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先锋队”: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锋队论文,规律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我党曾提出过“两个先锋队”思想。该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论鲁迅》中又说:“我们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最彻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1945年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在强调使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的同时,多次使用“人民先锋队”、“人民群众的先锋队”、“中国人民的先锋队”等提法。但是,后来由于认识的偏差、“左”的错误,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只提一个先锋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等的多样化发展,我们党开始重新反思党的性质和它所担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先锋队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江泽民同志继承我们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在庆祝我们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十六大采用了这一思想,并把这一思想写入了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这是面对新世纪的复杂形势,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理论觉醒。“两个先锋队”体现了我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执政理念的新觉醒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领导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和基本观念,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明确“为谁执政”和“怎样执政”两大问题。科学的执政理念的形成不是领导者或个别人单凭主观意愿来确定的,它是在正确分析执政环境的基础上,得出的对执政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性认识。执政理念作为执政党和执政者执政行为方式的指导原则,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执政活动的各个方面。“两个先锋队”对执政理念的指导作用在于:
1.深化了“先锋队”的内涵。建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在理解先锋队的内容上却陷入了阶级范围的思维,认为先锋队天然只属于工人阶级。这种认识势必造成对先锋队内容上的单一理解。“两个先锋队”的提出,表明先锋队已从阶级范围扩展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范围。这表明新时期我们党担负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
2.强化了党的整合功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阶层分化异常明显,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社会阶层虽然利益有别,但同属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一致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差别,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的不同分工条件下的差别。不同的利益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但我们不得不看到,在大的目标一致的背景下,小的利益冲突却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利益冲突若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国家和民族整体、长远利益的实现。“两个先锋队”的提出,强化了党的整合功能,一方面,通过突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作用,真正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人们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为处理利益关系的准则,坚持群众路线,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尊重人民群众的意见,以发挥党的表率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突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在总揽全局、寻求各种局部利益的平衡点,尽可能达到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利益导向与共识,以发挥党的凝聚功能。
二、执政基础的新拓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作为执政党,执政基础越广泛越巩固,执政地位才能越牢固,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才能实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形式以公有制为主,社会阶级结构简单,人口的社会流动非常少。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切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多种经济形式为基础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异常明显,新兴阶层不断产生,原有工人阶级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我党原有的执政基础已不能反映党在新时期执政的要求。在西方多党制的政治条件下,不同阶层的利益是通过不同政党来表达的。不同政党通过竞选取得政权,实现本党所代表的阶层的最大利益。然而,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只有共产党是执政党,因此,我党必须适应新形势,不仅要代表工农的利益,还要代表其它阶层人民的利益。如果执政党只代表某些阶层的狭隘的利益,那么,其它阶层就会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表;如若执政党又不允许他们建立自己的政治组织,使他们的利益缺乏一定的表达渠道,那么,他们就不会支持执政党,使党失去一定的政治基础。所以,“两个先锋队”为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执政基础。
执政基础的新拓展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党的阶级基础的增强和党的群众基础的扩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放弃了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我们党要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固守于以往既有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而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团结、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党的执政就会出现危机,甚至有亡党的危险。
三、执政资源的新发掘
作为执政党,我党拥有众多的执政资源,如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资源;执政地位的政治资源;国家政权的组织资源;以国有经济为主的经济资源;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社会主义文化资源等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民主法制建设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党的执政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党的合法性由以前依靠革命的胜利获得,变成了需要依靠领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成就来获得。计划经济时代的行政命令的执政方式让位于市场经济时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这些变化使执政党从原有的某些领域退出来的同时,又必须获得一些新的执政资源,借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增强执政合法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为了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实现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需要不断拓展执政的新资源。
1.“两个先锋队”拓展了执政的政治资源。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除了公有制之外,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合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大量出现,呈现经济形式多样化的局面。各种经济、社会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它们的出现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文化,另一方面,它们又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原来的政治格局也随之产生了变化。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必然产生社会阶层的分化。我国原有的工农两大阶级的简单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虽然工农的主体地位依然存在,但其他阶层的出现和发展已成为现实。把我国新时期出现和产生的新的社会结层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的社会基础中来,在扩大我党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的同时,也开辟了我党执政的新的政治资源,它使我党在新时期执政赢得了更加广泛的政治支持。
2.“两个先锋队”拓展了执政的智力资源。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凡是那些拥护祖国统一,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人都是我党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民具有无穷的智慧,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都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两个先锋队”的提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提出,为我党团结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广集民智,上下齐心,共建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开辟了永不枯竭的智力宝藏。
四、执政安全的新认知
任何政党执政都存在安全威胁的问题,要么来自内部,要么来自外部,要么同时来自于内部和外部。那种把执政安全界定为执政不存在威胁的认识是不现实的。
对执政安全的把握需要执政者要有宏观的视野,从大局出发的理念,综合协调多方利益的能力。
“两个先锋队”的提出,准确把握了时代特征,找准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扩大了党的执政基础,拓展了党的执政资源,调节了社会矛盾,整合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克服了执政体制可能导致僵化的危险,激发了执政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了我党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党对执政安全的一种前瞻性认识的总的体现。
具体来说,“两个先锋队”在执政安全上的多种积极效应体现在:
第一,“两个先锋队”为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了理论指南。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农民起义集团及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因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它们跳不出历史的“周期率”。工人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的阶级,从其历史地位和使命看,由其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不具备陷入历史“周期率”的消极因素。但如果工人阶级政党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可避免地会重蹈历史周期的覆辙。因此,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两个先锋队”从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辩证地勾画出一个科学完整的建党目标,是对我们党80年历史的总结,又是对我们党未来的前瞻。我们党在80年的历程中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根本的是它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其“先锋队”的作用。“两个先锋队”的思想,科学地预见了我们党在21世纪面临的各种挑战考验和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回答了怎样才能使党永葆青春活力的问题。
第二,“两个先锋队”为我们党化解可能存在的政治风险提供了理论帮助。执政党在全社会是否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其能否把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团结在自身周围。如果执政党把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分子总是拒之门外,不仅会影响执政的影响力,而且事关执政的安全。“两个先锋队”思想的提出,为解决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私营企业主中的优秀分子的入党问题提供了极大的理论帮助,不仅对于私营企业主获得平等的政治地位具有极强的象征性意义,而且加强了我们党对私营企业的领导,不仅使长期存在的私营企业主入党会不会改变党的性质的争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且使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提前消弭于无形之中。
第三,“两个先锋队”作为一种评判性要求,为我们党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增强党自身的活力起着潜在的推动与激励作用。在全球化大趋势的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带来了较往日那种战火纷飞的年代更为激烈的竞争,也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当前,执政忧患意识至少应涵盖如下方面:一是在人类经济和社会进入智能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时代,党如何领导人们将发展生产力作为战略重点,实现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我们党如何领导全国人民粉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的图谋,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三是在社会转型期间人们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面对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价值危机,如何构筑富有时代精神的且得到大家认同的社会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系,为党的共产主义目标与理想提供动力支持和政治保证。四是人民对党内部分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如何从根本上治理腐败。“两个先锋队”这一科学概括,内在地包含了我们党对各种执政忧患意识的觉醒:党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在全社会倡导共产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要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加快发展,维护我们的大国强国地位。
五、执政使命的新定位
没有执政使命的党很难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党。中国共产党自从她成立的那一刻起,就把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但是,崇高的使命是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目标组成的,只有有效地完成了近期目标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执政使命是建立和巩固中国人民通过长期浴血奋战赢得的工农政权。党的八大以后,党的执政使命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变贫穷落后的局面,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失误,使得这一过程出现了中断。“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及时转变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到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洪流中去。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我党执政目标的这一重大转变的正确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坚定不移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我党已经拥有7000万党员,集中了各行各业中的精英分子,具有成熟的执政经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无论是从责任还是从能力上讲,都不可能只代表整个国家和民族中的一部分,她理所当然地要代表整个国家和民族,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赋予我党的重大历史使命。党章中载明这一历史使命,“两个先锋队”的提出,使我们党在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伟大进程中,真正成为整个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成为团结和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和坚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