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研究论文_董立忠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研究论文_董立忠

董立忠

营口理工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14

摘要:随着我国各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高校的基建修缮工程数量也大大增多。校内建筑在高频率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修缮工作保证其各项功能平稳运行,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作用,节约建设资金,是目前工程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特点考量,研究了当前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中普遍的问题,展开了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要点分析。

关键词:基建修缮工程;高校;工程审计

1、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特点

与新建类工程项目不同的是,基建修缮类工程项目系统性较差,往往没有正规的立项审批、方案设计、合同预算等等。由于校内师生数量大,高频率使用的校内功能建筑单体,极易出现多种故障导致使用功能受损,而为完成计划内的教学科研等任务,维修时间要求又较为紧急,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特点多归结为任务量大、工序繁杂、施工紧急。这些特点直接导致施工工作中缺乏专业化的设计,随意性很大,参与修缮工作的施工队伍素质难以保证,变更较多,给后续的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2、高校基建修缮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基建修缮审队伍专业性结构失衡

目前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全覆盖及高校内部机构人员轮岗交流等制度下,审计工作往往是以财会人员为主,涉及到工程审计工作时,对财会人员进行工程审计知识培训,配备的基建工程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由于财会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建筑工程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深入,很难对工程量有准确的把握,直接影响到工程竣工决算和工程财务决算质量,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的风险。

2.2基建修缮项目开展偶然性大、繁杂,全过程跟踪审计难度较大

基建修缮项目量大、繁杂的特点往往需要投入较多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而根据高校机构编制设置的特点,审计人员的配备往往数量受限较大,很难做到事前及事中审计的全覆盖,相关审计工作多以事后审计即工程决算审计为主要的审计手段。这种事后审计的方法,对基建修缮类工程项目开展中的隐蔽工程及工程变更很难进行工程量上的准确认定。仅仅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对相应工程量进行削减,会使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收到较大的影响。

2.3 基建修缮内控机制还有待完善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中审计工作的依据主要是《审计法》、教育部的17号令及各省、市教育部门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与规范,相似性较大,缺乏针对性的内控机制。因高校缺少相关审计工作的实施细则,使得小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与管理的内控机制不够完善,工程实施操作性也不高,办法不够健全,致使工程审计程序与关键控制点方面含糊不清。另外,高校内各基建修缮责任部门的责任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没有发挥项目管理方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仅凭高校审计部门对基建修缮项目的监督替代管理,没有做到管理为主监督为辅。

2.4 基建修缮施工合同签订不严谨

有些高校对基建修缮工程的合同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往往在确定招标单位后,各项施工合同签订很不及时,项目实施中先施工后补签合同、将合同“化整为零”规避审计、盖无效公章、签订合同不规范、签订无效合同、甚至有不签合同的现像还有发生。而审计过程中遇到合同中未明确的付款方式、结算方式等模糊内容时,往往很难准确进行经济责任的认定。

2.5 项目管理方及施工单位工程变更随意性大,审计追责制度缺失

基建修缮工程往往工程合同总价较低,审计中审减价款的数额小,对于发现的多数问题,常采取核减后支付工程款或追回多付工程款项的措施,多数高校并没有设定相应的审计责任追究细则。直接导致各责任单位所报审的工程决算、合同等资料中变更较多,“想变就变、想改就改”的现象逐渐增多,工程变更缺少合理的科学论证,随意性较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完善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工作的要点

3.1强化基建修缮工程的招投标管理,落实经济合同审签制度

高校财务、后勤、基建、资产等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基建修缮工程的招投标管理,管好“入口”,对参与竞标的单位严格审核。项目负责部门在基建修缮工程实施前,要做好预算的编制工作,结合工程特点和实践经验做好变更范围的预算,不能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规避招投标及审计。要进一步明确合同责任,对不规范的合同执行追责制度,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合同审核制度,没有审计审签的经济合同不予认定、盖章,从根本上杜绝不规范合同的签订。

3.2建立完善的基建修缮工程的审计细则

目前各高校往往重视制定新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细则,对于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制度往往过于泛化,不够细致,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无章可寻的现象。对基建修缮项目的审计,尤其需要做到精细化,明确审计的范围、程序、目的、时限和所需资料等等,从而确保有的放矢,提高审计的效率,强化工程审计的执行。

3.3开展高校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化建设,加强工程审计专业人员的配备

高校在提高现有人员工程审计能力的同时,要明确基建修缮工程审计队伍要配备合理数量的基建专业人员,不能以会计人员为主。因为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中,工程量准确认证对于整个审计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要准确认定基建修缮项目中的工程量,审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建筑结构、设计、装饰装修、水暖、电气等等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高校基建修缮工程内审队伍要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要走出去,随着基建行业的发展掌握最新的建筑结构知识、造价知识,定期参加同行业的培训、交流和研讨,实时了解行业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

3.4 重视结算审计,制定基建修缮工程补充定额

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种类繁多,在定额套取过程中往往难度较大,存在着维修实际和定额内容差距较大的现象。对该类项目在审计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甲乙双方商议后按照签证项目开展审计,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针对经常性发生又与定额差距较大的修缮项目,要科学、合理的编制一套符合学校情况和工程实际的补充定额,经过当地定额管理部门和校领导审批,作为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结算的依据,进一步减少被审单位高套定额情况的发生。同时结算审核中要重点审核隐蔽工程和有关签证资料是否全面、内容是否真实、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定额套用是否正确、工程取费标准是否准确、主要材料及材料差价调整是否正确、是否严格执行招投标文件和合同规定等。

3.5 扩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要逐渐加强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审计,结合传统审计方法的优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不但可以弥补工程审计人员专业性的欠缺,还能够有效减小人工审计存在的误差,在工程财务决算上,计算机审计软件也有很大的便捷性,

4、结论

做好高校基建修缮工作,是高校各项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加强基建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对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建设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基建修缮工程的招投标管理、落实经济合同审签制度、建立完善的基建修缮工程的审计细则、高校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合理化建设、加强工程审计专业人员配备、重视结算审计、制定基建修缮工程补充定额、扩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手段提高审计效率的几条措施,随着基建修缮审计工作的发展,结合各高校自身特点合理运用,能够为保障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用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齐平军.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现状与对策[J].建筑经济,2013,10:86~87.

[2]朱丹红.改善高校修缮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与体会[J].建筑经济,2009(9).

[3]刘金星.浅谈跟踪审计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J].建筑经济,2011(9).

论文作者:董立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高校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研究论文_董立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