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化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论文_肖雪云

教育生活化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论文_肖雪云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三中学 7235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渗透和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还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此,本文分析和探讨了生活化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科素养 培养

一、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往往是单纯的理论性教育,课本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渠道,教师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是科目学习的基本方法。单一的教学方式、单调的学习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足,科目教学效率较低。自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提出以来,给科目教学规划了更为直观、更为全面的教学渠道,能够促进学生在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健康生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完善学生的学习感知,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基础与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进步、全面促进、协调发展。特别是在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开展理论知识教育,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同时法治知识也很难深入学生内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科目核心素养教育,重视学生法治素质的全面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法治知识学习的感知。

二、生活化教育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

1.生活化导入课程,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始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比如在教学“预防犯罪”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古谚语来导入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引导学生真切认识到“防微杜渐”,预防犯罪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巧妙地导入新课。在导入课文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刑法与刑罚的区别,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进行对比分析。

2.创设真实情景,在情感共鸣中培育核心素养。美国当代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与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生活事件中的“我”相交会,让两个“我”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行融合,让学生成为生活和道德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能对学生的生活和道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做到知行合一,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邀请我”中关于集体荣誉集体力量的知识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来谈感受,学生只是泛泛而谈,并未能真正地领悟到我与他人、我与集体的关系,这个时候在课堂上简单地进行一场“两人三足”小组赛,获胜的小组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能够很好地激起课堂气氛,同时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者,真正地培养起竞争、合作、同伴交往、集体荣誉等核心素养。

3.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道德和法治课程适当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回归生活,去自我寻找,从而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法治和道德知识的深刻理解,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验证相关知识,将理论知识升华为真实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一些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纪念馆,让学生从这些真实的故事和英雄中体验他们崇高的信仰和美德,了解生命和精神对人一生的影响,引导学生去探索生命的意义。现实生活体验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影响和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了无聊的理论知识灌输。通过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加深道德和法治的课堂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自我发现,以及获得教科书以外的独特体验。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知识更好地得到内化,切实发挥出了教育的作用。

道德和法治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本质是从生活的角度构建教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让它尽可能地回归生活,回归本真,让学生看到道德和法治在生活中的存在,真正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的魅力和价值,也可以逐步运用道德和法治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有鹏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内涵及注意之点[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

[2]高建文 基于生活化思维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6,10,(10),68-69。

[3]刘彦希 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浅析[J].俪人:教师,2016,(10),50-50。

[4]徐开颜 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标准审视(3).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思路?总体框架?目标体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旬刊,2017。

论文作者:肖雪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教育生活化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论文_肖雪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