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并研究本院妇科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的原则随机分配,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患者43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后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皮下气肿、术后肩痛、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皮下气肿、术后肩痛、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对降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283-02
腹腔镜手术是现代微创手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综合性特征,在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建立气腹,CO2因不助燃不易爆,在血液和组织中有很高的溶解度等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但随着对腹腔镜手术研究的深入,CO2气腹的副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如皮下气肿、术后肩痛、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手术并发症[1]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和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干预即为预见性护理,是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前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护理方式。对此,本院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分析和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并研究本院妇科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患者8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进行随机分配,分别为实验A组和对照B组,每组患者43例,年龄介于26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64±4.85)岁。其中子宫肌瘤31例,子宫腺肌症19例,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21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症8例,子宫脱垂7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手术,B组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A组在B组的基础上对围术期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具体如下:
1.2.1体位的管理:在膀胱截石平卧位下行腹腔穿刺,可以方便医生准确评估穿刺时的突破感和落空感,避免误入血管或实质脏器引起气体栓塞或腹膜外导致皮下气肿,待注气完毕置入镜头更改为15°~25°头低足高位,使肠管滑向上腹部暴露盆腔手术野,更改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速度不宜过快[2]。
1.2.2气腹针及气腹压力的管理:(1)气腹针进入腹腔穿刺时,协助医生做抽吸试验,注水无阻力且回抽无液体或肠内容物,说明针尖位于游离腹腔内。(2)检查腹腔是否松弛,当麻醉过浅腹肌紧张则腹腔容量就会变小,腹内高压可致假性充气困难,通过观察气腹值的变化评估气腹针的位置,如压力较高且升高较快而流速较慢甚至停止,叩诊穿刺区呈浊音则是气腹针刺入间隙的表现,应立即调整位置再行充气。(3)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建立烟雾排放管道减少气溶胶的污染,将精密药液过滤器与副操作鞘卡孔连接,瓶塞穿刺器与中心吸引装置连接,利用吸引装置的密封性降低CO2等医疗废气对患者机体的伤害同时提高了手术效率(4)注气时流量和压力的控制[3],遵守先慢后快原则给机体一个适应压力变化的过程,人工气腹时流速1~2L/min,注气时压力6mmHg流量10L/min,平稳后腹腔内压力值定位在:12~14mmHg,同时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4],降低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
1.2.3术后肩痛的预防:肩痛与CO2气腹和残留气体的吸收有关,在控制气压的同时应先吸尽腹腔内积血排除残余CO2再改变体位;加强术后交接,宣教并重视术后的氧疗作用,因为术后延长吸氧8~12h比常规吸氧2h更能降低术后肩痛发生率,改善肩部疼痛程度。
1.2.4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DVT)腹腔镜手术CO2气腹造成的高腹内压使腹部和下肢静脉血流的阻抗增加回流减少,头低足高截石位使腿部血流不畅易形成血栓,因此在降低气腹压力的同时应加强预防护理。术前双下肢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弹力绷带,术中每小时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和皮肤温度、观察末梢循环,做好保温护理使用37℃灌注冲洗液,预防冷刺激引起的静脉淤积;术后做双下肢被动屈伸运动数次,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1.2.5观察指标
(1)记录皮下气肿程度:0级局限于腹部未超过乳头连线;1级超过乳头连线未达到颈部;2级到达颈部;3级扩散到面部。
(2)颈部疼痛评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术后清醒及术后12h、24h的VAS评分。
(3)通过对双下肢的感观和静脉彩超的检查。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肩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对比(如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肩痛、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比较[n/%]
2.2 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A组术后皮下气肿0级1例占总例数的2.23%,B组0级4例、1级3例、2级4例、3级2例,占总例数的30.23%;A组静脉血栓0例,B组5例出现下肢肌肉酸胀肿痛行静脉彩超提示3例血栓形成,两组间差异显著。
3.讨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妇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同时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气腹所致的皮下气肿没有很好的治疗及预防措施,严重时只能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肩部疼痛对患者生理需求的影响程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的伤害都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微创技术发展的绊脚石,只有掌握其发生的有关因素及表现,才是正确认识、处理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同时也需要更好的护理模式配合,通过护理的辅助治疗,才能将腹腔镜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通过术中体位的管理、气腹针及气腹压力的调控、术后氧疗的缓解及弹力绷带和液体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与对照组在术后皮下气肿涉及范围、肩痛程度VAS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的比较。
综上所述通过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可明显减小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对降低患者术后身心创伤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蒙囧,万智恒,祁凤灵.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副作用的研究现状[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212-213
[2]刘艳嫦,佘宝钻,刘思娟.不同气腹压力及截石位改变速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8):64-65.
[3]谢涛,肖金苗.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3):42-44.
[4]张红艳,陈文定,赵黎丽.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5):388-391.
论文作者:方可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3
标签: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皮下论文; 妇科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