场发生大幅波动,甚至持续低迷,都会对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很大影响。
宏观层面上对保险监管提出挑战。回顾两次经济危机,我们认为,我国保险监管者面临的挑战至少有以下几点:第一,如何从辩证的角度认识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是充分认识参与全球化对我国保险业可能带来的潜在消极影响,在提高国际化程度过程中保障我国保险业的安全和稳定。第二,如何从动态的角度评估保险业务日益复杂化的现实,改进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预警机制,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第三,如何从系统的角度认识保险业务的监管重点,合理分配有限的监管资源,使得保险公司在确保偿付能力充足和财务稳健的同时保持经营活力。
三、环境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
本文所讲的“环境危机”是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由自然原因导致的严重自然灾害,而且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类的活动显著地影响了周围的环境,这种影响大多是负面的,长期来看,包括海平面不断上升、两极冰川融化,以及许多区域降水模式的改变(20)。气候的变化使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
与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相比,环境危机造成的影响更是全球性的。如帕斯卡所说,气候的变化甚至能够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21),具体到保险业来说,环境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呈现出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
1.频发的自然灾害带来巨额的保险损失。保险业在分散转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难也使保险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统计,40年来巨灾中的自然灾害(22)的发生频率1970年为32次,1990年首次超过了100次,2011年达到175次,创历史新高。而在2010年和2011年,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都超过了人为灾害。如图1所示。
自然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损失在经济损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1年全球巨灾损失总额达到约3700亿美元,其中保险损失为1160亿美元,约占31%左右。而1160亿中有1100亿左右为自然灾害保险损失。从图2可以看出,从1970-2011年地震和天气相关的巨灾保险损失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还是呈上升的趋势。2011年地震造成的保险损失约500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值,天气因素造成的保险损失约为600亿美元,仅次于2005年。
图1 1970-2011年巨灾发生次数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经济研究及咨询部。
图2 1970-2011年巨灾保险损失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经济研究及咨询部。
2.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但同时可能蕴含着新的风险。由自然灾害引起的一系列高度相关的风险事故,在理论上来说属于“不可保”的风险。为了分散这样的风险,一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应运而生。此类产品设计时往往需要采用比较复杂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需要借助气候和环境领域详实的统计数据和前沿的研究成果。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参数的选择、基本的假设一旦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模拟结果和客观现实之间出现较大的偏离。由此产生了所谓的模型风险(Model Risk)。由此可见,创新型的产品在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很有可能蕴含着新的风险。
3.促进保险业界和保险监管机构的合作,进而推动保险监管法律和制度的变革。在保险“不堪重负”或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时,政府的参与将有效地支持保险业应对环境危机。美国国家洪水保险法的创立和历次修订就是很好的案例。美国国会在1968年通过了《全国洪水保险法》,并据此制定了《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并分别在1973年、1994年、2004年和2011年对该法案和洪水保险计划进行改革。而这四次改革均是在洪水引发灾害和环境危机后所推动的(23)。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在2007年联合制定并公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2011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试点工作。
四、社会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
与经济和环境危机相比,社会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长期,它主要将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对保险业造成显著的影响:
一方面,社会危机会破坏商业保险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阻碍其持续健康发展。例如,新中国成立前长年的战乱使中国保险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1958-1979年之间我国由于政治原因停止了国内保险业务,使得我国保险业进入历史的低谷。对于相对特殊的险种,如出口信用和保证保险而言,区域性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在刺激对此类险种的需求的同时,也会增加该地区地缘政治不稳定性所带来的国家风险(24),进而影响针对该地区的出口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业务的赔款金额及赔款结构。例如,在我国2011年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赔款中,支付给在利比亚战乱中受损企业的赔款约9亿人民币,占比达29%左右,而在2010年整个非洲的赔款也只占4%(25)。
另一方面,社会危机将促使本国的社会保险进行更深入地改革,由此为商业保险提供发展空间。从世界经验来看,当一国出现社会危机后,很可能会通过社会保险的改革来化解社会矛盾,缓和、进而消除社会危机的影响。例如,德国的社会保险体系就是在19世纪70年代初,德国经济发生大衰退、贫富差距增大、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下建立的。回顾我国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国企改革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巨大推动作用。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覆盖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26);根据卫生部的规划,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也将于2015年年初步建立。以“保基本、广覆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和“诱导”人们对更高保障的需求,这无疑为商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在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公私合作”(27)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商业保险的参与在提高社会保险体系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五、危机对保险业影响的发展趋势展望
考虑到保险业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我们认为,未来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至少会表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第一,受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影响,危机对保险业的冲击不再仅限于局部地区,而是由国际保险业整体来承担。虽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保险深度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随着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加大投资,以及国际保险机构在世界各国保险市场的渗透程度加大,危机对各国造成的影响也日益由国际保险业整体来分担。例如,根据瑞士再保险的统计,2011年在泰国水灾保险损失约120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损失由国际保险和再保险公司承担。这一现象说明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当地的保险业尚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风险保障,需要国际保险业进行分担,国际保险业资金的流入也会加速受灾国家进行重建,并分担当地保险业所遭受的损失,进而提高保险业整体的稳健性。
第二,随着信息化和保险技术的进步,单一风险对保险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可能性在下降,“可保风险”的边界越来越宽。例如,2004年苏门答腊岛的大海啸发生后,国际保险业开始逐步认识到地震引发的次生损失(Secondary Loss)的严重性,并开始注重海啸造成损失的分布测算,逐步将海啸发生的损失融入自身的损失精算模型;另一方面,保险业界与行业协会、监管部门的合作也可视作某种形式的“保险技术”进步。澳大利亚1970年初就开始讨论洪水保险的可行性,但当时业界认为洪水损失难以确定,风暴/洪水之间的界限难以区分,因此,洪灾损失一直被列为除外责任。2010年澳洲遭受洪水灾害后,保险业界决定与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Insurance Council of Australia)合作提供洪水保险,并统一确定了保险条款和承保条件。
第三,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保险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结构的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保险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主要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以企业年金、强制公共养老金和主权养老基金(SFPs)为代表的养老金资产占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年底,全球的养老金规模达到31.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为18.9万亿美元,占全球60%以上(28)。而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保险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大。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中国人口老龄化“来得早”、“来得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给养老保险体系带来沉重的压力。“六普”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了8.9%,0~14岁人口比例仅为16.6%,老少比达到了53.4%,老年抚养比则达到了11.9%。最新的一项预测显示(29),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于2060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0%,老年抚养比也将达到约55%的高峰。为了在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养老问题,养老金必须依靠资本市场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如何减少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保险业,特别是养老保险资产的冲击,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受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企业年金共损失了大约5.2万亿美元,总资产缩水了20%以上(30)。在2011年底,我国基本养老金累计结余1.9万亿元,90%以上基金资产是银行存款,近十多年来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事实上已受到通胀的侵蚀。如何让养老金保值增值,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并尽可能减少经济危机等事件的冲击,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注释:
①孙祁祥、郑伟、肖志光:《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年第3期。
②地缘政治风险侧重于强调某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而社会风险强调社会治理问题对本国的影响。资料来源:Global Risks 2012 Seventh Edition[R],World Economic Forum,2012。
③2011年12月欧元区17国失业率高达10.4%,希腊、西班牙青年失业率已接近50%。资料来源:商务部欧盟经商处,载于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shz/zn/201202/20120207948998.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2年7月8日。
④关于社会危机的定义,学术界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社会学中社会危机通常是指社会系统的某一局部或整体,由于遭遇突发事件而使正常的秩序被破坏,人民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要求社会公共管理机构进行应急处理,以避免社会更大损失乃至崩溃的紧急状态和过程。同时要求社会危机具有事件迅速蔓延、扩大,社会正常秩序暂时中断,社会公共管理机构面临强大压力,需要实施特殊管理手段等特征。
⑤发生在2011年9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截止到2011年底已蔓延到世界范围内的100多个城市,最终在祖科蒂公园和布鲁克林大桥均发生了数百人被捕的暴力冲突事件。资料来源:新华国际,《“占领华尔街”运动走过半年》,载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3/19/c_122849565.htm,最后访问时间:2012年7月8日。
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通过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促进适应气候变化》,2012年3月。该报告指出过去50年来由气候变化所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与极端天气有关的严重事件发生频率在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⑦分别为1837-1843年美国银行恐慌、1857-1858年美英经济危机、1873-1879年欧洲经济危机。资料来源:青峥:《世界历次经济危机回顾》,载于《观察与思考》,2008年第12期。
⑧分别为1929-1933年,1957-1958年,1973-1975年,1979-1982年,1982-1988年,1990-1992年,1997-1998年。资料来源同上。
⑨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中国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⑩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可能是2011年突尼斯、埃及等国发生政权更迭,以及近年来英国法国多个城市发生大规模骚乱的主要原因。资料来源:《“茉莉花革命”背后的经济原因》,载于《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1月19日。
(11)突尼斯2011年GDP增长为-1.8%,是自1986年以来出现的首次下滑。2011年埃及GDP增长为-0.8%,约旦前三季度经济增长为2.4%,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约25%。资料来源:CEIC数据库。
(12)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曾在1918年、1957年、1968年以及2009年造成大量伤亡。资料来源:《美研究认为全球流感大流行或与拉尼娜现象有关》,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7月8日。
(13)以色列在20世纪50-60年代曾单方面实施“国家输水工程”引约旦河水,阿拉伯国家与之相争,最后成为爆发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主要原因。
(14)2008年金融危机对保险业的影响参见孙祁祥、郑伟、肖志光所著“保险业与美国金融危机:角色及反思”一文,载于《保险研究》2008年第11期。
(15)根据最终达成的债务减记方案,私人部门同意对希腊债务总额进行53.5%的减免,规模大约为1070亿欧元,这部分损失将直接进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资料来源:《希腊引入集体行动条款引发欧债债权人担忧》,载于华尔街日报中文网:http://cn.wsj.com/gb/20120223/beu102106.asp,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7月8日。
(16)慕再2010年年底共持有1.5亿元2014年前到期的希腊公共债务,按照53.3%的减记比例,损失金额约8000亿欧元;而安联集团2011年报显示,其因希腊主权债券和金融投资造成的非运营性损失达19亿欧元。资料来源:《欧亚四大保险集团去年业绩受累》,载于《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2月27日。
(17)参见:孙祁祥、郑伟、肖志光,2011:《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中国案例与国际比较》,《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3期。
(18)资料来源:《AIG陷危机网民拒买保单 友邦自救先行客户公关》,北京晨报,2008年9月22日。
(19)次贷危机爆发后,保险行业整体的投资收益率也由2007年的12.2%下跌到2008年的1.9%;部分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保险行业整体的投资收益率仅为3.6%,与2010年相比下跌了约0.2%。资料来源:《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保险投资去年收益率仅3.6%》,载于《上海证券报》,2012年1月9日。
(20)(21)克利奥·帕斯卡:《新一轮全球博弈环境、经济及政治危机将如何改变世界格局》,钱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
(22)瑞士再保险2011年的巨灾(自然灾害)的标准是保险损失达到4460万美元或经济损失总额达到8920万美元或伤亡人数达到:死亡或失踪20人,受伤50人,无家可归2000人。每年保险损失都会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采用2011年的价格。
(23)资料来源:《美国洪水保险已到紧要关头》,《中国保险报》,2011年5月23日。
(24)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由于受特定国家层面事件的影响,导致债务人(主权国家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等)不能或不愿履约,从而给国外债权人(政府、银行、投资者和出口商等)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25)资料来源: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1年度报告。
(26)人社部:我国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原文载于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2-10/25/c_113496196.htm。
(27)“公私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比较多应用于医疗保障改革,普遍认为“公私合作”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8)《养老金入市将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载于《证券时报》,2012年3月21日。
(29)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及联合国人口司对于预期寿命,生育率等参数的估计对中国未来90年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了预测。
(30)《金融危机成全球养老投资调整契机》,载《中国证券报》,2009年5月6日。
标签:经济风险论文; 美国经济危机论文; 全球经济危机论文; 社会风险论文; 危机就是机遇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