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民主治理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_人民民主论文

关于坚持民主治理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_人民民主论文

关于坚持民主执政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调研报告论文,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个新的论断是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党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明确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问题。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三个执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需要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不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里,结合专题调研所掌握的情况,仅就“坚持民主执政”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谈点初步认识。

一、坚持民主执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对坚持民主执政的内涵作出了完整、科学的阐释,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一阐释,揭示了我们党民主执政的本质特征和动力源泉,明确了党坚持民主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实现途径。

——为人民执政。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靠人民执政。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执政基础和依靠力量。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要密切联系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和保护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

——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不仅要代表人民掌好权,执好政,而且要引导和带领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的水平,落实好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党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特别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坚持民主执政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坚持民主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前提。坚持民主执政,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不是坚持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是不是不断努力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反映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成效,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坚持什么样的民主也是我们党与国际敌对势力在思想政治领域开展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斗争的焦点。我们只有坚持民主执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防范和抵制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不断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坚持民主执政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状况和党员队伍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民主执政,进一步改革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更好地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成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坚持民主执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落实好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保证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速度与效益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协调好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共同奋斗。

第四,坚持民主执政是我们党应对长期执政考验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能否保持我们党的优势,防止长期执政风险,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政党背离了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忽视提升自己的民主执政能力,导致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长期得不到健康发展,最终失去民心,亡党亡国。苏东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启示我们,共产党取得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不断落实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完成好党的执政使命。

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就是探索实践民主执政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80多年来特别是执政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执政、学习民主执政、实践民主执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为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探索。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如何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建设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行战略构想,提出走民主政治的新路。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把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带领全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发扬光大,充分调动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参与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然而,新道路的探索是艰难的,我们党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也走过弯路,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严重挫折,留下了沉痛教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吸取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根据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审时度势,对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民主执政进行了新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深刻阐述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强调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发扬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的历史经验,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高度重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坚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等等重要思想,使我们党对坚持民主执政的认识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信心更加坚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努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党坚持民主执政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党对民主执政的认识和经验作了精辟概括和提炼,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民主执政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80多年来特别是执政50多年来,我们党为坚持民主执政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思想。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提出了“工农民主”、“人民民主”、“党内民主”等概念,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思想和理论。一是明确民主对于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重要意义。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走民主之路、“让人人起来负责”,是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由之路,深刻揭示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二是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一方面要求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要求对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贪污贿赂和渎职等各种犯罪行为,依法使用专政手段予以制裁,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民主和自由。三是不断丰富民主集中制理论。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求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议事,使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在此基础上集中正确意见,集体决策,使人民的意愿得以落实和满足。实行民主集中制,还要求“尊重多数,保护少数”,反对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反对把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之上。四是提出并不断赋予统一战线理论新的时代内涵。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要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最广泛的团结和联合,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都凝聚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五是对党政关系的认识日渐清晰。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我们党就形成了党不能直接向政府下命令、不能干预甚至包办政府事务、党的主张的贯彻执行要通过政权组织、要重视发挥党团作用等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逐步纠正了一度出现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错误认识,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提出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党政关系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建立了一套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一是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三是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四是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自治制度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制度。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此外,司法制度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在制度和程序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通过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律师制度、法律援助制度、人民调解制度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民主执政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一是逐步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渠道,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建立了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推行了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社会听证等制度。二是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实行干部任职前公示和考察预告制度,推行党政机关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三是逐步健全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行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收入申报、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谈话诫勉等制度,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营造了有利于民主执政的党内环境和社会氛围。一方面,不断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机制,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健全和完善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改革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范围。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同时,积极开展“三讲”、“‘三个代表’学教”、“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党内教育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和作风。另一方面,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加强了全社会的民主法制教育和道德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广泛开展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培养锻炼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这些都为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的看,通过50多年的努力,我们党正在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执政之路。这条道路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坚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本质要求,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人民民主权利。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身份管理自己的国家,享受广泛真实的民主。

——充分发挥了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始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民主执政的实践;坚持并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民主执政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坚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不断巩固民主执政的政治基础。

——创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执政方式。这种方式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党的领导与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的统一,发展党内民主与发展人民民主的统一。

——较好地处理了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与防范国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的关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正确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民主,肯定其在历史上进步的一面,批判其现实中消极虚伪的一面,吸收一些政党的有益做法,对全盘西化主张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三、坚持民主执政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党通过5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对于坚持民主执政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有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坚持民主执政,依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目前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当前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内民主的发展不够充分。一是党员的主体地位在一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尊重,民主权利落实不到位。调查中有同志反映,有的地方重视强调党员义务、忽视党员民主权利,比较重视领导干部的权利,不太重视普通党员的权利。党内权力的授予更多的是来自上级领导,因而导致党员领导干部重视对上负责,轻视对下负责,缺乏自觉维护普通党员民主权利的责任感。即使是一些由党员选举出来的党代表,也很少与普通党员交流沟通。普通党员有意见和建议,不知道反映到哪里,如何反映,或者反映了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二是一些地方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的同志说,党代表的作用只是出席一次会议,会后,既没有联系党员的制度,也没有听取和反映党员意见的渠道,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三是一些地方党委全委会没有充分发挥决策和监督职能。本来,全委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本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及其他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制定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和同级党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措施,听取和审议常委会的工作报告。而有些地方却出现了常委会代行全委会决策职能,全委会学习贯彻常委会决策的倒授权现象。

第二,一些地方和部门民主集中制贯彻得不好。一些领导班子在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上,民主不够和集中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但主要问题是发扬民主不够。领导班子内部,“一把手”在决策中的责权缺乏明确的规定,自由裁量权过大。以地方党委的决策为例,按照委员会工作制度,重大问题由党委(常委)会集体决定,党委(常委)会成员在民主决策中具有同等权力,一人一票。但在现实中,领导班子各成员之间的权力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三,一些地方党政关系不协调、不规范。一是地方党委与政府职责分工不明确,关系处置随意性较大。调查发现,地方党委与政府之间虽然有基本的职责分工,但在中心工作、重点工作、重大事项上的分工缺少明确具体的规定。地方党政关系的调适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缺乏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和规范。有些地方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一套办法,但往往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难以巩固完善。二是过分强调书记负责,党委职责“前置”,政府职能弱化。许多工作都明确要求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致使党委书记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无形中也加大了党委书记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因而影响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原则的贯彻落实。

第四,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不到位。调研中,反映较多的意见是,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不到位,能够监督的看不见,看得见的难监督。因而导致在一定范围内,上级对下级监督不力,同级监督乏力,下级对上级监督畏惧的局面。有些同志提出,监督不力的问题,主要是体制原因造成的。一是一些地方人大、政协不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一方面,人大、政协的领导职务大都由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转任,监督力度往往不足。另一方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党政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较高,监督主体与执行主体重合,难以进行有效监督。二是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缺乏硬约束。一种情况是,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批评难开展,大家对看到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一种情况是,班子成员独来独往,相互之间很少交流思想,谁也不知道班子其他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在想什么、干什么,无法监督。

第五,一些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民主执政的要求不相适应。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民主执政关键在党、在党的领导干部。目前,按照党中央关于坚持民主执政的要求来看,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存在的不适应问题还比较严重。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把群众民主参与视为对党的领导的削弱,有的把群众的民主参与视为不稳定因素,有的甚至害怕群众民主参与会限制自己的权力,影响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个别担负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缺乏民主意识,在领导班子内部习惯于个人说了算,以致其他成员不能或者不愿发表意见;在处理党委、政府以及同级组织关系上,不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三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方式不适应民主执政的要求,习惯于发指示、下命令,不善于运用民主的、协商的手段和方式开展工作,对于民主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表现为本领恐慌。

综合分析以上问题,大家认为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主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只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逐步完善,人民的民主权利才会得到更好的落实。

第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一些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20多年来,我们党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改革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政治体制改革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许多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彻底解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长期存在的权力高度集中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一些地方党组织干预同级人大、政府行使职权,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独断专行、缺乏制约和监督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民主执政的效果。

第三,历史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这种影响更是不可忽视。一是我国有着2000多年封建专制的历史,传统文化中残存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还有很深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替人民作主的“父母官”意识、上下尊卑的等级意识依然很浓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执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民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的影响,给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造成很大危害。建国以来,尽管我们党已经成功地带领人民走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但也有曲折,甚至有一些沉痛的教训,使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惧怕民主的心理。

第四,一些“潜规则”的影响。所谓“潜规则”,就是与党纪、法规精神不符,但在一定范围内被人们默认的行为规则。“潜规则”相对于明文规定而言,同样具有较强的导向和约束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潜规则”对于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具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在这些“潜规则”的影响下,有关民主制度的规定被虚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心,侵蚀了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坚持民主执政要进一步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风险。

(一)牢固树立民主执政的科学理念,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坚持民主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把握正确的方向和原则,确保民主执政积极、稳妥、有序、渐进、健康地发展。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也是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没有党的领导,民主执政就无从谈起。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民主执政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和方向。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民主执政的根本保障。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而且要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依法治国。

2.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和方式、途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是民主执政的前提、途径和保证,也是民主执政的内在要求。历史经验表明,不符合科学精神和原则的民主,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没有法律制度加以规范的民主,只会带来天下大乱。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尊重、遵循执政的科学规律,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制度、法律,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水平。

3.坚持民主执政,必须与改革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是推进民主执政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坚持民主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要求,不断向前推进,也要与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步伐相适应,不可超越现实需要。同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关键的突破口,要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考虑,既要率先突破,又要服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全局,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协调。

4.坚持民主执政,必须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前提。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又是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坚持民主执政,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具备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而且要有利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稳定的社会基础,民主执政就无从谈起;如果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影响了稳定的大局,导致了社会秩序混乱,就背离了坚持民主执政的初衷。坚持民主执政,从战略思想的制定到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标准。

5.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党是民主执政的主体,坚持民主执政,首先要从党自身做起,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不断增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主执政意识和本领,进而在推动人民民主的过程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党内民主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健全和完善人民民主探索科学有效的方式、途径,而且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心和民主参与的热情,为党坚持民主执政奠定扎实的社会基础,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6.坚持民主执政,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之路。任何民主实践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都必须与具体的历史条件相符合。我们党坚持民主执政,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民主执政的成功经验。既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也要放眼世界,注意鉴别和借鉴国外包括西方国家民主执政制度和理念中的合理成分。

(二)创新机制,改革完善民主执政制度体系

创新机制,改革完善民主执政制度体系,维护宪法和党章的权威,是坚持民主执政的根本保证。解决目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有系统的考虑,要把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把制度的整体配套与具体完善结合起来,把制度创新与继承结合起来,把完善实体性制度与完善程序性规范结合起来,既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做正确的事”,又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地做事”。

1.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首先,要规范各级党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具体条件,建立完善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和相关程序。其次,要不断提高代表选举的民主程度,逐步扩大选举的差额比例,积极探索完善在基层开展直接选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第三,完善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推荐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完善和规范干部公开选拔和任前公示制度,落实党员和群众的选择权。

2.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制度。一是推广党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使党代表大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完善党委会决策制度。规范全委会、常委会决策权限,明确包括书记在内的常委会各位委员在决策中所承担的责任,实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重大决策特别是重大人事任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三是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的制度,扩大党员、群众反映意见、参与决策的渠道。四是探索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制度。五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社区居民议事等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党员议事制度。

3.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探索建立党内重大决策党员听证会制度,落实党员了解和参与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探索群众欢迎的公开方式。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扩大群众民主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范围。探索建立党和政府领导下的群众民主协商制度,为群众之间、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协商对话搭建平台。

4.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一是完善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坚持并不断完善干部谈话诫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二是完善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依法质询、问责、弹劾罢免制度及其具体程序。三是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强化群众监督的基础地位。加强信访举报部门的工作力度,保障群众的举报、申诉、控告权利。四是建立完善新闻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加强新闻监督的法律法规,规范新闻监督的责任、内容、方法以及程序。五是建立各方面监督的整体协调机制。搭建监督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统领各方面监督的制度、机构,形成全程监督权力运行的整体合力。

5.依法规范各级党委与同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群众组织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规范机构设置。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按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对每一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群众组织的职权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和衔接程序加以明确规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党政机构设置。落实好党委、政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的撤并和完善党委常委会组成结构、减少领导职数、适当扩大党委常委会与政府等领导成员之间的交叉任职等项改革,探索常委分工负责的新型权力运行机制。

(三)注重教育和实践,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执政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民主执政,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提高个人素质与加强班子建设相结合,按照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标准,用民主的办法选人,选具有民主执政本领的人,努力建设一支能够肩负起民主执政重任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1.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为人民执政的意识。坚持民主执政,必须牢牢把握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教育广大干部自觉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政绩观,坚决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的思想,自觉抵制当官作老爷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创造能够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政绩。

2.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靠人民执政的观念。坚持民主执政,关键是要确立靠人民执政的观念。要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自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学习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拓宽依靠群众开展工作的途径。

3.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养成民主的意识和作风,杜绝任何践踏群众民主权利的行为。善于运用民主与法律的方式和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协调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确保宪法和法律赋予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建立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新机制,进一步扩大群众民主参与的渠道。

4.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持民主执政最基本的要求。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各项具体制度,尊重其他成员并支持他们积极负责地参与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注意维护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班长的权威,维护班子的团结,同时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准备并表达自己的意见,自觉抵制违反民主集中制的错误行为。

5.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坚持民主执政,已经并将继续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把握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的要求,积极探索民主执政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和完善民主执政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不断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四大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标签:;  ;  ;  ;  ;  ;  ;  ;  ;  ;  ;  ;  ;  ;  

关于坚持民主治理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_人民民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