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361000
【摘要】目的:研究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式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1-2018.12收治130例新生儿,随机划分方式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均65例),其中常规组施行基础护理,护理组采取共同参与式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较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8.4%,较高于常规组87.6%(P<0.05)。对母亲角色实际适应情况进行观察,护理组适应度95.3%,较高于常规组78.4%(P<0.05)。结论: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将共同参与式护理应用其中,可以提升家长角色适应能力,保证其具有较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式护理
在产科医学形式持续更新下,传统母婴分离护理模式逐渐被替代,将产妇和新生儿作为护理中心,全面展开护理干预,成为当前新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母婴同室属于其主要表现,使新生儿护理模式逐步开放化,可以更好满足家属要求[1]。对于产妇来讲,因其主要为初产妇,不具备护理经验与相关知识了解,极易出现焦虑与紧张情绪,所以,为了缓解产妇不良情绪,提升新生儿护理能力,应该重视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本文选取13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1-2018.12收治130例新生儿,随机划分方式分为常规组、护理组(均65例)。其中。常规组女性30例,男性35例,其胎龄为37-40周,中位数(38.5±1.5)周,平均体重为(2.53±0.02)千克。护理组中,女性29例,男性36例,其胎龄为36-40周,中位数(38±2)周,平均体重为(2.63±0.11)千克。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资料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需要新生儿和产妇分开,由护理人员展开相关护理工作,如新生儿临床检查和喂养护理等。而护理组则是以共同参与式护理为主,全面展开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具体包括:(1)健康宣教,向新生儿家属展开健康教育,详细讲解共同参与护理重要作用,深入了解母婴同室护理方法,以便于做好相应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展开各项护理工作[2]。(2)沐浴护理,家属首先应该预约时间,加强新生儿衣物,根据要求送至沐浴,在此过程,护理人员需要全面展开新生儿检查,引导家属完成沐浴,做好相关交接处理,然后送至房间。(3)基础护理,告知产妇和家属正确抚触方式,科学更换尿布和衣物,同时了解母乳喂养重要性,加强各项指标检查,如果发生溢奶或哭闹等情况,需要进行针对性处理。整个护理过程,家属需要加强洗手和消毒,确保母婴同室整体环境,按时开窗通风,贯彻落实消毒处理工作,特别是频繁使用物体,应该消毒擦洗,避免发生感染[3]。(4)明确护理目标,为了保证母婴同室护理顺利进行,科学制定其护理目标,全面监测护理流程,重点强化安全护理,观察产妇和家属处理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应该进行相应指导,营造舒适护理氛围。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代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用“%”代表,组间x2检验。当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护理能力
对两组进行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发现,护理组为(86.4±6.8)分,较高于常规组的(77.2±5.1)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7262,P<0.05)。
2.2 护理满意度
以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新生儿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估,护理组98.4%,较高于常规组87.6%,组间比较有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3 母亲角度适应度
对母亲角色实际适应情况进行观察,护理组适应度95.3%(62/65),较高于常规组78.4%(51/65),比较差异有意义(X2=8.1884,P=0.0042)。
3 讨论
当新生儿出生后,因其身体机能仍然处于尚未健全状态,且抵抗力普遍较低,采取母婴同室护理方式,可以加强母婴交流,提升家属护理模式知晓率。与此同时,母婴同室还可以向产妇进行相应指导,保证母婴喂养的科学性,实现新生儿营养平衡[4]。向新生儿展开母婴同室护理时,还应该利用共同参与式提供护理干预,引导家属正确掌握护理措施与操作方法,通过有效指导与纠正,加强产妇角色转变,实现新生儿舒适度的提升[5]。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护理组新生儿护理能力评分(86.4±6.8)分,护理满意度为98.4%,母亲角度适应度95.3%,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可见,利用共同参与式展开护理干预,除了可以提升家长护理能力,保证其具有较强适应能力,还可以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内容,积极配合完成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向新生儿进行母婴同室护理时,利用共同参与式护理方式予以干预,可以缓解产妇焦虑与紧张等情绪,确保家属具有较强新生儿护理能力,尽快适应角色转变,从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实现整体护理效果的提升,具备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隽.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模式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3):162-163.
[2]丁晓华,郭宇,李海鸿,等.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4):273-278.
[3]肖丽英."患者参与式"护理对产时认知及其母婴结局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2):1655-1656.
[4]王东影,于洪娟.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白血病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v.15(9):79-82.
[5]涂丽芳.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5-206.
论文作者:王玉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新生儿论文; 同室论文; 母婴论文; 常规论文; 产妇论文; 家属论文; 高于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