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_工人阶级论文

浅析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_工人阶级论文

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缺失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无产阶级论文,美国论文,缺失论文,阶级论文,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1)05-0009-06

长期以来,对于社会主义没能在美国取得成功原因的探讨一直是见仁见智,但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长期遭受挫折的内在原因却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对这一事实进行分析时,绝大多数资产阶级学者往往过于强调美国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中不利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特殊因素,并由此得出了“美国社会主义运动例外论”,从而从侧面肯定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与此相反,笔者认为;我们在承认美国历史和现实中不利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同时,更应看到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镇压,欺骗和消解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只是缺失,并非从未产生,更不会永远消失,在美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垄断地位被彻底破除和其无产阶级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基础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的条件下,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复兴必将到来。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私有制在发展中必定走向自己的反面,因而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种客观必然性不但不能取代革命主体——无产阶级富有主动性和科学性的斗争,反而以之为前提。这种主动性和科学性的本质表现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为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作为无产阶级——这种意识到自己在精神和肉体上贫困的贫困,这种意识到自己的非人性,从而把自己消灭的非人性——的产生,才能做到这点”。(注:引自《马恩全集》,第2卷44页;)在标志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则直接把这种意识等同于共产主义意识,他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社会两极分化和尖锐对立,无产阶级将成为社会的大多数,“从这个阶级中产生出必须实行根本革命的意识,即共产主义的意识”。(注:引自《马恩选集》,第1卷76页;)

继马克思之后,卢卡奇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他的名著《历史和阶级意识》中,他给阶级意识下定义为“变成为意识的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又叫“被赋予的阶级意识”。(注:引自《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3页;)阶级意识不同于个人意识,“阶级意识因此既不是组成阶级单个个人所思想所感觉东西的总和,也不是它们的平均值”;(注:引自《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05页;)它在革命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当社会发生严重危机时,这种阶级意识上升为行动,“它的真正本质才能显示出它真实的形态”,在其他情况下,它只是作为“要求面对个别日常问题和日常斗争”的“观念的总和”,“始终是理论的和消极的”。(注:引自《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93页;)在卢卡奇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纯粹阶级,有可能产生独立的阶级意识,而资产阶级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间的辩证矛盾决定了资产阶级阶级意识必然采取公共意识的虚伪形式存在。而无产阶级是历史进程中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其阶级意识可以达到对社会历史的总体认识。只有具备了独立阶级意识的无产阶级才是历史发展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和阶级意识实质上是统一的。

尽管各自的表达方式不同,但马克思和卢卡奇都肯定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对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唯一优势。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资产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和上层建筑,而“在面对在思想和组织上都占有优势的资产阶级阶级,无产阶级的唯一优势仅仅在于它有能力从核心来观察社会,就在于对它的阶级意识来说,理论和实践是相互吻合的,就在于它因此能自觉地把它自己的行动作为决定性因素投放到历史发展的天平上去”。(注:引自《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27-128页;)

其次,阶级意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工人阶级实践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由有产阶级创造出来的,它并不必然为无产阶级群众所拥有。而阶级意识正是在这两者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对自己自身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的意识,科学的理论指导了群众,从而从批判的武器变成了武器的批判。缺少了这个环节,就剪断了把无产阶级理论和无产阶级行动加以联系统一的部分,这样无产阶级就无法从整体结构上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最终“必然陷入拙劣的经验主义和抽象的空想主义这两个极端之中。”(注:引自《历史与阶级意识》,[匈]卢卡奇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8页;)

再次,阶级意识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在1879年给奥·倍倍尔的信中,针对大大小小“仁爱”的资产阶级以工人缺乏教育为由,提出从上面“解放”工人的改良主义空想,旗帜鲜明地提出“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注:引自《马恩选集》,第3卷374页;)所以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革命才有可能。”(注:引自《马恩选集》,第2卷635页;)马克思这里所指的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并不仅仅是从数量上来考虑的,关键在于质量,“我们要夺取政权,首先要争取工人阶级上升到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即消灭一切阶级统治的那种精神发展水平。”(注:引自《马恩全集》,第44卷596页;)一言以蔽之,没有阶级意识的觉醒,单靠数量上的优势无法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

正如丹尼尔·吉尔伯特所指出的,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述的革命到来前的社会十分相近;工业高度发展,阶级分化明显,那将从根本上震撼美国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呼之欲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无产阶级具有最先进的交往方式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美国是一个辽阔、富裕、正在发展的国家,建立了没有封建残余或君主制传统的纯粹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固定血统的无产阶级。”(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6卷481页;)这样,作为“历史惰性力”的传统力量,在这里作用被降低到了最低点。恩格斯认为:“这些国家在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最先进的工人,因而也就拥有和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中还没能够确立起来的最发达的交往方式。”(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卷82页;)

2.工人运动发展十分迅猛

最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得美国资产阶级的剥削也最直接,最无耻,由此而引发的美国工人运动来势之猛出乎时人预料。由于1873-1880年的经济萧条带来的失业和工资削减,美国铁路工人在1877年举行大罢工,共有58万多名工人参加,和联邦军队进行了苏勇的搏斗,这给恩格斯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罢工事件使我非常高兴,美国工人参加运动和大洋彼岸的工人完全不同。废除奴隶制总共不到十二年,而运动已经这样猛烈。”(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4卷63页;)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又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运动,恩格斯很高兴地看到美国工人阶级在十个月中就经历了“欧洲工人阶级经历许多年才达到的两个阶段,即认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组成自己的政党”。“运动会在这样短促的时间中以这样不可遏制的力量爆发出来,会以燎原烈火的速度蔓延开来,会从根本上震撼美国社会。”(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256页;)而“土生土长的美国工人群众参加运动”则被恩格斯看成1886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真正在美国群众中扎下根来。

3.第一国际的领导

第一国际1864年9月28日成立后,便和美国内战后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联合会—全国劳工联盟发生联系。1872年海牙会议决定把总委员会驻地迁往纽约,在客观上是因为欧洲资产阶级、布朗基主义者、工联主义者的威胁,主观上也是对美国工人运动寄予厚望。马克思相信,“美国正在成为一个以工人为主的世界,每年有50万的工人迁延到这个第二大陆上来,国际必须在这个工人占优势的土地上深深地扎下根。”(注:引自《马恩全集》,第18卷180页;)恩格斯也认为,在纽约“我们的党比在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具有真正的国际性质”。(注:引自《马恩全集》,第18卷731页;)

4.德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指导

早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以共产主义者同盟会员约瑟夫,魏德迈为代表的许多德国革命者移居美国,他们在美国担负着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使命。他们于1852年5月组建了北美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美国支部,1853年成立了美国工人同盟。他们创办刊物,翻译著作,发表文章,举行集会,不遗余力地从理论上给美国工人运动以指导。

鉴于上述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尽管也注意到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阶级运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但并不认为这会使美国处于世界资本主义普遍规律之外,即:任意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随着大工业的发展,阶级意识必然觉醒,阶级斗争必将日趋激烈。“在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造成鸿沟的原因,在美国和欧洲都是一样的,消除这种鸿沟的手段到处也是相同的。”(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257页;)美国无产阶级必然赢得和欧洲兄弟们同样的认识,废除私有制的斗争必然规律到来,如果不是更快的话,因为“美国资本主义以及与之想联系的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把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发展得更迅速更无耻。”(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5卷193页;)在他们看来,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全面觉醒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以是指日可待了。

然而历史却和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工人阶级并未向革命导师所设想的那样“作为阶级来行动”,相反其阶级意识却十分淡薄,导致美国社会主义运动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在重重挫折中艰难发展,并日趋被排除在社会主流政治运动中之外。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人阶级运动十分分散,全行业全地区的整体斗争都十分罕见;斗争目标十分琐碎,往往局限于工资福利或者工作环境等现实目标,不能从根本上争取整体上批判社会制度;工人阶级阶级归属感差,工人阶级中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人太少,而多数人认可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目标;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和种族歧视色彩严重,没有形成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等等。

难道美国真的因为自身的原因消解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了吗?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特殊的历史机遇,加之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一切都使得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有其特殊性,这是我们分析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缺失时必须首先予以考虑的。

美国是由移民在一块全新的大陆上建造起来的国家,“从一诞生就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由于没有封建传统的束缚,拥有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先进的交往方式和政治结构,工业革命起点较高,加之广阔的地域和丰富的资源,给资产阶级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大量的支持。恩格斯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在1892年就高瞻远瞩地指出:“资产阶级的长期统治,只有在美国这样一个从来就没有封建制度而且社会一开始就建立在资产阶级基础上的国家才有可能。”(注:引自《马恩选集》,第3卷398-399页;)

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九十年代大趋势预测》中认为任何国家的地理位置都不如美国优越,这未免有自夸之嫌,然而美国地处两大洋之间,易于接受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便于发展世界贸易而无战火之虞确是不争的事实。美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广阔空间,给每一个怀的淘金梦的移民公丰富的机会。“这里每一个人如果不能成为资本家,也一定可以成为独立的人,可以用自己的资金从事生产或者商业,由自己承担一切责任。”(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6卷482页;)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实际上充当了调节社会矛盾的减压阀,使人们更加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开创自己的生活,而不考虑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改善自己的处境。

2.高度发达的生产力

正是因为美国资产阶级阶级社会本身地把旧大陆的生产力和新大陆的自由疆域结合起来,以空前的规模和空前的自由发展着。所以美国的生产力才能后来居上,迅速赶超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从1894年开始,美国工业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并一直保持至今。两次世界大战几乎摧毁了欧洲和日本的工业基础,而同时又使美国成长为唯一的经济大国,二战结束时,其工业生产总额约占世界的一半左右。直到八十年代美国仍占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四分之一,在1987年世界十大制造业企业中,美国独占其六。1985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高于居世界第二位的日本近两倍。(注:引自《全球方略》,[日]山田荣作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7-10页;)进入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又一度空前繁荣,从1993年克林顿就任总统以来,商业投资率年平均增长幅度10.2%,去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2%,几乎看不出通货膨胀的威胁。(注:引自《光明日报》,2000年1月5日;)

如此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使得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用来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大,这样即使不改变传统的分配格局,工人阶级所分得的蛋糕的绝对数量也大大增加了。1986年美国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线定为11206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前苏联同等规模家庭的中等水平。(注:引自《展望九十年代的美国》,[美]安奈利斯.安德森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3页;)佐姆.巴特也指出,美国工人的工资比德国高一至两倍,这使得其观点、习惯、衣着、生活方式“更接近德国的中产阶级,而不能与德国工资劳动阶级同日而语”。(注:转引自《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陈镜生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5页;)

3.高度发展的社会流动性

由于垄断资产阶级的迅速发展,加之地广人稀的自然特点,美国社会的阶级流动性要远远高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且向上的流动性十分明显,1963年根据对芝加哥劳工所作的调查表明,下一代人中职业高于父辈的占54%,持平的占11%,下降的占35%。(注:引自《谁掌管美国》,[美]托马斯·戴伊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版,第249页;)而1973年截维·弗瑟曼所作的调查表明,向上的移动达49%,持平的占32%,只有19%的下降。(注:引自《美国阶级结构》,[美]丹尼斯。吉尔伯特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3页;)这些都极易在美国工人中滋长凭借自己的努力升任资产阶级的梦想,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敬而远之。正如恩格斯在1886年指出的那样:“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可以避免资本主义饱和的后果”。(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6卷409页;)面对自己在社会中的恶劣处境,他们也更多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归结为社会制度,在《蓝领世界》杂志对一些工人所作的调查中发现,这些工人“揭示出一种几乎难以控制的自卑感,工人们不能理直气壮地对他们的孩子们谈论他们的职业,许多工人不能不为自己的地位感到内疚”。(注:引自《美国社会问题》,[美]弗。斯巴卡蒂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28页;)

4.日趋完备的两党制

由于没有封建统治的束缚,美国工人几乎没经过什么斗争就比欧洲同伴早两三代获得了普选权,这大大削弱了阶级斗争的尖锐性,而且使工人阶级对从上面施舍给他们民主权利的杰弗逊式的民主顶礼膜拜,由此在斗争中把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剥削割裂开来,从而在意识形态上放弃了自己的斗争目标,成为打着普遍利益旗号的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附庸。

美国由于建国之初便处于共和体制中,官僚机构也很少带有欧洲国家的神秘色彩。美国的大众意识形态往往反对一种权威的职业的政府机关的概念和相应的忠诚顺民的角色,他们更强调个人政治参与而不是对权权威的绝对服从。美国式的两党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尽管其本质上都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但是四年一度的竞选游戏又使他们必须尽可能照顾到各阶级的要求。这种民主模式日益完备,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形成有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两党制的游戏规则日趋成熟,排斥了任何代表其它阶级利益的第三党出现的可能,二战以后除1960、1968、1980年总统选举中第三党曾构成了一股短暂而微弱的冲击外,地方和全国的选举基本上为两党所把持,工人阶级始终没有一个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其次,两党根本利益上的一致又使得彼此之间的分歧是细节上和策略上的,两党间的界限十分模糊,近年来民主党“牢固的南方”已经瓦解,而共和党也有了蓝领支持者,两党间的敌对程度较小,社会政治结构一直十分稳定;再次,两党为了赢得选票,必须要考虑到社会各阶级的不同要求,这样在客观上一定程度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某些迫切要求,工人们会产生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迷信和依赖。

5.高度参与性的公民文化

美国的政治文化是一种高度参与性的公民文化,它在资本主义民主所能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其公民以参与政治的机会。地方创制权、自治和直接行动在美国被视为传统,散布全国的地方改革组织、联合会、经济民主运动组织和公共利益行动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监督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因此美国人和传统的欧洲人相比,更加赞成应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组织,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支持,可以对国家和地方的事务发生影响,美国政府也积极支持各种民间组织的发展,这样就在政府和民众间建立了一个有效沟通的毛细血管网,能及时排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运行机制的通畅。这种广泛参与的公民文化客观上扩展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基础,使人们更习惯于以群体而不是阶级的联合方式来斗争。在没有尖锐的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争论发生以前,群众广泛循环卷入这一政治系统中,只会使得该系统的合法性基础更加稳固。

6.强大的宗教和慈善事业

在一项关于最喜爱的业余活动的调查中,美国人有20%选择了宗教,8%选择了慈善事业,这两个比例都远远高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注:引自《公民文化》,[美]布里埃尔。阿尔蒙德著,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90页;)宗教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调查中自称信仰上帝的比例,在1947年为94%,1986年为95%。(注:引自《美国社会发展趋势》,[美]卡普洛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1页;)随着对现实不满的增加,美国人信仰宗教的比例一直有增无减。和欧洲宗教由于卷入世俗事务而声名狼藉遭到削弱相反,美国宗教由于宗教和国家分离而得以巩固和加强。美国宗教的一个重要重点是多元化,各种教派林立,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需要,美国86%的信徒分属19个不同的宗教团体,7420万名新教徒分属186个教派,380万名新教徒分属17个集团。(注:引自《当今美国》,[英]埃德蒙。福西特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52页;)出于对资本盲目性恐惧的工人,往往从宗教中寻找精神寄托。自五十年代以来,工人阶级中信教的比例就一直近于稳定,而其用于宗教方面的开支比例还另有增加。且不论过教就其本性往往和科学社会主义格格不入,单就信教的群众分属于不同的宗教团体这一点,也在客观上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团结。

与之响应的是美国慈善事业的发达,美国人参与慈善社团的比例达到31%,远远高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和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和奖惩措施,美国资产阶级的许多巨富都设立了数额巨大的个人或家族基金会,目前美国有一万两千个基金会,每年捐赠额达到几亿美元。这些慈善事业从客观上对下层群众有所帮助,同时也大大缓解了阶级矛盾,为资产阶级的利益蒙上了一层共同利益的面纱。

7.广泛而持久的移民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创造的国家,其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移民的加入。其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带来的丰富的创业机会又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移民是美国资本主义得以健康发展的输血管,然而如此广泛而又持久的移民给美国工人运动带来了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

首先,移民带来了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各种矛盾,削弱了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其次,移民的迁入带有很强的阶级性这使得每一个新来的移民群体都要从社会的最低层做起,这样会使社会各阶层群众有一种普遍的提升感,一种始终存在的贱民集团为所有社会群体的沮丧和敌视情绪充当了避雷针,每一个工人都可以在和移民的对比中获得一种虚幻的提升感,这样本来统一的阶级意识便为个人奋斗的自我意识所取代;不断出现的移民为工人阶级贵族和工联主义的成长提供了土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美国本地工人的特殊地位是你们美国工人的一个大障碍——但它仍处于贵族式的地位,并且只要有可能就把不需要掌握专门技术的低工资工作交给移民去做。”(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8卷316页;)这样工人阶级内部便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和斗争,每当遇到严重经济危机的时候,资产阶级只需挑拨工人阶级内部斗争便可以轻松过关。

在分析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缺失这一事实时,我们既要看到美国的特殊国情对其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不利影响,又要看到垄断资产阶级通过掌握国家机器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进行长期的消解和欺骗才是造成这一点的根本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后来居上,在十九世纪末就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与此同时也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跨入垄断的资本主义阶段。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也十分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共爆发了六次经济危机,而一战后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从普遍繁荣的美梦中清醒过来,1933年比1929年工业生产下降350%,失业人数达到1200-1300万,资本主义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罗斯福总统果断放弃以往政府对经济自由放任的做法,着手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新政”,由此拉开了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的序幕。从此以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一直试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加强计划和调控,尽量减少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缓和阶级矛盾。美国政府对经济所作的宏观管理目标有四:达到“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实现“公平分配”。为此它采取以下个方面的措施:对银行集中管理和金融调节,巨大的政府财政预算,灵活有交的税收调节,多种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经济进行全面调控和引导的专项计划。这样做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延缓了经济危机爆发,减少了危机的破坏性,在普遍繁荣的条件下催眠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2.花大气力推动科技的发展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在发展中意识到“科学是维持国家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通过研究和更多的研究,我们才能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注:引自《科学与社会秩序》,[美]巴伯著,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58页;)他们看到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可以延缓危机的到来,而科技则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的工具。为此垄断资产阶级采取多种形式促使科技的发展。仅1949年一年美国政府的科研投资就达20亿美元,1958年美国科研上的花费达100亿美元,约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8.3%。(注:引自《科学与社会秩序》,[美]巴伯著,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58-159页;)自里根总统上任以来,科研经费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从7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出现直接组织学术界和实业界合作研究,使得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从15年缩短到5年。美国还通过政府采购,军事定货的方式,为其新兴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其科技水平的领先为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3.变换手段对付劳工运动

起初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对付劳工运动只是骇人听闻的血腥镇压,1877年铁路工人的大罢工便是在联邦军队的强力镇压下归于失败。随着我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的成立,美国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劳工运动的仇视也达到了极点,他们一方面加强了对外籍工人的迫害,驱逐了数百名俄国共产党人;一方面加大对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打击力度,1919年9月1日逮捕了3000名美国共产党员,1920年又出动数千名联邦特务和地方警察对共产党总部进行了大规模袭击。正如历史学家洛温所评价的那样:“没有哪一个西方国家在反对工会时能得到国内这么多权威人士、政府、武装部队和法院的援助”。(注:引自《美国阶级结构》,[美]丹尼斯。吉尔伯特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30页;)在这种斗争中,工人的民主和自由权利在刺刀和铁蹄面前荡然无存。30年代大萧条培养和强化了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而统治阶级由于要依靠工人阶级的支持才能度过难关,便开始改变策略,试图以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分化心解工人运动。1935年出台了瓦格纳法案,保证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禁止雇主们干扰这一权利的执行,并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局作为保障和监督机构。资产阶级政府还通过奖励与之合作的强大工会,打击排挤其它工会的方法把许多左倾工会和其领导人从工会运动的主流中排挤出去。而前者则与资本家一道成为企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共同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运转而努力。尼克松时代成立了全国工资委员会,引诱劳工组织代表加入国家对劳工运动的控制。一些强大的行业工会以牺牲弱小工会和无组织工人的利益为代价,获得相对富裕的生活。为此许多工会组织甚至于和资产阶级合作,适时发动罢工以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工厂主们已经学会“最后甚至把罢工——发生的适时的罢工——看作是实现他们自己目标的有效手段”。在这种前提下“过去带头和工人阶作斗争的最大工厂主们,现在却首先起来鼓吹和平协调了”。(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273-274页;)这样劳工组织内部的分裂和工会组织的日益贵族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许多强大的工会逐渐经济实体化、官僚机构化,内部经济问题和民主问题层出不穷,日益脱离群众,这些反过来又导致工会组织政治影响力持续下降,为资产阶级进一步瓦解工人运动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4.持续改善工人的生活

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给资产阶级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使他们可以拿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平息无产阶级的怒火。早在1853年美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魏德迈就在给恩格斯的信中看到了这一点对工人运动的不良影响:“目前在提高工资方面几乎取得了普遍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共同行动”。(注:转引自《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史》,陈镜生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8页;)正是这种生活上的持续改善使得工人阶级阶级意识常常为眼前利益所蒙蔽。统治阶级出于对革命运动的恐惧和消解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现实考虑,一致认为应该消除歧视、消灭剥削、保证就业、消除疾病、教育群众。这种现象被称为“掌权优秀人物在意见上的一致”,主要体现在美国政府积极推行福利国家计划。

美国政府采取国家福利政策开始于罗斯福第一任期内,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失业保险、美国就业局对银行存款和住宅抵押提供担保、对抚养子女的家庭及盲人给予帮助、对低收入家庭分配剩余食品、鼓励和监督集体谈判、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等等。这些计划大体沿袭下来,并不断扩大其实施范围,提高其补助金额。1986年和1960年相比,社会保险支出增长20倍,公共援助增长25倍,教育资助增长近9倍,住房补贴增长近60倍。(注:引自《美国社会发展趋势》,[美]卡普洛著,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23页;)这样庞大的福利几乎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从而避免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冲突。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处理劳资双方的纠纷,禁止资本家任意解雇工人,禁止在工作中采取明显的种族歧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的合法利益。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工业,扩大政府支出,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千方百计降低失业率。

5.保护和扶持小企业

随着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传统产业的衰落和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数目庞大的小企业在美国的地位和作用变得尤为重要,这类企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小企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调查,雇员不到100人的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44%,却创造了全国工业产值的47%(注:引自《当代国外发展考察和研究》,中国社科院外事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2)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基地,自80年代以来那些雇员不到20人的小企业每年为美国提供了50多万个就业机会,占全国年新增就业机会的80%;(3)小企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力军,小企业由于机制灵活,科技创新意识和投入产出比都远胜于大企业,70年代美国私人企业研究发展经费的95%被一千人以上的大中企业所占用,而只有5%的科研经费的小企业却创造了全部发明创造的半数,其平均生产效率要高于大企业2.4倍(注:引自《当代国外发展考察和研究》,中国社科院外事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4)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美国梦的主要渠道,小企业为人们提升社会地位提供了几乎无限的可能,如果其发展挫折重重,美国梦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小企业发展;(1)立法措施,美国国会1953年通过了《小企业法》,1958年又通过一项向小企业投资的新法令,1962年又通过一项加强小企业研究和发明工作的法令,1981年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2)行政措施,建立隶属联邦政府的小企业管理局,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和指导;(3)经济措施,对小企业提供科研拨款,1985年106个小企业就获得了政府5亿美元的科研鼓励基金,1989-1993年各部门设立的“小企业创新计划”提供了25亿美元的资助,同时还通过降低资本收益税等方法,促使资金流向效益好有前途的小企业,通过分包合同间接保证小企业的生存机会。

6.宣扬和神话美国梦

在各国移民共同奋斗开发新大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美国独特文化精神的崇拜,其核心就是美国梦,即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国家,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努力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身是美国特殊环境和清教主义传统交互作用的产物,但却为历代垄断资产阶级利用作为消解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利器。正如埃德蒙·福希特指出的那样,美国人缺乏阶级意识,“美国人就是不让自己被某个社会等级套住”,“能够将自己的价值从所做的工作或收入水平区分开来”(注:引自《当今美国》,[英]埃德蒙。福西特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第353页;)。尽管目标实际的上升机会和以前相比已经大大削弱了,但垄断资产阶级对美国梦的宣传却愈加卖力,其用心在于使人们在怀抱梦想的同时默许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为此他们通过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依靠家庭、学校、工作单位、所属团体等各个渠道渗透到每个人的思想中去,力图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消解于无形。对新闻和舆论工具的操纵更清晰地表明了这一点,在美国,新闻报道的自由和舆论日趋为垄断集团操纵是并行不悖的事实。80年代美国观众所看到的国内新闻80%来自三大广播公司,70%新闻是事先策划好的。随着媒体覆盖面和时效性的增强,美国政府也越来越注意利用信息战为自己寻找合法性支持,把经过过渡得到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灌输给人民,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的舆论轰炸便是极好的例子。

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即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

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基础,机器大工业的是工人阶级阶级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大工业可以消灭工人封闭隔绝的精神状态,给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可以培养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可以使他们关心社会政治生活,给他们更多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称大工业是工人阶级精神解放的“强大的杠杆”,马克思也评价道:“我不仅把大工业看成是对抗的根源,而且也看作是解决这些对抗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造者”(注:引自《马恩全集》,第32卷528页;)。这样在现实中,革命导师便把目光理所当然地投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为那里的大工业发展的水平最高,爆发根本性危机的可能性最大,无产阶级的教育水平也最高,这样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萌发和迅速发展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是不是有了大工业的充分发展,就一定会带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勃兴呢?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意识是工人阶级由自发到自觉的革命斗争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使整个阶级都具有这种阶级意识必须要等到大工业发展带来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到极端尖锐的程度才有可能。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描绘的理想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适应达到如此的程度,以致生产力本身所具有的只是破坏的力量,产生排斥在社会之外独力社会一切重负的无产阶级,从中产生根本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而在资本主义普遍繁荣的时期,或在世界经济体系占据垄断地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觉醒的可能性反而为小,因为此时生产关系仍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经济上的超额利润又为欺骗和麻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这便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缺失的原因所在。马克思在1870年致齐·迈耶尔和奥·福格特的信中认为,英国“在目前来说是最重要的国家,同时它还是这种革命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某种程度上业已成熟的唯一国家”(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381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无产阶级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因为在世界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无产阶级为自己锻炼的金锁链也愈加沉重,在宪章运动时日渐清晰的阶级意识重又变得模糊起来。工人阶级中除了分化出一个贵族阶层以外,总体上对政治漠不关心,苟安现状。恩格斯在1858年给马克思的信中,认为英国无产阶级已经日益资产阶级化了,他把这种变化归结为其垄断地位,“对于一个剥削全世界的民族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338页;)。美国几乎是在更高层上重演了这一幕。

我们认为无产阶级阶级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如前所述,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发展的速度越快,阶级意识勃兴的可能性就越大。然而这种可能性要最后变为现实性,必须要等到资本主义本身的根本矛盾达到不可调节的程度;其次,还要和本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所处的位置联系起来看待,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占据主导位置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缺失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社会生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我们在承认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478页;)。仍以美国为例,从政治体制上看,美国拥有资产阶级民主最完备的形式,两党制的游戏规则日趋成熟,社会参与日趋广泛,这些都使得美国社会政治结构保持超稳定态势,明显的例子便是其每隔四年一次的总统选举即使在国内战争和二次世界大战中也如期进行。与之相对应的便是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往往缺乏根本的革命意识,对1877年铁路工人大罢工中部分地区群众自发的武装斗争,美国工人党的各个城市支部均不支持。从思想传统上看,最早移居美国的多是清教徒,他们相信依靠个人奋斗,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公平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广阔的疆域和丰富的发展机会又使“重理论轻实践”成为美国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特色。哲学上的实用主义盛行使得工人阶级不能掌握博大精深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美国工人正因为反抗了还披着封建外衣衣的宗主国,便以为传统的资产阶级的经济天然就是,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先进的、优越的、无与伦比的”(注:引自《马恩选集》,第4卷496页;)。美国梦的广泛传播更是成为阻碍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兴起的重要因素。

资产阶级除了支配物质生产资料,还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而没有自己精神生产资料的阶级往往就要受制于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陷入一种辩证的矛盾中,如资产阶级的社会形式使得阶级斗争为历史确认,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中资产阶级却千方百计把阶级斗争的事实从社会意识中抹去,这是资产阶级不能把握自身根本矛盾的表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它必然要进行阶级意识上的欺骗,“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意识形态方面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它们描绘成唯一合法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注:引自《马恩选集》,第1卷53页;)这样无产阶级就会将资本主义国家看成超越阶级分歧和斗争上的神圣实体而不是斗争的对象,这样他们在没有开展斗争以前就已经失败了。

自19世纪末开始,美国国内外学者就围绕着社会主义运动为何没有在美国获得成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先后诞生了边疆学派、威士康星学派、资产阶级进步学派、新左派等诸多流派。尽管其观点各异然而对美国历史中不利于社会主义传播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成的特殊因素的过分强调却是共同的,从而形成了几为定论的“美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例外论”,并以此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们看来,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并不代表在其历史上无产阶级从未产生过自己的阶级意识,更无法证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萌发的可能性被永久消灭。资产阶级学者拼命鼓噪这一点,恰巧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其阶级意识本质上的虚弱性。美国作为一个后来居上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其本身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但这种独特性并未逃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反而以这种规律为内在根据,正如我们上面分析中所看到的那样。尽管资产阶级通过不断调节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革命的到来,但这不仅没有解决其根本矛盾,反而使资产阶级系在自己脖子上的套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了。正如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的:“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注:引自《马恩选集》,第1卷254页;)这种革命化最终会带来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觉醒,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寿终正寝。从现实看来,资本主义发展越迅速,资本增值条件就会越恶化,资本的积累就会越集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就会越快。

性急的人们要问,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究竟会在何时复兴呢?马克思主义者不是星相学家,他所能给予的只是科学的预测而不是天启的断言,我们认为,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复兴有待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利用。大体说来,其客观条件是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其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主观条件则是,美国无产阶级要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改变“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接受科学的指导,从而真正的“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看清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浅析美国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缺失_工人阶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