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拉政府外交政策评析及未来外交政策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政策论文,走向论文,未来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0月29日,巴西结束了第二轮总统选举。据巴西最高选举法院的统计,劳工党总统候选人卢拉以60.83%①的支持率,击败社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热拉尔多·阿尔克敏,获得连任。
在卢拉第一任期内(2003~2006年),巴西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卢拉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仅彰显了个人魅力,也提升了巴西的国际影响力。另外,也有专家指出,卢拉在第一任期的外交轨迹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总的实效不很明显。分析卢拉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预测未来4年外交政策的走向,不仅有利于更深入了解巴西的国情,同时也有助于制订相应的政策。
一 大选中有关外交政策的辩论
在第一轮选举结束后举行的三次电视辩论中,两位主要候选人就竞选纲领进行了辩论,其中卢拉第一任期的对外政策成为辩论的焦点。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卡·皮奥认为,“在外交政策上,卢拉与阿尔克敏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②
(一)对外政策的实效:“外交浪费说”与“外交引资说”
2003年上任后,卢拉便开始了“猛烈”的外交攻势,频繁出访一直持续到巴西第一轮大选前夕。笔者统计,到2006年9月19日为止,卢拉共出访51个国家,出访时间达200天,约占任职总时间的15%,2003~2006年的4年出访天数分别为67天、46天、60天和27天。③频繁出访的效果如何,成为外交政策辩论的第一个争论点。阿尔克敏表示,卢拉的出访共造成7亿雷亚尔的浪费④,出访主要是为其私人旅行寻找借口,并未带来太多实效。他甚至认为,卢拉的外交政策“全盘皆输”:“入常”没有实现,WTO总干事的竞选无果而终,美洲开发银行行长的竞选失败,等等。⑤
与此相反,卢拉则认为,“如果巴西还有一件事情是正确的话,那就是外交政策。”⑥卢拉在“与总统共进早餐”⑦的节目中曾阐明了自己外交的出发点,“像巴西这样一个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都有着巨大潜力的国家,它不能只是一味地等待别人来发现。1500年卡布拉尔‘发现’了巴西,现在,我们需要去发现那些与巴西存在巨大经贸合作潜力、能购买更多巴西商品并出售更多产品给巴西的国家。”“我个人认为,针对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最好的回答就是我们外贸上的平衡,出口的数量,以及外汇收入的数量。”⑧另外,巴西外长塞尔索·阿莫林说,“他(总统)出访的地方都是巴西出口增长最快的地方,这不是为了旅游而出访,也不是浪费,而是一种投资行为。”⑨
(二)对外政策:“外交美欧化”与“外交多元化”
从各自的竞选纲领来看,阿尔克敏的外交政策构想有着较强的“以美、欧为主”的色彩。他认为,美洲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美国受益更多的协定,美国已与多个拉美国家签署了双边协定,而巴西依然固执地坚持早已陷入瘫痪的多边协定上,南共市应该与美国就某些行业开展谈判。另外,“南共市与欧盟的谈判也陷入了停滞,双边协议迟迟不能达成。”⑩巴西著名的历史学和政治学专家马·安·维拉认为,阿尔克敏更倾向于加强与美国、葡萄牙、日本等国的关系。(11)巴西前外交部长兰普雷亚认为,卢拉实行的是“一种第三世界主义政策”,它背弃了“实用主义”的传统。(12)有的学者认为,如果阿尔克敏上台,他将降低发展中国家在巴西外交中的地位,重新加强与美、欧传统盟友的关系,甚至关闭不久前在非洲开设的大使馆。(13)
卢拉也认为,当前的对外政策是“勇敢和大胆的”,它改变了巴西在外交政策上严重依赖美、欧的传统,“获得了道义上的威望”(14)。2005年,卢拉对外交政策调整作了更详细的表述,“在巴西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的殖民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喜欢独立,认为巴西只能屈服于美国和欧盟的政策。而如今,我们需要美国这样特殊的伙伴,欧盟那样强大的集团,但我们也需要与中国、印度、俄罗斯、南非、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建立紧密的联系。”(15)
(三)拉美地区关系:“丧失领导国地位”与“履行大国的责任”
卢拉对拉美的外交政策是此次辩论的主要内容,阿尔克敏及其盟党批评卢拉不仅使巴西丧失了地区领导国的地位,使巴西遭到邻国的“侮辱”,并使巴西的利益遭受巨大损失。在玻利维亚天然气问题上,阿尔克敏认为,卢拉的立场是“模棱两可和卑躬屈膝的”,卢拉应该表明立场,采取更强硬的措施,履行作为总统的职责。“总统应该捍卫巴西的一切,工人、国家、公司、巴西石油公司 (的利益),这是巴西总统的职责。”(16)兰普雷亚认为,卢拉的表现“是一个将意识形态与正当捍卫国家利益混为一谈的典型”。(17)此外,他还认为,支持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也是卢拉地区政策的败笔,这将会使南共市陷入内外危机中,从而使南共市“更难融入世界体系”(18)。曾在卡多佐政府时期任驻美国大使的鲁本斯·巴尔博萨更是认为,“莫拉莱斯是在开倒车”,而“查韦斯则在干涉拉美其他国家的内政”。(19)在南美洲一体化问题上,阿尔克敏认为,最好的对策是“更充分发挥南共市的作用,而忽视南美洲共同体”(20)。此外,阿尔克敏表示,巴西应尽快从海地撤出维和部队。
在辩论中,卢拉尽量回避巴西与玻利维亚的天然气争端。但他强调,巴西有帮助那些欠发展邻国的“责任”。“玻利维亚实行的国有化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对本国石油采取的通用政策,在谈判时,巴西应该公平对待玻利维亚,以往我们总是威胁那些处于被支配地位的穷国,现在不能这样,今天它 (玻利维亚)成为(我们的)伙伴。”(21)巴西与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的关系是遵循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外交原则。在南美洲一体化方面,卢拉表示,南共市和南美洲共同体都应该置于优先地位。
(四)对华关系:“中国威胁论”与“中国机遇论”
中国与巴西的关系也成了此次辩论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阿尔克敏批评卢拉在对华关系上投入了太多热情,而收效甚微。他认为,卢拉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造成中国商品在巴西的泛滥,给中国带来就业的同时,却使巴西尝到失业、破产的恶果,因此,巴西应对中国商品设限。阿尔克敏甚至调侃地问卢拉:“您的搭档,大工业家若泽·阿伦卡尔是否正考虑去中国设厂?”(22)
在对华关系上,卢拉将重点放在中巴经贸关系上,他认为,中国对巴西来说更多是一种“机遇”。“很难与那些认为我们还生活在冷战的人展开讨论,非常明显,他根本不知道巴西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存在较大的顺差”,(23)随着巴西对中国出口的增加,巴西也可以实现更多的就业。“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种纯粹买卖的经贸政策,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互补的政策。”(24)此外,巴西与中国还可以在 20国集团内部,以及在卫星发射等高技术领域展开合作。
二 卢拉第一任期内政外交政策评析
与前几届政府相比,卢拉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有了明显改变。有的学者认为,“卢拉……高调、张扬的外交政策与前几届巴西政府的外交政策确实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突现其左派政府的特征。”(25)概括起来,卢拉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加大外交政策的调整力度,改变巴西严重依赖美、欧的外交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的外交政策改变了 70年代中后期“第三世界主义”的倾向。20世纪 90年代,巴西采取了加强与美国及欧洲(主要是欧盟)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作、避免冲突的低姿态政策。(26)笔者认为,卡多佐执政的8年是巴西外交政策调整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巴西外交政策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为加强外交独立性,卡多佐总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促成南共市的成立,等等。但这些调整比较局限,缺乏实质内容。卡多佐虽然拓宽了巴西的外交领域,但外交政策的根本点主要集中在加强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上。卢拉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基本与卡多佐保持着理念上的一致,但相比而言,卢拉的调整更为大胆,形式也更为多样化。巴西经济学家保·罗·巴蒂斯塔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上,卢拉基本保持着卡多佐时期执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但在外交政策上卢拉政府与卡多佐政府存在较大差别。“在一段时期内(卢拉外交政策)的取向将会被认为是‘第三世界主义’。至少,巴西正在克服科洛尔政府确立的、并被卡多佐政府延续的那种对发达国家既迷惑又敬畏的复杂心理。”(27)
卢拉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分体现在外交决策者的选择上。2003年上台后,他提名塞·阿莫林任外交部长。阿莫林曾是巴西国内民族主义倾向较强的政治家,1999~2001年曾任巴西驻联合国和WTO大使。此外,卢拉还任命萨·皮·吉马良斯为巴西外交部的“二号人物”,任外交部执行秘书。吉马良斯曾在卡多佐政府内任职,因其鲜明的反美洲自由贸易区立场而被弃用,在他看来,美洲自由贸易区纯粹是“一个刽子手与受害者之间的谈判……巴西应及早中止这种谈判”(28)。同时,他还是“南南合作”的坚定拥护者,曾出版《巴西人眼中的南非外交政策》《透视:巴西和阿根廷》《美洲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市场:巴西的风险和机遇》《战略伙伴:巴西与印度》《巴西与南非:全球化时代的风险与机遇》等著作。他对“南南合作”的青睐在卢拉第一任期内的外交政策中有着鲜明体现。
2005年1月,卢拉在“世界社会论坛”全面阐述了自己的外交政策,“在之前的很长时期内,我们老是眼睛盯着美欧,而背对亚非,而现在情况是完全不同了,这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一种大胆且明智的对外政策”,“我的政府将寻求一种在富国与穷国之间平衡(的外交政策)”。(29)卢拉对外交政策的调整力度体现了左派政府的特征,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真正实现他所提出的“平衡”的目标。
(二)理性处理与美、欧的关系,合作与矛盾共存,关系进展不大
尽管巴西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有所调整,但美、欧的特殊国际地位及其与巴西紧密的经贸关系决定了美、欧仍是巴西外交的重点。巴西总统府秘书长路·苏亚雷斯·杜尔西表示,“由于美国在地缘、政治、经贸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我们仍将巴美双边关系置于优先位置。”(30)笔者认为,与其他拉美左翼政府相比,卢拉政府较理性的政策不仅消除了美国对卢拉当选后将与委内瑞拉、古巴形成所谓“邪恶轴心”的担心,同时也为巴西赢得了在与美国谈判中相对平等的地位。针对美洲国家对话组织总裁彼·哈金在《外交事务》上撰文称“当前美拉关系处于冷战后的最低点”的说法,巴西驻美国大使罗·阿布德诺做了澄清,他认为,巴美关系“处在历史最高点,而非最低点”,虽然两国在伊拉克战争、环境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边关系是积极的,两国在经贸对话、联合国改革、美洲内部安全、非洲援助计划等方面的合作便是这种积极关系的例证。(31)
贸易问题仍是巴西与美国分歧最大的问题。在农业补贴、降低关税这两个主要问题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与欧盟、美国仍坚持各自的原则立场,这是当前WTO谈判陷入僵局的关键所在。卢拉的立场非常鲜明:美国、欧盟坚持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巴西同样也得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2003年召开的WTO坎昆会议以失败告终,但卢拉坚持认为“坎昆会议是成功的”,它“改变了我们和发达世界的关系”,第三世界国家可以对大国说“不”。 2005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WTO第6次部长级会议虽达成部分协议,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诸如农业补贴等问题上的分歧依旧。
除了WTO谈判方面存在分歧外,巴西与美国在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的分歧也未得到解决。 2003年美国和巴西联合提出“自助餐式”的协议反映了巴西在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态度的松动,是巴西在处理对美关系上的“灵活性”的体现。此外,在其他国际问题上,巴西与美国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在对美国发动的侵略伊拉克的战争问题上,虽然巴西政府的表态不及委内瑞拉等国激烈,但其“反战”立场非常明显。此外,在联合国改革、人权、指纹风波、巴西核查等问题上,卢拉政府鲜明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比而言,巴西与欧盟关系的发展较顺利。欧盟仍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2005年,欧盟15国占巴西出口总额的21.6%,占巴西进口总额的23.9%。在投资方面,荷兰、法国、德国和西班牙4国就占2005年巴西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3%,超过美国所占的份额(21.5%)(32)。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巴西也得到了英、法、德等欧盟国家的支持。在自由贸易谈判方面,虽然巴西更加积极地加强与欧盟的关系,强调南共市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33),但从2004年8月起,南共市与欧盟的谈判陷入了僵局。欧盟认为,南共市的方案在取消工业品关税方面出现严重倒退,在开放服务、公共工程和政府采购市场方面做得不够。而南共市认为,欧盟在开放农产品市场方面没能满足其要求。(34)在当前WTO多哈回合谈判前景渺茫的环境下,双方最终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仍然遥遥无期。
总的来说,在处理与美、欧关系上,卢拉政府的整体构想是“无意主动示好”,尽量维持关系现状,尽量避免与美、欧直接对抗。在政策选择上,卢拉虽然继承了卡多佐时期巴西对美、欧政策的“合作与矛盾共存”的基调,但在谋求外交“独立性”和“平等地位”方面,卢拉的立场要明显强于卡多佐。
(三)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发展中大国的地位有所体现
卢拉第一任期在外交政策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力度。在卢拉频繁出访的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绝大多数,足迹几乎遍布各地区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卢拉政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主要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拓宽巴西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 2003年12月,卢拉曾表示,“巴西向欧盟、美国的出口额占巴西出口总额的52%,我们急需进一步拓宽出口市场,因为这是一种创造就业、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途径。”(35)在过去的4年里,卢拉在拓宽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方面成果显著。2005年,巴西与亚洲(不包括中东地区)的贸易总额达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2%,大大高出巴西与美洲、欧盟的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幅度。(36)中东地区也是卢拉非常看好的新市场,卢拉在访问该地区时表示,巴西领导人上一次访问阿拉伯世界的时间要追溯到1876年佩德罗二世。卢拉访问中东地区主要是基于两个考虑。首先,这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一个地区,它们能够投资巴西和南美洲国家非常欠缺的基础设施领域;其次,这个地区能够购买巴西所生产的从食品到飞机等大批商品。(37)2005年,巴西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28.3%,达105亿美元,其中巴西的出口额达52亿美元,进口额为 53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在巴西外贸中所占的份额从2004年的4.18%增至2005年的4.41%。巴西—阿拉伯商会秘书长米·阿拉比指出:“这已超过我们的预期,我们未曾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增幅。”(38)据巴西外贸部预计,2006年,巴西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将增长20%。另外,巴西与非洲的贸易在近两年来也有了较快增长。通过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巴西在外贸上减少了对欧盟和美国市场的依赖,欧盟在巴西外贸中所占份额从2002年的25.2%%降至2005年的23.3%,美国的份额也从24.10%降至18.5%。(39)
第二,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力度是卢拉寻求“大国地位”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4年,卢拉曾4次出访非洲。4年中卢拉出访的51个国家中,非洲国家就有15个。(40)卢拉在谈到非洲的重要性时表示,“一部分巴西精英对非洲持不屑一顾的态度。这几年时间里,我访问的非洲国家数量超过了其他巴西总统出访非洲国家数量的总和。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西应该属于非洲。”(41)卢拉政府的非洲政策密切了巴西与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安哥拉签署了卫生、教育和农业等协议;同意帮助纳米比亚训练海军和空军;与南非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与莫桑比克签署了农业、文化、卫生和科技合作等协议,减免其2000万美元的债务(约占莫桑比克所欠巴西债务的95%)。关于债务减免问题,卢拉认为,“我们只是在偿还巴西所欠非洲人民债务中的很少一部分,他们曾作为奴隶为巴西奉献了很多……我们需要加强与莫桑比克和所有非洲国家的关系,我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历史和语言,同样我们也欠这些国家很多历史债”(42)。通过减免债务、增加投资等措施,非洲国家增强了对巴西在发展中大国中地位的认同,南非总统姆贝基甚至认为,巴西能成为非洲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伙伴。
第三,组建由发展中大国组成的同盟,以此平衡美国和欧盟的势力和影响也是卢拉政府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大诉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卢拉出访中国寻求进一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南非签订了三方贸易协定;支持俄罗斯加入WTO,并获得俄罗斯对自己“入常”的支持,等等。其中,“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IBSA)是卢拉政府落实“发展中大国联盟”的重要突破。该论坛是由卢拉倡议在2003年3月成立的,其目的就是加强这3个发展中大国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的实力。2003年9月,IBSA首次峰会在巴西利亚召开,3国元首在联合国改革、和平利用核能、自由贸易谈判等多个领域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愿。IBSA峰会的成功召开是卢拉在探索建立某种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集团过程中的另一次大胆尝试。
(四)积极扩大巴西的国际影响力,但未实现其“大国外交”的目标
自20世纪初起巴西便有了“大国外交”的谋划,卡多佐执政的8年,巴西“大国外交”战略有了一定的实施,卢拉加大了实施该战略的力度。除了上面谈到的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外,卢拉还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巴西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巴西通过组建“20国集团”,整合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增加发展中国家在WTO谈判中的砝码。随后,巴西与“20国集团”中的阿根廷、中国、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组成了10国集团,目的是协调成员国的立场,以便共同面对工业领域的国际贸易自由化谈判。(43)通过这些平台,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体现。与此同时,巴西借此融入了国际政治、经济舞台。巴西总统府秘书长杜尔西在接受《巴西》杂志采访时表示:“当前,巴西正扮演‘南方国家’的领导角色,致力于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版图,为所有我们这类国家的发展创造所需的条件。”(44)另外,在8国峰会、欧拉首脑会议、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等国际场合,巴西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参与者。
其次,在联合国内,巴西积极参与并主持海地的维和行动。虽然巴西在海地的维和行动陷入了困境,并遭到国内反对派的强烈批评,但其积极作用得到了美、欧国家的肯定。另外,巴西还清了拖欠联合国的1.351亿美元的会费,解决了巴西十几年来长期拖欠联合国会费的问题,这也被认为是巴西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个积极举措。但是在“入常”问题上,巴西虽然也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但“4国方案”的错误选择则使其遭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反戈”。巴西未能如期实现“入常”的目标不仅有“4国方案”缺乏可行性的原因,同时也存在巴西不完全具备大国的地位,没有得到拉美地区国家的认同等多方面的因素。
(五)积极推进地区一体化,但拉美地区关系的多变性使巴西遭遇尴尬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历届政府都将地区一体化作为其外交工作的优先目标,卢拉政府执政后,继续把建立南美国家共同体作为重大外交任务。2004年10月,南共市与安共体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同年12月,南美国家共同体如期成立; 2006年7月,委内瑞拉被南共市接纳为成员国。南共市的发展和深化,南美国家共同体的成立是巴西大国外交战略的重大成果。(45)此外,卢拉政府还初步解决了与阿根廷的贸易争端,两国达成了“竞争适应机制”。虽然该机制被认为是两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双方妥协,但对当前地区一体化来说,暂时的“和谐”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巴西和阿根廷不能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并给予其他国家信任,那么南美洲和南共市将会大不一样。”(46)
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彰显了巴西作为地区大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也提升了巴西与地区国家的经贸关系。据巴西央行的统计,巴西与拉美一体化协会的进出口贸易额从2002年的180亿美元增至 2005年的370亿美元,其中巴西与南共市其他成员国的贸易额从89亿美元增加到188亿美元,南共市在巴西外贸中所占的份额从2002年的8.3%增至2005年的9.8%。(47)除了贸易增长外,巴西与地区邻国还在基础设施、石油天然气开采、投资等领域有了更进一步的合作。
尽管如此,近两年来拉美地区关系的复杂化也使巴西陷入了某种困境,这也是反对派对卢拉政府外交政策批评最严厉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卢拉第一任期的拉美政策确实存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倾向,他试图以“整体利益”的号召团结南美国家,通过壮大南共市的力量,寻求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问题上与美国形成一种力量平衡。南美国家共同体是卢拉政府这一外交思想的主要实践,但由于缺乏实效较强的合作基础,南美国家共同体最终只是流于形式。兰普雷亚对此表示,“卢拉政府这种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外交政策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对外政策背道而驰:印度和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政策,没有让意识形态问题阻碍国家的利益。”(48)此外,安共体的分裂,哥伦比亚、秘鲁和厄瓜多尔 3国与美国展开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以及乌拉圭和巴拉圭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问题上的立场的动摇也反映了卢拉政府地区一体化政策的失效。而委内瑞拉在地区一体化问题上的另辟蹊径更引起了“委内瑞拉将取代巴西地区领导国地位”的猜测,使卢拉政府陷入了被动局面。卢拉在地区政策上的意识形态倾向在委内瑞拉加入南共市问题上也得到了体现,委内瑞拉的加盟是否激活南共市成为未来拉美地区关系中的一个大疑问。另外,在玻利维亚天然气争端问题上,卢拉也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在“入常”问题上,巴西也遭到了多数拉美国家的“阻击”。
三 卢拉第二任期内的外交政策走向
2006年8月29日,卢拉公布了题为《2007~ 2010年执政纲要》的竞选纲领,在这份32页的纲领中,卢拉对未来4年的外交政策的阐述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多边主义”,继续为联合国改革、巴西“入常”而努力。 (2)坚持建立更为公正的经济、金融和贸易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受益,消除不平等。(3)反对饥饿和维护和平并坚持主权平等及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4)优先考虑地区一体化,加强南南关系,特别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5)扩大巴西在欧洲、美国和亚洲市场上的份额,与发达国家保持一种积极、相互尊重各自主权的关系。(49)
从上述5点外交规划中可以看出,未来4年的对外政策的规划基本上是卢拉第一任期对外政策的延续。2006年1月4日,卢拉在接见70位驻外大使时也曾明确表示,2006年巴西政府既定外交政策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要加强和巩固。(50)笔者认为,未来4年巴西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下。
(1)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仍是卢拉政府外交政策的重点。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卡·皮奥认为,卢拉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将会与前4年的政策保持一致,重点放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并使巴西转变为一个在多边关系中具有重要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国家。(51)预计,卢拉在第二任期将会加大对亚洲、非洲和中东国家的外交力度,尤其加强与非洲国家的联系。卢拉对此也表示,“南南关系将会得到强化,尤其是与非洲国家的关系。”(52)
(2)地区一体化建设仍是卢拉政府的优先目标。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政治教授若·路·菲奥里认为,“拉美一体化计划重新回到首要日程,成为本大陆反新自由主义政府外交政策的‘脊柱’部分。”(53)获得连任后,卢拉的首要任务就是理顺与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左派政府的关系;其次是与地区邻国协商如何深化一体化问题,制定出更具实效的一体化计划。选举结束后的次日,卢拉的竞选骨干塔·热罗在接受阿根廷《号角报》采访时表示,“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是稳固的,南共市和南美洲将是优先目标。卢拉的决定是进一步密切与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联系,进一步巩固地区的团结。”(54)毫无疑问,地区一体化将是卢拉政府未来4年对外政策中最艰巨的任务,地区一体化何去何从将是未来地区关系的关键。
(3)理性处理与美、欧的关系,尽力维持当前关系现状。WTO谈判现状决定了巴西与美、欧在贸易谈判上的分歧得到迅速解决的可能性不大。在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塔·热罗的表态是,卢拉的外交政策中“没有半点加入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意向”,这也预示着“合作”与“矛盾”共存的现状将会继续。笔者认为,与美、欧关系将是卢拉第二任期对外关系中存在变数最多的一个方面,这不仅有着巴西与美、欧关系现状复杂性的原因,同时WTO多哈回合谈判进程、南共市的发展状况、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都将直接影响未来巴西与美、欧的关系。
(4)“大国外交”战略将会得到继续贯彻。“4国方案”钻进死胡同后,巴西仍在为“入常”积极争取他国的支持,该目标的实现完全取决于联合国改革整体进程。在其他国际事务上,卢拉政府仍将会秉承“积极参与”的态度,争取更强的“话语权”,谋求更大的“国际地位”。另外,巴西将会加大对发展中大国的外交力度,尝试通过建立某种由发展中大国组成的“联盟”(如IBSA),找到一条实现对美、欧的力量平衡。
收稿日期:2006-10-31
注释:
①数据来源:巴西最高选举法院网站(http://www.justicaeleitoral.gov.br/)。
②http://www.bbc.co.uk/portuguese/reporterbbc/story/2006/ 09/060928_politicaexternadb2dt.shtml
③根据巴西总统府网站(http://www.info.planalto.gov.br/)公布的“总统出访次数”统计而成。
④http://noticias.uol.com.br/bbc/2006/10/09/ult2363u8241.jhtm
⑤http://www.correioweb.com.br/hotsites/eleicoes2006/noticias.htm? ultima=2683671
⑥http://noticias.uol.com.br/bbc/2006/10/09/ult2363u8241.jhtm
⑦“与总统共进早餐”是由巴西广播电台举办、专门就相关热点问题采访总统卢拉的一个节目。由于2006年是大选年,这一节目从2006年7月起暂停。
⑧http://www.radiobras.gov.br/cafepresidente/160505/ cafepresidente_160505.htm
⑨http://noticias.uol.com.br/bbc/2006/10/09/ult2363u8241.jhtm
⑩http://www.correioweb.com.br/hotsites/eleicoes2006/noticias.htm? ultima=2683671
(11)http://www.bbc.co.uk/portuguese/reporterbbc/story/2006/ 09/060928_politicaexternadb2dt.shtml
(12)http://dn.sapo.pt/2006/06/23/internaeional/antigo_ministro_ critica_politica_ext.html
(13)http://www.vermelho.org.bt/base.asp? texto=8801
(14)http://eleicoes.uol.com.br/2006/ultnot/2006/10/09/ult27 u58306.jhtm
(15)http://www.radiobras.gov.br/cafepresidente/160505/cafe presidente_160505.htm
(16)http://www.correioweb.com.br/hotsites/eleicoes2006/noticias.htm? ultima=2683671
(17)(18)http://dn.sapo.pt/2006/06/23/internacional/antigo_ ministro_critica_politica_ext.html
(19)http://www.vermelho.org.br/base.asp? texto=9065
(20)http://www.vermelho.org.br/base.asp? texto=8801
(21)http://eleicoes.uol.com.br/2006/campanha/ultnot/2006/ 10/08/ult3750u1310.jhtm
(22)http://www.estado.com.br/editorias/2006/10/24/pol-1.93.11.20061024.33.1.xml
(23)http://eleicoes.uol.com.br/2006/ultnot/2006/10/09/ult27u58306.jhtm
(24)http://cafe.radiobras.gov.br/Aberto/Cafe/Materia/id:147:mes:05
(25)(26)贺双荣:《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载《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00页。
(27)http://www.vermelho.org.br/base.asp? texto=9065
(28)http://www.dhnet.org.br/direitos/blocos/alca/samuell.htm吉马良斯关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详细观点,见http://www.lainsignia.org/2002/noviembre/econ_034.htm
(29)http://wwwl.folha.uol.com.br/folha/brasil/ult96u66893.shtml
(30)http://www.brazzil.com/content/view/7524/51/
(31)http://www.clas.berkeley.edu:7001/Publications/newsletters/ Winter2006/Winter2006-Abdenur.pdf
(32)资料来源:巴西中央银行统计。
(33)贺双荣:《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载《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07页。
(34)资料来源:中国欧盟协会网站(http://www.ceua.org)。
(35)http://cafe.radiobras.gov.br/Aberto/Cafe/Materia/id
(36)巴西中央银行2005年度报告统计数字。http://www.bcb.gov.br/htms/banual2005
(37)http://cafe.radiobras.gov.br/Aberto/Cafe/Materia/id
(38)http://www.brazzilmag.com/content/view/5055/53/
(39)巴西中央银行2005年年度报告统计数字。http://www.bcb.gov.br/htms/banual2005/
(40)详情参阅巴西总统府网(http://www.info.planaho.gov.br/)。
(41)http://www1.folha.uol.com.br/folha/brasil/ult96u66893.shtml
(42)http://www.anba.com.br/ingles/noticia.php? id=4326
(43)贺双荣:《卢拉政府的外交政策》,载《2004~2005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04页。
(44)http://www.brazzil.com/content/view/7524/51/
(45)吴志华:《巴西的“大国外交”战略》,载《拉丁美洲研究》,2005年第4期,第11~12页。
(46)http://www1.folha.uol.com.br/folha/brasil/ult96u66893.shtml
(47)根据巴西中央银行2005年度报告统计数字计算得出。
(48)http://dn.sapo.pt/2006/O6/23/internacional/antigo_ministro_ critica_politica_ext.html
(49)有关卢拉竞选纲领的具体表述,参阅http://www.blogdoalon.com/ftp/plan_gov_lula2006.pdf。
(50)里约热内卢总领馆经商室子站(http://riodejaneiro.mofcom.gov.cn)。
(51)http://www.bbc.co.uk/portuguese/reporterbbc/story/2006/ 09/060928_politicaexternadb2dt.shtml
(52)http://www.vermelho.org.br/base.asp? texto=8801
(53)http://www.agenciabrasil.gov.br/noficias/2006/09/13/materia.2006-09-13.6895441637/view
(54)http://g1.globo.com/Noticias/Politica/0,AA1331376-5601,00.html
标签:自由贸易区论文; 巴西总统论文; 拉美国家论文; 卢拉论文; 巴西经济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巴西历史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外交政策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外交争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