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复习环节释放学生思维:不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教学片段与思考_思维障碍论文

摒弃复习环节 放飞学生思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片段及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母论文,加减法论文,片段论文,分数论文,环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由复习开始,过去一些数学教学理论也认为复习是学生顺利实现知识迁移的必要途径,原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在新知识教学前也大多编排了复习内容。新教材却没有,而是直奔主题。仔细分析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新课教学中,摒弃复习环节,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有效放飞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中两种不同案例片断的比较,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一(片断)

附图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通分,把它们化成同分母分数,统一了分数单位后,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从传统教学观念来看,这样复习,能有效地为新知识学习扫除障碍,并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2.尝试

附图

师:这两道题与前面做的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两道题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这两道题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师:能不能用分子直接相加减的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

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就能直接相加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计算结果。(暗示学生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接着,学生尝试计算,汇报交流。

附图

生:因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通分的目的是统一分数单位。

师:还有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吗?

学生一片茫然,出现冰冷的场景。

附图

学生受课前复习的影响,采用的方法如出一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方法准确地算出了,但孩子们并没有流露出成功解决问题的高兴、喜悦之情。尽管教师一再启发、暗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仍然无言以对。

案例二(片断)

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布置教室,老师买来了4平方米彩纸,根据需要,五(一)班分到了这些彩纸的,五(二)班分到了这些彩纸的,两个班一共分得了这些彩纸的几分之几?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一听,面露欣喜之情,一边环视教室里彩纸做的装饰品,一边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教学时正好临近六一,各班都在为庆祝活动布置教室,教师从孩子们热切关注的事情中提出探究问题,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

(1)尝试计算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等于多少。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活动之中。

(2)汇报交流

附图

附图

汇报交流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和方法,还使孩子们的思维在交流中发生碰撞,相互启迪,加深理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课堂上可随处捕捉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飞扬灵动的思维。

(3)反思评价

师:这么多的方法,如果要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

:我会选择通分的方法,因为做实验和画图太麻烦了。

:我也会选择通分的方法,因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如,就不能用化成小数的方法计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自己探究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从这么多的方法中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法,老师真佩服你们。

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解决问题后的欣喜、愉悦之情。

师:下面我们就用通分的方法算一算

通过对多种算法的反思评价,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算法,学生经历了对各种算法简便性、适用性的反思,促进了对算法合理化的感悟。反思评价后,学生用最合适的方法再次尝试计算,经历了再体验的过程,巩固了计算方法。

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发现、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创造性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训练学生的思维,才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案例一的教法之所以失去活力,很大程度上是复习准备题的负面影响所致。课一开始,教师就紧紧抓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着眼于知识技能目标,有意提前呈现出相关的复习准备题,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暗示学生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从认知规律来看,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教师铺垫太“厚”,导致新问题的思维层次太小,缺少探索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更重要的是这种明确的导向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严重阻碍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案例二中教师利用布置教室分配彩纸这一真实的事情创设出问题情境,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由于思维没有受到干扰和暗示,学生完全自主地通过实验、观察、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亲历了探索发现、获取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摒弃新课前的复习环节,直面新课内容,能有效地放飞学生的思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签:;  ;  ;  

抛弃复习环节释放学生思维:不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教学片段与思考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