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价值指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价值论文,内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5)02-0054-06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有助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和科学化发展。任何一种理论只有面向人民、追求科学、贴近时代、体现超越、尊重实践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以人民性作为核心立场,以科学性作为学理要求,以时代性作为内生动力,以超越性作为应然品质,以实践性作为检验标准,鲜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发展的价值指向。 一、人民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核心立场 面向人民,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群众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发展主体、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愿望诉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和生动实践为现实源泉,以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为检验标准。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愿望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出发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代表和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心声。科学的思想理论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思想体系,只有以人民性为根本出发点,建构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中反映人民利益,就是要求教育内容能代表受教育者的利益需要,反映受教育者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为下一步的接受和内化准备条件;调节人民利益,就是要求教育内容通过调节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和协调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而实现各方正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人民利益,就是要求教育者摆脱空洞说教的教育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形态的教育内容去维护和实现受教育者的正当利益,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和生动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现实源泉。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变革现实社会,而随着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必然发生变化。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而言,首先,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也为研究提供了最核心的素材。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再次,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实践的深化和拓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只有不断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从人民群众丰富而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寻找创新源泉,从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升华新的规律性认识,才能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 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根本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教育内容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想导向和精神动力。而人民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度和接受度是判断理论研究是否取得实效的根本标准,只有当人民群众认同并接受了教育内容所蕴含的政治目标和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才算是取得了实效。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要契合人民群众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而要对人民群众进行有效的教育,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和影响的程度。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要适应人民群众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人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的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接受度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要不断研究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是怎样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造成影响的。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才会有标准可依、有方向可循。 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学理要求 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学科专业的建设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课题。因此,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依托学科建设和发展,追踪现代科学发展前沿,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以提升学术层次、学术品位和学术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科学化。 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不竭动力。人类对于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就是要将真理作为一种客观内容传递进人的头脑,将真理所蕴含的正确信息纳入到人的认知系统当中,让人掌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也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要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来说,一是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诸要素的凝聚、整合、优化的科学规律,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厘清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不同内容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以结构优化和有效接受为目标,着重探析教育内容的建构依据、建构原则、结构体系和结构关系。二是研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主体结构,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认知能力、道德水平等要素,探究如何更有效地将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相衔接,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融入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发展中去。三是将教育内容作为子系统放置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系统当中,认真分析内容结构与目标结构、环境结构、方法结构、评价结构等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演化的基本规律。 学科建设和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有力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中建设时间长、发展比较规范的学科,具有覆盖广、影响大、发展快的特点与优势。随着实践的深化和研究的深入,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依托和边界等方面逐步形成共识,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科支撑。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育成熟程度还不高,仍属于年轻、稚嫩的学科,独立性不够、包容量过大、杂而不专等问题较为突出,而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领域,交叉性过强而专业性不足的情况更为明显。在新的学科定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强化学科意识,即在学科建设中遵循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和研究范式的自觉态度,遵循学科规则,正确把握学科的独立性与边界性问题,利用好独立性与交叉性的必要张力,凸显学科特色和专业方向,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科学性提供保障。 追踪现代科学发展前沿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必然趋势。现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渗透、分化研究与综合研究相交融等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征,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知识的分化与共享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在原有的研究主题上不断分离出新的更具特殊性的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特性、逻辑构成、结构关系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可以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专业、更深入的分析与考察,从而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带来新的理论生长点的同时,也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一是研究中的许多原发性问题往往诞生于内容研究与其他研究的交叉领域或交叉边界上,其立足点和生成轨迹是否符合该研究的发展方向往往难以区分;二是研究中的许多新知识、新理论是多种知识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些原发性的知识究竟是既有知识体系内涵的创新还是外延的创新往往也很难区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立足自身研究领域,扎根学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不断吸纳其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创造性地转化和融合进自己的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中,以实现理论的科学创新和学科的科学发展。 三、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内生动力 时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特性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生命力所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要永葆生机活力,就必须增强分析和解答时代重大课题的阐释力,增强反映和融入时代精神资源的吸纳力,增强凝聚和贯通时代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增强分析和解答时代重大课题的阐释力。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有效阐释:一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一方面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挑战,要求提高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增加研究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是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挑战,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学会运用新的研究工具,还要熟练掌握科学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式。二是市场经济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观念、拜金观念和享乐观念等侵蚀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消极意识加以规约和引导,有效输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三是社会多样化的挑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与之相适应。四是信息化的挑战。互联网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新的研究、宣传和传播手段,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了相关研究及其成果转化的效率,但同时也为各种腐朽思想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增加了难度。五是对外开放的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中,一方面,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文明发展的新成果,以促进我们自身的研究;另一方面,又必须甄别和抵制国外消极、不良思想文化的腐蚀,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思想性和方向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增强反映和融入时代精神资源的吸纳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实施教育的信息载体,而教育内容的研究本质上就是对时代精神资源的研究。只有不断深入研究时代精神发展的新成就,不断吸纳时代精神资源的新内容,才能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发展。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于时代精神资源的吸纳力,就必须充分汲取时代精神资源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髓,充分把握时代精神资源中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核心和主题,充分反映时代精神资源中诚信友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充分融合时代精神资源中面向世界、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方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必须增强凝聚和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面对社会形势的新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要承担起凝聚民心、整合民意,贯通不同人群价值观念的职能。一方面,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要求,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必须适应人民群众不同的精神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不同阶层人群的价值观念,贯穿人们价值观形成发展过程的始终,从而为现代人构筑起稳固的精神家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只有不断凝聚和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对于不同价值观念的融化与整合的能力,才能够滋养大众、辐射社会,引领时代发展的价值导向,重建让整个社会风气升华的精神生活。 四、超越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应然品性 “超越”是主体即现实的人以其理想性的世界图景和目的追求对人类实践活动、实践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批判性反思和超前性引导,通过超越有限、经验、感性和现象,追求无限、超验、理性和本质,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2]这里所说的超越性包括人的超越性和教育的超越性。所谓人的超越性,是指人对自身的局限性和有限性的超出与突破,表现为类特性对个体性的超越、精神性对生物性的超越、可能性对现实性的超越;所谓教育的超越性,是指教育对受教育者现状的超越和教育对社会现状的超越。超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变化的应然品性,它规定和规范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创新。 思想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特质。超越性是社会发展与个人进步的重要特征,超越的思想与思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特质。一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超越性。促进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本质的根本体现。由此,社会发展超越意识的培育、关于社会问题的反思与解答等都体现出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超越特性。二是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超越性。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体现为受教育者以预见的方式洞察未来,并根据关于未来的认识推动现实的变化发展。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以形成受教育者面对现实世界的超越性思维和超越精神为目标。三是道德教育内容的超越性。超越性是道德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理想追求,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在于解释和灌输道德规范,还在于引导受教育者理解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自觉树立超越性的道德意识,从而让道德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德性力量,源源不断地生成个人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四是人格教育内容的超越性。作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在个人发展的向度上,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超越是实现人生价值追求、达到人格最高境界的重要路径。 层次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内容形态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即便是同一内容形态,也不是单一的层次构成,而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这些不同层次内容的生成转化,体现出教育内容不断超越的结构特征。一是不同内容形态的层次超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整体上存在着层次上逐级超越的特征,心理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处于基础层次,是最基础、最基本的内容;思想教育处于中间层次,是最经常、最普遍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处于最高层次,是最为艰巨的教育内容。二是同一内容形态的层次超越。一方面,不存在单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的传授,任何一种内容形态的传授必然触及内容体系中的其他成分,从而自然地出现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边际超越。例如,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开展必然涉及政治观、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同一内容形态中的知识体系也具有自身的层次超越。例如,在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作为系统的构成要素,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念以及政治理想之间当然地属于不同层级的内容,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超越还体现在教育对象的发展阶段上。教育内容是稳定性与连续性的统一,随着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同一形态的教育内容必然要以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呈现出来,体现出内容发展超越的特性。 实然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尺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超越是在能动适应中的超越,是在扬弃更新中的超越,是在可能条件下的超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现实的社会和现实的人为基础,如实地描述社会生活中实存的状态,解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阐释基于一定时代背景的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这是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前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在的前瞻性、发展性和先导性等超越特性,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以广阔空间和生机活力,必然要求遵循从个体到社会、从现实到理想、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发到自觉、从有限到无限、从必然到自由等发展超越的基本轨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只有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从“应然”和“理想”出发,引领超越的理想目标,主导超越的价值追求,创造出与社会现实境况和受教育者思想现状保持适度张力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使教育内容指向未来更高的境界,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内容的超越品性。因此,如何把握现实规范性与理想引导性的关系,如何平衡实然与应然的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意义指向和理想方向,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导向性和对于人的思想行为的先导性作用,把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引向更高的层次,构成了判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的有效尺度。 五、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检验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涵构成的现实性和价值实现的有效性,表现为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衔接与全面渗透,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发,在实践的检验和洗礼中成型,在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虽然在形态上呈现为主观性的思想意识,但在实质上却是客观的,它生发于实践的现实性需要。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其内容首先生发于社会历史的现实性需要。如果背离社会历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无论是落后还是超越历史现实性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会因与实践需要不相符合而遭到淘汰或导致失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在社会历史实践的现实性需要中生成,才能具备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民群众为受教主体,其内容还必须生发于人民群众的现实性需要。这是因为人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开展的,都与其现实利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事实表明,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及利益的实现有明确相关性的教育内容,能够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再次,在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生发于阶级统治的现实性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作为阶级统治紧紧把握的政治力量和执政资源,所有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都会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渠道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总是按照统治阶级的要求,努力把反映阶级统治意志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要求内化为社会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实践的洗礼和检验中成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正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体系,还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洗礼。思想政治教育中哪些内容该保留,哪些内容该突出,哪些内容该简化,哪些内容该清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效还是无效,是正效还是负效,是效果大还是效果小以及效果的质量,等等,都不取决于书本的现成结论和个人的主观意愿,而只能在实践中洗礼、在实践中检验。只有那些经受实践检验,被证明具有科学性与真理性,并切实可行的内容结构,才是我们应该予以保留、增加或突出的。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党和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的创新发展,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推进各个相关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原理方面的研究,创建了理论体系,拓展了内容结构,但这些理论体系和结构是否完整、正确,是否需要改善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都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检验这些理论是否正确、合理的根据,进一步完善创新这些内容体系的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思想观念的样态存在,但它绝不应该是“束之高阁”的高谈阔论,而应是“开花结果”的树木,是具有“改造世界”价值指向的“批判的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借助于实践——人的实践,去实现其改造世界的价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思想塑造和改造,是把特定的教育内容内化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思想行为发生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灌输”的方式进入人的头脑,进而达到塑造和改造人的思想的目的。“灌输”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实践,即便是已“灌输”进入头脑的思想内容,也仍需要经过人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的消化吸收和体验建构,才能完成内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目标的实现,在于建构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只有主动将教育内容融入社会生活实践,积极引导教育对象投身社会实践,并善于在实践中启迪人们的思想觉悟,才能使人们在实践中培养起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实践发展而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总是在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的,总是在创新创造中实现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就是根据不断变化的新的实际,用时代的要求、未来的眼光和改革的精神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社会和人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为了契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不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理性地反思实践、科学地解释实践、正确地引导实践,从而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丰富、弘扬、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内涵、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从变革着的实践出发,面对新的问题,植根新的实践,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科学研究中的学理性和实践运作层面的有效性的关系,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发展。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理想社会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时代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