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_赵莹

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_赵莹

赵莹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

摘要:徽派建筑作为我国建筑史中的一项瑰宝,是中华文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之一,徽派建筑中的装饰元素对于现代建筑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对徽派建筑上的装饰元素进行分析,运用提炼创新在运用的手法,从而对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有所借鉴作用。

关键词:徽派民居 建筑装饰元素 提炼创新

一、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作为我国古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流派,并不是单纯指安徽建筑,主要在钱塘江上游区域中新安江流域内流行。徽派建筑将徽州山川风景具有的灵气加以深入的结合,并将地方的风俗文化有效的融入其中,使其具有着独特的风格、精湛的雕镂以及严谨的结构,在村镇规划构思、建筑雕刻艺术以及平面和空间的处理上均将地方特色加以充分的展现。其在总体布局方面,依山就势、自然得体且构思精巧;在雕刻艺术运用方面,有效的将石雕与砖雕进行有机结合;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着规模灵活与变幻无穷等特点。在空间结构方面,最具特色的便是马头墙与小青瓦。

二、传统徽派建筑元素分析

1、马头墙

马头墙的出现,源于古徽州人防火的需求。层层叠叠的马头墙,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性,又具有一定的装饰性。侧面望去,马头墙高低错落,长短相间,颇有特点。所以,马头墙是传统徽派建筑最为重要的造型元素。

2、粉墙

“粉墙”是徽派建筑典型的代表元素。徽州人使用了灰白色调,这种简单的色彩构成,体现了更高层次的审美内涵,也体现了徽州人低调典雅的性格。

3、窗

徽州建筑通过天井通风采光,所以在徽州建筑里,窗的作用不大。为了满足他们的心理安全需求,徽州建筑的窗都很小。高墙小窗,形成了徽州建筑立面特有的比例,这也是徽派建筑典型的建筑元素之一。

4、屋顶

在传统徽州建筑中,坡屋顶是其重要形式特征。坡屋顶成向内微曲,有利于屋面排水。双向坡顶为主,附属房屋部分配以单向坡屋顶。古代徽州人因地制宜,还创造出了其他形式的屋顶,如月沼边的三角屋顶。徽派古民居中坡屋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凝聚了徽州人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出徽州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5、天井和庭院

天井体现了古代徽州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而高墙小窗,封闭的古建筑,主要也是通过天井和院子采光的。天井和院落的精心布置,也能体现主人较高的品味和艺术修养。仰望瞧见的那一抹蓝色,构成了天井特有的场所精神。

三、徽派建筑装饰元素提炼创新再运用

从徽派建筑中提炼设计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形态的抽象、简化、适当的夸张等,以突出最具传统特色的部分,并对其进行符合现代审美标准的修饰。在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应用时要遵循新环境造型的设计法则,根据新环境的构造需求,选择出符合空间氛围要求的元素与之融合。

1、元素的抽象与简化

抽象与简化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继承思潮中运用的最普遍、普适的方法之一,在国内外的建筑实践中有大量的案例作为支撑。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建筑装饰的表现手法、内容、承载构件等,抽象、简单化的装饰更容易和现代建筑形式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将传统的东西运用到建筑创作中。这种形式也符合现代主义设计所提倡的形式服从于功能和少即是多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做法是对徽州建筑装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进行归纳、概括,提取最本质的属性,剔除无意义的部分,挖掘其内在精华,突出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和结构特点,对徽派建筑装饰中重复、繁琐、次要的元素加以简化,按照现代设计的法则进行再创作,以取得形式上的纯净和美感,突出设计形象的单纯化。

2、元素的变形与夸张

这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变形的可以是具体形态,也可以是思想感情,或者是形态结构上的变形,主要方法包括改变外形比例、重新搭配组合等。因此,变形创作虽立足于传统的徽派建筑装饰,但又与传统相区别,塑造出一种相对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

夸张是对徽派建筑装饰元素或构件进行强调的做法,通过对比,追求与传统建筑的视觉形式上反差,通过这种手法来创造性的实现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可以让人们产生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共鸣。

3、元素的分解与重构

分解与重构从字面词意上便可获悉此种设计方法的基本步骤与手段,具体来说分解即通过规律性或自由性的分解将素材形态划分为若干部分,而后通过新的编排组织方式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为新的整体。该表现方式力图打破对素材形态程式化的外观,通过有目的的破坏和组合使素材形态产生突变,进而使素材形态呈现出新的结构关系和形式美。

元素的分解、重组与重构并不是对元素的简单拆卸和堆砌,而是通过对元素的归纳总结,分析其突出的特点,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其达到形变意存的装饰目的。

具体的做法是:将建筑装饰分解后,用调和、对比、统一、渐变等来审查可取的形态,并不是随意切取一个单形,而是要估计组合后的可变性及其变化后的效果,对美的法则有一个评判与取舍。比方说,古人对凤的打散:凤头、凤翅、凤尾。他们选择时,凤翅、凤尾的单形较多,凤头较少,因为凤翅与凤尾都比凤头要美。在选取分解部分时一般遵循的规律是,对于选择的单形不宜复杂,以简练单纯为好,因为组合时两种以上的形态相互影响会产生复杂的变化。

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重构、组合。这是一个构思的过程。有的人不理解这一点,以为组合是一种巧合,把它看成是一种偶然性的东西,轻而易举的拼凑一番。真正成熟的作品,绝不是偶然巧合诞生的,它是构思成熟的产物。在整个构思造型的过程中,对局部细节偶然的巧合,也是闪现的火花。因此构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组合与重构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不管单形如何抽象,或者无含义的几何形,一旦进行组合构成时,就要把这些抽象的形态,假定为各种具体的形象,把它比拟成各种有含义的情调,如朝霞、黄昏、月夜、雨雪、烟云、繁华、荒凉等,用自然中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情调,来构成各种画面,在画面完成后却看不出具体的形态来。

4、元素的位移

传统徽派建筑装饰元素的应用位置较为固定:瓦片用在屋顶上,马头墙出现在山墙的位置。当我们尝试一种逆向思维,将固有建筑装饰元素的位置发生变动,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得当,能让人耳目一新,为建筑的创作加分。

在绩溪县博物馆的外立面设计中,设计者将屋顶的瓦片加以延伸到立面,层层的瓦片犹如盔甲加身,形成一种韵律性的装饰效果,瓦片已经失去它原有的功能成为纯装饰性元素。在中山清华坊的大门设计上,马头墙的形式被简化并运用其中,徽派建筑风格明显,效果独特,让人眼前一亮。

四、结语

总而言之,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元素的设计特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建筑结构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不仅对现代建筑具有借鉴意义,同时也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因此对于传统徽派建筑装饰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徽派建筑装饰元素需要在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既保留传统又赋予一些新的内涵与精神。

参考文献:

1、胡良全. 传统徽派建筑元素的现代适用性初探.安徽建筑.2013.

2、杨光明. 徽派民居建筑元素设计特征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规划设计.2015.

3、赵争强. 徽派建筑上的设计元素分析.大众文艺.2017.

作者简介:赵莹(1984-),女,汉族,安徽霍邱人,讲师,文学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论文作者:赵莹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徽派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_赵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