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丽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妇幼保健院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425300
【摘 要】目的:评价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临床资料,取得患者同意后将86份血液标本进行均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包含43份血液标本。将肝素管置入对照组样本中,实验组进行人工溶血。检测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比最终的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血液标本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C(总胆固醇)、LDH-L(乳酸脱氢酶)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低,而ALP(碱性磷酸酶)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确实具有干扰作用,会影响最终的检测准确率,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避免,重视每个检验环节,才能保证标本检测准确率。
【关键词】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影响;预防
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血红蛋白从细胞内溢出,其中过酸或过碱、低渗溶液、突然冷冻至零下20℃或突然解冻都可能导致溶血,而溶血后各项生化检验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引起重视[1]。而在临床检验中,溶血现象已经非常多见,对检验准确率造成严重影响,应该采取相应的解决或预防措施,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2]。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临床资料,取得患者同意后将86份血液标本进行均分,评价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为预防提供依据,现整理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间至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临床资料,取得患者同意后将86份血液标本进行均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包含43份血液标本。对照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23例(53.49%);女:20(43.48%)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9-43岁,平均年龄(35.4±2.1)岁;实验组患者的性别数据记录为(男:19例(44.19%);女:24例(55.81%)),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16-40岁,平均年龄(34.7±3.6)岁。纳入本次实验的所有患者均无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疾病以及其他严重脏器损伤,各项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将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在常温下进行10分钟离心分离,将实验组的血液标本置于零下40℃左右的冰箱内,15分钟后取出并立即置于温水中化冻。
将血液离心仪的转速调整至每分钟1000r,将血清进行分离,随后将其储存于3℃左右的冰箱内冷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项指标,整个检测过程都需要严格按照正确程序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每个体检者的血液标本都需要采用同一批号的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采用电解质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来测定血清中的钾离子,每个血清标本至少进行10次测定,将误差控制在2个标准差范围内,取10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最终检测结果。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两组血液标本的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比最终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中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和年龄信息临床指标数据采用(x±s)记录数据,而患者的性别比例数据选择(%)进行数据表达;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血液标本的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C(总胆固醇)、LDH-L(乳酸脱氢酶)和实验组相比明显更低,而ALP(碱性磷酸酶)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溶血现象主要包含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内溶血是指在进行部分手术治疗后,药物毒性或疾病对身体红细胞造成影响和伤害,从而出现溶血现象。而体外溶血则是指在采集血液标本后,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接触化学物质或冷冻等因素,引起的溶血现象[3]。
此外,在采集血液时未按正确流程进行操作,或者在血肿或静脉滴注的位置采集血液,止血带扎得过紧、时间太长,就可能导致血液以很快速度进入真空管,而出现气泡,未按正确储存标准保存血液标本,温度太低而导致标本结冰,都可能引起溶血现象[4]。
目前针对血液标本检测,大部分都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精准度得到广泛认可,但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会去关注血清标本外观,完全依靠器械检测,在血液标本出现异常时不能及时发现,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所以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仅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还得加强对血液检测的管理,规范采集血液操作、严格按照标准存放、采集完成后尽快送检,才能有效降低检测误差率[5]。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确实具有干扰作用,会影响最终的检测准确率,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避免,重视每个检验环节,才能保证标本检测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陆国伟,冼丽敏,彭俊云.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5):592-593.
[2]高宝珍,李浩.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溶血现象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2):156+168.
[3]乌云斯琴.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1):219.
[4]王晶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9):162+164.
[5]任建丽.探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7):133.
论文作者:何美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标本论文; 血液论文; 生化论文; 实验组论文; 现象论文; 患者论文; 项目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