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临床发病率较高,治疗困难,因此早期开展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为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出于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的目的,从多角度展开了阐述。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导尿管;前馈控制;预防
临床上留置导尿管为诊断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等患者护理常用手段。但是,导尿管的留置,必然会将细菌带入到后尿道,从而对尿道的黏膜组织造成相应的损伤,使尿道黏膜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使免疫屏障出现障碍,造成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1]。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情迁延,会增加死亡率,因病原菌耐药性日益严峻,使得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预防策略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预防感染发生,改善临床疗效意义重大[2]。本文出于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的目的,从多方面展开了综述,详见下文。
1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因素
1.1 尿管留置时间
对于人体而言,导尿管属于异物,长时间留置在尿道,会对泌尿道生理环境、黏膜对细菌的抵抗功能造成严重破坏,细菌会沿着导尿管内腔内壁上行,进而造成细菌滋生。导尿管为细菌增殖提供附着平面,细菌附着后,会分泌出纤维蛋白、脂多糖、多糖基质等多糖复合物,其会在导尿管上覆盖,形成更适宜细菌生长的生物膜,造成细菌反复增殖感染,因此,长时间留置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率[3]。
1.2 膀胱冲洗
泌尿系统属于一个相对较为密闭的具有自我清洁功能的系统,膀胱冲洗操作可以对膀胱黏膜造成损伤,造成细胞脱落,并且会使尿液细菌种类组成发生改变,造成机体的防御机制降低。尿路系统反复开放,冲洗液、操作者的手与冲洗管造成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1.3 尿道口消毒护理
美国感染病学会的指南并不建议经尿道口清洗的方式来预防感染的发生。国内有文献报道,尿道口彻底清洁消毒护理,为减少留置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举措[4]。尽管每天对尿道口进行消毒护理,然而因其位置特殊,邻近肛门,粪便等会造成感染的再发,如果尿道口无法实现有效护理,细菌将沿着尿管、尿道间隙上行发生感染。
2 留置导尿管适应症
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包括:术前进行常规的泌尿道准备工作,出现程度严重的尿失禁,各种原因导致排尿功能出现障碍,通过对尿量进行观察,可以充分掌握循环功能疾病情况,均为留置导尿管进行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依据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指南,在留置导尿管后到拔管后的48小时内,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者均视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控制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管理措施
3.1 插管前准备与插管时操作
① 对置管适应症予以严格掌握,避免不必要插管情况的发生;② 在进行插管操作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特殊生理需要;③ 在实施导尿操作之前,需要及时洗手或注意手卫生消毒,操作过程中严格佩戴无菌手套;④ 对无菌导尿包进行仔细检查;⑤ 以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道病理学变化情况对导尿管进行选择,成年男性首次应该选择型号的16F的导尿管,而女性则是应该选择型号为14F的导尿管;⑥ 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需采取密闭式引流系统;⑦ 插管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执行无菌要求,动作轻柔,避免对患者的尿道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2 插管后的预防管理
① 集尿袋悬垂放置,及时清空袋中的尿液,不可高于膀胱水平;② 保证尿液引流系统在患者治疗期间始终能够处于通畅、完整状态,不能够轻易的将导尿管、集尿袋接口打开,保证无菌密闭引流的持续性;③ 疑似导尿管阻塞者,及时更换导尿管,切勿进行冲洗;④ 导尿管补肾脱落或者是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应及时对导尿管进行更换;⑤ 保证尿道口清洁,日常护理操作过程中仅采用肥皂或清水即可,针对一些出现大便失禁的患者,在进行清洁处理之后还应该实施全面消毒;⑥ 不建议采取一些含氯的消毒剂或含有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对膀胱进行冲洗、灌洗等对泌尿道感染进行预防;⑦ 长时间留置尿管者,不建议频繁换管;⑧ 针对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在采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首先应该对尿管进行及时的更换;⑨ 每天对导尿管留置必要性进行评价,满足条件后,应尽早拔管;⑩ 尿培养尿液标本,依据检测结果实施针对性防御措施。
4 前馈控制在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前馈控制策略现阶段前馈控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相对较少。
4.1 前馈控制的内容
对置管适应症予以严格掌握;在实施插管操作之前,应该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对生理解剖结构情况进行掌握;对无菌导尿包的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严格杜绝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一些外包装发生破损、过期、受潮的导尿包;选择一些口径大小较为合适的硅胶导尿管;在实施导尿操作前,广大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手进行彻底的消毒,戴无菌手套;在进行插管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对尿道黏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插管操作完成之后,尿袋应该悬垂在床旁等适当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水平,将尿袋及时排空;保持尿道口清洁,每天对会阴部以及尿道口进行擦洗消毒;引流系统密闭;针对长时间留置尿管者,不提倡对导尿管进行频繁的更换处理;疑似发生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用抗生素前,首先对导尿管进行更换;每日对留置必要性进行评价,早期拔管;收集尿液并进行检查的时候,首先对导尿管的外部实施全面的消毒处理,吸取10ml左右的尿液,置于试管中送检;对引流管实施夹闭处理,定时放出尿液,对膀胱进行训练。
4.2 前馈控制的临床应用
曾有学者对72例住院留置导尿管ICU患者展开了分组护理,实验组接受前馈控制,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通过对比观察可发现,实验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曾有调查显示,约有66%-86%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在导尿管插入术后,经前馈控制手段,可以对感染的发生进行有效的预防[5]。针对ICU患者而言,置管操作十分普遍,为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ICU护理管理者应引入预见性四维,不同时间、不同操作中,对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进行寻找,开展前馈控制,并实施预见性风险防范措施,将防范手段规范化,将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实现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的效果。
5 小结
留置导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会诱发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会造成黏膜损伤,使尿道黏膜的免疫屏障功能降低,造成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尽量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避免对膀胱进行冲洗,及时对尿道口展开彻底的消毒处理,有效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前馈控制策略的实施,能够实现科学性、针对性性有效性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进行预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关注,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以上内容予以重视,做好插管前期评估、插管后预防以及感染后治疗工作,控制感染发生,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云兰,陈敬芳,肖万玲,等. 前馈控制在预防ICU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7):65-66.
[2]王效雷,丁兆霞,娄瑞,等. 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环节质量控制[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1000-1003.
[3]崔岩. 前馈控制对ICU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控制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08-209.
[4]苏文静. 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前馈控制与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29.
[5]赵文新,刘爽. 导管护理对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干预效果评价[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33(3):21-22.
论文作者:胡黛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导尿管论文; 导管论文; 相关性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尿道论文; 患者论文; 黏膜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