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变电运行质量是电网稳定的基础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无疑给变电运行造成很大压力。本文主要对变电运行中存在的事故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员、设备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希望能够对变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变电运行;运行事故;事故原因;原因分析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电能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但近些年变电事故频发,因此对变电运行事故的处理也就变得非常重要,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其进行足够重视。目前阶段,我国对于变电运行事故的处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也造成了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电力系统变电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以及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安全故障状况的产生,以全面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变电运行事故产生的根原因分析
1.1人为原因
当变电站的管理层面出现纰漏,那么就容易在人为方面造成失误或不符合规定的操作,造成变电运行事故多发,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造成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分析变电事故发生的原因首要分析的就是环境不稳定、施工人员操作不恰当或设备出现问题等直接原因。变电运行是一项系统、有具体章程的工作,因此其中一个操作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会对后续环节出现问题,增加变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变电站施工人员没有对设备按时进行检查、维修和替换,因设备老化和损坏造成事故的可能性是百分百会产生的。人为原因是变电事故易发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原因的体现。人为原因可能是生理与心理不同情况或者环境发生变化作用于个人工作环境中,造成工作失误,留下安全隐患。同时人为因素占主要原因也有可能是安全教育与操作技术培训的忽视,造成人为也不重视安全规范操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设备操作原因
由于我国在建设变电站的时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这样就导致设备型号抑或是特点都会有所区别,设备建设的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从而致使各种设备对检修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倘若设备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无法达到相关需要,那么就会致使变电运作设备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假如变电运行设备出现问题以后才开始维修,那么无法从本质上处理运作中具有的缺陷。所以,检修力度不够往往是致使变电设备发生事故的主要因素。
1.3管理原因
基础原因主要出自于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出现的失误,根据现代全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可以了解到,大部分的安全事故出现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是管理工作中的不谨慎行为导致的,在没有合理控制的管理前提下,事故出现就变得更加容易,从技术方面对故障进行控制难度比较大,但是借助完善管理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对故障进行控制,根据对变电体系的分析情况来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情况是导致故障出现的一部分原因,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偏低以及对于电力工作者的培训工作不到位都是使事故频繁出现的原因,而前面几种原因会直接导致管理者提出的关于电网运行的决策出现不科学的结果,使设备管理工作出现失误的问题。
2预防变电运行事故对策分析
2.1加强设备日常维护及检修力度
相关单位应当加大变电运行设备检测的力度,并且建立相应的维护档案,对设备容易产生的问题做到及时的处理,合理安排检修时间。相关人员需要对设备各自的特征做好不同频率的安排。就已经产生故障的设备而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解决,减少设备在不安全的状态下运作。对于运作时间较长的设备来说,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到更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设备出现超期服役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仅如此,相关人员还需要依据设备运作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在指定的时间将设备存在的问题处理彻底,进而从源头上避免设备出现安全事故,为电力系统可以实现安全运作的目的提供重要的保障。
2.2优化安全管理
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预防变电运行事故,并且能够及时地应对已经发生了的变电运行事故。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采取风险管理法,切实提高员工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提高他们的防控风险能力,使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工作从严格监督向自主管理迈进,再从自主管理向团队互助迈进,提高预防控制各种安全隐患事故的能力,从而实现超前防范、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对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安全管理过程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加以改进,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2.3加强基础设备硬件的投入和管理。
现代化的电力运行设施设备,应该能够从多层次和多点化的层面,保证集团化的电力网络的平稳输出,因此在完善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置方面,现代化的电力企业都应该能够做到及时更新和更换设备,对于自动化装置能够更好的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控制由于设备异常所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增加对电气元件的维护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变电运行综合化设备往往通过采集高压电气设备的信息,来进行对于继电设备和断路器的状态的诊断和分析,这就要求人为控制的监视网络对于电网运行的具体状态能够进行全面和实时的监测,从而尽量减少由于操作失误所引起的失当。同时,应该加设计算机防误闭锁,尽可能的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2.4加强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培训教育
建立一支高品质的队伍,并且加大对人员技能培训的力度。相关单位需要利用安全标语、简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为确保变电系统可以达到稳定运行的效果而做出重要的贡献。
2.5加强变电运行网络系统的建设
变电设备逐渐先进化、自动化,减少了人力实时、全面的深入到每一个操作中,必然需要建立全面的网络监督系统,时时监控,避免设备出现错误,遗留安全隐患。在系统化的变电运行网络监管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对于每一个设备的操作及运行状态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设定更高的标准。先进的现代化变电设备处自动化设备外,比较普遍的是成像设备和红外线感应仪。红外线感应仪可以对于温度进行准确的感应和测量,两种设备都可以配置到每一个变电运行操作人员手中,相比自动化设备更具有普遍性。两种设备可以方便变电运行工作人员对电路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减少了常规检查的困难性,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检查和维修,快速进行安全隐患排除工作,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结语
电力能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能源,而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从变电设备本身的质量、变电运行中的检修和维护、电网结构的更新以及建立健全变电运行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从人员、设备、制度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电力运行的事故分析及解决措施,保证变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整个电网的稳定工作,使得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服务,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骏.电力变电运行中的多发事故点及控制标准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02).
[2]喻伟.浅析变电运行中存在的危险点控制[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7(10):140-141.
[3]刘祥友,韩群,张加壮.对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探究及故障排除的分析[J].科研,2016(11):244.
[4]吕国强.电力工程变电运行的安全技术及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企业,2016(08):135-136.
论文作者:王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设备论文; 事故论文; 原因论文; 电网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论文; 发生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