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汪忠文

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 555200

【摘 要】目的 比较三步针刺法与普通针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三步 针刺法)与对照组(普通针刺法)各50 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 天为1 个疗程,4 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相关 性疼痛、压痛及肩关节活动功能积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 或P < 0.01),且治疗组对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在即刻止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都优于普通针刺法。

【关键词】肩周炎;三步针刺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76-02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好发于40 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发少见[1]。根据病情发作期可将其分为粘连前期、粘连期和恢复期。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长期的慢性疼痛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而西医目前对肩周炎疼痛的治疗多采用抗炎镇痛药物为主,现代医学试验则证明抗炎镇痛药物对胃粘膜的刺激较大且副作用明显不宜长期服用。而针灸作我国传统疗法之一,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历代古籍之中均有记载,且疗效著,其安全无副作用。肩周炎慢性疼痛属针灸科常见病。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病证诊断治疗标准》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2:年龄40-65,性别不限:3:2 周内未接受药物及相关治疗 自愿加入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针刺过敏度敏感者。合并肩部脱位或骨折未愈合者。2:长期接受其他药物以及采取综合治疗者:3: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功能系统及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9 月到2015 年3 月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10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步针刺组(治疗组)及普通针刺组(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男性42 例 女性 58 例 平均年龄(55.27±10.74)岁 平均病程(134.74±3.27)天。对照组男性患患者男性 39 例 女性 61 例 平均年龄(57.27±6.63)岁 平均病程(127.74±6.94)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穴:健侧条口穴,患侧肩周活动时阿 是穴、合谷、曲池、外关。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 后,治疗分三步。第一步先直刺条口穴深度约为1~ 1.5 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频率约为90 次/ min,使 患者获得强烈的针感(局部有强烈的酸、麻、胀、放射 等感觉),行针同时嘱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及外旋活动(约5min);

第二步针 刺肩周活动时阿是穴,沿与肩关节平行的纵轴线上作合谷刺针刺手法(即针剌得气后退至浅层,又依次 再向前后斜刺,形成分叉针迹,于正中留针),针感以 患者耐受为度;

第三步直刺合谷、外关、曲池穴,进针 深度约为0.5~1 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频率均为60 次/ min,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期间 每隔10m in 各穴行相应手法1 次。对照组:取穴:患侧“肩三针”、合谷、曲池、外关。操作:体位和消毒同治疗组,先刺“肩三针”各穴,针刺方向与所刺平面成45°角向下斜刺,深度约为1~ 1.5 寸,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提插捻转的频 率均为90 次/ min,要求患者获得强烈的针感;后直 刺合谷、曲池、外关穴后,操作同治疗组。留针30m in,期间每隔10m in 行针1 次。治疗所使用针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为同一厂家、同一批次。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 次,连续治疗6 天为1 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休息1 天,连续治疗4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活动相关性疼痛:当活动到某一方位,患者感觉 最痛,这时让患者对肩关节软组织疼痛自评分,用视 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10 分为痛不可忍。

压痛:20N 垂直力量静压2s 时对自述最痛的部 位进行压痛评分,同样采用0~10 分级VAS 评分法。

肩关节活动功能:对肩关节活动功能根据相关文献[2]进行评分。以上指标均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记录1 次。

2.3 疗效判定标准

肩周炎疗效标准制定。临床治 愈:肩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活动自如,上臂上举≥150°,前伸≥90°,外展> 90°,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肌肉萎缩基本恢复。显效:肩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偶 有酸痛,上臂上举≥130°,前伸≥75°,外展≥75°,肩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肌肉萎缩有所好转。有效:肩关节疼痛症状减轻,上臂上举≥110°,前伸≥60°,外展≥60°,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大。无效:肩关节疼痛 症状无明显好转,上臂上举、前伸和外展运动改善之 和≤30。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 资料组间和组内比较分别采用 t 检验和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治疗组2 例因重感冒退出治疗;对照组3 例因自觉疗效不佳脱落。完成全部治疗病例为95 例,治疗组48 例,对照组17 例。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48 例,临床治愈14 例,显效19 例,有效1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47 例,临床治愈17 例,显效10 例,有效1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87.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痛、压 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比较

表1 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相关性疼 痛、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 或 P <0.01)。治疗组对肩关节活动相 关性疼痛、压痛以及关节活动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

表一肩关节活动机能比较

讨论

疏通经脉气血止痛和滑利筋脉活动关节是治疗肩周炎的关键[3]。局部刺与远端刺结合运动都有效,但各有其局限性[4]。传统的刺法重视局部穴位的应用,对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但忽视了针刺作用下患者自主运动的协调作用,同时留针时间过久。患者长时保持一种体位又会妨碍局部气血的流通,止痛持续时间短暂,甚至有不少患者针刺后感到疼痛反而加重对活动度改善不明显进而影响了疾病的恢复。远端刺配合肩部运动也较为常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经验效穴中平穴或条口穴等,有研究也证实了此种刺法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综上所述,三步针刺法结合远端运动针法和局部针刺的优点,配以痛点合谷刺法,针对疾病临床特点将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和有序针刺结合起来,可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尤其是较好的即刻止痛效应。

参考文献:

[1]陈明,张花,东贵荣.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A]. 中国针灸学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中国针灸学会( China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上海中医药大学:,2010: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7.

[3]陈明,张花,东贵荣,王海桥,鲍春龄.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患者39 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2011,06:489-491.

[4]丛文杰,方剑乔.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进展[J].光明中医,2008,12:2070-2072.

论文作者:汪忠文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三步针刺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汪忠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