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竞争力论文,社会论文,责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34(2007)02-0038-04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产生及其相关的国际标准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对投资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20世纪50-70年代的赢利至上到80-90年代的关注环境再到20世纪90年代并延续至今的社会责任运动,此运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注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例如在全球最大的公众期望调查中,分布在六大洲23个国家的25,000人表示:他们通过关注公司是否承担CSR来形成对其的印象,并且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希望公司超越单纯赚钱的工具,贡献于更广阔的社会目标。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理念,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正在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与CSR有关的国际机构和国际标准主要有:1992年成立的社会责任商业协会(BSR),作为全球性会员组织,其职能是通过培训、信息服务、咨询帮助会员企业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商业目标;1995年成立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成员包括国际机构、跨国企业和企业家;国际社会责任协会(SAI),1997年由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制度,要求被认证公司在童工、强制劳动、卫生安全、组织工会自由和集体向厂家要求利益的权力,以及歧视、纪律、工作时间、补偿及管理系统达到最低标准;2002年,联合国正式推出《联合国全球协约》(UN Global Compact),协约从人权、劳工标准、环境三个方面规定了九条原则,即支持、尊重和保护国际上宣布的各项人权、企业应当确保不成为侵犯人权的共谋、企业应当支持结社自由并切实承认集体谈判的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和强制劳动、切实废除童工、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支持对环境挑战采取预防办法、积极推动对环境负起更大的责任、鼓励发展和推广无害环境的技术;欧盟于2005年8月推出了关于实施废旧电气电子设备的WEEE指令;2006年7月推出了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2006年8月推出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即EUP指令,要求各成员国最迟在2007年8月11日前制定相关产品的具体化标准,并转化为本国法规来强制实施。
二、CSR标准与一般质量技术标准的区别
CSR与ISO等标准不同,一般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衡量产品内在品质,直接体现企业的商业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关注的是生产产品过程中相关要素的利益,超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层面,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质量标准等保护的是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则保护的是生产者权益;质量技术标准等多半是强制性的,往往有法律规定,有政府机构监督或保证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至今为止主要是企业自发、自律行为,其标准不是国际通行标准;在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中,质量技术标准等更多保护的是进口方的利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保护的却是生产方(出口方)的利益。[1]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外向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关系
在西方管理学界,赞成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论据是公众的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环境、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而反对的论据是违反利益最大化原则、淡化企业的使命、提高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大众支持。[5] 西方社会责任运动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不少企业的劳动生产环境和条件尚待继续改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挑战,CSR对外向型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正反两面影响。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必然会限制一些企业产品的出口,增加成本压力,生产企业如果达不到其要求,相关的进口方就可能阻止其产品的进口,从而将更多的中小企业拒之于全球供应链的之外。如欧美客户要求我国企业按SA8000的要求进行生产,否则就将撤消订单,面向欧美市场出口的企业都已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一些劳工组织和跨国公司针对中国的劳工问题,制定了专门的“工厂守则”,要求中国的出口加工企业遵守。如美国国际劳工权利基金(ILRF)、全球交流组织(Global Exchange)等21个劳工组织、消费者组织、人权组织联合起草签署了“中国商业原则”,该原则宣称:“我们要确保我们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尊重国际劳工组织(ILO)制定的基本劳工标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公约》规定的基本人权标准、中国政府签署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公约》以及中国法律。[2] 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国际竞争力,社会责任认证也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营销手段。管理大师斯蒂芬通过统计调查证明,企业在社会责任与其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些正相关关系,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提供的利益,足以补偿其付出的成本,这些利益包括良好的企业形象,目标明确与更讲究奉献的员工队伍,政府更多的支持等。可喜的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介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一些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已制定出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四、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受社会责任影响的实证
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142,211,767万美元,贸易顺差10,188,061万美元,其中出口额为76,199,91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4%,业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并且创造了GDP的55.6%、出口总额的62.3%,社会销售额的58.9%。第99届广交会相关信息表明我国的汽车、彩电、纺织品、鞋、塑料制品、丝绸、摩托车、陶瓷、粮油食品等众多行业目前仍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低价竞销的情形,一直以来,中小企业是出口低价竞销的主角,由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实力有限、技术水平较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条件比较差,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而欧美等跨国公司在其全球生产供应链上首先把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一项生产标准向企业推行,在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最重要领域——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处于全球供应链低端的外向型国内中小企业将首先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发难。2002年7月,因发生女工中毒事件,一家台资鞋厂曾一度被客户全部撤单;同年9月,广东中山市一家500人左右的鞋厂,因没有达到当地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曾被客户停单两个月进行整顿。[3] 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在出口时屡屡受阻;以外向型经济最典型的广东省为例,继2005年9月省劳动保障部门首度对20家“血汗工厂”予以曝光后,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6年6月22日第二次发布了严重违反劳动法规的30家血汗工厂信息,这些血汗工厂的违法事实主要集中在拖欠工资和拖欠社保两个方面,仅拖欠员工工资、经济补偿金一项,总额就达到了2181.17万元,其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餐饮服务、服装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上;而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国总部)公司员工每月加班时间约80小时,达到劳动者每月工作法定最高时限。[4] 在社会压力、环境压力、投资与消费等多重压力下,社会责任是中小企业走出去时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五、提高中小企业责任竞争力对策
为政府提供税收;为社会提供就业;为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是中小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但这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较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水平。继品牌、技术、成本与规模、服务、市场网络、管理模式等竞争力后,出现了责任竞争力,即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增强企业的责任竞争力。为此,中小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理解、认识、主动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的审核和认证,增强责任竞争力。为此,必须建立现代中小企业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全球市场营销观,把CSR纳入企业文化营销的范畴,变利润最大化财务目标为社会价值最大化。根据SAI于2004年10月31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来自40个国家51个行业的492家企业取得SA8000的有效认证,其中中国企业有效认证的是59家,从我国的大部分认证SA8000的企业来看,几乎全都是被跨国公司迫使的,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工会、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对于以欧盟为主要出口目标市场的处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中小企业,首先要熟悉WEEE、ROHS、EUP的检测过程,选用获得CNAL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有条件的可建立企业内部相关检验实验室。
2.中小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对其国际竞争力的潜在和长期影响,其国际竞争力不能再单纯依赖低廉劳动力、低廉售价、薄利多销策略,再加上中小企业出口的多为贸易敏感性商品,易引起贸易摩擦与贸易纠纷。承担社会责任是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社会形象的重要渠道,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打造责任竞争力,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是革新的动力,可能是增加市场份额的来源,可能是获得利润、提高竞争力的保证。中小企业必须考虑出口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因素,即在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各环节,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各行业协会、政府对CSR的引导、监管作用,严格执行劳动法、环保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人权等相关法律及规定,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CSR方式,构筑中小企业的CSR竞争优势。如2005年10月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系统的全面启起动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加强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CSR)的评估,从其公司结构及经营状况、管理制度、用工制度与状况、与社区的关系、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估。中小企业要做大做强,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与各个方面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要有长期的国际竞争力。
5.积极参与、组织国际与国内有关ESR的研讨会,为中小企业出口树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采取外交措施,联合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CSR国际多边谈判。这有助于改变中小企业在国际倾销与反倾销中的被动地位。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连续九年成为全球头号反倾销目标国。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能力,三者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海外市场社会责任正在成为继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后制约我国产品出口走向国际市场,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又一壁垒,中小企业必须培育责任竞争力,才能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