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三间房~西二环路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施工地质条件复杂,且其上方为乌素图沟,根据《呼和浩特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防洪评价报告》可知,乌素图沟河段冲刷深度为6.18m,该处盾构区间的结构覆土约9.5m,联络通道处盾构管片破除及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涌水。联络通道地面上方北侧有两条高架DN800热力管道东西横穿,施工过程一旦发生地面塌陷,极易造成管道基础下沉而导致管道破裂,施工风险很大。为确保联络通道及泵房开挖安全,经参建单位各方研究,将原有的单一地面旋喷桩加固变更为地面旋喷桩初加固+洞内WSS注浆补强+地面降水辅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本文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三重管;水平注浆;加固效果;环形全断面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电能驱动、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受到了许多城市的欢迎,也极大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近些年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各地施工过程中,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由于其多数采用暗挖工法,施工工序较多,且多数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不可预见因素众多,并且是区间隧道土建施工关键线路上的最后一环,也是在工期最紧张的时候,成功与否决定着整条线路能否如期通车,因此,如何保证联络通道开挖施工安全可控,显得尤为重要。
2 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三间房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东接西二环路站,西接三间房车辆基地。起止点里程为左(右)线:SJFDc(r)K0+035.060~SJFDc(r)K1+500.000,出入段线线路采用V形坡,线路长1464.940m。区间采用两端明挖法+中间盾构法施工。其中区间在左线SJFDcK0+348.619(右线SJFDrK0+352.000)处设置一处联络通道兼泵房,其底板埋深约为18.82m,采用矿山法施工。
联络通道结构采用直边墙复合式衬砌,采用台阶法施工,结构初支250mm,二衬400mm,开挖宽度3.8m,高度4.22m,泵房净尺寸2.5m×2.5m×3m。初期支护为格栅钢架、网喷混凝土,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柔性防水层。
图2-1:联络通道兼泵站结构平面图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2.1、地层岩性
根据钻探资料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本区间联络通道隧道主要穿越3-2粉质黏土,3-6中砂、4-2粉质黏土、4-4粉砂、4-5细砂,地层描述如下:
表1-1 地质参数表
图2-2:联络通道兼泵站地质纵剖面图
2.2.2 水文地质
经现场实测,本场地赋存一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二),地下水详细情况见下表: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人工降水垂直入渗补给,其次为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和灌溉补给,地下的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因乌素图沟常年有水,加之砂层地质,地下补水性强。
3 地层加固方案的选择
一般区间联络通道可采用的加固方法有:地面旋喷桩、洞内注浆、和冷冻法三种。前期按照设计,我们对原有河道进行改移加固,在联络通道上方按照设计进行了地面旋喷桩施工,但由于施工深度较大(最大处22m),地质不均匀,造成旋喷桩加固效果不理想,对掌子面取芯时,水泥柱不连续,咬合不密切,掌子面下半部分仍有少量水持续流出,加之地层是富水的粉砂层,一旦形成水路,会形成水漏斗,通过砂层连通到旁边的河水,造成涌水涌砂的巨大风险。通过取芯及旋喷后洞内打探孔,经过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现场会商,最终决定采用地面旋喷桩初加固+洞内WSS注浆补偿+地面降水井辅助的方式,结合开挖前洞内钢支撑加固措施,确保联络通道及泵房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3.1 地面旋喷桩初加固
本区间联络通道加固范围:竖直方向加固范围为原地面以下8.6~21.8m,平面加固范围沿隧道方向9.8m,沿联络通道方向17.2m。加固的目的是提高土体强度和止水。
图3-1:联络通道加固平面图
图3-2:联络通道加固剖面图
本区间联络通道加固方式采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旋喷桩直径为800mm,间距600mm,旋喷桩强度等级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0.8~1.2,桩位布置形式如下图:
图3-3:联络通道加固区旋喷桩平面布置图
3.2洞内WSS补偿加固
在盾构隧道掘进前完成了联络通道处地面旋喷桩的加固(采用三重管加固),现对联络通道进行洞内WSS环形全断面注浆加固补强,本次注浆加固采用的工艺是一次性成孔分段控制注浆(前进式注浆),注浆是从右线隧道开挖面向左线隧道单侧注浆,注浆范围是联络通道开挖轮廓线以内和以外1m范围内,在开挖面中间部位打设水平注浆孔,在开挖轮廓线外部位打设带角度(外插角12°)的放射性注浆孔,注浆孔深度均打至对面隧道管片外壁,注浆孔共布设58个,注浆孔相邻孔间距为0.5m-1.0m。注浆的目的是提升加固体的四周止水效果。
注浆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注浆流程共分三步:
第一步,先注中间部位K1-K9号孔位,此段孔位注浆压力最大不能超过1.5Mpa,注浆孔为水平孔;
第二步,K1-K9号注浆孔完成后接着注K10-K34号孔位,此段孔位注浆压力最大不能超过2Mpa,注浆孔为水平孔;
第三步,K10-K34号注浆孔完成后接着注K35-K58号孔位,此段孔位注浆压力最大不能超过2.5Mpa,注浆孔为放射孔,外插角度12°;
注浆时遵循隔孔跳注的原则,严禁按照相邻孔位逐孔注浆,注浆液采用双液浆,每个注浆孔的注浆量控制在1.5t-2.5t(水泥用量),水玻璃和化学浆液的用量根据注浆情况进行现场调整,注浆孔的平面布置图如下:
图3-4:注浆孔位布置图
3.3地面降水井
根据设计要求,联络通道必须保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施工,降水应降至结构底板以下1m。本区间联络通道底板埋深为18.82m,为保证降水效果,故降水井深取25m,底板处于4-5细砂层,渗透系数为5m/d。根据潜水完整井模型计算,现场布置8口井,选用8台100QJ5-48/12型潜水泵,再采用市电加发电机双回路的措施,可以保证水位抽降到地下22米以下,达到联络通道的无水作业条件。打设降水井的目的是防范在高水压环境下,加固体被水击穿造成涌水涌砂的风险。
图3-5:降水井平面布置图
4.结语和建议
通过采取以上三种方式联合加固的措施,现场取芯连续,强度较高且无渗漏水现象。地面旋喷桩初加固使得联络通道上方土体强度整体增强,开挖过程中拱顶部位形成拱形支撑,保证拱顶不掉块、不渗水,使联络通道和废水泵房土体得到挤密,开挖过程中不致产生垮塌、流砂。洞内WSS注浆主要对地面旋喷桩加固不到的部位进行补充,使土体强度和隔水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再采用地面降水井进行24小时不间断降水,控制周围地下水向联络通道范围内的补充速度,减少水流对砂土的冲击,确保隧道无水作业条件和废水泵房开挖过程坑壁稳定。该联络通道为呼市地区施工的第一条联络通道,施工参建各方无可参考设计和施工经验,同时受环境限制,各种设计措施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这种多种方案相结合的方式,虽然会造成一定的加固富余和费用浪费,但却能够做到质量和工期完全可控,对通车要求紧,安全管理严格的轨道交通施工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借鉴,但整体来说,在这种高流速富水地层中,无论采用何种注浆方式,效果都不太理想,建议后期在该类地层中施工时,采用冻结法进行加固,虽然费用较高,但施工工期、质量均可控,安全风险也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王梦恕,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2]张永成,注浆技术,煤炭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郭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注浆论文; 通道论文; 区间论文; 泵房论文; 地面论文; 盾构论文; 隧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