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井山 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二初级中学 130204
新时期的教育需要教师更新理念,拓宽视角,敢于尝试,勇于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由此产生了诸多课改模式,但无论怎样改革,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教育教学原理,能够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当前,我们正力求打造高效课堂,有生命力的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已深刻感知到只有培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和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打造活力课堂的梦想。虽然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得以改善,教师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聚焦学生主体这一层面了,但是对于学生情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是常改常新的话题,这为教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从学习动力学角度,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根本在于兴趣的培植,在有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激活主体才是教学改革本性的回归。一切言论和行径足以证明:“有效课堂”与“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借助知识的内涵与外延吸引学生的感官,使之为趣而动、为趣而求。
一、寻源头活水——酿趣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人生处处皆课堂,我们所讲授的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开发利用,古云“世事洞察皆学问”之意也无外乎于此。因此,无论我们是导入新课还是交代新知,都要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由显性知识升华成理性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升华的过程中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继而又感受到生活与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契合点,如“你知道什么样的实验能有氧气产生?”“飞机为什么能飞行?”看似常见的生活小问题足以引发学生对理化知识的理性探究。在联系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充分联想、想象,将科技的进步与学科知识巧妙融合,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悄然产生了。
二、设灵动课堂——增趣
初中生普遍愿意上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究其原因就是兴趣的驱使。学生可以动起来,由被动转向主动,主动参与意识在这些课堂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凡学生能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教师不要通过讲授方式灌输给学生。即便是演示实验,教师也要找学生代表“模仿”,让学生动起来,启迪其灵性,因为它类乎“综艺”。教师也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观察、体验、交流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乐于互动,实现课堂的愉悦和谐,灵妙生动,异彩纷呈。动态的课堂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构建有生命力的灵动课堂,必须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讲究课堂艺术,使学生兴趣盎然。
三、许自主探究——养趣
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活动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和推进。在传统教学中,讲授都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它不是唯一方式,课堂大部分时间不应被这种方式垄断着,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这很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思维。教育家曾说:“教师应把学生发展的主动权无条件地还给学生,任何的包办代替都无济于事。”事实上,教材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读懂,教师没有必要泛泛的讲解。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把要传授的知识尽量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就会以积极的状态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待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后,再提升目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尝试通过设置问题或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方式获得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良好习惯,有了自主意识,兴趣自然就得以培养。
四、施合作同盟——促趣
自主学习固然重要,但他并不排斥其他学习方式,相反多种学习方式并存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因为长时间以一种方式学习,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另外,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被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着,影响下一步学习,而教师的点拨、启发又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就会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强化合作学习,教师可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各组学生按成绩均衡分配,每组可设4-6人。教师在上课时,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以竞争的方式激励各小组积极向上,争先创优,求得最佳学习效果。由于增设了合作学习环节,转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助人的快乐,享受同学间的温暖,体验到集体的团队力量,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宜赏识鼓励——激趣
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尤其对那些潜能生,哪怕他们身上闪光点很微弱,教师也要及时捕捉并给以积极的评价。由于教师的激励、鼓舞,学生就会看到自已的成长,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动意识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教学的艺术魅力,这些外在因素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文作者:崔井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方式论文; 兴趣论文; 就会论文; 《教育学》2015年9月总第8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