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论文_李燕

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论文_李燕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2600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城市交通当中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提供了便利条件。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原有理论方法的基础之上,提高理论研究成果的影响程度,进而促使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产生一系列的变革。本论文通过对交通规划理论变革进行概述,分析了数据资源向决策能力转变,最后提出了多方参与协同作战的具体方式,进而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一系列变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变革

1 交通规划理论变革概述

1.1增加分析角度

为了更加充分化对交通规划理论进行分析,需要结合城市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城市网络等相关体系,借助于引导发展的视角,对系统内部不同交通方式所构成的网络布局关系进行明确,加强政治对策以及设施建设对策之间的相互融合,实现以不同的角度分析考虑交通规划运输的协调研究。与传统交通理论进行比较,交通规划理论变革之后能够以更加全面化的形式完成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突破原有的研究瓶颈。

所以,为提高交通规划理论的研究效率,需要采用多位一体的分析方式。其中,多维是指借助于不同的理论方式,以城市空间体系、交通方式空间结构、行动计划维度以及交通组织维度等,完成不同角度的分析。而一体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对多维方面进行优化以及改善。

1.2明确不确定性

就传统的交通规划分析思维模式当中,主要是以分析人员以及决策者为主,由于以上两者往往是在确定的前提下完成一系列的决策,所以,对于城市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缺乏应对能力,导致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式。尤其是在社会处于转型的阶段,因为不能长期运用传统的运行模式,所以,传统交通规划理论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于此种形势,应当选择多种预测方式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组合处理,最终实现工作框架的完成构建。

为进一步对交通规划理论的不确定性进行处理,需要预先制定合理的长远目标,同时实时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连续的监测管理,实现不同情况下对其进行战略调整。另外,需要根据当前的交通运输状态进行合理分析以及预测,并且能够及时的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加强对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变革的相应程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减缓城市建设时间的压力,不断增加社会补偿的程度。

1.3加强对促进共识的关注程度

一般而言,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则是城市公正政策的安排。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以及完善,逐渐出现多样化的结构形态。基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社会工程资源出现分配不平衡的状态,需要将城市交通建设工作提升至战略发展的高度。

基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规划模式,即依赖于城市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一系列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所以,需要基于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执行科学化的规划模式。而为提高社会共识度,应当加强对各个方面之间交流沟通的频率,即利用不同类型的信息媒介,实现对信息的传递以及反馈收集,进而为各方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与现阶段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比较,传统交通规划理论更加倾向于交通方面,即针对交通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而通过对传统理论的不断实践,促使我们发现任何完美的理论体系在实践当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政府部门应当注重城市与交通规划之间的关系,争取制定出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的机制。

2 数据资源向决策能力转变

2.1 大数据建立新的观测能力

大数据为研究者提供了针对城市交通的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多测度的大样本连续观察能力。这种观察能力对于准确把握问题、深入剖析研究对象,以及实现对复杂适应系统的监测、分析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样本形成了对研究对象基于行为属性细分组群,研究其相应的空间分布能力。连续观测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研究个体的惯常行为,例如在传统交通调查中难以获得,但对研究居民活动空间与城市建成环境非常重要的个体经常活动区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追踪行为分析,补充数据中缺失的重要信息(例如对通勤人群的判断等)。

2.2 大数据与复杂理论相结合

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大数据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为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特征的城市交通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复杂适应系统的基本思想可以表述为:系统由众多被称为主体的个体所组成,主体是具有自身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有活力和适应性的个体。主体能够在持续不断地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交互中学习和积累经验,并且根据学习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行为方式。主体的主动性和交互作用在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同时,也改变着环境,是系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复杂适应系统的进化和演变,包含了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以及新的聚合所形成的更大的主体等。

城市交通中的各种参与者(用户、服务供给者、管理者等)均属于适应性主体,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感知和响应的能力,自身持有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的“活性”,能够与环境及其他主体随机进行交互作用,自行调整自身状态以适应环境,或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或竞争,争取最大的生存空间和延续自身的利益。他们经历了一种共同演化过程,导致系统状态从一种多样性统一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多样性统一形式。

为此,需要根据主体的行为属性进行对象类别结构分析,同时观察其组群结构的时空分布,研究其密度和结构的演化。例如,引入市场营销的理念,把公交乘客根据态度和行为划分为忠诚与非忠诚两个部分,将有助于了解城市交通模式可能出现的变化。对于公共交通这类服务,乘客消费之后会产生一种自身需求是否被满足的认知,这种心理认知会积累并转化为态度和行动上对公交服务的依赖和认可程度,并逐步影响乘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趋势的变化,即公交忠诚度:乘客满意度低,甚至产生抱怨,一旦有了足够的经济能力,就很可能改变依赖性交通方式;乘客忠诚度高,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习惯就能得到鼓励和保持。

3 多方参与协同作战

3.1 问题导向强化拉动力

通常来说,问题导向涉及到六个方面:第一,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的战略方面对话;第二,交通根据实际的管理需求制定的精准化调控;第三,针对城市交通的主要特征,制定精细化的服务体系;第四,为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顺畅性,应当实现精确化的管控;第五,基于城市交通的整体化、综合化管控,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第六,需要加强与社会群众之间的交流频率。

3.2 重视互动加强促进力

事实上,可以将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变革的阶段理解为理论具体实践的过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有利于不断优化理论的内容以及实践的方式。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乡镇的交通运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城市居民移动通信、公交一卡通、公交车辆等相关数据充分收集、整理、挖掘,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技术的不断改善,也能够发现数据所展现出了的实际规律。而后,将研究结果与社会网络相关信息相互融合,有利于为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葛妹,邬昱昆.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研究[J].江西建材,2017(19):18+22.

[2]骆畅.生态城市理念下的绿色交通规划演进——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J].建筑与文化,2016(10):90-91.

[3]王超深,陈坚,靳来勇.“收缩型规划”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策略探析——基于情景分析及动态规划理念的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08):88-94.

[4]杨东援.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J].城市交通,2016,14(03):72-80.

[5]曹鸣浩,孙琦.浅析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关系[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4(12):10-12+41+7.

论文作者: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  ;  ;  ;  ;  ;  ;  ;  

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交通规划理论的变革论文_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